第108章 鬥爭

三特殊國情影響。在共和國的各種鬥爭中,與軍隊有英省,丁最‘激’烈,也最兇險。

回首共和國的歷史就能發現。不管是誰,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爲,首先就要爭取得到軍隊的支持。王元慶不例外,紀估國也不能例外。

民衆在神化紀佑國的時候。沒人忘記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紀佑國與軍隊的密切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沒有彭茂邦與趙潤東等軍隊高層、或者與軍隊有密切關係的高層領導的支持,僅憑紀佑國的個人魅力,根本不可能在力年發起產業結構調整,最多像後來的王元慶那樣,等到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再搞改革。暫且不說爲了得到軍隊支持,紀佑國會不會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中漸行漸遠,將產業結構調整推‘婦’到3年就足以改變共和國的發展軌跡了。

相對而言,紀佑國是幸運的。淚書吧甩凹 廠告少,更斬由,更多

因爲有彭茂邦與趙潤東的存在。再加上潘雲生,所以在物質條件成熟之後,紀佑國不用顧慮太多。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發起改革,用最理想的手段對付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紀估國沒有直接扶持王元慶上臺,而是讓趙潤東干了兩屆,就是因爲王元慶存軍隊裡沒有背景,想借助趙潤東的影響力。解決改革初期的問題。正是如此,趙潤東纔沒有做出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情來,其執政期間做得最好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鞏固紀佑國的改革成果、爲王元慶的改革行動打下基礎,發揮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母庸置疑,王元慶沒有紀絡國那麼得天獨厚的條件。

雖然在很大的程度上,王元慶繼承了紀佑國的衣鉢,也就繼承了紀佑國的影響力,不但彭茂邦與潘雲生無條件的支持他,接替兩人的項鋌輝與李存勳也支持他,但是王元慶終究不是紀佑國,就算能夠獲得高層的支持,也不等於獲得了基層的信賴。受此影響,半島戰爭後期,王元慶通過全力支持裴承毅,向少壯派軍人伸出了橄欖枝,通過打壓世家派,最終與少壯派結盟。可以說。這是王元慶建立軍事背景的神來之作。甚至可以說,正是這次非同尋常的結盟,讓王元慶登上了政治權力的巔峰,也改變了共和國的命運。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沒有項鋌輝、裴承毅等少壯派軍人的支持,王元慶不見得能夠戰勝顧衛民;理所當然的成爲趙潤東的接班人。

這次政治家與軍人的結盟。被後人稱爲共和國曆史上最重要的“軍政聯姻”。

當然,影響絕不僅僅限於共和國內部。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因爲依靠少壯派的支持有登上了政治權利的橫峰,所以在接下來爆發的日本戰爭中,王元慶不得不放縱軍人的戰爭要求,即沒有過分約束軍人的戰爭行爲,讓軍人盡情的發揮了一次。當然,這也是王元慶爲了收回軍事大權要的手段。

日本戰爭之後,王元慶利用軍隊在戰爭期間的一系列過‘激’行爲收回了軍事決策權,將包括裴承毅在內的一批在軍隊中有很大影響力的將領打入冷宮。雖然王元慶沒有搞大清洗,但是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打手 最終成爲了共和國軍隊的最高統帥。掌握了軍事大權,爲接下來的印度戰爭做好了準備。

由此可見,不管是王元慶還是紀結國,都離不開軍隊的支持。

王元慶在軍事方面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淨化”了軍隊的內部環境。在他掌權的舊多年內,因爲世家派分崩離析,只剩下了少壯派,所以軍隊內部不存在派系鬥爭。最多是各軍兵種爲軍費問題產生爭執。

問題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權利。而有權利的地方就有利益之爭。

世家派沒有了,不等於尖壯派一片和睦。

連續兩次軍事改革之後,共和國的軍事大權實際上已經分成了兩斤,部分打手 一是由國防部掌握的預算、人事等“文權”二是由總參謀部掌握的調動、戰爭等“武權。”雖然這種權力劃分仍然不夠理想,按照大多數人的觀點,最終應該形成由國防部領導軍隊,總參謀部只負責作戰指揮的,即文官管理軍隊的權力分配方式,但是理想的軍事管理方式必須具備一個基礎條件,那就是民主政治,即軍隊向國家效忠,而不走向執政黨效忠,所以前先得完成政治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講,軍事改革與政治改革是同步前進的,因爲共和國的特殊國情,即政治改革需要得到軍隊的支持,所以軍事改革總比政治改革快那麼一點。爲了確保通過溫和的改革來解決社會矛盾,而不是把改革釀成暴力革命,所以軍事改革不可能走得太快,更不可能單獨存在。

