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亂局

bookmark

元慶的新德里之行倍受矚目。誰都知道,巴基斯坦全建立在與共和國的同盟關係之上,不會在涉及到共和國根本利益的南亞問題上“擅做主張”,共和國元首能否在新德里與印度總理達成“共識”,將決定南亞局勢的發展方向。

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更加關心共和國與印度的關係。

0月下午,新德里時間30,印度總理府新聞發言人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了共和國元首與印度總理正式會晤的相關消息。

大約1個小時後,隨同王元慶訪問新德里的元首首席助理焦山在共和國駐新德里大使館接受記者採訪,回答了包括“藏南問題”、“克什米爾衝突”在內的幾個重要問題,表示共和國將盡量化解印巴矛盾。

東京時間22點,村上貞正在首相府召開內閣與軍部全體會議。

與往常一樣,村貞正沒有急着發言,讓內閣官員與軍部將領先“暢所欲言”。參加會議的谷樹良平也一直保持沉默,在首相不需要聽取彙報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必要在一些細節問題上與官員將軍爭辯。

到底是怎麼回事,參會人很清楚。

雖然印度總府新聞發言人與共和國元首首席助理均沒說明王元慶與魯拉賈帕尼的會晤情況,但是從雙方公佈的消息來看,雙方在最根本的問題、既會晤的主要磋商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王元慶更加關心“藏南問題”,希望印度能夠在解決邊境爭端的談判中做出實質性讓步、表達出足夠的誠意;魯拉賈帕尼則把重點放在了“克什米爾衝突”上,希望中國能夠對巴基斯坦施加影響,緩解印巴矛盾。

底談什麼都沒搞清楚,還能談出結果嗎?

雙的態度非常直觀的反應出了當前的南亞局勢。

按照外務大臣北山志川地分析。王元想借助“克什米爾衝突”迫使印度在“藏南問題”上做出讓步。魯拉賈帕尼則打算利用“藏南問題”讓中國在“克什米爾衝突”中做出積極貢獻。雙方都想利用手裡地牌。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家利益;又不想丟掉任何王牌對方獲得好處。在此情況下。王元慶與魯拉賈帕尼地會晤不會有任何成果。

沒人反對北志川地分析。事實確實如此。

關鍵問題是。魯拉賈帕尼地態度會不會對王元慶地伊斯蘭堡之行產生關鍵影響。

換句話說印度不肯在“藏南問題”上做出讓步。會不會讓王元慶對魯拉賈帕尼徹底失去信心。在伊斯蘭堡鼓動巴基斯坦擴大沖突規模衝突演變爲戰爭。從而通過軍事行動收復藏南地區?

對日本來說。這個問題非常關鍵。

爭論地焦點不是會不會爆發戰爭。而是在什麼時候爆發戰爭。

包括谷樹良平在內,所有人都相信,只要王元慶認爲無法通過談判收復藏南地區,中國將在印度的軍事實力進一步加強之前發動戰爭、或者由巴基斯坦發動戰爭,出兵收復藏南地區印度再次倒退年。

只是,在村上貞正表態之前,沒人敢做出結論。

谷樹良平知道村上貞正在擔心什麼。

雖然有足夠的情報證明中國正在爲出兵南亞做準備,比如空降15軍進駐成都、空降16軍進駐昆明、空降17軍進駐和田、27軍進駐西藏,又比如部署在中國西南地區的戰術戰鬥機增加了近50%、中國空軍在雅魯藏布江河谷與帕米爾高原的偵察活動愈發頻繁,中國海軍在南海集中了3支航母戰鬥羣、遠程巡邏機飛到淡美蘭羣島(位於馬來半島與加裡曼丹島之間,馬六甲海峽東面)以南海域執行巡邏任務、駐紮在巴基斯的艦隊與航空兵頻繁進入印度領海執行偵察任務等等。但是這些跡象不能完全說明問題,空軍與海軍的調動不需要多少時間在南海活動的艦隊能夠在數日之內進入東海與西太平洋,部署在西南與西北地區的空中力量也能在數日之內到達東部地區;地面部隊中,除了27軍需要大約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轉移之外,另外3個空降軍都能在小時之內轉移數千千米,到達東部地區執行作戰任務。

