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名覆金甌

後殿內。

炭火已是將天子這些日子練習所書的字畫全部焚盡。

兩名宦官將炭盆端出,殿內只餘下紙墨燒盡的味道。

眼見字畫全部燒掉,官家壓抑的心情似好一些,當初沉溺書畫的負罪感經過這麼一遭似乎便減輕了一些。

章越道:“陛下,如臣所見,這國家的興衰,國勢的如何,其實與陛下每日多練半個書法字畫,其實其中並無瓜葛……”

官家聞言一愕。

章越繼續道:“反而陛下適當縱情一下還是有好處的,比起大興土木,廣納後宮的皇帝而說,陛下束己有道,有時候繃得緊不是一等好事。臣所言粗直,還請陛下見諒。”

官家臉上的神情稍稍轉換道:“卿所言極是,朕採納你的忠言。”

章越道:“至於韓絳在此拒絕相位,實乃爲了顧全大局,陛下知道在免役法上,韓絳一直主張免收下戶免役錢和寬役剩餘錢的,一旦拜相必然與王安石有所衝突。”

“王,韓兩位相公,一位用法急,一位用法緩,雖都有革除積弊,推行變法之志,但二人並相着實難以相容,二人並相之後恐有政出多門,此豈非誤了大計,若易相,則擔心壞了大政,故臣以爲韓公辭去相位多半是出自這般情由。”

錢糧爲兵馬第一事,沒有錢糧,任韓信白起復生都束手無策。

這首詩啥意思?大約說五代時中國失去了疆土,蠻夷猖狂。太祖建立基業,爲了懲戒四夷,設了內庫用來養兵蓄士,作爲收復疆土之用。

鞭笞天下那可是王安石經常與官家進諫時說的口頭禪。

在天子眼中一個大局爲重,相忍爲國的形象便這麼出來了。

爲了一時官位升遷其實沒有多大的意思,唯有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前途,民族的抱負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方是真正的治國平天下!

隨着熙河二期投入的一千五百貫,章越底氣十足道:“臣第二事請陛下授臣臨機專斷,將帥處置之權!”

聽官家這麼說,章越道:“陛下聖明。”

章越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臣請先撥一千萬貫錢給臣!”

市易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一項項變法推進落實,充盈了國庫。

到了這一步似韓琦,王安石,司馬光等他們追求的也是如此吧。

最後一句指的是,如今身爲曾孫的官家,不敢忘記太祖皇帝當初的遺志。

此詩以表明官家繼承太祖遺志的決心,章越當初知道此事的時候,不禁想起賈誼那首過秦論。

章越道:“回稟陛下,臣便是此意。”

聽着章越這麼說,官家面上一凜。

奮六世之餘烈,從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到官家正是第六任君主了,如今宋也走上秦國變法強國之路。但宋的歷代官家對大臣們又無秦朝之酷。

而如今章越在熙河的開拓其實已遠超了韓絳當初打羅兀城。

曾孫保之,敢忘厥志。

皇帝對你的信任,遠遠比你身在什麼位置更重要。

官家道:“本朝宰相向來是由現任執政與前任宰相中具其一,韓絳是朝中唯二支持變法的宰相,朕不忍變法之事存廢,故而有意用他,如今他也肯辭去相位推舉王安石,此事朕記在心底。”

官家聞言精神一振,不怕章越給他提條件,提條件說明西北局勢還有得救,如果章越不提,他倒擔心他去西北出工不出力,敷衍於他。

官家對章越又道:“韓絳在爲宣撫使時重蕃軍輕漢軍之策,令朝野上下多有微詞,但確實招攬了不少蕃戶,削弱了西夏之力。當初羅兀城之戰雖無功而返,但也令西人元氣大傷,至今仍未恢復,再無主動攻打本朝之力,如今西夏之請和,皆韓絳之功,似李清臣之語,朕甚薄之。”

官家道:“只是什麼……你要錢要兵要糧,朕無不應允。”

官家霸氣十足地言道。

章越聽了心想,官家這一句可謂定了韓絳的功過,之前羅兀城之戰後,朝野上下對韓絳是罵聲一片,韓琦的侄女婿李清臣當時在韓絳的幕府,寫了一大堆不利於他的小材料,對韓絳的名聲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沒錯,王安石變法雖有斂財之名,但確實令眼前這位皇帝腰桿子硬起來了。

官家沒料到章越居然敢和他提這個條件。

章越明白韓絳的路走寬了,這一次辭相不僅賣了王安石的人情,最要緊的還是給了官家一個非常好印象。

章越道:“陛下這麼說,臣就斗膽直言了。”

章越道:“陛下聖明,臣回去後必周知衆人。”

熙河開拓第一期,朝廷已撥一千五百萬貫作爲先期軍費。在嘉祐時這是朝廷四分之一的國庫財政收入。

爰設內府,基以募士。

……

藝祖造邦,意有懲艾。

一期是一千五百萬,二期是一千萬,加在一起便是兩千五百萬,足夠打三個羅兀城之戰了。

天子對李清臣之語,說明朝廷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定論,羅兀之戰韓絳不但無過,反而有功,李清臣之輩不必再嚼舌根了。

官家道:“再說說伱的安排,既是韓絳辭相,你又與王安石不協,便是打定主意了請郡是嗎?”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天子對你如此信任,將大權都交給你手中,章越不由感動,是爲‘士爲知己者死’矣。

這是前六句,當初太祖積攢在內庫李的錢後來哪去了?經不住太宗,真宗,仁宗,英宗花,最後到了當今天子手中已是空蕩蕩的內庫了。

想到這裡,章越不禁想到,做官是爲了什麼呢?

“但說無妨!”