明白這個道理,也就不難理解。王元慶爲什麼要存離任前提出第三次軍事改革了。

雖然在普通老百姓看來,第三次軍事改革是王元慶的使命,因爲紀佑國搞了第一次軍事改革、趙潤東搞了第二次軍事改革,如果王元慶不搞一次軍事改革,其在共和國曆史上的地個就將受到影響。但是明白事理的人都知道,如果王元慶僅僅爲了口史,就應該在日本戰爭之後搞第三次軍事改革。而不楚巧一吶任前才下手。不管怎麼說,軍事改革也是社會改革,需要足夠的時間,不可能在一年半載內見到成效。更何況政權‘交’接本來就是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如果沒有絕對的必要。王元慶不可能在即將離任,共和國將迎來舊年一次的政局更迭的時候搞第三次軍事改革。

那麼,第三次軍事改革的必要‘性’是什麼呢?

前面說了。軍事改革與政治改革相輔相成。

紀估國在這麼做,趙潤東也在這麼做,王元慶沒有理由不這麼做。也就是說,第三次軍事改革的必要‘性’就是支持政治改革,成爲繼續推動政治改革的動力。

以裴承毅的政治頭腦,不可能不明白這其中的深刻關係。

袁晨皓也不是笨蛋。經裴承毅提醒,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關鍵是,元首即將離任,即便第三次軍事改革的想法非常美好,能否達到目的還是斤,問題。”

“能不能達到目的,那得看採用的手段。”

袁晨皓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等着裴承毅繼續說下去。

“歸根結底,第三次軍事改革的現實意義就是利用軍隊的影響力,將政治改革推入一個嶄新的層面。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元首肯定有所安排,而我個人認爲。元首肯定會在軍隊的內部問題上做文章。”

“派系鬥爭?”

裴承毅點了點頭,說道:“你想想,如果沒有了鬥爭,軍隊還有價值嗎?”

袁晨皓一下沒有明白過來,也就沒有開口。

“從改革趨勢來看,民主制度建立起來之後,軍隊的基本屬‘性’肯定會發生轉變我們都知道,理想情況下,軍隊屬於國家與公民,因此軍隊不能介入政治鬥爭。軍人也不能干預政治。事實上,這些年來,我們不是一直在提倡軍人不干預政治的口號嗎?”裴承毅笑着搖了搖頭,說道,“問題是,理想離我們太遙遠了,非常不現實。現在的情況是,隨着元首離去,在下任元首會不會積極推動政治改革的情勢還不明瞭的情況下,需要一股相當的勢力來推動政治改革。毫無疑問,軍隊是唯一的選擇。只要政治改革符合軍隊的利益。得到軍隊中多數人的支持,不管誰住進元首府。都不可能改變政治改革的前進方向。正是如此,元首在離任前發起了第三次軍事改革。問題是,只要是改革,就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讓另外一部分人獲得好處。爲此,元首必須做好一件事情。”

“扶持支持改革的軍人?”

裴承毅點了點頭。說道:“簡單的說,就是這麼回事。可是具體做起來,卻不是一句話這麼簡單的了。你想想,哪些軍人會支持改革?”

袁晨皓微微皺了下眉頭,似乎預感到了什麼不太好的事情。

“支持改革的。肯定是長期以來利益受到損害的,或者說是受壓迫的,既得利益集團永遠都不會支持改革,除非是打着改革旗號的錄削手段裴承毅長出了口氣,說道,“母庸置疑,項總離開總參謀部之前,軍隊裡的既的利益集團就是陸軍。你想想,幾個年來,陸軍司令一直霸佔着總參謀長的個置。而且大部分時候也霸佔着國防部長的位置,只要對陸軍有好處的改革計劃都能得到支持。雖然這些年來,受國際形勢影響小特別是對外戰爭影響,陸軍的勢頭有所收斂。但是總體而言,陸軍的霸主地位仍然非常明顯,前兩次軍事改革並沒有改變陸軍稱王的局面。實際情況也是如此。第三次軍事改革開始之後,陸軍的抵抗情緒最爲嚴重。”

袁晨皓苦笑了一下。似乎他開始想到的事情得到了證實。

“現在明白我爲什麼要離開總參謀部了吧?”

“說實話。我不佩服都不行。”袁晨皓朝裴承毅看了過去,說道,“直到你開始提起的時候我才反應過來,而你在一年半前就看得一清二楚了。”

裴承毅笑了笑。說道:“看得再清楚又有什麼用呢?不管怎麼說,我們是陸軍將領,就算我們有意投誠,恐怕海軍與空軍也不會接納我們。對我們來說,如何度過今後的艱難時光有是最重要的事情。”淚書吧甩凹 廠告少,更新由,更多

“你有什麼想法?”

