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明室退位

【今日第二更,晚上還有第三更】

那一天,鄧浩楠和錢謙益一直談到深夜。23

錢謙益離開後,鄧浩楠直接留宿慈寧宮,跟張嫣商議對策。

“錢謙益被你收服了?”

枕在鄧浩楠身旁,張嫣感到很吃驚。他並不懷疑鄧浩楠的能力,只是沒有想到錢謙益等東林黨會這麼快就認鄧浩楠爲主。

鄧浩楠笑道:“事實上,卻是錢謙益主動提出來的,之前我可是一點都沒有透露過這個意向”

“那說明你衆望所歸唄”

張嫣很是高興,她知道終於可以不用再整天擔心了。作爲一個母親,她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當上皇帝。可是,張嫣不能那麼做,因爲那將會毀了鄧浩楠辛辛苦苦賺來的名聲。同時,她知道她不可能用以前的身份出現,更不可能當皇后,以免被人發現。因此,她從來都不纏着鄧浩楠要求當皇后,要她的兒子當太子。

這也省去了鄧浩楠的擔心,因爲在鄧浩楠的心中,皇后的位置永遠都是他最最疼愛的小婉淑的,而太子自然也必須是皇后的嫡出。

張嫣能夠放棄現如今的地位,換個身份重新來過,這讓鄧浩楠很高興,對她也刮目相看。

“過幾天我會安排御醫宣佈小國興體弱多病,很難長大成人。然後錢謙益會帶領滿朝文武請示你改立新君”

張嫣問道:“那我該怎麼辦?我直接下旨讓你當皇帝就成了嗎?”

鄧浩楠搖搖頭,道:“不成你先得按照皇室慣例,提議由信王朱由檢繼承大統”

張嫣大驚,道:“這怎麼行?信王身體一向很好,加上去年在蘭州衛還立下了功勞,若是提議由信王登基,肯定會有一部分大臣支持的”

“嫣兒不必擔心,聽我說完”

鄧浩楠微笑着安撫了張嫣一陣後,才道:“我們已經走到這步了,都是爲了四個字,那就是名正言順。如果不是因爲這四個字的拖累,我早在幾年前就可以當上皇帝了。”

張嫣點點頭,鄧浩楠說的很對。如果不是因爲“名正言順”自個字的拖累,以鄧浩楠的實力,幾年前就可以用武力統一大明瞭。當然,鄧浩楠也是爲了他自己的江山着想,武力統一大明將消耗太多的國力,搞得民不聊生。而選擇走“名正言順的篡位路線”,雖然耽誤了幾年時間,但是卻因此得到了百姓擁戴的美名。當叛軍制造殺戮和得到百姓擁戴這兩個結果差距太大,鄧浩楠權衡利弊因而選擇了後者。

“可是萬一信王得以登基,那可怎麼辦啊?”

張嫣的擔憂不是沒有必要,這點鄧浩楠早就想到了。

“放心好了,山人自有妙計”

看着鄧浩楠神秘兮兮的樣子,張嫣嬌嗔道:“快說否則今晚不准你睡覺”

“我本來就很高興,沒打算睡覺啊”

鄧浩楠乘機起張嫣,張嫣被撫摸的渾身發軟,強自抵抗道:“快告訴我,否則不准你使壞”

鄧浩楠她一陣後,方纔說正事。

“你提議信王繼承大統,這是做給天下人看的,省的很多皇室成員們有意見至於信王嗎?我有辦法對付他”

“你不會要殺他吧那可是弄巧成拙的事兒”

鄧浩楠當然不會那麼傻得的殺信王了,他心中早有定計。

原來,鄧浩楠已經跟錢謙益商議妥當。爲了走形式,太后將先提議信王朱由檢即位。然後中宮將發出聖旨,詢問信王是否願意當皇帝。鄧浩楠將派心腹內監前往蘭州衛信王府宣旨,並告訴信王朱由檢需要先按照禮制拒絕兩次,等到第三次纔可以“勉爲其難”的接受。

事實上,傳位給信王不需要拒絕兩次再接受。只有皇帝禪位時纔會有這個規矩,但是中宮太監這樣告訴信王,信王不能再全天下面前直接說他想當皇帝,那樣名聲不好,因此信王就不得不拒絕兩次,等着第三次。

而鄧浩楠的文章就做在這上面。當信王拒絕兩次之後,錢謙益等文武百官便公開批判信王無心無力管理朝政,然後請立其他人爲新君。可是,放眼國朝上下,除了信王之外再無皇室之人能夠繼承大統。

