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章 中國之

357章 中國之

趙大人留步,請留步!”酒過三巡菜上五味,賓主盡留夢炎、葉李、趙復,笑呵呵的帶着後輩門人離開了,他們非常滿意,因爲這次拜訪,不僅得到了趙孟將長留都中,成爲名義上的漢臣領袖,替大家塞住天下人攸攸之口的好消息,更和北方金國故地漢臣在學術上的代表,封龍山當代第一人郭守敬拉上了關係,將來南北兩系漢臣合而爲一,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最後,阿合馬阿參政,執掌帝國財政大權的實力人物,在蒙古大臣的攻勢下,低下了頭顱向漢臣求援。

將來朝堂之上,只怕將會有一番龍爭虎鬥,呼圖帖木兒,你不要高興得太早!

“趙大人、李公子,下官先行一步。李公子,下官在敝宅掃榻以待,恭候賢弟光降!”盧世榮拱拱手,漸行漸遠。他也非常高興,此次向漢臣示好,很有可能爲色目系臣子和漢人臣子的暫時聯合揭開序幕,有兩系大臣力保,阿大人主管帝國財政的參知政事寶座,應該能保住吧?蒙元弓馬厲害,但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蒙古人還得依靠色目人和漢人治理這大元江山,大汗終不至於爲了呼圖帖木兒的權位,親手破壞自己建設的,三系大臣互相制約互爲平衡的朝堂制度吧?

喜上加喜,那李天完李公子,竟是南方一個大大的海商,談起大食的金銀、波斯的羊絨、南洋的香料、還有南方漢國的各種利潤豐厚的貨物,那是如數家珍,請他到家裡詳談,通過他打開南方地商路,必定財源滾滾吶!

說定,將來自己的財富超過阿合馬阿參政,也未可知呢!

盧世榮笑眯眯的,心花怒放。

來的三撥人當中,只有郭守敬默默無語,他已經說不出任何話來了。大都城外五十里,無數漢人百姓在剛剛過去的冬天裡,飢寒交迫,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賣兒鬻女、乃至人相食!

十八年春,薊州旱。:州、濱州、般陽川縣、霍州、州、鳳翔山縣春夏皆大旱。:州家人自相食,岐山人相食——《元史》。

這個時候,大元朝廷在做什麼呢?財政官員,忙着加印鈔票,讓廢紙變成擦屁股紙;丞相伯顏,忙着在遼東平叛——判亂的居然是他地蒙古同族,黃金家族的乃顏汗;大元皇帝忽必烈,正忙着給御花園通上地火龍,讓花兒在隆冬地冰雪中綻放……

郭守敬的老師劉秉中一輩子提倡“天下一家”思想,“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試圖在軍事上不能抵抗蒙元鐵騎的情況下,用儒家文化教化這些來自草原,擁有強弓鐵騎,卻文化鄙陋的蠻族,讓他們從蒙古帝國的大汗、那顏、把都魯,變成中原皇朝大元地皇帝、大臣和將士,從而使飽受戰亂之苦的中原百姓,得到幸福和安寧。

終其一生。劉秉中都是在爲了這個目標而孜孜以求。他遊說想殺掉全體漢人。把農田變成牧場地窩闊臺汗。“漢人務農上交地稅賦。比牧場所得更多”。使窩闊臺放棄了這個打算。拯救了生死邊緣地北方百姓;他替忽必烈制定皇家制度、朝堂禮儀、百官任免制度。親手把蒙古帝國變成了大元皇朝。甚至想讓它舉辦科舉考試。任命儒生官吏;他嘔心瀝血地設計、營建大都城。並倒在了施工工地上。只爲了給大元朝一個輝煌燦爛。一個無法放棄地都城。讓蒙古人放棄遊牧。成爲中原地定居者……

然而一切地一切。都在今天被擊得粉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這個美好地願望。顯得那麼地一廂情願。真地能“中國之”嗎?郭守敬不敢去想。他寧願研究紫微垣和天狼星之間撲朔迷離地運行軌跡。也不願意去想這個有可能徹底顛覆“天下一家”思想地可怕問題。

