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戰爭跡象

戰爭的跡象再明顯不過,全球新聞媒體都在猜測戰爭將在什麼時候爆發。

各大新聞媒體聘請了知名人士對即將爆發的“南亞戰爭”進行評論,大部分評論員認爲戰爭將在1日前後爆發。首先由巴基斯坦向印度宣戰,共和國隨即根據同盟條約向印度宣戰。兩國將在4小時內打垮還未恢復元氣的印度空軍,奪取戰場制空權。巴基斯坦將主要在西部戰場上作戰,力爭儘快攻佔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共和國除了爲巴基斯坦提供必要的支持之外,將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東部戰場上,爭取在1到1天之內收復藏南地區,完成地面作戰行動。

對印度來說,要想避免戰爭,必須在1日之前採取行動。

在衆多新聞評論中,C的報道最受關注,因爲誰都知道,C與CIA關係密切,其報道多半與CIA有關。

按照C的報道,戰爭不會在日之前爆發。

爲了證明這一觀點,C特別聘請曾經參與“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建設工作的退役空軍少將約翰.霍普金斯做特邀評論員,對共和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空基激光攔截系統”與“地基導彈攔截系統”的作戰方式與作戰效能進行全面介紹。

“空基激光攔截系統”與“地基.導彈攔截系統”都屬於“導彈防禦系統”,而“導彈防禦系統”的關鍵力量不是攔截能力,而是探測能力。雖然彈道導彈的飛行彈道比較固定,即便是具備變軌機動能力的彈道導彈也具有可探測性,但是彈道導彈的飛行彈道較高,飛行速度較快,能夠在數分鐘到十數分鐘內擊中目標,能否及時準確的探測到來襲的彈道導彈,直接決定了攔截結果。

探測能力,正是“導彈攔截系統”的瓶頸。

能夠在彈道導彈發射之前將其.摧毀,自然是最理想的防禦方式。因爲大部分中短程彈道導彈採用了機動部署的發射方式,即便進攻方掌握了絕對制空權,也很難摧毀敵人的所有彈道導彈,所以“導彈攔截系統”一般不針對還未發射的彈道導彈,共和國與巴基斯坦也沒有絕對的把握能夠在開戰之後摧毀印度的所有彈道導彈。

不能將導彈摧毀在地面,就只.能在導彈發射之後將其攔截。

在此情況下,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在彈道導彈發射.後還未離開大氣層,也就是在“助推上升階段”將其摧毀。因爲印度的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超過1千米,可以部署在遠離前線的後方,而共和國的“空基激光攔截系統”與“地基導彈攔截系統”的最大射程只有千米與千米,即便共和國與巴基斯坦能在4小時內奪取制空權,也無法阻止印度在4小時內發射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所以共和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導彈攔截系統”很難對處於“助推上升階段”的印度導彈構成威脅。

彈道導彈離開大氣層後,進入“中段彈道”。

雖然不是沒有辦法攔截大氣層外的彈道導彈,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與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都能對高度在千米以下的太空目標(包括導彈與衛星)進行攔截,但是共和國沒有將具備“外太空攔截能力”的防禦系統提供給巴基斯坦,而印度的“烈火”Ⅱ型與“烈火”Ⅲ型中程彈道導彈的“中段彈道”都在千米以上,也就無法在此階段攔截印度的彈道導彈。

到此,只能在彈道導彈進入“再入大氣層彈道”階.段進行攔截。

在9日到11日進行.的攔截試驗,全都針對“再入大氣層彈道”,足以證明共和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導彈攔截系統”能力有限。

在此階段,攔截時間以秒計算!

