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明室退位

【今日第二更,晚上還有第三更】

那一天,鄧浩楠和錢謙益一直談到深夜。23

錢謙益離開後,鄧浩楠直接留宿慈寧宮,跟張嫣商議對策。

“錢謙益被你收服了?”

枕在鄧浩楠身旁,張嫣感到很吃驚。他並不懷疑鄧浩楠的能力,只是沒有想到錢謙益等東林黨會這麼快就認鄧浩楠爲主。

鄧浩楠笑道:“事實上,卻是錢謙益主動提出來的,之前我可是一點都沒有透露過這個意向”

“那說明你衆望所歸唄”

張嫣很是高興,她知道終於可以不用再整天擔心了。作爲一個母親,她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當上皇帝。可是,張嫣不能那麼做,因爲那將會毀了鄧浩楠辛辛苦苦賺來的名聲。同時,她知道她不可能用以前的身份出現,更不可能當皇后,以免被人發現。因此,她從來都不纏着鄧浩楠要求當皇后,要她的兒子當太子。

這也省去了鄧浩楠的擔心,因爲在鄧浩楠的心中,皇后的位置永遠都是他最最疼愛的小婉淑的,而太子自然也必須是皇后的嫡出。

張嫣能夠放棄現如今的地位,換個身份重新來過,這讓鄧浩楠很高興,對她也刮目相看。

“過幾天我會安排御醫宣佈小國興體弱多病,很難長大成人。然後錢謙益會帶領滿朝文武請示你改立新君”

張嫣問道:“那我該怎麼辦?我直接下旨讓你當皇帝就成了嗎?”

鄧浩楠搖搖頭,道:“不成你先得按照皇室慣例,提議由信王朱由檢繼承大統”

張嫣大驚,道:“這怎麼行?信王身體一向很好,加上去年在蘭州衛還立下了功勞,若是提議由信王登基,肯定會有一部分大臣支持的”

“嫣兒不必擔心,聽我說完”

鄧浩楠微笑着安撫了張嫣一陣後,才道:“我們已經走到這步了,都是爲了四個字,那就是名正言順。如果不是因爲這四個字的拖累,我早在幾年前就可以當上皇帝了。”

張嫣點點頭,鄧浩楠說的很對。如果不是因爲“名正言順”自個字的拖累,以鄧浩楠的實力,幾年前就可以用武力統一大明瞭。當然,鄧浩楠也是爲了他自己的江山着想,武力統一大明將消耗太多的國力,搞得民不聊生。而選擇走“名正言順的篡位路線”,雖然耽誤了幾年時間,但是卻因此得到了百姓擁戴的美名。當叛軍制造殺戮和得到百姓擁戴這兩個結果差距太大,鄧浩楠權衡利弊因而選擇了後者。

“可是萬一信王得以登基,那可怎麼辦啊?”

張嫣的擔憂不是沒有必要,這點鄧浩楠早就想到了。

“放心好了,山人自有妙計”

看着鄧浩楠神秘兮兮的樣子,張嫣嬌嗔道:“快說否則今晚不准你睡覺”

“我本來就很高興,沒打算睡覺啊”

鄧浩楠乘機起張嫣,張嫣被撫摸的渾身發軟,強自抵抗道:“快告訴我,否則不准你使壞”

鄧浩楠她一陣後,方纔說正事。

“你提議信王繼承大統,這是做給天下人看的,省的很多皇室成員們有意見至於信王嗎?我有辦法對付他”

“你不會要殺他吧那可是弄巧成拙的事兒”

鄧浩楠當然不會那麼傻得的殺信王了,他心中早有定計。

原來,鄧浩楠已經跟錢謙益商議妥當。爲了走形式,太后將先提議信王朱由檢即位。然後中宮將發出聖旨,詢問信王是否願意當皇帝。鄧浩楠將派心腹內監前往蘭州衛信王府宣旨,並告訴信王朱由檢需要先按照禮制拒絕兩次,等到第三次纔可以“勉爲其難”的接受。

事實上,傳位給信王不需要拒絕兩次再接受。只有皇帝禪位時纔會有這個規矩,但是中宮太監這樣告訴信王,信王不能再全天下面前直接說他想當皇帝,那樣名聲不好,因此信王就不得不拒絕兩次,等着第三次。

而鄧浩楠的文章就做在這上面。當信王拒絕兩次之後,錢謙益等文武百官便公開批判信王無心無力管理朝政,然後請立其他人爲新君。可是,放眼國朝上下,除了信王之外再無皇室之人能夠繼承大統。