送走了恍恍惚惚地郭守敬。李天完和趙孟相顧一笑。

“看來這位郭大人。倒是良心未泯吶!”李天完搖着摺扇。態度讓人摸不着頭腦。

趙孟早已習慣了這位大漢情報司司長地故弄玄虛。李天完。這化名好笑。“天完”就是“大元”兩個字各蓋了一頭。要壓倒大元地意思。取個化名都這麼神神叨叨地。其作風不問可知。

兩人回到府中。分別把今天地所見所感。大元朝廷地重要官員地立場、性格、相互關係。寫到了秘密報告上。

趙孟磨好了墨汁,提起湖州狼毫,略爲沉思,在上好的宣紙上寫道:“留夢炎老謀深算,爲人四平八,工於心計……趙復腐儒,皓首窮經鼠目寸光之輩……葉李爲人機詐,失之大氣……”

李鶴軒則摸出鋼筆,從懷裡掏出個小小的羊皮面本子,刷刷刷寫道:“郭守敬不通世事,只知天文地理,其學博大精深,其人則甚爲幼稚,若以新儒學華夷之辨、民族之論感化,不難爲我大漢所用也……敵都之中,南北漢臣、色目、蒙古各系之間互相傾軋,如今以蒙古參知政事呼圖帖木兒最爲得勢,我大漢可於中取事,上下其手……”

三天後,中書參政盧世榮以回請爲名,邀請趙孟宴會,並且特別指出,李天完李公子寓居尊府,算得半個主人,當請趙郡公攜來同會爲幸。

兩天前,盧世榮就宴請了留夢炎、葉李、趙復一班人,得到了他希望的結果,這次邀請趙孟,明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耳,所以趙孟就以青樓夜飲、宿醉未醒爲由推脫,李鶴軒一人前往。

僅僅一個時辰,大漢情報司司長就笑盈盈的回到了趙府,盧世榮得到了想要的,他也得到了想要的。

漢、色目兩系臣子聯合,保住阿參政執掌財權的地位,至少有六七成把握,就算將來呼圖帖木兒登上左相之位,有色目人執掌財權,有漢臣在地方和中書互爲表裡,也能和他好好周旋一番。

解決了官位問題,就是阿合馬、盧世榮最關心的斂財問題了。最近,得益於肆無忌憚地,毫無準備金的無限制通脹政策,大元中統鈔華麗變

成了純粹的擦屁股紙,不管中書省怎麼下命令,間,只能是用武力,從老百姓手裡搶劫物資。

在這一點上,盧世榮非常羨慕南邊的大漢,爲什麼他們的鈔票,就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甚至流通到大都城中而沒有任何阻礙呢?是不是因爲他們實行了準備金制度,設置了金山銀海,任憑老百姓兌換金銀?

可大元朝要實行這個制度,怕是要等到下輩子,下下輩子去了,中統鈔地發行數量,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很多時候官府都是以貶值的價格,才能用它從商人手中換取物資,要是按原來面值自由兌換,只除非大元朝遍地是黃金,才能湊夠天文數字般地準備金!

幸好,大元朝爛到底的財政制度,實在推行不下去了,它還有最後一招:明搶。這次調集賑濟遼東的物資,就是從中書省轄地的老百姓手裡,硬生生搶來的。

但盧世榮非常明白,窮苦百姓手裡面,根本就搶不到什麼東西了,可那些富得流油地世家大族,比如張弘範張家,史氏兩萬戶史家,忽必烈汗呼爲董大兄董文炳董家,總管東西兩川行軍元帥府鞏川汪良臣汪家,你能去搶嗎?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把中書省砸成廢墟,就算不敢殺阿大人,也要把自己地腦袋割下來當球踢!

要富國,要肥己,光靠搶劫那是絕對不行的——何況現在也搶不下去了,做生意纔是王道!

盧世榮在杭州派的有代理人,根據那邊發回的報告,他知道大漢出產的呢絨、玻璃、鐵器、海鹽,都是利潤豐厚,足以發家致富的好貨物,聽說那不要臉地范文虎,就在暗中和大漢做生意,用江南的絲綢茶葉,換大漢地布匹呢絨和玻璃,再賣到湖廣行省和河南江北行省的內地,賺得盆滿鉢滿。

哼,許你發財,不許我們發財?盧世榮一咬牙,決定和李天完聯手,做南貨生意。用兩天時間,他把這李天完地底細摸了個一清二楚,世居福州,和范文虎麾下大將葛明輝沾親帶故,又和漢國情報司副司長金泳有八拜之交,長袖善舞縱橫捭闔,在南方呼風喚雨,生意做得風聲水起。

這樣的大商人,大財神,誰要是把他放過了,誰是烏龜王八蛋養下地!惟一困擾盧世榮的問題,就是自己單幹呢,還是和阿合馬阿參政聯手?

