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國家代言人

bookmark

1月20日,美國首都華盛頓。

上午1C點30,當選總統弗雷德裡克與當選副總統霍華德在國會大廈的露臺上宣誓就職,隨後參加國會舉行的宴會。下午,弗雷德裡克攜第一夫人蒂姆沿賓夕法尼亞大道步行前往白宮,與離任總統羅迪克舉行權力交接儀式。

接過象徵美國最高權利的總統徽章時,弗雷德裡克給予了羅迪克最大的好處。

當天,弗雷德裡克以總統身份簽署了第一份文件:羅迪克的刑事赦免令。

雖然美國各大媒體高度讚揚弗雷德裡克赦免前任總統羅迪克,宣稱這是兩黨“和解”的象徵,是全美國人民團結一致、迎戰金融危機的開端,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弗雷德裡克赦免羅迪克是一筆不折不扣的政治交易。

作爲交換條件,羅迪克沒有將部署在海灣地區的軍隊撤回國內。

晚上,弗雷德裡克召集三軍參聯會主席薩利文上將、中央戰區司令斯克菲爾德上將、太平洋戰區司令桑普拉斯上將、第二艦隊司令傑克遜中將、第七艦隊司令阿加西中將,以及剛剛上任的國務卿萊斯利、國防部長伯克利、國家安全顧問斯托克頓與還沒有正式上任的CIA局長特雷杜伊,商討攻打伊朗的軍事行動。

此時,共和國已經進入了211日。

北京時間上午9點3C,“中國重型裝備進出口責任有限公司”在京掛牌成立。

在對外公佈地資料中,這家註冊資金的外貿公司主要經營軍用與民用重型設備出口貿易,公司法人代表是+慕華。

公司地成立儀式很簡短。沒對外進行大肆宣傳。

當天下午。+彥博啓程前往福建。前去處理“三堅集團”與“華勝集團”地相關事務。

讓+慕華出任“中重公司”董事長。+彥博做了很久地思想鬥爭。

紀佑國在月初提出由+彥博、李成文、葉永畿等人出資成立軍火貿易公司地時候。+彥博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隨後還說服李成文與葉永畿。最後。龍譽騰與書濤也答應出資。只有尤明鈞沒有入夥。

5個人中。+彥博把從日本與國內金融市場上賺到地所有資金都投了進來、總共1200李成文也投入了1200葉永畿投了1C00億。龍譽騰投了80C書濤投了600總共集資元!

因爲這些錢大部分是“非法所得”。所以+彥博等人也沒辦法花到別地地方。

確定由誰來管理經營的時候,+彥博等人爲難了。因爲在日本搞了太多的事情出來,+彥博等人一直受到西方國家地高度“關注”,加上都有各自的經營業務,無法分心經營軍火買賣,所以決定選一個合適的晚輩經營軍火生意。葉永畿地子女都還年幼,李成文的子女要麼在幫派混、要麼在政壇上打拼,龍譽騰的子女沒有回國,龔書濤的獨生子要準備接班。選來選去,只有早就想脫離家族單獨發展地+慕華比較合適。

如果不是潘雲生爲+慕華的安全做了擔保,+彥博絕不會讓女兒幹這檔子買賣。

爲了讓+彥博下定決心,潘雲生還找來了剛剛退役的康曉霆,逼着他簽了僱傭合同,擔任+慕華的私人保鏢。

+彥博不相信其他人,卻對曾經救過+慕華的康曉霆青眼有加。

搞定了私人問題,公司的細節問題由+慕華與紀佑國派來地王元慶磋商。

按照紀佑國的意思,“中重公司”主要經營軍火出口貿易。

國務院總理龐興龍親自出面,讓32家國營軍火生產企業與“中重公司”簽署合作協議。

協議對軍火銷售地方式做了兩種規定。

一是由“中重公司”提前向軍火生產企業預支購買款項的50%,分擔軍火銷售風險。收到客戶支付地款項後,“中重公司”按照合同具體規定,抽取銷售總額的5%到15%作爲營銷推廣費用。

