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差距

則間天天討去。日子最不好過的肯定是魯拉賈帕二,

面對來勢洶洶的共和國,印度高層連意見都沒法統一,魯拉賈帕尼能不急嗎?

7月力日,與閻尚隆會晤後,魯拉賈帕尼召開了第一次政府高層會議,商討解決錫金問題的辦法。結果讓他很失望,除了外長、財長等少數部長之外,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衆多部長都堅決反對從錫金撤軍。實際上,就連外長多反對從錫金撤軍,只是不支持通過戰爭解決錫金問題。

接下來幾天,魯拉賈帕尼連續召開政府高層會議,並且會見了國會領袖。

情況沒有一點好轉,國會各黨派領袖都堅決反對從錫金撤兵,就連國大黨的主要議員都不支持總理的妥協方案。

飛日下午,魯拉賈帕尼召開第七次政府高層會議。

討論的格果沒有多大變化,國防部長阿亞梅爾堅決主張在錫金與共和國開戰,外交部長圖託則認爲應該在外交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其他部長意見不一,絕大部分支持阿亞梅爾的戰爭主張,只有少數認爲應該繼續在外交上努力。

局勢已經失去控制,魯拉賈帕尼一籌莫展。

阿亞梅爾等人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魯拉賈帕尼並不感到意外。

藏南衝突之後,印度調整政策,全面倒向美國,魯拉賈帕尼的根本目的是阻止印度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總理的決策被包括國防部長阿亞梅爾在內的衆多政府官員誤解,很多人認爲魯拉賈帕尼爲了保住政權才投入了美國的懷抱,甚至有人認爲總理通過與美國合作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上行下效,魯拉賈帕尼壓根沒有想到,他的政治選擇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根據信息情報部蒐集到的資料,阿亞梅爾在採購美國軍火的時候,至少收受了數家美國軍火商的打手 屋說,小沏萬美元賄金與價值打手,屋說,小四萬美元的貴重物品,獲得了印度最大軍火公司(由美國的洛馬公司與印度國營軍火公司合資開辦的軍火生產企業)鰓的股份。加上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的好處。阿亞梅爾成了印度擴軍的主要收益者。

那些支持戰爭的部長也好不到哪裡去,內務部長萊昂納德早已將子女送往美國,並且在美國置辦了一處佔地數百英畝的莊園;工業部長庫里亞是多家印度大型企業的股東,總資產超過力億美元;農業部長吉拉伯利通過與美國的3家大型農資企業合作,得到了數千萬美元的賄金;經濟貿易部長曼德維拉在美國的資產高達數十億美元,早就成了政府中最富有的部長;文化教育部長切亞尼撈得最少,也有上千萬美元;科技產業部長拉沙克通過與美國的科研機構合作,收穫不比阿亞梅爾少;就連外交部長圖託也獲益匪淺,其子女在美國置辦的產業總價值數千萬美元。

這些魯拉賈帕尼精心栽培的手下,無一例外的與美國扯上了關係。

與美國扯上關係,等手與主戰派,也就是妄圖發戰爭財的婆羅門貴族扯上了關係。

魯拉賈帕尼有種束手無策的感覺。雖然他是印度的最高行政領袖,也是印度三軍的實際統帥(印度三軍的名義最高統帥爲總統),但是在所有人都主張戰爭、積極支持戰爭的情況下,魯拉賈帕尼也起不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會議行將結束的時候,魯拉賈的尼不得不向政府部長們低頭。

按照部長投票得出的結論,是否在錫金採取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由國會決定。

魯拉賈帕尼宣佈散會的時候,內衛安全部長加馬爾故意最後起身,似乎有什麼事要跟總理說。只是魯拉賈帕尼沒有注意到加馬爾,也沒有讓加馬爾單獨留下來。

形勢已經不可逆轉,將決策權交給國會,等於把印度的命運交給婆羅門貴族。

傍晚,魯拉賈帕尼獨自回到書房。

4年時間,足夠中國完成戰爭準備,也足夠印度國內的主戰派奪取大權。

雖然魯拉賈帕尼仍然住在總理府,但是印度的大權已經落入主戰派的手中。

面對西落的夕陽,魯拉賈帕尼突然感到很茫然。

件的努力,就這麼白費了嗎?

