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多方因素

,倫敦時間口點必分,英國下議院舉行閉門會議

根據英國的政治制度,只有在涉及到國家最高利益、以及國家機密的時候,議會纔會在首相的請求下舉行閉門會議。在此之前,上一次閉門會議發生在刃多年前,也就是英國參與伊拉克戰爭前夕。

這下,等在下議院門口的記者惱火了。

更讓人惱火的是,這一等就是整整一個白天。

直到口點馮分,下議院的大門纔再次打開。

記者們蜂擁而上的時候,喬治已經在警衛的護送下離開了下議院,正在前往白金漢宮的途中。

大約半個小時後,英國王室新聞發言人透露了首相面見國王的消息。

聽到風聲的記者立即轉移戰場,把白金漢宮圍了個水泄不通。

實際上,到這個時候,很多記者已經看出了端倪。

戰爭已經爆發,沒有理由浪費寶貴時間。如果情況與刃多年前差不多,即英國決心用軍事行動捍衛福克蘭羣島,那麼喬治就應該在下議院發起戰爭決議,並且以開放的方式讓全世界都知道,英國有決心贏得勝利;按照英國的制度,要想發起對外軍事行動,必須獲得國王的認可,因爲王權早就被架空,所以前相只需去白金漢宮走過過場;法律上的手續與過程完備之後,首相將下達戰爭動員令,並且做出一系列的人事任命。與之相比,此次的決議過程明顯不同;下議院舉行閉門會議,表明在採取軍事行動的問題上,還存在異議、或者某種不確定因素;喬治沒有公佈消息就去了白金漢宮,主要目的不是完成形式工作,而是悄此爲上層決策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

站在英國政府的立場上就能明白,只要喬治出現在記者面前,就得拿出最後決議。

打,還是不打?

舊點刃分,喬治離開白金漢宮。

通過記者組成的“戰線”時,喬治沒有在記者面前吐露一個字,只有他的秘書在解圍的時候提到,首相府將在打手 時後舉行新聞發佈會。

對於等了一天的記看來說,唐寧街舊號成了下一個目的地。

實際上,一些有“遠見。的記者聳就守在了首相官邸外面。

有了確切消息,各大新聞媒體立即調整了節國安排。

力點佔分,首相存新聞會場開放,記者在經過了數道嚴厲的安全檢查後,有序的進入會場。

舊分鐘後,喬治出現在記者面前,也出現在各家各戶的電視屏幕上。

持續不到力分鐘的宣言結束時,英國首相都沒提到“宣戰”二字,只是反覆強調,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將採取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一切必要手段收復福克蘭羣島,從即時起與阿根廷斷絕外交關係,召回駐阿外交人員,並且驅逐阿根廷外交官,遣返在英阿籍人員。

喬治的這一宣言,或多或少出人意料。

雖然在當天上午,戰爭爆發的消息剛剛傳出,就有新聞媒體預測,英國絕對不會向阿根廷宣戰,但是所有新聞媒體都認爲,喬治不會比當年的撒切爾夫人差,肯定會採取極爲強硬的立場與態度,以最快的速度宣佈出兵馬島。

毫無疑問,喬治的表現讓新聞媒體大失所望。

英國首相的態度並不強硬,甚至沒有直接提到出兵的事情。雖然英國國防部隨後就宣佈進行軍事動員,成立特遣艦隊,組建突擊部隊,向阿森松島部署作戰飛機,派遣潛艇前往馬島海域等等措施,但是在所有新聞媒體看來,英國國防部的舉措是“務實行動。”而不是英國的基本政策。據此,各大新聞媒體在報道相關新聞的時候都提到,英國首相的溫和表現將對收復福克蘭羣島的作戰行動產生很大的影響。

事實果真如此嗎?

對喬治來說,4月力日肯定是最爲漫長的一天。

到達下議院前,國防部發來的最新消息讓他不得不改變安排。提前抵達福克蘭羣島海域的杴“快速”級攻擊潛艇已經與阿根廷海軍交戰,並且在戰鬥中擊沉了搬阿根廷海軍的電動潛艇。更重要的是,出現在交戰海域的不僅僅有交戰雙方的潛艇,還有數艘身份不明的潛艇。因爲對方的靜音性能非常出色,所以只能斷定那是幾艘非常先進的潛艇。國防部已經聯繫了五角大樓,美國海軍並未向交戰海域派遣潛艇。也就是說,出現在交戰海域的那幾艘潛艇很有可能來自共和國。

