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關鍵因素

設喜多少口舌。芒示慶弄清楚了項鋌輝在前線指揮機構止步的原因。

調裴承毅回來之前,王元慶還猶豫過。不是王元慶害怕裴承毅搞什麼花樣,而是擔心裴承毅回來後會激化軍內矛盾。

雖然換屆選舉是3年前的事情。但是幾個主要問題至今都未得到妥善解決。

是下一任國家元首,二是下一任總參謀長。

接班人方面,王元慶早就做出了選擇,只是礙於某些特殊原因,王元慶未能當機立斷的做出決定。把顏靖宇調回中央,讓葉致勝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完全不是王元慶的風格。也讓很多人看不懂。以王元慶的一貫做事原則,如果讓顏靖宇接班,就應該在第二界任期內讓顏靖宇出任國家副元首;如果讓葉致勝接班,就應該讓葉致勝出任副元首、至少出任國務院總理。讓兩個主要栽培對象分別出任國務院總理與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不但沒有起到緩解矛盾的作用,反而激化了矛盾,製造了新的不安定因素。這也正是很多人看不懂的地方,王元慶有魄力推行政治改革,難道就沒有魄力指定接班人?因爲王元慶從未向任何人提起過這些事情,所以沒人知道王元慶到底在想什麼。

與接班人的鬥爭想比,圍繞着總參謀長位置展開的鬥爭更加激烈。

雖然沒有任何法律法規規定總參謀長只能連任兩界,但是按照不成文的規矩,總參謀長一般只任兩界。當初紀估國爲了保持軍隊穩定,順利完成政權交接,讓彰茂邦留在了總參謀長位置上,算是一個特例。以維護國家穩定爲前提,項鋌輝應該在王元慶的第二界任期時離開總參謀部,完成軍隊最高指揮權的交接,爲5年後的政權交接打下基礎。讓項鋌輝留下來,也是王元慶在迫不的已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

做出這個決定前,王元慶也猶豫了很久。

讓項鋌輝留任5年的原因很複雜。主要有兩個,一是即將爆發的中印戰爭,二是2年後的政權交接。相對而言,前者還是次要問題,共和國不缺乏優秀的將軍,更不缺乏能夠打勝仗的將軍。力年多年間、大大小小數場戰爭,爲共和國培養出了一大羣既有經驗、又有能力的優秀將領,陸軍的凌雲霄、海軍的華劍鋒、空軍的賈寶國,都是新一代將領的代表人物。共和國更不缺乏指揮軍隊作戰的統帥級人物,裴承毅、幕青雲都算得上是領軍征戰的軍事統帥。

王元慶最關心的還是第二個問題。

如果讓項鋌輝離開總參謀部,以力丑年時的情況,王元慶只有兩斤。選擇,一是海軍司令林嘯雷、二是空軍司令章忠憲。雖然兩人的軍事素質都非常突出,但是政治素養都哼哼所欠缺。一個表過於低能,一個過於突出。

在總參謀長這個位置上,政治素質肯定很關鍵。

雖然王元慶不是軍人,但是他知道打手 屋說,小最優秀的總參謀長必須有政治素養,卻又不能表現得過於突出,那種大智若愚型的將領纔是最佳人選。在這個問題上,項鋌輝就表現的非常突出,至少從未讓王元慶感到失望。

如果讓林嘯雷出任總參謀長,很有可能使軍隊與政府脫節。暫且不說林嘯雷會不會支持元首的軍事決策,會不會在軍事建設上按照元首的意思前進,僅其過於網烈的性格,就能讓任何一個元首感到頭痛。更何況,林嘯雷是個不折不扣的海軍將領,把海軍看得比什麼都重,而國家軍事力量不止有海軍,還有陸軍、空軍、陸戰隊等等軍兵種,如果總參謀長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海軍建設上,其他軍兵種何去何從?從國防建設與國防安全考慮,海軍也不可能獨挑大樑。

如果讓章忠憲出任總參謀長。很有可能出現軍人干政的結果。不是說章忠競有多大的政治野心,而是章忠憲的政治傾向過於明顯,還是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以章忠憲在軍隊中的地位與影響力。不管是與林嘯雷產生矛盾,還是與未來的陸軍司令產生矛盾,爲了達到目的。很有可能採取極端手段,導致軍內矛盾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王元慶執政期間還不是大問題。畢竟王元慶通過日本戰爭贏得了軍人的信賴與支持,可是對下一任元首來說,這就是大問題。

王元慶不是沒有考慮過幕承毅。只是有點不放心。

是裴承毅太年輕,二是裴承毅是陸軍將領。前者的問題還不是很大,項鋌輝出任總參謀長的時候只有馮歲,是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年輕的總參謀長。年輕也不意味着沒有經驗與能力,裴承毅指揮戰爭、處理軍事機構內部矛盾的經驗很韋富。還在半島戰爭期間通過在前線指揮部工作,獲得了管理軍事指揮機構的能力。