章越道:“既是陛下欽命,臣自是萬死不辭,只是……”

“若朕堅持仍要你回熙州,你願去嗎?”

官家雖覺得章越身爲文官不至於想要造反,但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如今國家已不是兩年多前捉襟見肘的時候了,三年變法聚財練兵,這是時運帶來的機會,多少有識之士受困於形勢卻不能施展抱負,而如今這個機會來到自己的身上。

這一首詩三十二個字,每個字都用作命名景福殿的一間庫房。

此權一旦給了章越,那麼幾乎和五代節度使沒什麼兩樣,不過之前宰相會議早有所論。官家道:“朕給你,你不必事事請奏,可以臨機專斷……同時熙河一路以下任何官員將領的獎懲罷黜,你一人奪之,橫班以下武將,可先斬後奏!”

皇家內庫原先已是空得見底了,可如今呢?

過去出征在外的將領,最怕就是後院起火,不僅有人扯你後腿,天子也對你生疑。如此無論是打贏還是打敗了都要丟命。

這個時代既有青年帝王的宏圖夙願,千載名相的勵精圖治,趁此風雲際會時乘勢成就一番功業豈不快哉。

章越不由想起韓琦罷相時,自己相送他時那蕭瑟一幕,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就是這般吧,其實韓琦已經做得夠好了。

章越聽說官家修得景福殿內庫一共三十二間,如今已是堆滿變法積聚而來的錢財。

王安石清楚記得御前宰執會議時,官家命七位宰執推舉前往熙河救火的人選時。

章越想到這裡,面上平靜地答道:“臣領命!”

官家這話不是說給韓絳,也是借章越之口再道給韓絳,安撫重臣之心,這往往比親自誇獎更有用。

微風吹過古樸的皇宮。

官家手撫案旁的御瓶道:“朕夙夜憂嘆,生怕自身才具配不上太祖的宏遠之志,但盼章卿成日告捷,以慰朕望!”

章越心底暗暗吃驚,這等於加持給自己無限權力,節度使亦不過如是。

韓絳熙寧四年時打羅兀城時,也不過用七百萬貫,當時搞得河東,陝西二省民不聊生。

官家聽了章越的話深以爲然地道:“不錯,韓相莊嚴尊重,爲官亦有長者之風,實有大臣之體。”

官家見章越心領神會也是暗贊他深悉朕意。

但見官家道:“一千萬貫足夠嗎?朕給卿一千五百萬貫!這錢從內庫這裡給!”

王安石點點頭看着遠處的皇宮。

七位宰執各自拿着一張紙條,在屏風間隔下,誰也看不見誰的情況下,各自寫下心底人選。

五季失圖,獫狁孔熾。

果真如章越所想,官家用韓絳取代王安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支持變法,同時也可以防止保守派復辟。

以後若有心御史彈劾章越一本‘擁兵自重’,那可是重罪。

第一次辭是假辭,這次若再辭,便假辭成了真辭。其實章越早已知道方纔宰執會議已是早就點中了自己去西北,如今就是與皇帝講斤兩的時候了。

官家特意爲這間景福殿庫房賦詩一首。

這是一等榮耀,也是天子對你深深的信任。

王安石在王旁的攙扶下緩緩登上馬車。王雱問道:“去西北的人選定下了嗎?”

想到這裡官家坐回位上盯着章越,這一刻他有那麼一絲精神抖擻。

最後紙條收上去一刻,但見七張紙條皆寫着一個名字。

所謂名覆金甌不過如是。

王安石對王雱道:“待此子從西北迴朝那一日,連我怕也要避一避他了。”

說完王安石進入了馬車中坐下。

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207章 不累心第764章 價碼第1000章 滅夏之志(兩更合一更)第194章 看人第33章 篆書第254章 賦題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184章 好事第213章 行卷第958章 校閱諸軍明日更新第408章 改變第897章 會計司副手人選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199章 尋覓第839章 變局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878章 錢重物輕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414章 入股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633章 爭執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95章 辦法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414章 入股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737章 面君第464章 一夜失勢第668章 福將明日更新第287章 唱名第875章 女色第21章 師兄弟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835章 兵臨城下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211章 同窗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872章 好岳父第77章 經學究(感謝董建新1115書友的盟主)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339章 信第165章 信約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587章 同道不同心第445章 霸道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383章 此事非章度之不可第54章 饒我狗命第575章 臣附議第702章 收復熙州第951章 自誠明第192章 賠罪第259章 朋友圈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第690章 經營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54章 饒我狗命第22章 傭書第732章 師兄弟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141章 家風門風第719章 出兵河州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936章 蔡確的書房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37章 二哥下落第286章 東華門第576章 加擔子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
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207章 不累心第764章 價碼第1000章 滅夏之志(兩更合一更)第194章 看人第33章 篆書第254章 賦題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184章 好事第213章 行卷第958章 校閱諸軍明日更新第408章 改變第897章 會計司副手人選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199章 尋覓第839章 變局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878章 錢重物輕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414章 入股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633章 爭執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95章 辦法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414章 入股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737章 面君第464章 一夜失勢第668章 福將明日更新第287章 唱名第875章 女色第21章 師兄弟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835章 兵臨城下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211章 同窗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872章 好岳父第77章 經學究(感謝董建新1115書友的盟主)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339章 信第165章 信約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587章 同道不同心第445章 霸道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383章 此事非章度之不可第54章 饒我狗命第575章 臣附議第702章 收復熙州第951章 自誠明第192章 賠罪第259章 朋友圈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第690章 經營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54章 饒我狗命第22章 傭書第732章 師兄弟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141章 家風門風第719章 出兵河州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936章 蔡確的書房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37章 二哥下落第286章 東華門第576章 加擔子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