“最好不要有任何想法。”裴承毅晃了晃手,說道,“局勢再明白不過了,元首已經與林嘯雷達成了協議,至少形成了默契,未來五年、甚至十年。海軍將是主導軍種,國防政策也會向海軍傾斜。因爲空軍與海軍的關係較爲密切,加上陸戰隊的影響,所以陸軍將成爲這輪軍事改革的最大犧牲品。當然,你不會受到多大影響。”

“可能嗎?。

“爲什麼不可能?”裴承毅看了袁晨皓一眼,說道,“陸軍肯定會受到影響,但是受影響最嚴重的肯定不是年輕將領。不管怎麼說,年輕將領在陸軍中有威望。卻沒有足夠牢固的基礎。換句話說,你我有多少關係?離開了軍隊的基本制度,除了我們身邊的那幾個參謀軍官之外,還有幾個軍人聽我舊圳詣揮所以我們受到的影響最小,其系會是值次軍事改4馴義薪

“老裴,你也太有信心了吧?”

“這不是有沒有信心的問題,而是我比你看得更深入一點,或者說看得更長遠一點

袁晨皓苦笑了一下,擺出了洗耳恭聽的樣子。

“你想想,爲了的到項總的支持,元首在安排林嘯雷出任總參謀長的時候,做出的承諾是輪流坐莊。也就是說,最多二十年後,又將輪到陸軍上臺。”裴承毅稍微停頓一下。說道,“二十年後,你多少歲了?應該五十多歲了吧。而對一名將領來說,只要你能在五十歲之前晉升爲陸軍上將,肯定將前途無量。”

“得了,你已經是陸軍上將,而且還不到五十歲。”

裴承毅笑着搖了搖頭,說道:“我說的是二十年後。你在南亞戰區幹了一年多,應該清楚外面的形勢。雖然我們與美國的關係還沒有發展到需要大動干戈的的步,但是誰能保證二十年後不會點上幾把火呢。元首的眼光比我們長遠得多,不可能不知道二十年後的共和國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現在‘混’得再好,也不等於二十年後能有傑出表現。再說了,二十年後我就不是四十多歲的將軍了。元首有足夠長遠的目光,也就會重點栽培你這樣的年輕軍人,不然也不會讓你回來參加高層會議了。”

袁晨皓苦笑了一下,沒有反駁裴承毅的觀點。

事實上,接到回國的消息時,袁晨皓就有同樣的想法。作爲駐外軍事指揮官,雖然袁晨皓算不上官員,但是涉及到很多對外事務,所以對國內外的情況都有所瞭解,知道元首在離任前搞出這麼多事情來,就是在爲未來做打算,而讓他這樣的年輕軍人在共和國的軍事政治生活中發揮重大作用,也是在爲未來做打算。圓讀最斬章節就選淚書吧 甩凹鵬 齊全

“怎存樣,想明白了?。

“還是有一點不明白。”袁晨皓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既然元首知道共和國將在二十年後面臨最爲嚴峻的挑戰,爲什麼還要在軍隊內部搞鬥爭呢?。

裴承毅的眉頭跳了幾下,似乎不相信這斤。問題是從袁晨皓的嘴裡問出來的。

“當然,我也不是不明白。雖然按照最理想的方法,我們應該抓緊時間搞好建設,加快軍事改革速度,強化國防軍事力量,但是在短期內,受國家實力的限制,我們不可能把所有力量都用在軍事建設上,果真如此的話。我們將成爲第二個蘇聯。”袁晨皓長出口氣,說道,“關鍵問題是,在軍隊內部搞鬥爭只有害處沒有好處。就算我們能夠爲大局着想,不參與內部鬥爭,也不能保證其他人能有同樣的想法,是不是?”

“實際上,你的話已經說出了原因。”

袁晨皓愣了一下。沒有反應過來。

“確實如你所說。軍隊內部鬥爭沒有好處,可你的另外一句話已經說出了關鍵,即不是所有軍人都有同樣的想法。也就是說,這場鬥爭看似利用了軍隊的內部矛盾,實際上卻是在解決軍隊的內部矛盾,即剷除阻撓改革的反對份子,讓支持改革的人掌握軍隊大權,從而最大限度的確保改革能夠順利完成。”裴承毅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也就是說,這場鬥爭很快就會結束,說不定就這幾天的事情。事實上,隨着總參謀長的人選問題塵埃落定,這場鬥爭自然就會結束。”

“你對未來有什麼想法?。

“我?”裴承毅愣了一下,知道袁晨皓是在關心他的前程。“我沒什麼想法,反正現在有的是事情讓我做。你還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吧,既然極有可能成爲南亞戰區司令官,你就得拿出個樣子來,做點小實際的工作。”

“得了,你又來了。”

