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熙河大捷了

汴京。

樞密府中。

文彥博,吳充二人坐在廳堂中,一旁龍圖閣直學士兼樞密都承旨曾孝寬側坐。

下面則是三司的官員輪番奏議。

“章龍圖二度領兵西北以來寸功未立,每日所來文書都是要錢要糧,可也不是這個要法。有些話礙於兩位相公面前實在是難以啓齒。”

“有什麼說不得的?我便來說,之前熙河路用去朝廷一千五百萬貫,如今又要用去一千五百萬貫,可是呢?空耗糧餉三個月,章龍圖至今毫無動作,只是對峙,實在是急死人了。我等身在千里之外都恨不得往熙河踢他兩腳。”

“兩位所言極是,我們三司爲了支持熙河路的用度想盡了辦法,這些日子計相都是愁白了頭,我們也是殫精竭慮想法設法的從西北五路,從永興軍,甚至是潼關以東給他們調糧,可是如今實在是耗不住了,真的是一粒米都找不出了。”

“陛下與樞院不計這些一日一函地催促我們,都是誤了軍需則要罷了我們的官,但實在是西北已無糧可調,如今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如今連秦州一斗米已到了三百多文了。此刻連糧倉裡的耗子都要餓死了。”

“三司實在沒有辦法,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還請樞院下令讓章龍圖速速退兵纔是正經。說一句不中聽的話,就算章龍圖真打下了熙河又如何,徒有虛名而已,秦鳳路百姓的日子不過了嗎?老百姓的日子都過不好了,朝廷卻要這赫赫之名,反遭史書之千古罵名啊!”

文彥博一副深表同情之色道:“你們幾位也是倦了,先在一旁歇息便是,有了回話再與你們說。”

三司的官員們齊齊地行禮,然後齊退至一旁歇息,一個個都是搖頭長嘆,無可奈何之色。

吳充欲說什麼,文彥博卻好整以暇地喝了盞茶,用手壓了壓對一旁曾孝寬問道:“讓幾位御史也入內吧!”

不久幾名御史抵此。

爲首的御史名叫杜純,他手持文書大聲道:“之前彈劾熙河路公費使用過多之事,下官受詔推鞫已有了眉目,我縱察熙河路款項出入與三司備錄相比,確實是有多處出入之處,此外用度也有浪費。”

“當立即將章龍圖從熙河前線調回京中面詢!”

聽了杜純的話,吳充忍不住拍案道:“朝廷數萬兵馬在熙河大戰,你這個時候因這樣的小事,令前方主將回京受察,這不是禍國殃民嗎?”

杜純絲毫不懼則是一臉剛直地頂回去道:“吳樞相此話差矣,熙河錢糧每日空耗如此巨大,整個西北五路百姓負擔如此之重,難道熙河經略司就一點不知節儉嗎?”

“我審計其項目很多都是不必要之開支,後方百姓省吃儉用供給前方大軍打戰,但前方大軍卻不知珍惜,如此鋪張浪費,這不是寒了天下百姓之心,也寒了陛下的心。”

“章龍圖此人興造西北之事,他是有罪責的。”

吳充怒道:“好啊,你與我說說這上面哪些當用,哪些不用?”

杜純道:“下官當場就給吳樞相擬一個條陳來。”

見二人當面爭吵,其他的御史連忙將杜純從樞院大堂上拉下。

杜純也是硬脾氣被拉出門前還連懟了吳充兩句,氣得吳充摸着脖頸上的瘤子直疼。

文彥博對吳充道:“衝卿,你歷官這麼久,有什麼好氣的。他們又不是衝着你與度之來的。”

吳充當然明白,三司的官員批評章越,是因爲天子爲了供應西北戰事,對三司每日催糧催錢催得太急,動輒以某某期限要挾,否則就如何如何。

三司官員被逼得急要跳牆了,他們不敢和天子翻臉,於是就大罵章越貽誤戰機。

至於杜純也是人品操守都非常好的官員,之前有人彈劾熙河經略司亂花錢,浪費朝廷錢糧,天子就讓人品正直的杜純去查有沒有這件事。

杜純這人也是很耿直,天子叫他查,他還就認真查了,還準備列個一二三四五這樣。

吳充對文彥博道:“堂老,此事我省得,只是我那女婿主持一路軍政之事,對於出入開支哪裡可以一筆一筆清楚算個明白,你也知道這些都是交給下面人作的。”

“而且有些花銷哪裡可以省的,此人書生氣太重,居然在這上面斤斤計較,不知道算大賬,整個國家的賬。”