因爲採用了“彈體分離技術”,所以印度的種中程彈道導彈的再入大氣層速度都在馬赫以上。從1千米(大氣層最大高度)到地面,最多3秒!在這3秒內,不但要發現並且跟蹤導彈(彈頭),還要進行攔截,難度可想而知。

按照霍普金斯提供的數據,6套“空基激光攔截系統”與3套“地基導彈攔截系統”只能爲巴基斯坦提供最基本的“戰略安全保障”。

在理想情況下,即已經掌握目標彈道、在第一時間確定目標數據,“空基激光攔截系統”需要對目標持續照射1秒,才能確保摧毀;攔截第二個目標之前,“空基激光攔截系統”需要大約秒的冷卻與再瞄準時間。也就是說,3秒之內,1套“空基激光攔截系統”最多隻能攔截個目標。

“地基導彈攔截系統”的作戰方式與“空基激光攔截系統”有所不同,在一般作戰模式下,當目標進入大氣層後,“地基導彈攔截系統”將同時發射枚攔截導彈,對目標進行第一次攔截。隨後攔截系統自動甄別攔截情況,如果已經摧毀目標、攔截系統自動搜索第二批目標,如果未能摧毀目標、攔截系統將發射第二批導彈、對目標進行第二輪攔截。因爲每套“地基導彈攔截系統”有6條火控通道,所以可以同時攔截6個目標。在8%摧毀概率的情況下,一次能夠攔截9到1個目標。

如此算下來,共和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導彈攔截系統”最多隻能攔截4枚導彈。

客觀的說,攔截能力並不差。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也最多同時攔截1個目標而已。

關鍵還是如何探測與發現目標。

按照霍普金斯提供的消息,共和國部署在巴基斯坦奎達的“遠程警戒雷達”是貨真價實的“戰略導彈監視探測預警雷達”,採用超長波頻段,最大有效探測距離超過4千米,能夠對3千米內的彈道導彈發射情況進行準確定位,並且在彈道導彈發射之後3秒內測算出導彈的飛行彈道,爲攔截工作提供至少分鐘的預警時間。

“空基激光攔截系統”與“地基導彈攔截系統”要想發揮作用,必須依靠“戰略導彈監視探測預警雷達”提供的目標參數。爲此,共和國分別在東北、西北、西南、海南與東南地區建立了座“導彈預警中心”。

雖然在電子設備小型化的幫助下,原先固定部署的“戰略導彈監視探測預警雷達”具備了機動部署能力,但是受雷達工作體制的限制,雷達天線體積非常龐大,即便能夠進行空運,也需要花很多時間進行組裝與調試。

按照霍普金斯的猜測,9到11日進行的導彈攔截試驗中,數據由共和國部署在西北與西南的雷達提供,而不是由部署在奎達的雷達提供。即便由共和國的工程人員負責雷達的組裝與調試工作,也需要1天才能使雷達正常工作。

如此一來,日之前,巴基斯坦都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導彈防禦能力。

共和國要想鼓動巴基斯坦發動戰爭,必須爲巴基斯坦提供充分的戰略安全保障。

從共和國與巴基斯坦的後勤準備工作來看,戰爭也不會在日之前爆發。

雖然共和國擁有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戰略空運能力,其龐大的運輸機羣能夠每天爲前線運送數萬噸作戰物資,在目的有限的情況下,共和國不會投入太多的地面作戰部隊,但是爲了奪取制空權,共和國空軍必須全面出動,對印度全境的空軍基地、防空陣地、戰略指揮中心、通信中心等高價值戰略目標進行轟炸,戰爭爆發後4小時之內的物資消耗量不會低於萬噸,算上地面作戰行動,以及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共和國必須在戰爭爆發前向前線運送1到1萬噸作戰物資。

整個物資運送工作將持續1周以上,大概在17日左右完成。

部隊集結與調動也需要時間。在物資裝備階段,運輸機承擔了大量任務,而共和國投入的地面部隊以空降兵與空中突擊部隊爲主,需要充足的空運能力。如此一來,共和國不可能在後勤準備階段發動戰爭。

綜合這些因素,霍普金斯斷定戰爭最快只能在日爆發。

幾乎沒人懷疑霍普金斯的分析,因爲他代表的是CIA與美國五角大樓。

面對共和國與巴基斯坦的“挑釁”,印度一邊積極展開外交活動,一邊進行戰爭準備。

11日下午,魯拉賈帕尼下達了最高戰備命令,17多萬印度軍人進入戰爭狀態。

當天,印度駐聯合國代表在安理會與聯合國大會上強烈譴責共和國與巴基斯坦的軍事挑釁行爲,希望安理會能夠爲維護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積極貢獻。因爲受到共和國的反對,所以印度代表的提議沒能在安理會獲得通過。