這時,錢謙益就會帶領文武百官,請太后張嫣下旨讓遼王鄧浩楠繼承大統。

當然了,張嫣那個時候就可以任命鄧浩楠爲皇帝繼承人了。

“你壞死了”

張嫣聽得一驚一乍的,最後才明白鄧浩楠的計策。只是這個計策一旦實施起來,非得氣得信王朱由檢吐血不可,着實有些太玩弄人了,張嫣雖然有些不忍,但她也沒辦法,只好狠狠的扭了鄧浩楠的軟肉幾下,以示報復。

“小妮子,敢說爲夫壞死了那爲夫就壞給你看看”

鄧浩楠上下其手,張嫣很快便喘氣連連,一時間鳳帳內春色無邊。

二人激戰至天明,自然無法上早朝了。

鄧浩楠中午起身後,正好召集嫡系部下們,將計劃說了一遍。林風、黃祖培、張溥,以及安全局王宸、軍情局王兆陽等人得知鄧浩楠準備稱帝了,頓時高興不已,紛紛出謀劃策,在現有計劃的基礎上加以完善,務必做到天衣無縫。

皇宮外面,依然是國泰民安,趙傳風押解運寶船隊公開進京,已經傳的沸沸揚揚。財富之巨,國朝上下都爲之傾慕,很快一傳十十傳百,頓時成爲了家喻戶曉的飯後話題。一時間,國人紛紛嚮往殖民海外,無形中對當前的攝政王鄧浩楠更加崇拜了。

然而,皇宮院牆之內,此時正上演着一場天大的戲。

同治二年六月五日,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呂宋掠奪來的財寶的巨大喜悅中時,皇宮御醫突然宣佈同治皇帝身體每況愈下,難以長大成人的消息。

接着內廷中宮傳出消息,成太后準備立新君。

當然,這個消息只是傳出來的,鄧浩楠跟林風、張溥等人商議過後,張溥指出了其中漏洞。萬萬不可先讓中宮直接以明文發出消息,以免造成信王在第一次接旨時就接受任命。

鄧浩楠認爲張溥說的對,因此並沒有讓中宮發明文,而是讓中宮傳出口頭消息。這樣一來,即使出現紕漏,也可以彌補。

即便是口頭消息,朝廷上也震動不輕,文武百官紛紛交頭接耳,談論着同治皇帝若是夭折,那麼下一個皇帝會是誰。知情的錢謙益等人自然心中有數,穩如泰山。可是畢竟不知情的人佔大多數,紛紛開始猜測下一個皇帝是誰,以便早點站隊。

太后張嫣按照計劃,召集文武百官詢問,試探百官的口風。鄧浩楠乘機提議由信王朱由檢來繼承大統,試探一下有沒有官員附和。

一試之下,頓時發現羅喻義、王永光、曹於汴等三人竟然支持信王,而其他官員則不吭聲。

鄧浩楠心中有底,羅喻義、王永光、曹於汴這三人立刻被列入信王同黨,並派錦衣衛和安全局、軍情局三股人馬全天候重點監視。

鄧浩楠提議信王,張嫣問向錢謙益,結果錢謙益反對,稱信王並不足以繼承大統。於是張嫣便順水推舟表示將下旨詢問信王的意思,但是何時下旨,張嫣並沒有告訴羣臣。

會議結束,羣臣都知道太后準備立信王爲儲君,只等着中宮發明文公告了。

京城的傳言很快傳到了蘭州信王府,信王朱由檢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等好事落到他頭上。

“恭喜王爺,這儲君的位置非你莫屬了”

花園內,朱由檢正陪着王妃和六歲的女兒長平郡主賞花,王承恩陪在一旁。

“父王要當皇帝了嗎?”

