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妥協和商量

臥房裡瀰漫着一股濃重的湯藥味,甚至還可以看到王安石衣裳上還有點淡淡的污漬。

牀榻上沒有公文,只放着幾本書卷,其中一本王弼所註釋的《老子道德經注》。

即便身在病中王安石也是手不釋卷。

聽了章越坐在榻邊道其來意,王安石略有所思。

章越方纔這話表達兩個意思,前一句就是我很震驚,因爲我對呂惠卿彈劾你王安石的事,一無所知,並沒有參與其中。

後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表態,呂惠卿對你的批評,我是完全不支持的。

這話不能打消王安石的疑慮,可是絕對有必要。

呂惠卿這麼一搞,所有人都是灰頭土臉,但呂惠卿沒有放過別人,卻唯獨放過了章越。王安石會怎麼想?

這時候必須解釋清楚。否則王安石會懷疑,好你個章越,你是不是又和呂惠卿搞在一起了?

王安石道:“度之與吉甫之前一向處得來吧!”

章越道:“在下與吉甫常有來往,但從去年回朝後,已是各行其道了。”

王安石道:“但在交子,鹽鈔的事上,吉甫還是支持你的嘛。”

章越聽了王安石這話心底不爽,當即頂了回去道:“丞相,恕我直言,不僅是呂吉甫。數年之中,你用人失察並非一次兩次了。”

章越此言一出,饒是王安石也經不住,臉色也是黑裡透出微紅來。

章越道:“丞相,是在下失言了。”

王安石道:“無妨,友貴直,私下裡你直言相告,老夫並不介意。”

王安石的胸襟和氣度還是有的。

不過先是曾布,後是呂惠卿,變法派二號三號人物先後離棄王安石,如今再加上沈括和章惇,這時候不說章越了,天子和滿朝官員也會懷疑你王安石的用人。

對於君主和宰相而言,其他事其實都不打緊,最要緊是要會識人,用人。

王安石道:“論識人,我不如仁宗皇帝多矣。對於度之你,老夫何嘗又看得明白。”

說到這裡,王安石咳嗽起來,章越連忙上前捶其背。

王安石道:“用人太急,太速,不經歷練而用事,是老夫之弊。”

章越道:“丞相所言極是,還是用久練宦事的官員纔是妥當,驟然從下提拔的官員,缺乏用事的歷練。”

王安石點點頭,要啓用現有且富有經驗的官員,而不是再從下面火線提拔了。

呂惠卿在給天子上疏裡是怎麼批評王安石的?

他說自古以來只有皇帝才被人隔絕內外,人情難通,這才聽信讒言。沒料到王安石也聽信讒言,每日只被呂嘉問,練亨甫幾個圍合了。練亨甫東面一向只守卻王雱。呂嘉問纔不去,便守卻王安石,其餘人更下言語不得。

這些都是呂惠卿的原話。

其內容描寫得繪聲繪色,朝中大臣聽了會心一笑,對於其中虛實自能分得清楚。而那些連官家,王安石的面都見不到的小官,都是抱着一羣吃瓜羣衆的心態,看了之後心道,哦哦哦,原來這些高高在上的朝廷大員也就是這個樣子的嘛,不過如此嘛。

所以不僅王安石,王雱,練亨甫,呂嘉問也一併遭到官員們的批評和質疑,你們這些人的官位就是這麼來的?難怪升官速度稱得上一飛沖天。

由此可見,呂惠卿這一疏,就如同茅坑裡丟炮仗,噁心了所有人。

在王雱,練亨甫,呂嘉問就如此被質疑,同時王安石也明白,新黨中治理國家,還是呂惠卿,曾布,章惇可行。

而這些人則不可行,一則他們無法與那些大臣們共事,別人都不服他們,二者比起治理國家和天下,他們更喜歡清理自己不喜歡的人。

王安石道:“這些年朝政都是我與令岳和王禹玉共事,我也打算啓用些之前出外的大臣。當年老夫有些意氣用事,其中亦有小人挑撥。”