正是如此,喬治才緊急聯繫了下議院議長與各黨派黨魁,要求舉行閉門會議。

閉門會議中討論的主要話題不是要不要出兵馬島,因爲在出兵問題上,內閣與議會的意見完全一致,關鍵是以何種方式出兵。雖然議會在宣戰問題上持保留態度,但是卻堅持認爲應該用強硬態度表明英國的立場與決心。喬治的觀點完全相反,在他看來,現在的國際局勢與半個多世紀前截然不同,這場衝突也與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場戰爭完全不一樣,英國的六:二的是收復馬島。不應該讓某此並不存在的利薪、以犬:::何價值的事情成爲達到最終目的的障礙。

爭論持續了幾個小時,最終以相互妥協的方式結束。

喬治答應出兵,承諾收復馬島,議會則接受首相的要求,並不過分張揚英國立場。

沒有立即宣佈消息,而是立即前往白金漢宮,不是需要爭取時間搞定內部矛盾,而是喬治得與大洋對岸的布蘭迫諾通氣。

回到唐寧街舊號之前,喬治與布蘭迪諾通了兩次熱線電話。

對於美國,英國首相只有一個奢望,那就是千萬別拖英國的後腿。

不得不說,喬治很有自知之明,或者說很瞭解布蘭迪諾。

馬島爭端升溫後,美國一直遮遮掩掩,從未表明立場,就讓喬治不得不相信,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美國的“拉美政策”仍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只要涉及到拉美國家,美國就會猶豫不決。不管喬治是否承認。他必須接受事實,即只要共和國沒有出兵干預,美國就不會在馬島衝突中公開支持英國。

搞清楚這個情況後,喬治就不再對美國抱希卑。

當然,喬治不會忽略美國的影響。說白了,對英國來說,穩住美國比穩住共和國還要重要。

站在喬治的立場上,他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王元慶不會做蠢事。

阿根廷不是巴基斯坦,南大西洋也不是印度次大陸。

雖然共和國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陸軍、以及足以跟美國媲美的空中力量,但是連共和國軍人都承認,名義上世界第二的共和國海軍比美國海軍差得太遠了。以規模來看,共和國海軍僅有美國海軍的一半。以獨立作戰能力來看,共和國海軍剛剛邁入“全球海軍”的行列,而早在四隻前,美國海軍就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海軍了。

共和國要想插手南大西洋,只能靠海軍。

沒有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共和國就得老老實實的呆在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

由此可見,哪怕阿根廷再次戰敗,只要英國不派兵入侵阿根廷本土,共和國就不會插手馬島爭端。

只要共和國不插手馬島爭端,哪怕派幾艘潛艇過去,英國也能擊敗阿根廷。

也就是說,喬治對軍事勝利有足夠的信心。

既然有信心打贏這場戰爭,英國肯定希望美國繼續採取模棱兩可的態度,抵消共和國的影響,並且穩住拉美國家。

在喬治看來,美國有是最不確定的因素。

所幸的是,布蘭迪諾是個非常精明的政治家,早就猜出了英國首相的想法,採取的政策即符合美國的利益,又符合英國的利益,沒有給喬治製造麻煩。

回到首相官邸,喬治纔開始着手相關部署。

當然,對於遠在大西洋另外一邊的布蘭迪諾來說,英國採取“比較剋制。的立場,也比較符合美國的需求。

戰爭爆發的時候,布蘭迪諾正在睡大覺。

被秘書從牀上叫起來的時候,美國總統並未感到驚訝,因爲鈾等情報機構早就發出警告,斷言戰爭將在4月刃日前爆發。

接下來數個小時內,布蘭迪諾收到了很多消息,也讓他對局勢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

依靠強大的軍事偵察衛星系統,布蘭迪諾知道的比喬治多得多,戰爭爆發後不久,布蘭迪諾就收到了確切報告,得知運送突擊部隊的是數十架瓦,而且這些傾斜旋轉翼飛機並沒立即返回阿根廷,而是留在了斯坦利港。另外,在英國首相與下議院的議員爭論該採取何種立場的時候,布蘭迪諾已經掌握了阿根廷向馬島運送部隊的方法,而且知道阿軍的空運能力非常有限。