長平郡主瞪着一對大眼睛詢問父親,旁邊母親急忙將她拉到一旁,不准她胡說。

朱由檢異常的興奮,對女兒的話很得意的說道:“父王當了皇帝,那你就是長平小公主了”

長平頓時歡快的跳動了起來,她母親只好無奈的搖頭笑笑。

王承恩又道:“皇室凋零,現如今除了王爺外,再無人可擔當如此重任”

朱由檢點點頭,道:“沒想到本王竟然還有這等福分”

“只是那遼王實力龐大,不知道他是否肯放棄監國攝政王的權利,將來必成王爺心腹大患”

一提到鄧浩楠,朱由檢的神色便瞬間轉冷。旁邊王妃見狀,急忙拉着長平郡主到遠處玩去。

“不着急”朱由檢說道:“這鄧浩楠還算有本事,國朝被他治理的不錯。原本千瘡百孔的江山,竟然奇蹟般的復活了”

“王爺您——”

王承恩不解的看着朱由檢,後者說道:“先讓他替我大明多賣賣力氣,將來本王再一點點的收拾他”

王承恩正要說話,這時突然有內監來報,京城大內劉公公前來宣旨。

信王聞言已是喜上眉梢,急忙到前廳焚香領旨。

劉公公宣讀聖旨前,先跟王承恩說了規矩。當劉公公宣佈任命信王接替同治皇帝成爲大明未來儲君時,信王正要接旨,不料王承恩急忙在信王耳邊講劉公公的話重複了一遍,稱需要拒絕兩次以示信王以前沒有窺視皇位之心,第三次才能接受任命。

信王朱由檢本來心中就有鬼,聞言後,想到如今自己不過被任命爲儲君,以鄧浩楠的實力,依然能夠使手段把他給廢了。因此不敢不小心,想到這劉公公乃是太后的親信,不疑有他,於是只好按照劉公公所說,拒絕領旨。

拒絕領旨可是抗旨

但是眼下朱由檢沒有別的辦法,也忘記了這碼子事情。劉公公淡淡一笑,暗笑朱由檢已經上套,因此也不揭破,繼續演戲。

“過幾天還有第二位公公過來宣旨,王爺照做便是”

說完,劉公公便立刻離開。信王有心挽留,但對方稱急着回京報告,因此信王只得放他走。

劉公公走後,信王本就是善疑之人,越想越不對勁兒。若不是當時聽到立他爲儲君時過於興奮,也不至於來不及思考。

“應該不會錯這劉公公確實是太后身邊的親信”

朱由檢想想也是,他雖然不相信鄧浩楠會好心的幫他登基,但是卻可以相信太后。

幾天後,正當朱由檢着急的時候,第二個傳旨太監來了,還是太后的親信。這時朱由檢方纔放心。按照事先的安排,他第二次拒絕了聖旨的命令。

而朱由檢一高興,忘記了京城的細作已經好多天沒有消息傳回來了。原來,自從朱由檢違抗第一到旨意時,京城就震動了。朱由檢抗旨,不接受儲君只接受皇位的消息不脛而走。而京城內的信王眼線想要把消息傳遞出去,但無奈鄧浩楠下令京城許進不許出,整個直隸、陝西、山西全部封鎖了消息,使得在蘭州的信王得不到任何關於京畿的消息。

朱由檢抗旨,令羣臣不解。太后張嫣震怒,錢謙益要求嚴懲信王,鄧浩楠出面求情,請太后再給信王一次機會。於是,張嫣同意,下發第二道聖旨。事實上,在張嫣宣佈發第二道聖旨的時候,朱由檢已經第二次抗旨,第二道聖旨在前一天已經反到了京城。

鄧浩楠故意封鎖消息,在第三天才把第二道聖旨拿出來,表示信王已經第二次抗旨。這回,鄧浩楠不在給信王求情,文武百官頓時對信王失去最後一絲希望。

太后張嫣以信王連續兩次抗旨爲由,下旨削掉信王爵位。由於信王是先帝的弟弟,因此免於死罪,充邊疆永世不得回京。

信王在府里正等着第三道聖旨來,坐着當上儲君的大夢,信王府內一片喜悅,張燈結綵。結果,第三道聖旨來臨時,卻是削了他的王位,讓他頓時傻眼。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朱由檢火冒三丈,摔瓶子摔罐子,噼裡啪啦作響。

王承恩急忙將剛剛得到的消息一併告訴給了朱由檢,結果朱由檢聽完頓時氣得吐血昏迷。

鄧浩楠利用這個機會成功扳倒了信王之後,在他面前再無威脅他的勢力,於是下一步計劃得以繼續實施。

七月初五,鄧浩楠稱病在家,從此不理朝政。

三天後,皇宮傳來消息,年僅兩歲的同治皇帝夭折。

皇帝夭折假死,並沒有讓國人懷疑,因爲天啓皇帝的子嗣都沒有長成,都是早夭。

第二天,錢謙益率領文武百官在朝堂上請太后立新君。張嫣順口提了一系列皇室成員,錢謙益等文武百官皆反對,最後錢謙益帶頭稱遼王鄧浩楠可堪大任,朱明皇室無德無能,請太后以天下人的福祉爲重,改朝換代。