回首4年來發生的事情,魯拉賈帕尼終於認識到,把印度推向滅亡深淵的不僅僅是那些利益薰心的婆羅門貴族,還有在暗中使力的美國。

作爲對抗中國的前沿陣地,印度不可避免的成爲了美國手中的棋子。

魯拉賈帕尼很悔恨,因爲他知道自己走錯了方向。

表面上,印度在人口數量、國土面積、地理位置、自然資源、乃至工業產能等等方面前具備了與中國抗衡的資本。實際上,印度在民族結構、經濟實力、文化信仰、以及科技水平等與國家的戰爭實力關係最密切的方面前比中國差遠了。

短暫的嘆息之後,魯拉賈帕尼回到了現實之中。

中國已經動員了舊個野戰軍,包含後勤保障部隊在內,總共大約田萬地面部隊;空軍則動員了包括凹架戰術戰鬥機、口拯戰略轟炸機、勁架運輸機、助架加油機在內的近紅架作戰飛機,算上海軍航空兵的作戰飛機,總共有大約4四架作戰飛機;海二嶼功了6支航母戰鬥羣。數十艘大型水面戰艦。以及刃艘二七漢擊潛艇。

如此龐大的戰爭動員規模,絕不是爲了打一場邊境戰爭。

印度有勝算嗎?

魯拉賈帕尼心裡非常清楚,只要全面戰爭爆發,印度連一點獲勝的機會都沒有。

陸軍方面,印度最多可以動員打手 屋說,小沏萬作戰人員,但是主力只有力個裝甲師、巫斤,機步師與刃個步兵師(包含舊個山地步兵師),總兵力僅有打手,屋說,小刃萬。主戰裝備方面,雖然印度擁有數量上優勢。其中主戰坦克近!凹輛、步兵戰車烈口輛、裝甲車的四餘輛、各類口徑在臨毫米以上的火炮與火箭炮紅口餘門;中國的舊個野戰軍擁有主戰坦克勁0餘輛、步兵戰車(包括空降戰車)的餘輛、裝甲車不到打手,屋說,小四輛、各類火炮(包括軌道電碰炮)與火箭炮稀口餘門。但是質量上的差距更加明顯,印度陸軍的主戰坦克基本上都是美國淘汰的…仍、只有弛與騙輛“豹4”而中國陸軍已經全面換裝最新式的比引“第六代主戰坦克。”僅有少量部隊裝備着田一引系列“第五代主戰坦克。;步兵戰車方面,印度陸軍的主力是比與鵬系列、甚至部分部隊裝備的鵬系列,而中國陸軍已經全面換裝。口與四系列戰車;裝甲車方面,印度佔絕對優勢,而中國陸軍早就用步兵戰車淘汰了裝甲車;炮兵方面,印度陸軍只有口個營的軌道電磁炮,而中國陸軍全部是軌道電磁炮,甚至用其取代了大部分火箭炮。質量差距太大的時候,數量優勢再大都沒有意義。以主戰坦克爲例,比3舊能夠在觀測距離之內摧手,屋說,小3、在刃刀米以內摧毀任何一種第五代主戰坦克,而懈幾與“豹3”僅能在2四米以內擊穿引的側面裝甲、即便抵近開火都打不穿比3舊的正面裝甲;連對手的裝甲都打不穿,主戰坦克還能在戰場上作戰嗎?