換句話說中國的軍事部署並不具有“參考性”。

按照谷樹良平的猜測,村上貞正擔心中國的軍事部署只是做做樣子目的不是對付印度,而是麻痹日本日本認爲中國即將向印度開戰,從而在臺灣採取過激行動中國向日本宣戰提供理由。

事實上,村上貞正確實在擔心這個問題。

雖然王元慶應邀回訪南亞5國,在“克什米爾衝突”爆發前就確定了訪問日

是村上貞正沒被表面現象迷惑,更加關心內在因素。

對中國來說,實現國家統一不但是首要任務,而且沒有任何理由在島內局勢動盪不安的時候激化印巴矛盾。換個角度考慮就能明白,如果村上貞正處在王元慶的位置上,首先得穩定島內局勢,阻止外來實力介入,然後纔會在其他方向上採取行動。爲此,必須首先向印度與巴基斯坦施加壓力,化解印巴衝突。以中國對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影響力,化解印巴衝突並不是難事,只要王元慶表態,給印度一個臺階下,讓巴基斯坦有所收斂,“伯尼哈爾山口炮戰”馬上就能停止。

王元慶非但沒有積極化解印巴衝突,反而藉機在“藏南問題”上做文章,非常反常。

只是,村上貞正也無法完全肯定王元慶的策略。

與前任元首趙潤東相比,王元慶除了在對外政策上更加積極主動之外,因爲才上臺執政幾個月,所以其奉行的基本戰略還不明朗。村上貞正不會忘記一點,即王元慶深得紀佑國真傳。若論個人能力,紀佑國肯定是共和國最傑出的元首之一。哪怕王元慶只繼承了紀佑國一半的個人能力,也能讓任何對手膽怯。

問題就在這裡,元慶到底想幹什麼?

利用南亞危機完成和平一,還是藉助島內動盪局勢收復藏南地區?

如果按照常的觀點去猜測王元慶的想法,肯定會大錯特錯。

國與印度的軍事實力相差懸殊,如果王元慶只想收復藏南地區,即便需要幫助巴基斯坦佔領整個克什米爾,3個空降軍與1個裝甲軍足以在1個月內擊敗印度,完成所有作戰行動。

1個,島內局勢動盪得再厲害,也不會拋起大風浪。

如此來看,王元慶很有可能把“藏南問:”放到前面,穩住南亞之後再騰出手來解決臺灣問題。

看清局勢不於找到了解決辦法。

站在村上貞正的角度,日本沒有選擇的餘地,甚至沒有迴轉的餘地。

印度大選在即,魯拉賈帕尼不大可能在“藏南問題”上做出實質性讓步,甚至不可能做出任何重大承諾。如果國大黨輸掉大選,人民黨上臺執政,印度在未來20年之內都不可能對中國構成威脅,更不可能與日本結盟,共同對付中國。從長遠利益來看,王元慶確實有可能走出這一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戰場上擊敗印度,讓魯拉賈帕尼的“經濟優先政策”徹底失敗。

印度戰敗,日本將成爲最大受害國。

少了來自南亞的威脅,中國可以集中力量對付日本,解決臺灣問題。

解決臺灣問題,首先得消滅島內當局擺脫大陸控制的外部影響力,美國連韓國都可以拋棄,不可能爲臺灣與中國開戰。如此一來,日本成爲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的唯一障礙。王元慶肯定會優先對付日本,通過打擊日本,使島內當局喪失主動權,完成和平統一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這肯定是村上貞正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化解的唯一辦法就是幫助印度度過難關,阻止中國對印度發動戰爭,同時讓印度對中國構成威脅。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在其他方向上給中國製造麻煩,迫使中國將主要力量轉移到其他地點。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唯一的辦法就在臺灣製造更大的動亂,甚至讓臺灣向獨立方向邁出關鍵步伐。如此一來,日本必須有所作爲。

有所作爲,就得承擔與中國開戰的風險。

村上貞正面對的是一個難以化解的死局,因爲在29年上臺之後,村上貞正的所有策略都在儘量避免與中國爆發戰爭。不管軍部的將軍如何信誓旦旦的保證能夠在戰爭中擊敗中國,村上貞正都不會貿然邁出關鍵步伐。在不具備摧毀中國的能力前,與中國開戰只是自取滅亡!