這時,錢謙益就會帶領文武百官,請太后張嫣下旨讓遼王鄧浩楠繼承大統。

當然了,張嫣那個時候就可以任命鄧浩楠爲皇帝繼承人了。

“你壞死了”

張嫣聽得一驚一乍的,最後才明白鄧浩楠的計策。只是這個計策一旦實施起來,非得氣得信王朱由檢吐血不可,着實有些太玩弄人了,張嫣雖然有些不忍,但她也沒辦法,只好狠狠的扭了鄧浩楠的軟肉幾下,以示報復。

“小妮子,敢說爲夫壞死了那爲夫就壞給你看看”

鄧浩楠上下其手,張嫣很快便喘氣連連,一時間鳳帳內春色無邊。

二人激戰至天明,自然無法上早朝了。

鄧浩楠中午起身後,正好召集嫡系部下們,將計劃說了一遍。林風、黃祖培、張溥,以及安全局王宸、軍情局王兆陽等人得知鄧浩楠準備稱帝了,頓時高興不已,紛紛出謀劃策,在現有計劃的基礎上加以完善,務必做到天衣無縫。

皇宮外面,依然是國泰民安,趙傳風押解運寶船隊公開進京,已經傳的沸沸揚揚。財富之巨,國朝上下都爲之傾慕,很快一傳十十傳百,頓時成爲了家喻戶曉的飯後話題。一時間,國人紛紛嚮往殖民海外,無形中對當前的攝政王鄧浩楠更加崇拜了。

然而,皇宮院牆之內,此時正上演着一場天大的戲。

同治二年六月五日,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呂宋掠奪來的財寶的巨大喜悅中時,皇宮御醫突然宣佈同治皇帝身體每況愈下,難以長大成人的消息。

接着內廷中宮傳出消息,成太后準備立新君。

當然,這個消息只是傳出來的,鄧浩楠跟林風、張溥等人商議過後,張溥指出了其中漏洞。萬萬不可先讓中宮直接以明文發出消息,以免造成信王在第一次接旨時就接受任命。

鄧浩楠認爲張溥說的對,因此並沒有讓中宮發明文,而是讓中宮傳出口頭消息。這樣一來,即使出現紕漏,也可以彌補。

即便是口頭消息,朝廷上也震動不輕,文武百官紛紛交頭接耳,談論着同治皇帝若是夭折,那麼下一個皇帝會是誰。知情的錢謙益等人自然心中有數,穩如泰山。可是畢竟不知情的人佔大多數,紛紛開始猜測下一個皇帝是誰,以便早點站隊。

太后張嫣按照計劃,召集文武百官詢問,試探百官的口風。鄧浩楠乘機提議由信王朱由檢來繼承大統,試探一下有沒有官員附和。

一試之下,頓時發現羅喻義、王永光、曹於汴等三人竟然支持信王,而其他官員則不吭聲。

鄧浩楠心中有底,羅喻義、王永光、曹於汴這三人立刻被列入信王同黨,並派錦衣衛和安全局、軍情局三股人馬全天候重點監視。

鄧浩楠提議信王,張嫣問向錢謙益,結果錢謙益反對,稱信王並不足以繼承大統。於是張嫣便順水推舟表示將下旨詢問信王的意思,但是何時下旨,張嫣並沒有告訴羣臣。

會議結束,羣臣都知道太后準備立信王爲儲君,只等着中宮發明文公告了。

京城的傳言很快傳到了蘭州信王府,信王朱由檢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等好事落到他頭上。

“恭喜王爺,這儲君的位置非你莫屬了”

花園內,朱由檢正陪着王妃和六歲的女兒長平郡主賞花,王承恩陪在一旁。

“父王要當皇帝了嗎?”