與喬治通話的時候,布蘭迪諾沒有忘記提到如此關鍵的情報。

不得不說,布蘭迪諾這一招玩得非常高明。

把阿根廷無法通過空運向登陸部隊提供足夠作戰物資的情報告訴英國首相,肯定能讓英國首相下定決心,敦促英國海軍立即採取行動,在特遣艦隊出發前,利用已經部署到戰區的潛艇封鎖馬島,伏擊阿軍的運輸船隻。雖然布蘭迪諾這麼做,已經幫了英國大忙,但是從根本上講,這是在爲美國利益服務,因爲英國越快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越能迫使共和國做出讓步,避免衝突演變成戰爭。換句話說,如果能夠在特遣艦隊到達之前擊敗阿軍,共和國肯定不會繼續冒險支持阿根廷的軍事行動,而會以調解人的身份出面調停。因爲英國掌握了主動權,所以在停戰談判中,阿根廷佔不到任何便宜。只要迫使阿根廷接受既成事實,衝突就能在對美國沒有太大損害的情況下結束。從長遠來看,這場衝突肯定會改變阿根廷的對外政策,讓阿根廷對共和國感到失望,從而投靠美國。只要美國在停戰談判中說服英國,不要過分損害阿根廷的利益,就能讓阿根廷回心轉意,除掉後院裡的不安定因素。當然,這都是最理想的結果。以布蘭迪諾的政治覺悟

由此可見,布蘭迪諾仍然採取了模棱兩可的政策。

當然,戰爭已經爆發,美國政府不能繼續保持沉默。

力日上午,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與國務院新聞發言人先後在新聞發佈會上宣稱:任何涉及到美洲國家利益的問題都是美國的問題,美國絕不容許任何勢力插手美洲事務,更不會允許任何損害美洲國家利益的事情發生;對於英阿馬島爭端,美國仍然堅持一貫立場,敦促雙方立即停止軍事行動,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美國願意爲雙方提供談判場地,以及進行談判所需要的一切便利條件;美國政府也號召全球熱愛和平的人一同抵制戰爭,一同呼籲雙方停止軍事行動。

因爲當時全世界都在關注英國的行動,所以“美國宣言”沒有引起重視。

英國表“戰爭宣言”之後,美國白宮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應。再次發表了一份措詞委婉的聲明,即美國對英國政府做出的戰爭決策深表惋惜,但是美國尊重英國爲了維護主權與利益做出的決策,只是希望英國當局能夠更加理性的對待戰爭,更加客觀的考慮馬島爭端的根源,以更加有效與合理的方式解決馬島爭端。

美國接二連三的表態,除了證明美國的存在之外,還在向共和國傳達某種信忍

當然,對於遠在地球另外一邊的共和國來說,“突然”打響的馬島戰爭也讓兇乙國民吃了一驚,只不過,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很快就引開了全國民衆的注意力。

新的選舉法正式生效力天后,仍然是共和國元首的王元慶終於在力日下午全體代表大會真實會議結束後拿出了“修憲運動”的時刻表,即從明打手 日開始對“憲法修正案”的具體內容進行審議,在月力日之前由全體代表大會決定是否進行全民公決,如果獲得支持,將在6月日,新的選舉法正式生效的時候,元首首席助理焦葳山就在陪同元首參加全體代表大會的時候向新聞界透露,元首正在對“憲法修正案”的具體內容進行修訂,肯定會在月底之前拿出具體的時刻表。

由此可見,受馬島戰爭影響,共和國的“修憲運動。提速了。

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裴承毅的判斷,即王元慶打算用馬島戰爭引開西方國家的注意力,在沒有外來干擾的情況下推進政治改革,以修改憲法的方式確定新的政治制度,取得政治改革的階段性勝利。

因爲馬島戰爭提前爆發,所以王元慶提前發起了政治改革的最後攻勢。

明白這一點,也就不難判斷出共和國的態度了。

北京時間力日下午,馬島戰爭剛剛爆發幾個小時,共和國外交部就發表聲明,希望雙方以更加理智的態度對待歷史遺留問題,儘快結束沒有任何意義的軍事行動,通過談判解決爭端。

雖然這則聲明並不長,而且全是官方話語,沒有表達共和國的立場,但是共和國最先做出反應,就能說明很多問題。

部分英國新聞媒體認爲,表的那份不溫不火的“戰爭宣言”就受到了共和國的影響。雖然這番評論並無貶低英國首相的意思,也沒有指責英國政府的意思,因爲在英國媒體眼裡,共和國有是製造馬島衝突的元兇,在共和國的態度沒有明瞭的情況下,英國政府不應該表明立場。