二是由“中重公司”代銷,不向軍火生產企業預支購買款項,按照合同具體規定,抽取銷售總額地作爲營銷推廣費用。

兩種合作方式,能夠確保合作雙方都獲得可觀利益。

對共和國的各大軍火生產企業來說,由“中重公司”代銷,解決了各大企業的營銷問題,避免了企業間惡性競爭,不但能讓“中國牌”武器裝備在國際市場賣出更好的價格,還能使軍火生產企業旱澇保收,減少了營銷環節產生的額外支出。

對“中重公司”來說,在不需要考慮生產的情況下,達到了壟斷經營軍火出口貿易的目的,爲推銷“中國牌”武器裝備奠定了基礎,也爲今後向軍火

軍火生產領域進軍打下了基礎。

雖然紀佑國最初的想法是利用民間資本解決國家遇到的難題,替國家分擔風險,在國際市場上推廣共和國生產的武器裝備,但是誰都知道,紀佑國的主要目的還是整合國內的軍火企業,藉此推進國營企業改制。

軍火行業與其他生產製造行業有很大的區別。

不說別的,某些先進武器裝備的研製費用高達數十億、甚至數百億,最終的產量卻少得可憐。比如,美國在研製F-22戰鬥機的時候,投入300多億美元的研製經費,產量卻不到200,平攤下來,每架的研製經費就超過2元。雖然很多研究成果會在其他武器裝備上得到利用,或者在民用領域得到推廣,但是高昂的研製費用能讓任何一個國家望而卻步。研究F-35的時候,美國就以“共同開發”的名義邀請其他國家參與研製工作,分攤研製費用。

擴大出口,成爲分攤研製費用的最佳辦法。

仍然以美國爲例,美軍採購的F-16戰鬥機的價格僅爲出口價格的50%。通過大規模出口,不但能夠以量產的方式降低製造成本,分攤研製費用,還能從中賺取高額利潤,刺激軍火企業開發新技術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整合軍火企業也是縮減費用的有效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有數百家軍火生產商,僅製造軍用飛機的企業就有波音、格魯曼、道格拉斯、共和等十多家企業。經過數十年發展,美國的軍火生產商減少到了十多家,生產軍用飛機的只剩下了波音、洛馬、諾斯羅普與通用電氣四家。企業越大,資本越雄厚,投入研發的費用越多,開發新裝備的能力越強,競爭力越高。

共和國要想成爲軍火生產與出口大國,必須儘快整合國內分散的軍火製造企業。

由國家來做,不但效率低下,還與即將出臺的《政府行爲規範法》相牴觸。

在此情況下,只能由民營企業來做,通過聯合、收購、吞併等方式逐步將各家軍火製造商整合到一起,最終形成一家或者幾家超級軍火生產商。

當然,改革要一步一步的走,軍火領域也不例外。

紀佑國讓+彥博等人出資成立“中重公司”,只是軍火企業改革的第一步。

瞭解了紀佑國的想法後,+彥博不再擔心什麼。

按照“中重公司”與國資委籤的合作協議,參與合作的32家國營軍火生產企業在“中重公司”各擁有1%的股權,國資委以技術入股的名義擁有17%的股權,另外51%%的股權中,+彥博與李成文各佔125%、葉永畿佔05%、龍譽騰佔85%、龔書濤佔6%、剩下的1%歸+慕華。

最初,李成文與葉永畿並不贊同國私聯營。

在他們看來,國家入股的直接後果是分散了股權,對公司經營非常不利。

與政府談判期間,李成文與葉永畿提出了他們的想法。經過磋商,最終在合作協議中明確規定,國資委與國營軍火生產企業只有“分紅權”,沒有公司決策權。除了由國家安全部門負責技術保密工作之外,其他事務由+慕華代表的董事會全權決策。

簽署了協議,剩下的事情就好辦得多了。

5天之內,“中重公司”的審批工作全部完成,董事會也宣告成立。雖然+慕華只有1%的象徵性股權,但是在其他六人都無心過問公司的情況下,賦予+慕華全權決定公司經營事務的權力,由+慕華擔任董事長。

除了日常經營外,公司的另外一項關鍵工作就是技術保密。軍火貿易與國家保密工作有密切關係,特別是各項先進軍事技術。不管在哪個國家,哪家軍火公司都與政府簽署了相關保密協議。

什麼武器能賣,能夠賣給哪個國家,不由公司決定,由政府等國家權力機構決定!