最大的問題就是裴承毅的身份。

第二次軍事改革開始前,爲了各軍兵種的支持,趙潤東曾經向海軍與空軍許諾,建立起聯合指揮體系之後,由陸海空三軍輪流坐莊,由三大獨立兵種的將領輪流擔任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改革還沒走到這一步。趙潤東就離任了。王元慶上臺之後,日本戰爭爆發,共和國軍隊在戰爭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熱工元慶早就承諾按照趙潤東的計土,宗成改革。但是在總必,戰汪職的問題上,王元慶一直沒有做出決定。

不是不能讓陸海空三軍輪流坐莊。而是時機還不成熟。

在軍內矛盾沒有完全解決,新的軍事管理與指揮體系建成之前,讓陸海空三軍輪流坐莊必然會擾亂共和國的軍事建設步伐,降低共和國軍隊的戰鬥力,導致共和國的國防安全受到影響。

套新的軍事制度,絕不僅僅只是輪流坐莊這麼簡單。

問題就出在這裡。如果陸海空三軍輪流坐莊,下一任總參謀長就不能是陸軍將領。如果王元慶不打算兌現趙潤東許下的諾言,很有可能導致海軍與空軍將領心懷不滿。對即將爆發的戰爭產生負面影響。

這也是王元慶在調回裴承毅之前猶豫的主要原因。

裴承毅回到總參謀部,誰都知道他將成爲前線總指揮,項鋌輝還會不遺餘力的支持裴承毅成爲下一任總參謀長。

林嘯雷會怎麼想?王元慶不是很擔心,只要保證海軍的利益,林嘯雷不會做蠢事。

章忠憲會怎麼想?王元慶不是很肯定,因爲章忠憲要的不僅僅是空軍的利益。

事實證明,王元慶的擔心沒有錯。

會議上,項鋌輝做出了讓步。也激化了矛盾。爲了提高裴承毅的地位與形象,項鋌輝不顧會議情況。把裴承毅提出來也就算了,還明確提出由前線總指揮全權負責作戰行動。這不是讓所有人都知道,裴承毅將成爲下一任總參謀長嗎?

別看項鋌輝沒有多少政治神經,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有點政治頭腦。

項鋌輝提出這件事的時候,王元慶就知道項鋌輝的意圖。從根本上講,王元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明確支持哪個人,爲了鼓勵各軍兵種全力參戰,王元慶甚至會故意把下一任總參謀長人選的事情押到戰爭結束之後。項鋌輝這麼一說,反而給了王元慶下臺的機會。不管怎麼說,總得任命一位前線總指揮,不管任命誰,都將得罪另外兩方。既然總參謀長親自提了出來,元首就順坡下驢,到時候就算有什麼問題,矛頭也會指向項鋌輝,王元慶則可以從中調解。

正是如此,王元慶纔在會議上同意了項鋌輝的安排。

讓裴承毅出任前線總指揮,正是王元慶把他召回來的主要目的。只有一點讓王元慶有點不放心,那就是項鋌輝那番話有沒有受到裴承毅的影響。

不可否認,裴承毅很有政治頭腦。

從很大的程度上講,王元慶不愛喜歡那些太有政治頭腦的軍人。舊多年來,王元慶一直沒有重用裴承毅,就與裴承毅的政治頭腦有關。

元首的喜好還是次要問題,關鍵就是裴承毅有沒有政治野心。

共和國的軍政制度還不健全。軍人的影響力非常大,如果出現一斤,具有政治野心的軍人,而且是大權在握的軍人,很有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災難。紀估國重用彭茂邦、趙潤東與王元慶重用項鋌輝,都與兩人沒有政治野心有很大的關係。

這種情況與共和國的國情有很大笑系。紀估國時期,全力推進改革。必須保持國內穩定,就得依靠軍隊。讓軍隊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趙潤東時期,全面向外擴張,軍隊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樣得依靠軍隊,讓軍隊挑起重擔。王元慶時期,推行政治改革,軍隊是最主要的支持者。也是最重要的捍衛者。誰都知道,完成政治改革之後,共和國必然會對軍政制度進行改革,逐步削減軍人手裡的權力,最終讓軍隊成爲國家的軍隊,而不是某個領導人的軍隊。走出這一步之前,維護軍隊穩定、避免軍人干政至關重要。正是如此,離任國家元首都沒有重用具有明顯政治野心的軍人。