文彥博一番我很理解你的表情道:“衝卿,我們在這位上就要多受這些責難,下面的官員不懂其中內情,咱們也不懂嗎?他們只知從自己官帽上來慮事,而咱們要慮的是整個天下家國。”

“這一兩個月來,你也替女婿擋下那麼多明槍暗箭了,如此是不是真的再考量考量。實在不行,我陪着你一起向官家請罪。”

吳充聽文彥博說辭哪不知他的意思。

他的兒子文及甫在章越幕下,但他卻是反對西北用兵,兩頭押注無論如何都是贏。

聽着兩位樞密使言語,曾孝寬搖了搖頭,正待這時候一人飛奔入內道:“熙河軍情……熙河軍情……”

聞此消息,正在廂房歇息的三司官員們紛紛起身,朝中廳這探頭。

至於剛被架出去的杜純亦是立即返身回到了廳中。

曾孝寬顫抖着手接過軍報,然後轉過身走了幾步交給了吳充。

吳充也是吞嚥了口水然後顫顫巍巍地打開了軍報。

……

資政殿裡。

官家一面在書架上看書,一面與李憲說話,那張有些發黃的西北輿圖就在書房醒目之處。

官家看似隨意地問道:“李憲啊,熙河來軍報了嗎?”

“回稟陛下尚未。”

官家故作輕鬆地道:“看來是好事多磨啊!”

說完官家隨意地翻着書,此刻有人稟告道:“陛下,王相公,文樞相正率文武百官入宮覲見陛下!”

官家聞言動作停頓在空中半晌,然後一個字也沒說。

官家努力平復下自己的情緒問道:“熙河是勝了還是敗了?”

官家回過神來時,但見殿內幾十名內宦都跪了一地齊聲道:“啓稟陛下,熙河大捷了!”

官家聞言深深吸了一口氣,想要說話卻已發覺自己已是凝噎。

“這……這終於是勝了!”

第847章 各施手段第289章 殿上詩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240章 吳充請假第406章 商人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750章 商量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18章 女同學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867章 補鍋第254章 賦題第644章 意見相左第211章 同窗第11章 孺子可教第413章 抄底第241章 執牛耳第148章 刻章第454章 歐陽修父子第172章 成例第145章 期限第371章 經筵第280章 喜事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577章 酒宴第741章 叔侄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953章 章樞副被嚇着了第988章 參知政事(兩更合一更)第744章 左右第74章 飯錢第45章 圈套第369章 路線第208章 蒐集齋第884章 讒言第710章 幕下第187章 攻心請假第353章 卻扇第177章 賺錢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196章 村夫第230章 交情第44章 寒門貴子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348章 朝會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207章 不累心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267章 念頭第874章 抱負第250章 君心似我心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163章 恩惠第898章 提條件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136章 邀請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397章 三衙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743章 資政殿論策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962章 遼宋談判交鋒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244章 王安石第646章 閒居第465章 同年們的力量第284章 論名第986章 交鋒第649章 辭君第741章 叔侄第150章 相贈第386章 入宮第888章 潤筆爭論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請假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130章 齋長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821章 結算貨幣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208章 蒐集齋第297章 期集三第218章 解試第144章 心事第268章 捉婿第669章 渡河後再議封賞第593章 主政太學第69章 來信第373章 知經筵第160章 見面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
第847章 各施手段第289章 殿上詩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240章 吳充請假第406章 商人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750章 商量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18章 女同學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867章 補鍋第254章 賦題第644章 意見相左第211章 同窗第11章 孺子可教第413章 抄底第241章 執牛耳第148章 刻章第454章 歐陽修父子第172章 成例第145章 期限第371章 經筵第280章 喜事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577章 酒宴第741章 叔侄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953章 章樞副被嚇着了第988章 參知政事(兩更合一更)第744章 左右第74章 飯錢第45章 圈套第369章 路線第208章 蒐集齋第884章 讒言第710章 幕下第187章 攻心請假第353章 卻扇第177章 賺錢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196章 村夫第230章 交情第44章 寒門貴子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348章 朝會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207章 不累心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267章 念頭第874章 抱負第250章 君心似我心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163章 恩惠第898章 提條件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136章 邀請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397章 三衙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743章 資政殿論策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962章 遼宋談判交鋒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244章 王安石第646章 閒居第465章 同年們的力量第284章 論名第986章 交鋒第649章 辭君第741章 叔侄第150章 相贈第386章 入宮第888章 潤筆爭論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請假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130章 齋長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821章 結算貨幣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208章 蒐集齋第297章 期集三第218章 解試第144章 心事第268章 捉婿第669章 渡河後再議封賞第593章 主政太學第69章 來信第373章 知經筵第160章 見面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