討論持續到半夜,仍然沒有得出任何結論。

會議結束的時候,谷樹良平特別留意了首相,只是村上貞正沒有讓他留下來。

與以往一樣,在內閣官員與軍部將領都主張採取行動的時候,村上貞正仍然以沉默應對。只有一點可以肯定,村上貞正不可能一直保持沉默。

離開首相府之後,谷樹良平首先返回國家安全局總部。

按照谷樹良平的理解,村上貞正已經做出決定,或者說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必須做出決定,只是沒有急着宣佈。

回家休息之前,谷樹良平到酒吧喝了一杯。

不管怎麼說,必須儘快把情報送出去!

第15章 未來之眼第29章 幕後推手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3章 麻煩纏身第4章 冰凍三尺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42章 未發生的叛亂第30章 眼界高低第6章 波瀾不驚第23章 問題累積第59章 低空坦克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55章 外太空作戰第17章 高潮迭起第4章 倫敦條約第28章 戰術調整第3章 餘熱第65章 隨機應變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50章 試驗戰爭第59章 特別行動第57章 衝突到戰爭第107章 首戰揚威第55章 新焦點第42章 聯合國大戲臺第26章 領袖第24章 大事化小第18章 點火第24章 撲朔迷離第17章 大戰在即第90章 爆炸效應第82章 外交戰第119章 黎明前的殺機第100章 僵局第16章 金錢操作第40章 空天戰機第86章 增援部隊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28章 共和國的憤怒第168章 軟硬結合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94章 主次有序第9章 以退爲進第39章 提前參戰第83章 造勢第66章 來龍去脈第72章 代理人第7章 攔截第49章 大蕭條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65章 軍備競賽第96章 現實利益第39章 善後工作第9章 頭號盟友第80章 再次遭遇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35章 有備而來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65章 歷史的轉折點第5章 區別對待第17章 積極主動第31章 主動出擊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68章 必爭之地第24章 推銷戰爭第45章 驚天陰謀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29章 目的第92章 被動局面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34章 別有用意第15章 戰略威脅第8章 突然襲擊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14章 根本職責第4章 相互叫板第168章 軟硬結合第26章 坦然面對第8章 一箭三雕第70章 負資本第47章 兔死狗烹第69章 命不該絕第11章 統一進程第107章 脫胎換骨第97章 石激起千層浪第38章 多兵種聯合行動第75章 國家意志第72章 歸宿第81章 微妙關係第11章 不良感覺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57章 主動與被動第161章 狼煙四起第34章 艇長的選擇
第15章 未來之眼第29章 幕後推手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3章 麻煩纏身第4章 冰凍三尺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42章 未發生的叛亂第30章 眼界高低第6章 波瀾不驚第23章 問題累積第59章 低空坦克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55章 外太空作戰第17章 高潮迭起第4章 倫敦條約第28章 戰術調整第3章 餘熱第65章 隨機應變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50章 試驗戰爭第59章 特別行動第57章 衝突到戰爭第107章 首戰揚威第55章 新焦點第42章 聯合國大戲臺第26章 領袖第24章 大事化小第18章 點火第24章 撲朔迷離第17章 大戰在即第90章 爆炸效應第82章 外交戰第119章 黎明前的殺機第100章 僵局第16章 金錢操作第40章 空天戰機第86章 增援部隊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28章 共和國的憤怒第168章 軟硬結合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94章 主次有序第9章 以退爲進第39章 提前參戰第83章 造勢第66章 來龍去脈第72章 代理人第7章 攔截第49章 大蕭條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65章 軍備競賽第96章 現實利益第39章 善後工作第9章 頭號盟友第80章 再次遭遇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35章 有備而來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65章 歷史的轉折點第5章 區別對待第17章 積極主動第31章 主動出擊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68章 必爭之地第24章 推銷戰爭第45章 驚天陰謀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29章 目的第92章 被動局面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34章 別有用意第15章 戰略威脅第8章 突然襲擊第108章 江河日下第14章 根本職責第4章 相互叫板第168章 軟硬結合第26章 坦然面對第8章 一箭三雕第70章 負資本第47章 兔死狗烹第69章 命不該絕第11章 統一進程第107章 脫胎換骨第97章 石激起千層浪第38章 多兵種聯合行動第75章 國家意志第72章 歸宿第81章 微妙關係第11章 不良感覺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57章 主動與被動第161章 狼煙四起第34章 艇長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