如果裴承毅有政治野心,就算他的能力再突出,也得不到王元慶的重用。

與項鋌輝聊了幾個小時,繞了幾道彎,王元慶才基本肯定,項鋌輝是臨時發揮,沒有與裴承毅商量前線總指揮的事情。只是這仍然讓王元慶無法完全放心,因爲裴承毅有很高的政治覺悟,肯定能夠想到召他回來的目的,自然不會主動向項鋌輝暗示什麼,更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讓所有人都認爲他有野心。

這個疑慮讓王元慶顯得非常慎重。甚至連項鋌輝都感覺到了。

“元首,”

“這件事不用說了,誰能出任總參謀長,誰有資格出任總參謀長,不是我說了算,得由大家討論決定。”王元慶滅掉菸頭,說道,“現在也不是討論這件事的時候,我們的關鍵任務是打贏戰爭

看出元首的着度,項鋌輝不再糾纏下一聳總參謀長人選。

“總參謀部的準備工作非常不錯,只是現在還缺乏一個關鍵因素。”

“什麼關鍵因素?”項鋌輝拿起香菸,遲疑了一下,說道,“印度肯定不會在錫金問題上做出讓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向印度開戰。”

“不走向印度開戰,而是幫助錫金建國。”王元慶長出口氣,說道。“即便我們向印度開戰,軍事行動也要受到影響,因爲開戰的理由是印度不肯從錫評傾平六隻要我軍殲滅了盤踞在錫金境內的印軍,就沒有理七大戰卓規模。”

“那可說不準。”

“你是說,印度會攻擊我國本土?”王元慶笑了笑,說道,“果真如此的話,魯拉賈帕尼就是真正的蠢貨。當然,我不否認存在這樣的可能。關鍵是,魯拉賈帕尼絕不會邁出這一步,至少不會親自下達命令。如此一來,我們就得找別的理由,不然要不了幾年,我們又得想方設法的解決印度威脅。”

“如果魯拉賈帕尼無所作爲。別說印度國會的貴族不會放過他,美國都不會放過他。”

“你認爲,魯拉賈帕尼沒有準備嗎?”

項鋌輝微微皺了下眉頭,似乎沒有明白元首這句話的意思。

“三年前,魯拉賈帕尼能夠在慘敗之後保住總理的個置,除了美國的幫助與印度傳統貴族的支持之外,與他的能力有很大笑系。說實話。在那種情況下,魯拉賈帕尼的最佳選擇不是留在總理府,而是體面的退居二線。可他沒有做出這樣的選擇,表明他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把印度的利益看得比個人利益更加重要。”

“元首,你這話的意思是,”

“以當時的情況,魯拉賈帕尼想不到現在的局勢嗎?在明知印度將與我們全面對抗且沒有任何勝算的情況下,不管誰住在印度總理府,都將遭受印度獨立以來最嚴峻的挑戰。魯拉賈帕尼在藏南衝突期間做出全面讓步,表明他知道印度不是我們的對手。在此情況下,他沒有離開印度總理府,而是選擇留下來,就是不想印度在幾年之後再次慘敗,甚至不希望在幾年之後與我們爆發戰爭。”

項鋌輝遲疑??了一下,似乎明白了雲,首這番話的意思。

“局勢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易,魯拉賈帕尼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再次向我們妥協,二是全力迎戰。作爲一名優秀的政治家,魯拉賈帕尼不可能靠一條腿走路,會在兩個方向上做出努力。”王元慶滅掉菸頭,嘆了口氣,說道,“向我們妥協,魯拉賈帕尼首先就要解決來自國內的威脅,還要頂住美國的壓力,爲此他肯定會早做準備。這幾年,印度變化最大的不是政局與軍隊,而是情報機構。毫無疑問,魯拉賈帕尼已經爲最糟糕的情況做好了準備。全力迎戰,魯拉賈帕尼首先得加強國防建設,提升軍隊戰鬥力。數年來,印度的所有大動作都與此有關。魯拉賈帕尼已經讓印度做好了戰爭準備。關鍵不是後者,而是前者。只要我軍在錫金的作戰行動中取得勝利,爲了印度,魯拉賈帕尼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對我們來說。再次在衝突中獲勝,帶來的只是幾年的和平。魯拉賈帕尼能夠壓住一時,卻壓不了一世。以印度的國情。只要基本情況沒有發生改變。我們與印度的矛盾就無法得到徹底解決。魯拉賈帕尼之後的印度,還會在衝突中做出妥協嗎?”