1日,魯拉賈帕尼下令部署在伯尼哈爾山口的部隊主動後撤千米。

持續了1多日的炮戰匆匆結束,但是巴基斯坦軍隊並未就此罷休。1日夜間,巴基斯坦地面部隊越過雙方實際停火線,佔領了原本由印度軍隊控制的山口南面陣地。

13日,魯拉賈帕尼召見共和國駐印度大使,希望能夠儘快舉行“藏南地區邊境問題”第五輪談判,並且暗示印度可以在某些重大問題上做出適當讓步。

印度的和平信號並沒得到回報,在回覆印度的外交照會中,共和國外長閻尚隆明確提到,除非印度主動撤出部署在藏南地區的軍隊,承認“傳統線”爲雙方的實際邊境線,不然共和國不會對談判抱太大希望。

發展到這一步,戰爭已經不遠了。

第42章 順大流序十八神秘物質第79章 利益同盟第38章 戰爭跡象第22章 力挽狂瀾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48章 中東攻略第34章 借刀殺人第39章 正中下懷第36章 風雲突變第31章 干擾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76章 輪盤賭第57章 坦克大戰第29章 瘋狂備戰第30章 英雄第9章 以退爲進第31章 真情流露第16章 救人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49章 場鬧劇第32章 考察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37章 風起雲涌第102章 戰爭規模擴大第24章 四法案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21章 搶佔制高點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38章 透甲長矛第50章 防禦部隊第10章 冰山一角第21章 重大遺漏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65章 正式宣戰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60章 軍備競賽第83章 圍殲第52章 一挑三第108章 速戰速決第65章 軍備競賽第60章 造勢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35章 奇兵第100章 囑託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40章 天降奇兵第121章 長遠謀劃第36章 將帥離心第14章 收復失地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6章 政治家第8章 利益之爭第74章 情報網絡第29章 開打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43章 萬事俱備第45章 坐享其成第18章 民間力量第116章 一守一攻第96章 斷臂自救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55章 多用途第23章 手到擒來第2章 各盡其職第96章 現實利益第76章 輪盤賭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26章 戰爭威脅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19章 請求援助第40章 根本矛盾第17章 苦口婆心第48章 說服工作第51章 和平解放第77章 三方角逐第58章 大國心態第68章 量才爲用第24章 別無選擇第34章 借刀殺人第138章 極速狂飈第59章 同與不同第85章 靈活戰術第39章 地面戰鬥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59章 初次交手第123章 覆滅
第42章 順大流序十八神秘物質第79章 利益同盟第38章 戰爭跡象第22章 力挽狂瀾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48章 中東攻略第34章 借刀殺人第39章 正中下懷第36章 風雲突變第31章 干擾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76章 輪盤賭第57章 坦克大戰第29章 瘋狂備戰第30章 英雄第9章 以退爲進第31章 真情流露第16章 救人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49章 場鬧劇第32章 考察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37章 風起雲涌第102章 戰爭規模擴大第24章 四法案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21章 搶佔制高點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38章 透甲長矛第50章 防禦部隊第10章 冰山一角第21章 重大遺漏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65章 正式宣戰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60章 軍備競賽第83章 圍殲第52章 一挑三第108章 速戰速決第65章 軍備競賽第60章 造勢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35章 奇兵第100章 囑託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40章 天降奇兵第121章 長遠謀劃第36章 將帥離心第14章 收復失地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6章 政治家第8章 利益之爭第74章 情報網絡第29章 開打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43章 萬事俱備第45章 坐享其成第18章 民間力量第116章 一守一攻第96章 斷臂自救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55章 多用途第23章 手到擒來第2章 各盡其職第96章 現實利益第76章 輪盤賭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26章 戰爭威脅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19章 請求援助第40章 根本矛盾第17章 苦口婆心第48章 說服工作第51章 和平解放第77章 三方角逐第58章 大國心態第68章 量才爲用第24章 別無選擇第34章 借刀殺人第138章 極速狂飈第59章 同與不同第85章 靈活戰術第39章 地面戰鬥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59章 初次交手第123章 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