空軍方面,印度的差距稍微小一點,但是仍然足夠巨大。中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已經全面換裝小舊系列與小口系列戰鬥機,雖然小舊與小5的保有量仍然非常巨大,佔中國空軍戰術航空兵總量的8成左右,但是在奪取制空權的戰鬥中,只要率先投入戰鬥的小打手 屋說,小6能夠擊敗印度空軍,小舊與小舊就能在後面的戰鬥中發揮出相當的戰鬥力。印度空軍的主力則是噬與一藥系列,數年前引進的始的總裝備量不到勁架。而且媽是中型多用途戰鬥機,不是重型制空戰鬥機,在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中肯定不是小舊的對手,甚至不是小口的對手。守不住制空權,印度空軍將再次敗北,印度也將再次輸掉戰爭。如果從空軍的綜合作戰能力上看,印度空軍的差距更大。

中國空軍有上百架戰略轟炸機,擁有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運輸機羣,僅次於美國空軍的加油機羣,以及規模龐大的支援機羣;印度空軍則只有不到力架預警機”四來架戰術運輸機小以及少得可憐的加油機。再算上規模龐大的中國陸軍航空兵(印度沒有陸軍航空兵,絕大部分直升機與傾斜旋轉翼飛機歸空軍所有),印度空軍的差距就更大了。按照外界估計,在對山地作戰影響最大的空中兵力投送能力,也就是運輸機的運送能力方面,印度僅爲中國的十分之一。這一差距,足以決定雙方在喜馬拉雅山區的戰鬥勝負。

海軍方面,印度差的不是數量,而是總體質量。雖然獲得了腆航打手 屋說,小母,但是印度航母戰鬥羣的戰鬥力非常有限。不是航母不夠強大,而是護航戰艦不夠強大。按照印度海軍的編制體系”支航母戰鬥羣的護航打手,屋說,小戰艦包括打手,屋說,小艘防空巡洋艦、2艘防空驅逐艦、3艘多用途驅逐艦,護衛艦與打手,屋說,小艘攻擊潛艇,而中國海軍則是破防空巡洋艦、3艘多用途驅逐艦、3艘遠洋護衛艦與搬攻擊潛艇。雖然雙方都會在戰時增強航母戰鬥羣的護航打手,屋說,小力量,但是印度沒有多餘的戰艦可以調用,而中國則可以爲每支航母戰鬥羣增派打手,屋說,小艘驅逐艦與搬護衛艦,使其總體防衛能力、特別是反潛能力得到明顯提升。與水面艦隊相比,印度在潛艇部隊上的差距更加明顯。中國總共擁有近幼艘潛艇,除了幾艘全電動潛艇之外,都是最新式的混合動力攻擊潛艇。雖然其中包含了打手,屋說,小鞭戰略潛艇,以及至少需要爲每艘戰略潛艇安排打手,屋說,小艘攻擊潛艇,在跟蹤美國、俄羅斯等國的戰略潛艇上出動大約力艘攻擊潛艇,但是中國也能在戰爭中動員至少刃艘攻擊潛艇。印度的潛艇總量也不到刃艘,只有打手,屋說,小破是美國援建的全電動潛艇,其餘打手,屋說,小6艘都是以複合蓄電池爲潛航動力的曲常規潛艇。論作戰能力,印度潛艇部隊還不到中國潛艇部隊的十分之一。

三大主力軍種,印度沒有任何優勢。

在決定戰爭制高點與全面戰爭能力的獨立兵種方面,印度也沒有任何優勢。

中國有一支總兵力超過力萬,擁有口個獨立陸戰旅(陸戰旅的編制規模比陸軍旅大比;,戶均下來打手 屋說,小個旅的總兵力在左古,相當幹以,師)。另外還有由其直接指揮的登陸艦隊、航空兵、工程兵、炮兵等獨立作戰部隊。印度陸戰隊的規模僅有凹人,且不是獨立兵種,很難單獨執行作戰任務。雖然很多人認爲中國陸戰隊是陸軍的“預備隊”但是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陸戰隊與陸軍有很大的區別,陸戰隊更擅長在濱海地區執行作戰任務,陸軍則更擅長在內陸執行戰鬥任務,兩者基本上沒有多大笑聯。再說了,陸戰隊是獨立兵種,並不聽從陸軍支持。只是在魯拉賈帕尼看來,中國陸戰隊確實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不管出現在哪裡”2個陸戰旅都能讓任何一斤。對手感到懼怕,甚至能夠單獨打贏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爭。