最終,他選擇了聯手,畢竟阿大人認得的色目番商,手眼通天,天底下的生意有一半是他們在做,不要吃獨食被他們傳到了阿合馬耳朵裡,到時候連官位都保不住呢!

而阿合馬呢,只要能賺錢,他可以把忽必烈給賣了,聽說有這麼好個機會,立刻交待盧世榮:你出面和姓李的談,我出本錢,咱們五五開!

所以當李鶴軒來到盧世榮府邸的時候,一切都安排妥當了,雙方可以說是一拍即合,沒費什麼周折,就敲定了合作條件:

李天完李家,買通兩浙範大都督往大都城運糧的海船,帶貨物到泥沽(今天津境內,元朝北方港口),保證海路運輸的安全。

盧世榮在泥沽接貨,保證陸路運輸的安全,待運到大都城後,組織番商購買貨品……

李鶴軒在意的,是協議的最後一條:李家有權派出帳房,監督貨品銷售運,由於貨物在北方各地批零銷售,須由阿合馬提供中書省財稅官員腰牌,以便各地通行無阻。

哼哼,大漢的情報網,終於能越過淮河,來到北方金遼故地了……當盧世榮被滿腦子的黃金白銀迷得頭暈眼花的時候,李鶴軒卻在打着這個算盤。

從盧世榮家出來,李鶴軒又拜訪了司天監正郭守敬。

讓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元代的第一大科學家形銷骨立,甚至有些兒神情恍惚。

“啊呀,數日不見,郭兄清減了許多,大元朝的天文儀器和授時歷雖然重要,郭兄若是不保重身體,又如何能長此以往的替皇上效力呢?”

郭守敬鬱悶的看了看李公子,阿合馬送來了銀錢,這幾天,他整天泡在司天監後院的鑄造場,嘔心瀝血的鑄造各種儀器,無論誰見了,都要誇一聲:好個赤膽忠心的司天監正!好個全心報君恩的郭大人!

然而只有郭守敬自己知道,他不是爲了報忽必烈的“知遇之恩”,甚至不是像以前那樣沉浸在科學研究的世界中無法自拔,而是隻有在全天無休無止的辛苦中,才能忘記對師尊、對自己、對整個封龍山學派天下一家思想,近乎背叛的懷。

他不敢懷疑下去,再懷下去,師尊劉秉中、師兄王、焦養直,還有自己一輩子的努力,不就成了夢幻泡影?封龍山的核心理念,不就成了可笑的癡人說夢?

郭守敬只覺得一切的一切,都在慢慢的倒塌,無可挽回的倒塌,他一輩子就在封龍山、天文臺這些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渡過,他根本不敢想像,如果封龍山的理念徹底倒塌,自己還有沒有信念活在世上。

或許,不去想,就能讓倒塌的速度變得慢些吧?這是郭守敬維護師門道統的唯一方式,他甚至不敢和師兄師弟,如王、焦養直等人交流這個離經叛道的念頭,只能把它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他扯着鬍鬚,勉強笑道:“對對,承蒙阿大人青目,把家產借給愚兄操辦這些天文儀器,一時心急了,連續兩天不眠不休,以致形銷骨立,倒讓賢弟看笑話了。”

“不對吧,難道郭大人往日鑄造天文儀器、監造大都城、整修水利,都是這般不眠不休?只怕未必。”李公子的目光,忽然像利劍一樣,幾乎刺到了郭守敬的心底。

郭守敬躲躲閃閃的避着他的目光,轉移話題道:“賢弟此來,有何見教?”

“無他,只想問問郭兄,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是中國來化夷狄,還是讓夷狄自己化自己?”