局勢發展到這個地步,只能說明各方心裡都沒底。

對於身處局裡的裴承毅來說,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與華劍鋒交談之後,裴承毅聯繫了李存勳。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知道,軍情局不但早就料到阿根廷當局不會把軍事顧問團當回事,還早就採取了相關行動。準確的說,讓華劍鋒帶着3艘潛艇過來,就是軍情局的特別安排。按照李存勳的部署,裴承毅首先要穩住氣,不要輕易妥協,戰局很快就會發生轉變,只要阿根廷當局主動求援,華劍鋒就會提出成立聯合指揮部。到了這個時候,華劍鋒會採取積極主動的行動,而作爲阿根廷最高軍事顧問,裴承毅應該見好就收。

不用李存勳多說,裴承毅就明白了過來,無非就是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紅臉。

只是讓裴承毅略感驚訝的是,李存勳沒有遙控指揮,而是再次派劉曉賓過來,並且讓劉曉賓全權負責這邊的事情。雖然李存勳沒有說得太明確,但是按照裴承毅的理解,劉曉賓不會聽他的指揮,他也不用聽劉曉賓的指揮,兩人都是最高負責人,一個負責情報工作,一個負責作戰指揮,互相配合,互不干預。

有了李存勳的按排,裴承毅也就放心多了。

可以懷疑任何人的手腕,但是千萬別懷疑軍情局長的手段!

第60章 絕不拋棄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116章 大國舞臺第3章 暗流第22章 風向轉變第42章 幫倒忙第34章 偷襲得手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28章 貿易大戰第9章 頭號盟友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52章 大敵將至第78章 主力艦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36章 天助我也第14章 撥開雲霧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35章 軍士長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57章 關鍵一步第13章 亮牌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17章 正名第14章 收復失地序十三雄鷹展翅第125章 兩把尖刀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118章 充分準備序四深海之狼第179章 外長會晤第82章 調整第79章 利益同盟第80章 死亡之路第17章 養虎爲患第4章 冰凍三尺第103章 文明衝突第119章 最後的瘋狂第30章 眼界高低第90章 正面進攻第71章 全面爆發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42章 兩難處境第59章 同與不同第51章 輪迴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81章 壁壘序十四鷹擊長空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89章 戰爭影響第139章 致命打擊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67章 主力對決第90章 正面進攻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147章 老樹新芽第9章 空降兵第53章 巔峰之作第32章 夢想與現實第24章 撲朔迷離第136章 是好是壞第32章 穩住朝鮮第55章 點悟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26章 關鍵情報第48章 偷襲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66章 有利有弊第17章 大戰在即第96章 現實利益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79章 利益同盟第36章 戰爭惡魔第90章 未來第48章 中東攻略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52章 聯合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12章 艱難抉擇第36章 天助我也第43章 合理使用第11章 喜憂參半第76章 攻堅戰第78章 當面保證第33章 雄辯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21章 因勢利導第85章 正規戰術第50章 粉墨登場第141章 佯攻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25章 戰略天才第108章 選擇第61章 圍城戰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20章 雙簧第81章 變局第58章 空中走廊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
第60章 絕不拋棄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116章 大國舞臺第3章 暗流第22章 風向轉變第42章 幫倒忙第34章 偷襲得手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28章 貿易大戰第9章 頭號盟友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52章 大敵將至第78章 主力艦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36章 天助我也第14章 撥開雲霧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35章 軍士長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57章 關鍵一步第13章 亮牌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17章 正名第14章 收復失地序十三雄鷹展翅第125章 兩把尖刀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118章 充分準備序四深海之狼第179章 外長會晤第82章 調整第79章 利益同盟第80章 死亡之路第17章 養虎爲患第4章 冰凍三尺第103章 文明衝突第119章 最後的瘋狂第30章 眼界高低第90章 正面進攻第71章 全面爆發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42章 兩難處境第59章 同與不同第51章 輪迴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81章 壁壘序十四鷹擊長空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89章 戰爭影響第139章 致命打擊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67章 主力對決第90章 正面進攻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147章 老樹新芽第9章 空降兵第53章 巔峰之作第32章 夢想與現實第24章 撲朔迷離第136章 是好是壞第32章 穩住朝鮮第55章 點悟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26章 關鍵情報第48章 偷襲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66章 有利有弊第17章 大戰在即第96章 現實利益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79章 利益同盟第36章 戰爭惡魔第90章 未來第48章 中東攻略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52章 聯合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12章 艱難抉擇第36章 天助我也第43章 合理使用第11章 喜憂參半第76章 攻堅戰第78章 當面保證第33章 雄辯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21章 因勢利導第85章 正規戰術第50章 粉墨登場第141章 佯攻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25章 戰略天才第108章 選擇第61章 圍城戰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20章 雙簧第81章 變局第58章 空中走廊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