張嫣於是順水推舟,下旨昭告天下,明室退位禪讓給遼王鄧浩楠。

七月十日,國朝上下都知道了明室退位,禪讓皇位給遼王。

預想中的反對聲音沒有,除了明室皇族成員。反倒是支持遼王當皇帝的人不計其數,文武百官那裡自然沒有問題了,老百姓們更是擁護鄧浩楠,在他們眼中,只有遼王給了他們安定的幸福生活,老百姓不想因此而換了人換了政策。

十一日,太后下旨正式宣佈明室退位。中午,錢謙益率領文武百官到遼王府門前叩拜,請鄧浩楠出來掌控大局。

第一天,他們碰了閉門羹,鄧浩楠謝絕。

此後兩天,錢謙益三次率文武百官前來叩拜,皆被鄧浩楠拒絕。

第三天,錢謙益再次率領文武百官前來,並號召了京城附近百姓。樂意讓鄧浩楠來當這個皇帝,因此附贈了數百個萬民傘。

這次,遼王府門外人山人海。錢謙益戲演得夠狠,爲了表達誠意,動員百官和百姓一直跪着不起。

王府內,鄧浩楠坐在茶几前漫不經心的喝着茶。而他的五位夫人當中,除了婉淑和九兒之外,其他三女這幾天一直圍着他,不斷的數落他做的太過分了。

原本,譚婉清、顏思雨和海蘭珠三個女人知道鄧浩楠在演戲後,一直怪他有些虛僞。然而,直到今天當她們知道萬民傘乃是真正老百姓送的之後,方纔知道原來她們的丈夫竟然真的得到了民心,頓時不在數落他了。

“夫君,我們錯了,給您沏茶賠不是了”

三女圍着鄧浩楠,嗲聲嗲語的一邊撒嬌一邊向鄧浩楠賠罪,而不遠處的婉淑則和九兒一起暗自偷笑。婉淑是相信她的丈夫的,不管鄧浩楠做什麼事情,她都認爲是正確的。而九兒剛剛嫁入王府,只和婉淑相識,因此她站在婉淑的一邊。

老半天,鄧浩楠被三個女人搖晃的腦袋大了好幾圈,最後不得不瞪了她們三人一眼,算是煙消雲散了。

“今晚你們三個要一起陪爲夫,不准你們穿衣服”

鄧浩楠小聲的在三女耳邊說着,頓時讓三女羞憤難當,但之前她們誤會丈夫了,心中有愧,於是只好嬌嗔的回瞪了鄧浩楠一眼,算是默許了。

婉淑和九兒也聽得到,前者只是嗔怪的看了鄧浩楠一眼,已經見怪不怪了。而九兒則是滿臉的吃驚表情。

鄧浩楠壞笑的看向九兒,道:“要不九兒今晚上也一起來”

九兒啊的驚叫一聲,旋即滿臉緋紅,嬌嗔道:“纔不要呢”