如果說陸戰隊差的是兵力,那麼天兵差的就是高度了。

經過舊多年發展,中國天兵已經成爲一支具有實戰能力與實戰經驗的作戰部隊,而印度的天兵連個框架都沒有。在爭奪戰爭制高點的戰鬥中,天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本戰爭已經證明,誰掌握了制太空權,誰就掌握了制信息權,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雖然印度已經建立起一支能夠對付太空軍事目標的“空天作戰部隊”但是論實力與規模,都不是中國天兵的對手。更重要的是,天兵已經是中國戰略防禦部隊的中堅力量,是中國本土安全的絕對屏障,印度卻沒有這樣的屏障。

電子信息戰部隊就更別說了,印度就算獲得了美國提供的大量先進裝備,在軍事思想上仍然遠遠落後於現代戰爭。別的不說,在如何進行電子信息戰方面,印度連一套完整的戰爭思想都沒有,而中國的電子信息戰部隊已經在戰場上走了幾個來回,用實戰行動證明了自身的戰鬥力。

常規軍事力量方面,雖然印度擁有一支規模超過刃0萬的作戰部隊,但是在戰鬥力方面差得太遠,與中國軍隊根本不在同一斤,檔次上。

核力量弈面,印度就有勝算嗎?

魯拉賈帕尼不敢有任何奢望,因爲印度的核力量基本上對中國沒有威脅。

日本戰爭期間,中國已經用行動向全世界演示了其戰略防禦系統的戰鬥力,並且把日本打入十八層地獄。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建立起了更加完備的戰略防禦系統,也就有足夠的能力對付覈實力與當初的日本相當的印度。

從根本上講,魯拉賈帕尼不想打一場核戰爭,要不然也不會在全面核裁軍談判上效仿以往的中國,鄭重承諾印度不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首先使用核武器。

不是魯拉賈帕尼不想用,而是不敢用。

雖然美國已經答應爲印度提供可控聚變核電站的基礎技術,幫助印度建造數十座可控聚變核電站,全面取代裂妾核電站,但是美國的技術剛剛成熟,一座可控聚變核電站的建造週期在3到5年之間,印度本土仍然有大量裂變核電站。

有了日本的前車之鑑,印度還敢用核武器威脅中國嗎?

從地緣上看,印度的處境比日本更加危險。日本戰爭期間,中國在遭到日本的核襲擊之後,沒有進行戰略反擊,主要就是擔心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污染雲團飄到中國本土,對中國的自然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日本海與東海擋不住飄動的雲團,世界上海拔高度最高的喜馬拉雅山卻能輕易擋住雲團。雖然通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南亞的潮溼氣流能夠進入青藏高原,但是受高原的影響,氣流很難到達中國人口密集的西南地區,也就無法對中國構成太大的威脅。換句話說,如果印度在戰爭中首先使用核武器,除了轟炸印度的核設施之外,中國很有可能進行覈報復。與中國拼核武器,印度更沒有勝算。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核威脅對中國幾乎沒有威脅。根據信息情報部提供的情報,中國的戰略防禦系統並不針對印度,而是針對美國。也就是說,中國的目的是建立起一套能夠抵抗美國全面核打擊的防禦系統。美國有數千枚核彈頭,能夠一次向中國本土投擲上千枚核彈頭,如果中國的防禦系統能夠擋住上千枚核彈頭,肯定能夠擋住印度的幾百枚核彈頭。根據美國提供的情報,中國的戰略防禦系統已經進入第四個建設階段,防禦能力比日本戰爭時期有了明顯提高,一次能夠攔截勁到助個目標。如果算上陸海空三軍單獨投資建立的各級導彈攔截系統,總攔截能力在旭到打手 屋說,小四個目標之間。中國用了4年的時間準備戰爭,早就把重點轉向印度。哪怕印度把所有配備核彈頭的導彈發射出去,也很難突破中國的戰略防禦系統。