“既然如此,我們就要一不作、二不休,一氣幹到底。”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王元慶苦笑了一下,說道。“你想想,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都在盯着我們。日本戰爭打了西方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等西方國家反應過來時,大規模軍事行動已經結束了,沒有讓西方國家抓住對付我們的機會。這次可不一樣,哪怕我們只犯了最低級的錯誤,都有可能使西方國家介入戰爭。到時候,這就不是一場地區戰爭,而是一場世界大戰。”

“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並不大。”

“確實不大,可問題是,我們能否打贏一場由西方國家全面介入的戰爭呢?即便能夠打贏,我們需要爲此付出多大的代價?當然,西方國家肯定會介入,關鍵是介入程度。如果只是提供武器裝備,問題還不是很大。如果美國出兵印度,我們能否打贏,以及打贏的代價有多大?這些問題都得考慮,而且都要考慮清楚。”

“元首說的關鍵因素,”

“一個理由,一個更充分的理由。”王元慶稍微停頓了一下,謹道。“而且還得是一個能夠讓美國等西方國家望而止步的理由。”

項鋌輝微微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就要耐心一點。”

“這就是我留下來跟你談這麼多的原因。”王元慶看了項鋌輝一眼。笑着說道,“政府那邊我壓的住。軍隊這邊能不能看得住,就得看項總的本事了。”

“元首,你繞了這麼大個圈子。就是爲了說這件事?”

王元慶點了點頭。

“有什麼好說的,有我看着,肯定不會出問題。

“那你就得聳自看着。”

項鋌輝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元首這番話的另外一層意思。

又聊了幾句無關卑要的話,王元慶才告辭離開總參謀部。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戰爭也不是在一夜之間點燃的。

如同以往的風格,在邁出最後一步之前,王元慶會把所有事情安排好,絕不會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策動戰爭!(未完待續

第7章 倒行逆施第133章 高地第102章 生死航道序十六縱橫捭闔第75章 坐等第100章 杯弓蛇影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序十八神秘物質第91章 斡旋第51章 步步逼近第24章 撲朔迷離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46章 家門不幸第149章 經典突擊第76章 有限反擊第123章 覆滅第49章 大蕭條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74章 軍控協議第63章 得意忘形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115章 面對誘惑第44章 善後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76章 輪盤賭第78章 針鋒相對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92章 私下媾和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7章 借勢第88章 公開較量第3章 羣英會集第78章 聯合抗華第108章 鬥爭第44章 豪賭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70章 王牌登場第14章 隱秘行動序七死亡遊戲第15章 戰略威脅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40章 佈局第126章 進攻號第81章 壁壘第59章 積極應對第127章 空中反擊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100章 左鉤拳第18章 奪權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46章 說客第32章 差距第67章 意外收穫第29章 目的第95章 死局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92章 私下媾和第99章 單獨戰役第40章 空天戰機第32章 大殺器第64章 有條不紊第3章 血淚史第89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39章 正中下懷第178章 包袱第112章 由守轉攻第19章 高層會晤第186章 調兵遣將第19章 干將出馬第24章 驟變第58章 利益交換第75章 地面戰鬥第19章 針鋒相對第27章 不爛之舌第20章 血性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89章 解密第57章 挑戰書第105章 何去何從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35章 一鼓作氣第14章 根本職責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28章 孰輕孰重第14章 三足鼎立第53章 新式戰爭第87章 拼盡全力第36章 捨身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50章 明爭暗鬥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
第7章 倒行逆施第133章 高地第102章 生死航道序十六縱橫捭闔第75章 坐等第100章 杯弓蛇影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序十八神秘物質第91章 斡旋第51章 步步逼近第24章 撲朔迷離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46章 家門不幸第149章 經典突擊第76章 有限反擊第123章 覆滅第49章 大蕭條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74章 軍控協議第63章 得意忘形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115章 面對誘惑第44章 善後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76章 輪盤賭第78章 針鋒相對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92章 私下媾和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7章 借勢第88章 公開較量第3章 羣英會集第78章 聯合抗華第108章 鬥爭第44章 豪賭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70章 王牌登場第14章 隱秘行動序七死亡遊戲第15章 戰略威脅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40章 佈局第126章 進攻號第81章 壁壘第59章 積極應對第127章 空中反擊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100章 左鉤拳第18章 奪權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46章 說客第32章 差距第67章 意外收穫第29章 目的第95章 死局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92章 私下媾和第99章 單獨戰役第40章 空天戰機第32章 大殺器第64章 有條不紊第3章 血淚史第89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39章 正中下懷第178章 包袱第112章 由守轉攻第19章 高層會晤第186章 調兵遣將第19章 干將出馬第24章 驟變第58章 利益交換第75章 地面戰鬥第19章 針鋒相對第27章 不爛之舌第20章 血性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89章 解密第57章 挑戰書第105章 何去何從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35章 一鼓作氣第14章 根本職責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28章 孰輕孰重第14章 三足鼎立第53章 新式戰爭第87章 拼盡全力第36章 捨身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50章 明爭暗鬥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