長平郡主瞪着一對大眼睛詢問父親,旁邊母親急忙將她拉到一旁,不准她胡說。

朱由檢異常的興奮,對女兒的話很得意的說道:“父王當了皇帝,那你就是長平小公主了”

長平頓時歡快的跳動了起來,她母親只好無奈的搖頭笑笑。

王承恩又道:“皇室凋零,現如今除了王爺外,再無人可擔當如此重任”

朱由檢點點頭,道:“沒想到本王竟然還有這等福分”

“只是那遼王實力龐大,不知道他是否肯放棄監國攝政王的權利,將來必成王爺心腹大患”

一提到鄧浩楠,朱由檢的神色便瞬間轉冷。旁邊王妃見狀,急忙拉着長平郡主到遠處玩去。

“不着急”朱由檢說道:“這鄧浩楠還算有本事,國朝被他治理的不錯。原本千瘡百孔的江山,竟然奇蹟般的復活了”

“王爺您——”

王承恩不解的看着朱由檢,後者說道:“先讓他替我大明多賣賣力氣,將來本王再一點點的收拾他”

王承恩正要說話,這時突然有內監來報,京城大內劉公公前來宣旨。

信王聞言已是喜上眉梢,急忙到前廳焚香領旨。

劉公公宣讀聖旨前,先跟王承恩說了規矩。當劉公公宣佈任命信王接替同治皇帝成爲大明未來儲君時,信王正要接旨,不料王承恩急忙在信王耳邊講劉公公的話重複了一遍,稱需要拒絕兩次以示信王以前沒有窺視皇位之心,第三次才能接受任命。

信王朱由檢本來心中就有鬼,聞言後,想到如今自己不過被任命爲儲君,以鄧浩楠的實力,依然能夠使手段把他給廢了。因此不敢不小心,想到這劉公公乃是太后的親信,不疑有他,於是只好按照劉公公所說,拒絕領旨。

拒絕領旨可是抗旨

但是眼下朱由檢沒有別的辦法,也忘記了這碼子事情。劉公公淡淡一笑,暗笑朱由檢已經上套,因此也不揭破,繼續演戲。

“過幾天還有第二位公公過來宣旨,王爺照做便是”

說完,劉公公便立刻離開。信王有心挽留,但對方稱急着回京報告,因此信王只得放他走。

劉公公走後,信王本就是善疑之人,越想越不對勁兒。若不是當時聽到立他爲儲君時過於興奮,也不至於來不及思考。

“應該不會錯這劉公公確實是太后身邊的親信”

朱由檢想想也是,他雖然不相信鄧浩楠會好心的幫他登基,但是卻可以相信太后。

幾天後,正當朱由檢着急的時候,第二個傳旨太監來了,還是太后的親信。這時朱由檢方纔放心。按照事先的安排,他第二次拒絕了聖旨的命令。

而朱由檢一高興,忘記了京城的細作已經好多天沒有消息傳回來了。原來,自從朱由檢違抗第一到旨意時,京城就震動了。朱由檢抗旨,不接受儲君只接受皇位的消息不脛而走。而京城內的信王眼線想要把消息傳遞出去,但無奈鄧浩楠下令京城許進不許出,整個直隸、陝西、山西全部封鎖了消息,使得在蘭州的信王得不到任何關於京畿的消息。

朱由檢抗旨,令羣臣不解。太后張嫣震怒,錢謙益要求嚴懲信王,鄧浩楠出面求情,請太后再給信王一次機會。於是,張嫣同意,下發第二道聖旨。事實上,在張嫣宣佈發第二道聖旨的時候,朱由檢已經第二次抗旨,第二道聖旨在前一天已經反到了京城。

鄧浩楠故意封鎖消息,在第三天才把第二道聖旨拿出來,表示信王已經第二次抗旨。這回,鄧浩楠不在給信王求情,文武百官頓時對信王失去最後一絲希望。

太后張嫣以信王連續兩次抗旨爲由,下旨削掉信王爵位。由於信王是先帝的弟弟,因此免於死罪,充邊疆永世不得回京。

信王在府里正等着第三道聖旨來,坐着當上儲君的大夢,信王府內一片喜悅,張燈結綵。結果,第三道聖旨來臨時,卻是削了他的王位,讓他頓時傻眼。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朱由檢火冒三丈,摔瓶子摔罐子,噼裡啪啦作響。

王承恩急忙將剛剛得到的消息一併告訴給了朱由檢,結果朱由檢聽完頓時氣得吐血昏迷。

鄧浩楠利用這個機會成功扳倒了信王之後,在他面前再無威脅他的勢力,於是下一步計劃得以繼續實施。

七月初五,鄧浩楠稱病在家,從此不理朝政。

三天後,皇宮傳來消息,年僅兩歲的同治皇帝夭折。

皇帝夭折假死,並沒有讓國人懷疑,因爲天啓皇帝的子嗣都沒有長成,都是早夭。

第二天,錢謙益率領文武百官在朝堂上請太后立新君。張嫣順口提了一系列皇室成員,錢謙益等文武百官皆反對,最後錢謙益帶頭稱遼王鄧浩楠可堪大任,朱明皇室無德無能,請太后以天下人的福祉爲重,改朝換代。