不管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常規軍事力量,還是決定國家存亡的核力量,印度都沒有優勢。

戰爭爆發的直接後果就是印度輸掉所有本錢,輸得一乾二淨。

作爲精明的政治家,魯拉賈帕尼很清楚戰爭的後果。

問題是,魯拉賈帕尼已經失去了掌控局勢的大權。

最後3天,他能改變印度的命運嗎?(未完待續

第5章 線索第29章 野心家第130章 綜合素質第108章 爭奪焦點第12章 備戰第184章 各讓一步第33章 兩面三刀第35章 祖國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78章 燒烤元首第5章 變革時代第10章 第一軍第65章 隨機應變第18章 責任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12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5章 軍情局長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戲第9章 以退爲進第12章 合二爲一第3章 換屆選舉第68章 必爭之地第115章 定居點第72章 高調亮相第16章 迎難而上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16章 推波助瀾第31章 真情流露第77章 爲了消耗第50章 未來戰士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102章 宏偉藍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24章 驟變第36章 捨身第3章 換屆選舉第83章 戰爭動員第60章 絕不拋棄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24章 別無選擇第76章 虎視眈眈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67章 同盟體系第68章 必爭之地第58章 空中化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52章 一挑三第54章 被動選擇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41章 光復第55章 多用途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96章 現實利益第32章 超級間諜第29章 穩定因素第63章 得意忘形第40章 關鍵裝備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34章 團隊第127章 新生力量第67章 秘密武器第53章 當務之急第17章 高原槍聲第41章 必然選擇第12章 艱難抉擇第15章 戰略威脅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42章 順大流第78章 聯合抗華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81章 微妙關係第95章 陡增變數第26章 搭臺唱戲第46章 說客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52章 傳話筒第37章 戰術規劃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20章 關鍵所在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43章 返回中央第23章 找準目標第75章 地面戰鬥第20章 風聲鶴唳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8章 突然襲擊第15章 表態第44章 邁向戰爭第3章 羣英會集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68章 文化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12章 熱點話題第130章 登陸美國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29章 法定程序第110章 添油加醋
第5章 線索第29章 野心家第130章 綜合素質第108章 爭奪焦點第12章 備戰第184章 各讓一步第33章 兩面三刀第35章 祖國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78章 燒烤元首第5章 變革時代第10章 第一軍第65章 隨機應變第18章 責任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12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5章 軍情局長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戲第9章 以退爲進第12章 合二爲一第3章 換屆選舉第68章 必爭之地第115章 定居點第72章 高調亮相第16章 迎難而上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16章 推波助瀾第31章 真情流露第77章 爲了消耗第50章 未來戰士第144章 信息第一第102章 宏偉藍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24章 驟變第36章 捨身第3章 換屆選舉第83章 戰爭動員第60章 絕不拋棄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24章 別無選擇第76章 虎視眈眈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67章 同盟體系第68章 必爭之地第58章 空中化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52章 一挑三第54章 被動選擇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41章 光復第55章 多用途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96章 現實利益第32章 超級間諜第29章 穩定因素第63章 得意忘形第40章 關鍵裝備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34章 團隊第127章 新生力量第67章 秘密武器第53章 當務之急第17章 高原槍聲第41章 必然選擇第12章 艱難抉擇第15章 戰略威脅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42章 順大流第78章 聯合抗華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81章 微妙關係第95章 陡增變數第26章 搭臺唱戲第46章 說客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52章 傳話筒第37章 戰術規劃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20章 關鍵所在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43章 返回中央第23章 找準目標第75章 地面戰鬥第20章 風聲鶴唳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8章 突然襲擊第15章 表態第44章 邁向戰爭第3章 羣英會集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68章 文化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12章 熱點話題第130章 登陸美國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29章 法定程序第110章 添油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