因此在“中重公司”中,軍情局扮演了極爲重要的角色。

按照紀佑國的吩咐,潘雲生派了兩個最“可靠”的人去“中重公司”負責營銷與技術保密工作。不但是最“可靠”的,還是最“神秘”的兩個手下。畢竟,軍情局不能明目張膽的經營軍火買賣。

+彥博乘坐的私人飛機剛剛從機場起飛,李存勳與劉曉賓就來到了“中重公司”總部。

對兩個“職業間諜”來說,這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

兩人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服從女老闆的指揮!

月票啊月票!

第2章 新老組合第40章 佈局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33章 逢場作戲第23章 創造機會第28章 新思維第72章 圖蘭風暴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142章 特種炸彈第108章 選擇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47章 信息網絡戰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47章 多方因素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戲第37章 風起雲涌第69章 轉折第6章 管中窺豹第32章 差距第63章 轉變思想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15章 未來之眼第78章 當面保證第27章 生死一線第93章 大轉折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143章 敢死隊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41章 毀天滅地第18章 猜一個準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49章 退縮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145章 打破僵局序十三雄鷹展翅第103章 春雷第45章 雷霆一擊第101章 雷厲風行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7章 觀念轉變第66章 有利有弊第44章 豪賭第50章 籠中的惡魔第52章 利益共享第64章 繼續前進第32章 超級間諜第13章 暗中支持第1章 無核新時代第33章 劇變第2章 政治鬥爭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20章 雙簧第3章 餘熱第34章 借刀殺人第53章 不宣而戰第56章 盛極而衰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14章 撥開雲霧第115章 面對誘惑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25章 差距第27章 不爛之舌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151章 地區化第78章 以假亂真第137章 王牌中的王牌第19章 政治鬥爭第34章 借刀殺人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39章 笑傲長空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8章 最終目的第141章 佯攻第10章 巨大成果第95章 眼高手低第6章 試驗部隊第58章 爭分奪秒第58章 地面戰爭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3章 日印結盟第39章 殺雞儆猴第38章 大禍臨頭第49章 風雲再起第33章 各懷鬼胎第99章 火急火燎第38章 大禍臨頭第46章 隔岸觀火第138章 極速狂飈第6章 試驗部隊第48章 說服工作
第2章 新老組合第40章 佈局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33章 逢場作戲第23章 創造機會第28章 新思維第72章 圖蘭風暴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142章 特種炸彈第108章 選擇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47章 信息網絡戰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47章 多方因素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戲第37章 風起雲涌第69章 轉折第6章 管中窺豹第32章 差距第63章 轉變思想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15章 未來之眼第78章 當面保證第27章 生死一線第93章 大轉折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143章 敢死隊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41章 毀天滅地第18章 猜一個準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49章 退縮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145章 打破僵局序十三雄鷹展翅第103章 春雷第45章 雷霆一擊第101章 雷厲風行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7章 觀念轉變第66章 有利有弊第44章 豪賭第50章 籠中的惡魔第52章 利益共享第64章 繼續前進第32章 超級間諜第13章 暗中支持第1章 無核新時代第33章 劇變第2章 政治鬥爭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20章 雙簧第3章 餘熱第34章 借刀殺人第53章 不宣而戰第56章 盛極而衰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14章 撥開雲霧第115章 面對誘惑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25章 差距第27章 不爛之舌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151章 地區化第78章 以假亂真第137章 王牌中的王牌第19章 政治鬥爭第34章 借刀殺人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39章 笑傲長空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8章 最終目的第141章 佯攻第10章 巨大成果第95章 眼高手低第6章 試驗部隊第58章 爭分奪秒第58章 地面戰爭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3章 日印結盟第39章 殺雞儆猴第38章 大禍臨頭第49章 風雲再起第33章 各懷鬼胎第99章 火急火燎第38章 大禍臨頭第46章 隔岸觀火第138章 極速狂飈第6章 試驗部隊第48章 說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