“我可沒有跟你開玩笑,如果我沒猜錯,五到十年之內,你都得呆在南亞戰區。”

袁晨皓笑着搖了搖頭。說道:“就算如此,我又能怎麼樣?。淚書吧甩凹 廠告少,噩薪由,噩多

“還看不明白?”裴承毅笑了笑,說道,“你想想,馬島衝突就要結束了,南大西洋那邊搞不出什麼名堂來,就算今後我們要在美國後院點幾把火,最多也是些小動作。南亞地區的問題早已解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不會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隨着歐州正一步一步的走向統一,俄羅斯藉着經濟復甦再次揚眉葉氣,下一個熱點地區就在你那邊,或者說就在你的旁邊。”

“中東地區?”袁晨皓立即皺起了眉頭。

裴承毅笑了笑。沒再多說什麼。

“果真如此的話,恐怕讓我回來就不僅僅是參加會議這麼簡單的

“也就是說,你早就做好了準備。”

“沒做好準備,武敢回來嗎?”

裴承毅笑着搖了搖頭,沒有追問下去,而是讓袁晨皓自己決定說還是不說。

毫無疑問,袁晨皓也是個聰明人,而且在某些時候比裴承毅還有心機。

第34章 不眠夜第27章 戰爭決心第3章 換屆選舉第4章 秘密接頭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46章 突防第13章 亮牌第1章 關鍵事件第51章 輪迴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49章 場鬧劇第37章 戰術規劃第47章 重生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77章 三方角逐第89章 雅浦海戰第53章 當務之急第74章 傳奇部隊第154章 全面挑戰第150章 圍點打援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20章 軍事禁運第13章 救場第68章 動員第35章 意外收穫第71章 吝嗇鬼第8章 緊急歸隊第29章 開打第18章 鋼鐵雄心第38章 自主決策第38章 自主決策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68章 搶先攻擊第31章 合縱連橫第40章 難題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68章 搶先攻擊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第27章 權宜之計第19章 請求援助第68章 自釀苦果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69章 轉移重點第13章 麻煩纏身第112章 由守轉攻第41章 戰爭動機序六暴走海狼第48章 國家宣言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14章 收復失地第24章 推銷戰爭第4章 停戰談判第55章 新焦點第43章 坦誠交流第60章 致命威脅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10章 巨大成果第65章 隨機應變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83章 戰爭動員第64章 不謀而合第18章 責任第38章 多兵種聯合行動第27章 機會第178章 包袱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18章 風起浪涌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2章 新老組合第23章 毫無秘密第33章 亮底牌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50章 瘋狂反撲第22章 力挽狂瀾第77章 遷都第22章 心猿意馬序二插翅飛虎第5章 獨一無二第44章 邁向戰爭第68章 量才爲用第68章 動員第57章 真正開始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25章 欲擒故縱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31章 換裝序幕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序十東方醒獅第86章 奔赴戰場第54章 第一人第96章 風暴高潮第25章 欲擒故縱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100章 左鉤拳第57章 超低空霸主
第34章 不眠夜第27章 戰爭決心第3章 換屆選舉第4章 秘密接頭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46章 突防第13章 亮牌第1章 關鍵事件第51章 輪迴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49章 場鬧劇第37章 戰術規劃第47章 重生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77章 三方角逐第89章 雅浦海戰第53章 當務之急第74章 傳奇部隊第154章 全面挑戰第150章 圍點打援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20章 軍事禁運第13章 救場第68章 動員第35章 意外收穫第71章 吝嗇鬼第8章 緊急歸隊第29章 開打第18章 鋼鐵雄心第38章 自主決策第38章 自主決策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68章 搶先攻擊第31章 合縱連橫第40章 難題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68章 搶先攻擊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第27章 權宜之計第19章 請求援助第68章 自釀苦果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69章 轉移重點第13章 麻煩纏身第112章 由守轉攻第41章 戰爭動機序六暴走海狼第48章 國家宣言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14章 收復失地第24章 推銷戰爭第4章 停戰談判第55章 新焦點第43章 坦誠交流第60章 致命威脅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10章 巨大成果第65章 隨機應變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83章 戰爭動員第64章 不謀而合第18章 責任第38章 多兵種聯合行動第27章 機會第178章 包袱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18章 風起浪涌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2章 新老組合第23章 毫無秘密第33章 亮底牌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50章 瘋狂反撲第22章 力挽狂瀾第77章 遷都第22章 心猿意馬序二插翅飛虎第5章 獨一無二第44章 邁向戰爭第68章 量才爲用第68章 動員第57章 真正開始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25章 欲擒故縱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31章 換裝序幕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序十東方醒獅第86章 奔赴戰場第54章 第一人第96章 風暴高潮第25章 欲擒故縱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100章 左鉤拳第57章 超低空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