張嫣於是順水推舟,下旨昭告天下,明室退位禪讓給遼王鄧浩楠。

七月十日,國朝上下都知道了明室退位,禪讓皇位給遼王。

預想中的反對聲音沒有,除了明室皇族成員。反倒是支持遼王當皇帝的人不計其數,文武百官那裡自然沒有問題了,老百姓們更是擁護鄧浩楠,在他們眼中,只有遼王給了他們安定的幸福生活,老百姓不想因此而換了人換了政策。

十一日,太后下旨正式宣佈明室退位。中午,錢謙益率領文武百官到遼王府門前叩拜,請鄧浩楠出來掌控大局。

第一天,他們碰了閉門羹,鄧浩楠謝絕。

此後兩天,錢謙益三次率文武百官前來叩拜,皆被鄧浩楠拒絕。

第三天,錢謙益再次率領文武百官前來,並號召了京城附近百姓。樂意讓鄧浩楠來當這個皇帝,因此附贈了數百個萬民傘。

這次,遼王府門外人山人海。錢謙益戲演得夠狠,爲了表達誠意,動員百官和百姓一直跪着不起。

王府內,鄧浩楠坐在茶几前漫不經心的喝着茶。而他的五位夫人當中,除了婉淑和九兒之外,其他三女這幾天一直圍着他,不斷的數落他做的太過分了。

原本,譚婉清、顏思雨和海蘭珠三個女人知道鄧浩楠在演戲後,一直怪他有些虛僞。然而,直到今天當她們知道萬民傘乃是真正老百姓送的之後,方纔知道原來她們的丈夫竟然真的得到了民心,頓時不在數落他了。

“夫君,我們錯了,給您沏茶賠不是了”

三女圍着鄧浩楠,嗲聲嗲語的一邊撒嬌一邊向鄧浩楠賠罪,而不遠處的婉淑則和九兒一起暗自偷笑。婉淑是相信她的丈夫的,不管鄧浩楠做什麼事情,她都認爲是正確的。而九兒剛剛嫁入王府,只和婉淑相識,因此她站在婉淑的一邊。

老半天,鄧浩楠被三個女人搖晃的腦袋大了好幾圈,最後不得不瞪了她們三人一眼,算是煙消雲散了。

“今晚你們三個要一起陪爲夫,不准你們穿衣服”

鄧浩楠小聲的在三女耳邊說着,頓時讓三女羞憤難當,但之前她們誤會丈夫了,心中有愧,於是只好嬌嗔的回瞪了鄧浩楠一眼,算是默許了。

婉淑和九兒也聽得到,前者只是嗔怪的看了鄧浩楠一眼,已經見怪不怪了。而九兒則是滿臉的吃驚表情。

鄧浩楠壞笑的看向九兒,道:“要不九兒今晚上也一起來”

九兒啊的驚叫一聲,旋即滿臉緋紅,嬌嗔道:“纔不要呢”