章越一聽,心道哦地一聲,小人就是呂惠卿嘛,呂惠卿如今最勝任的就是背鍋的角色,人人都朝他身上甩就對了。連王安石也不例外。

但仔細一想就知道王安石能說出這話來實在是太難的了。

王安石是拗相公,要他改變主意,比什麼都難。但是他能做出這樣讓步已是不容易了。

仔細想想也明白,呂惠卿走後,加之他這麼一鬧,令王安石和新黨名聲和威望都受到不少損失。

這時候王安石不得不做出點妥協來,不管他願意不願意,這時候必須是團結人的時候。

章越驚喜地道:“丞相放心,老泰山必願與丞相共渡難關。似呂晦叔(呂公著),韓持國(韓維)都是丞相故交,可否啓用他們?”

嘉祐四友之中,拋開司馬光不談,章越在王安石面前推舉了呂公著,韓維二人。

聽章越提到這二人,王安石露出遲疑之色。

王安石沒有直接答而是反問道:“是三司使的人選,你有什麼人舉薦?”

章惇被罷後,三司使空缺,不少人都望着這位子。

章越道:“陛下意屬沈存中,可使他爲之。”

王安石不置可否道:“要調和上下難矣。若非新政還需維持,老夫早已辭去相位了。”

“說說你的事吧,我知道度之一直欲廢老夫制定的市易法!”章越來了個默認。

王安石道:“市易法之弊,老夫這幾年也看到了,非不欲廢而是暫不能爲之。你看蕭禧回去後,契丹大軍壓境。而交趾蠢蠢欲動……已是得寸進尺,實已到了不容姑息的地方。”

“我當奏請陛下,頒佈徵南詔書,到時候兵火一起,花錢便似流水一般。市易法一年數百萬貫所入,廢不得。”

章越道:“可是早晚還是要廢之。早廢比晚廢好。”

王安石聞言皺眉,他已給了章越足夠暗示,但他怎還不明白自己的意思。

對章越不懂事之舉,王安石頗爲不悅問道:“對遼國你有什麼主張?”

章越道:“攻不可持,當以守爲主。但一旦我朝與交趾交兵,無論勝敗,遼國都會起而勢而入之心。”

“是否需割地?”

章越道:“不到萬不得已,不可割地。道義在我,必須嚴辭回擊遼國無理請求。”

王安石道:“你率軍平了青唐,以此威震西夏,你來主持與遼國的談判再好不過。”

“之前陛下曾問我出兵交趾的人選,似有用你之意,但我看來遼國之事大過出兵交趾,此時當由你來主張。”

章越清楚王安石的立場,他的言下之意是可以對遼國進行一定讓步,甚至割地來滿足遼國的野心,用換取的時間攻打交趾,以及進行日後平夏之事。

不過王安石擔心此舉會遭到朝中主戰派的反對以及天子的不滿。所以他打算在此事上啓用自己,同時也是暫時避開在國家大政上二人的意見分歧。

章越問道:“不知在此事上,丞相願給在下多大的主張?”

王安石道:“河北,河東的軍政之事,你可盡與我商量。”

章越道:“此事且容我想一想,在下告辭!”

這一次探望王安石,章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也得到了王安石相當程度上的讓步。

一個是對啓用當初反對變法大臣的同意。

還有一個對河北,河東軍政大事的支配權。當然此事章越沒有立即答允,他還要回去與吳充商量一下。

章越起身後,王安石作了從病榻上起身的樣子。

章越忙道不敢。

王安石重新躺下後,便讓次子王旁送章越出府然後對章越道:“我與衝卿都上了年紀了,度之可多擔起事來。”

章越道:“丞相言重了,你好生保重身體,國家大事需你來操勞。”