728章 倒貼一筆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3章 暴風667章 噁心下506章 國債348章 牧民新生活162章 啓航808章 難以企及的高度732章 平天下242章 瓊州247章 視察工廠九十四章 大生產154章 都不是傻子787章 趁人之危356章 天下一家324章 元老院的鬥爭793章 離去410章 捐輸報效217章 千戶大人的算盤一零四章 虎軀一震五十二章 水果王子376章 大遷徙八十七章 彈長鋏兮斬巨鯨821章 撞擊黃金獅子號126章 風波惡十一章 徽商472章 連環扣557章 決勝六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709章 易不利斯578章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六十章 新年八十章 觀音下凡770章 阿凡提之野望728章 倒貼一筆618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五860章 規則之力763章 禁制493章 可愛的印刷術358章 諜中諜715章 一念天堂308章 反腐倡廉696章 救人一零七章 大爆炸699章 情愫847章 憑空冒出的艦隊370章 及時趕到465章 妙高臺446章 多收了三五斗406章 改變計劃703章 艱難的突圍186章 偱州之戰215章 雲積216章 匯聚870章 宙斯之力534章 決戰七女人天生會演戲798章 戳破蛛網532章 決戰五漢騎757章 驚濤852章 商戰波瀾574章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380章 阿合馬的門包263章 仁川311章 制度纔是王道397章 天可汗769章 竹槓敲得梆梆響233章 下馬威四十九章 莫須有二十六章 醉酒511章 信鴿855章 好吃的酥糖779章 盛會266章 別了高麗366章 艱難困苦八十八章 海上炮擊755章 七海之花447章 新氣象八十章 觀音下凡125章 神兵天降781章 取與舍151章 大使發威了566章 雙雄會四128章 突出重圍740章 楚風的驚訝763章 禁制三十二章 百鍊神鋤507章 遺老遺少150章 說降137章 劫駕692章 母老虎們下375章 第二師347章 遼東翻覆七十七章 王者師九十五章 小二黑結婚192章 崖山譜新篇859章 西方長弓vs東方火藥607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高歌入漢關八255章 御狀814章 沸騰之海上639章 神兵似從天上來一194章 忽必烈785章 鴉片戰爭
728章 倒貼一筆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3章 暴風667章 噁心下506章 國債348章 牧民新生活162章 啓航808章 難以企及的高度732章 平天下242章 瓊州247章 視察工廠九十四章 大生產154章 都不是傻子787章 趁人之危356章 天下一家324章 元老院的鬥爭793章 離去410章 捐輸報效217章 千戶大人的算盤一零四章 虎軀一震五十二章 水果王子376章 大遷徙八十七章 彈長鋏兮斬巨鯨821章 撞擊黃金獅子號126章 風波惡十一章 徽商472章 連環扣557章 決勝六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709章 易不利斯578章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六十章 新年八十章 觀音下凡770章 阿凡提之野望728章 倒貼一筆618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五860章 規則之力763章 禁制493章 可愛的印刷術358章 諜中諜715章 一念天堂308章 反腐倡廉696章 救人一零七章 大爆炸699章 情愫847章 憑空冒出的艦隊370章 及時趕到465章 妙高臺446章 多收了三五斗406章 改變計劃703章 艱難的突圍186章 偱州之戰215章 雲積216章 匯聚870章 宙斯之力534章 決戰七女人天生會演戲798章 戳破蛛網532章 決戰五漢騎757章 驚濤852章 商戰波瀾574章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380章 阿合馬的門包263章 仁川311章 制度纔是王道397章 天可汗769章 竹槓敲得梆梆響233章 下馬威四十九章 莫須有二十六章 醉酒511章 信鴿855章 好吃的酥糖779章 盛會266章 別了高麗366章 艱難困苦八十八章 海上炮擊755章 七海之花447章 新氣象八十章 觀音下凡125章 神兵天降781章 取與舍151章 大使發威了566章 雙雄會四128章 突出重圍740章 楚風的驚訝763章 禁制三十二章 百鍊神鋤507章 遺老遺少150章 說降137章 劫駕692章 母老虎們下375章 第二師347章 遼東翻覆七十七章 王者師九十五章 小二黑結婚192章 崖山譜新篇859章 西方長弓vs東方火藥607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高歌入漢關八255章 御狀814章 沸騰之海上639章 神兵似從天上來一194章 忽必烈785章 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