395章 整肅朝綱上第268章 K計劃第88章 假冒欽差第148章 金州大戰(下)第335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371章 殖民莫臥兒第2章 一貧如洗第367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下)第249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七)第33章 奧丁復仇第299章 拖拖拉拉的海戰第333章 海麻雀級快速通訊艦第206章 勤王(中)第11章 名聲鵲起第117章 木匠皇帝第78章 暗夜脫險第304章 洛佩斯海戰(下)第37章 商購軍火第288章 十面埋伏(下)第343章 國際間諜——帝國郵政公司第249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七)第448章 法羅羣島大海戰第195章 極北軍馬場第250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八)第71章 躲過一劫第70章 揚帆遠行第124章 寧遠大戰(二)第202章 京城風雲(二)第111章 斬殺NPC第164章 鄭和寶藏之瑞士錢莊第210章 仙藥第258章 入關的藉口第240章 千山埋骨第302章 陰差陽錯第363章 西班牙海軍的末日第139章 金旅要塞第146章 一觸即發第141章 丫的夠狠第300章 巴拉顏灣海戰(下)第346章 龍馬第327章 夜試火力第137章 拉風的黑甲精騎第81章 計奪荷艦(下)第253章 H計劃第44章 嶄露頭角第101章 升級鍊鋼廠第129章 寧遠大戰(七)第410章 伊斯梅里亞會戰(上)第199章 推倒之第379章 印加寶藏第80章 計奪荷艦(上)第314章 蝴蝶效應吹到歐洲第396章 整肅朝綱(下)第383章 一戰結束與北京和會第359章 攻佔聖達菲第414章 P計劃——釣魚行動第401章 角逐非洲(上)第200章 第二次勒索第26章 水寨易旗第425章 暹羅灣海戰(一)第405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二)第156章 營地夜戰第334章 班達南邦之戰第416章 加勒比剿匪記(一)第176章 黑水洋海戰(中)第377章 英國恥辱的開始——塞得大借款第294章 掌控朝野第4章 黑衣女子第291章 一字並肩王第147章 金州大戰(上)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137章 盼君早歸第449章 潛在威脅第27章 山人妙計第272章 叔叔抱抱T第239章 好大的一頂綠帽子第437章 金蟬脫殼第268章 K計劃第90章 美豔貴婦第315章 歐洲的大門第142章 鐵騎練成第394章 海上游擊隊第163章 命運喜峰口第278章 黑壓雲域第72章 陰魂不散第419章第195章 極北軍馬場第448章 法羅羣島大海戰第410章 伊斯梅里亞會戰(上)第320章 明室退位第184章 巡航艦隊第51章 一計不成第276章 運籌帷幄第444章 蓄力第17章 大棒甜棗第37章 商購軍火第130章 寧遠大捷395章 整肅朝綱上第2章 一貧如洗第402章 角逐非洲(中)
395章 整肅朝綱上第268章 K計劃第88章 假冒欽差第148章 金州大戰(下)第335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371章 殖民莫臥兒第2章 一貧如洗第367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下)第249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七)第33章 奧丁復仇第299章 拖拖拉拉的海戰第333章 海麻雀級快速通訊艦第206章 勤王(中)第11章 名聲鵲起第117章 木匠皇帝第78章 暗夜脫險第304章 洛佩斯海戰(下)第37章 商購軍火第288章 十面埋伏(下)第343章 國際間諜——帝國郵政公司第249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七)第448章 法羅羣島大海戰第195章 極北軍馬場第250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八)第71章 躲過一劫第70章 揚帆遠行第124章 寧遠大戰(二)第202章 京城風雲(二)第111章 斬殺NPC第164章 鄭和寶藏之瑞士錢莊第210章 仙藥第258章 入關的藉口第240章 千山埋骨第302章 陰差陽錯第363章 西班牙海軍的末日第139章 金旅要塞第146章 一觸即發第141章 丫的夠狠第300章 巴拉顏灣海戰(下)第346章 龍馬第327章 夜試火力第137章 拉風的黑甲精騎第81章 計奪荷艦(下)第253章 H計劃第44章 嶄露頭角第101章 升級鍊鋼廠第129章 寧遠大戰(七)第410章 伊斯梅里亞會戰(上)第199章 推倒之第379章 印加寶藏第80章 計奪荷艦(上)第314章 蝴蝶效應吹到歐洲第396章 整肅朝綱(下)第383章 一戰結束與北京和會第359章 攻佔聖達菲第414章 P計劃——釣魚行動第401章 角逐非洲(上)第200章 第二次勒索第26章 水寨易旗第425章 暹羅灣海戰(一)第405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二)第156章 營地夜戰第334章 班達南邦之戰第416章 加勒比剿匪記(一)第176章 黑水洋海戰(中)第377章 英國恥辱的開始——塞得大借款第294章 掌控朝野第4章 黑衣女子第291章 一字並肩王第147章 金州大戰(上)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137章 盼君早歸第449章 潛在威脅第27章 山人妙計第272章 叔叔抱抱T第239章 好大的一頂綠帽子第437章 金蟬脫殼第268章 K計劃第90章 美豔貴婦第315章 歐洲的大門第142章 鐵騎練成第394章 海上游擊隊第163章 命運喜峰口第278章 黑壓雲域第72章 陰魂不散第419章第195章 極北軍馬場第448章 法羅羣島大海戰第410章 伊斯梅里亞會戰(上)第320章 明室退位第184章 巡航艦隊第51章 一計不成第276章 運籌帷幄第444章 蓄力第17章 大棒甜棗第37章 商購軍火第130章 寧遠大捷395章 整肅朝綱上第2章 一貧如洗第402章 角逐非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