王旁送章越出門時,本欲送他從人少的小門離開,但章越卻道走大門好了。

王旁聞言微微詫異,但還是答允了。

從大門離開時,遇到不少看望王安石的官員。

衆新黨的官員看到章越都是很意外,心想他不是與王安石不和,怎也來探視病情。

不過章越若無其事地離開,然後幾名新黨官員起身,謹慎地向章越行了禮。

也有數人體會出,在呂惠卿上疏攻訐王安石這個關頭,章越主動來探望王安石又意味着什麼,代表着什麼。

章越離去後,王雱進入了王安石的臥房。

卻見王安石已是離開病榻,正負手立在窗邊看着庭院中景緻。

王安石確實身子不太好,但病到站不起來的那等程度也是給外人看的,這是虛虛實實。

王雱略有所思,其實從王安石讓王旁送章越出門,便知二人會談有一個不錯的結果。

王雱看向窗外道:“章度之是真正的聰明人,哪似陳昇之和蔡子正都這把年紀了,還看不明白。”

頓了頓王雱又道:“可爹爹這一次呂惠卿上疏相攻,其中怕是也有章度之的份。”

王安石道:“此事非章度之可以主張的。”

王雱問道:“那是何人授意?”

王安石道:“你說曾布,沈括先後叛之,是誰的授意?”

“難道是官家?”王雱不可置信。

王安石道:“呂惠卿上疏相攻也是承了官家的意!”

王雱又驚又怒問道:“官家是要如何?”

王安石沒有答,而是再度看向窗外。

Ps:本書的史料多采自宋史和續資治通鑑長編,這二者的立場都是反對新黨的。所以導致本書摘抄一手史料的時候,黑新黨的地方比較多,但手邊又沒有其他史料,只能如此了。

第270章 閨閣議論第384章 我不願作官家第635章 學士院試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172章 成例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993章 商談(兩更合一更)第534章 知人之難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488章 澤國第17章 山間歲月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494章 國士待之第695章 軍歌第78章 知識就是金錢(兩更合一更)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1049章 殺牛分肉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150章 相贈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1042章 論孟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780章 下岷州第469章 青衣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602章 決定第674章 渡河第239章 相聚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712章 庭參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78章 知識就是金錢(兩更合一更)第463章 柳暗花明明日更新第199章 尋覓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814章 閱兵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841章 西北凱旋明日更新第178章 韓相公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101章 熟人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130章 齋長第278章 王者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951章 自誠明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1046章 睥睨衆官第307章 月影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207章 不累心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54章 饒我狗命第322章 題眼第644章 意見相左第15章 孝經第500章 山居第509章 皇太子第732章 師兄弟第346章 參加婚事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220章 開掛第255章 筌與魚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642章 執政會議單章第993章 商談(兩更合一更)第223章 圈子明日更新第469章 青衣第413章 抄底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756章 數其罪第315章 形勢不如德第95章 辦法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787章 解圍第183章 二三事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82章 雪景第194章 看人第629章 商議第548章 老師得重用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288章 賜對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850章 仰仗章公
第270章 閨閣議論第384章 我不願作官家第635章 學士院試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172章 成例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993章 商談(兩更合一更)第534章 知人之難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488章 澤國第17章 山間歲月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494章 國士待之第695章 軍歌第78章 知識就是金錢(兩更合一更)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1049章 殺牛分肉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150章 相贈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1042章 論孟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780章 下岷州第469章 青衣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602章 決定第674章 渡河第239章 相聚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712章 庭參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78章 知識就是金錢(兩更合一更)第463章 柳暗花明明日更新第199章 尋覓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814章 閱兵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841章 西北凱旋明日更新第178章 韓相公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101章 熟人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130章 齋長第278章 王者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951章 自誠明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1046章 睥睨衆官第307章 月影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207章 不累心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54章 饒我狗命第322章 題眼第644章 意見相左第15章 孝經第500章 山居第509章 皇太子第732章 師兄弟第346章 參加婚事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220章 開掛第255章 筌與魚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642章 執政會議單章第993章 商談(兩更合一更)第223章 圈子明日更新第469章 青衣第413章 抄底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756章 數其罪第315章 形勢不如德第95章 辦法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787章 解圍第183章 二三事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82章 雪景第194章 看人第629章 商議第548章 老師得重用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288章 賜對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850章 仰仗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