第17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436章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末日第416章 加勒比剿匪記(一)第447章 大陰謀第409章 帝王谷的浩劫第397章 改寫英倫歷史第323章 連蒙帶騙外加綁票第328章 殖民巴布亞第106章 栽贓嫁禍第311章 偷樑換柱——女媧級運輸母艦第6章 小試身手第347章 皇家實驗室第153章 一等忠勇伯第388章 戰備公路網第58章 一炮之仇第70章 揚帆遠行第262章第111章 斬殺NPC第324章 新法典第34章 屋漏逢雨第330章 民生改革第108章 暴發戶第100章 五角大樓第362章 印度洋艦隊第51章 一計不成第190章 經營臺灣第135章 龍江寶船廠第105章 搶掠北港商幫第149章 努爾哈赤掛了395章 整肅朝綱上第171章 海上狩獵T第205章 勤王(上)第423章 納爾馬達河會戰第159章 最後的蒙古天驕第178章 黑水洋海戰(下下)第29章 接舷炮戰第335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17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403章 角逐非洲(下)第417章 百慕大之戰(上)第236章 七洲洋海戰(下下)第225章 北雲級四等風帆戰列艦第411章 伊斯梅里亞會戰(中)第251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九)第161章 虎口脫困第73章 厄弗仙號第215章 奪寶奇兵之白蓮教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154章 開府遼東第275章 開啓寶藏第327章 夜試火力第397章 改寫英倫歷史第136章 鄭和寶藏第180章 北港爭奪第280章 黑雲壓域——入口之戰(二)第300章 巴拉顏灣海戰(上)第110章 驚天陰謀第361章 帝國空軍誕生第59章 明捧暗摔第3章 小鎮謀生第178章 黑水洋海戰(下下)第386章 陳圓圓漂流記第416章 加勒比剿匪記(一)第246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四)第191章 萬戶靖海侯第122章 放虎歸山第174章 鬥智鬥謀第84章 海盜的生存法則第兩百零八章第92章 黑吃黑第117章 木匠皇帝第212章 張冠李戴第227章 江華島海戰第42章 英國戰船第104章 A計劃第449章 潛在威脅第281章 黑壓雲域——入口之戰(三)第53章 羣雄聚會第402章 角逐非洲(中)第40章 懶散總督第189章 陸海軍勳章令第338章 江湖第168章 犒賞三軍第281章 黑壓雲域——入口之戰(三)第61章 暴飲背後第337章 龍捲風級二等風帆戰列艦第303章 洛佩斯海戰(上)第226章 咬人的刺蝟395章 整肅朝綱上第262章第83章 黑珍珠號第424章 馬六甲危機第1章 回到明末第277章 翔鷹級三等風帆戰列艦第340章 治黃工程第18章 講武學堂第334章 班達南邦之戰第129章 寧遠大戰(七)第264章第196章 美洲的跳板——西雅圖要塞
第17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436章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末日第416章 加勒比剿匪記(一)第447章 大陰謀第409章 帝王谷的浩劫第397章 改寫英倫歷史第323章 連蒙帶騙外加綁票第328章 殖民巴布亞第106章 栽贓嫁禍第311章 偷樑換柱——女媧級運輸母艦第6章 小試身手第347章 皇家實驗室第153章 一等忠勇伯第388章 戰備公路網第58章 一炮之仇第70章 揚帆遠行第262章第111章 斬殺NPC第324章 新法典第34章 屋漏逢雨第330章 民生改革第108章 暴發戶第100章 五角大樓第362章 印度洋艦隊第51章 一計不成第190章 經營臺灣第135章 龍江寶船廠第105章 搶掠北港商幫第149章 努爾哈赤掛了395章 整肅朝綱上第171章 海上狩獵T第205章 勤王(上)第423章 納爾馬達河會戰第159章 最後的蒙古天驕第178章 黑水洋海戰(下下)第29章 接舷炮戰第335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17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403章 角逐非洲(下)第417章 百慕大之戰(上)第236章 七洲洋海戰(下下)第225章 北雲級四等風帆戰列艦第411章 伊斯梅里亞會戰(中)第251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九)第161章 虎口脫困第73章 厄弗仙號第215章 奪寶奇兵之白蓮教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154章 開府遼東第275章 開啓寶藏第327章 夜試火力第397章 改寫英倫歷史第136章 鄭和寶藏第180章 北港爭奪第280章 黑雲壓域——入口之戰(二)第300章 巴拉顏灣海戰(上)第110章 驚天陰謀第361章 帝國空軍誕生第59章 明捧暗摔第3章 小鎮謀生第178章 黑水洋海戰(下下)第386章 陳圓圓漂流記第416章 加勒比剿匪記(一)第246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四)第191章 萬戶靖海侯第122章 放虎歸山第174章 鬥智鬥謀第84章 海盜的生存法則第兩百零八章第92章 黑吃黑第117章 木匠皇帝第212章 張冠李戴第227章 江華島海戰第42章 英國戰船第104章 A計劃第449章 潛在威脅第281章 黑壓雲域——入口之戰(三)第53章 羣雄聚會第402章 角逐非洲(中)第40章 懶散總督第189章 陸海軍勳章令第338章 江湖第168章 犒賞三軍第281章 黑壓雲域——入口之戰(三)第61章 暴飲背後第337章 龍捲風級二等風帆戰列艦第303章 洛佩斯海戰(上)第226章 咬人的刺蝟395章 整肅朝綱上第262章第83章 黑珍珠號第424章 馬六甲危機第1章 回到明末第277章 翔鷹級三等風帆戰列艦第340章 治黃工程第18章 講武學堂第334章 班達南邦之戰第129章 寧遠大戰(七)第264章第196章 美洲的跳板——西雅圖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