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進退又何妨(兩更合一更)

官家震驚之至,看着章越沒說出話來。

官家聽章越言語滿臉陰霾,氣息不能平。

他身爲皇帝已有十年,覺得天下最大之弊,便是文官或者說整個官僚集團不能依他心意辦事。

他之前覺得王安石還可以,是以天下爲己任的,雖說屢次頂撞於他。

但王安石如此,他兒子王雱呢?他所提拔起來的鄧綰,呂嘉問呢?

特別是呂惠卿走時自曝,將韓絳,王珪以下所有大臣都數落了一通,令官家對這些官員的印象着實有些破滅。臣子表面和內裡完全是兩張面孔,全是算計和厲害。更要緊是他認識到官員們所組成的官僚集團,似一個綿密的大網。

他們一個個人似不足爲道,但構成了這張大網卻壓得自己幾乎窒息。

呂惠卿回京之後,又向天子稟了不少王安石之事。雖說私節無礙,但目無君上肯定是有的。

他給呂惠卿的私書多有‘無使上知’之詞。

這使他下了最後罷王安石宰相的決心。

至於章越指責他的聽言之弊,這是最令官家生氣的。

有誰喜歡整天被人批評的?更不用說九五至尊的天子。

官家以爲他對臣下的寬仁,虛心納諫,會讓臣子們對他感恩戴德,知道他是可以輔佐的賢君。哪知道換來的卻是臣子們一次又一次的【蹬鼻子上臉】,此着實寒了他的心。所以他不許蘇軾回京,已是一個表態了,不過還是給彭汝礪等大臣直言進諫的機會。

再說批評自己的韓琦,王安石,韓絳都罷了,他們畢竟都是先帝,甚至仁宗皇帝留下的臣子,自己使不動他們,但呂惠卿,章越則是他一手栽培起來的。

他本以爲章越會與自己同心同德,一起謀劃這滅夏之事,但章越也在這件事上反對他。

這一次居然面責於他!

不過官家想了想還是忍住了氣,一如即往地納諫道:“朕聽言確有不周之處。”

“但朕之原意以伐西夏爲大業,滅此心腹之患,自是一切皆因爲之。無論經濟民生,還是政治軍事,一起都當以伐夏爲經!當初卿勸朕當以五年之後平夏,如今只餘三年,卿當年說過的話,卿忘了但朕可沒忘!”

而章越也知道官家此刻心底感受,朕換下王安石,讓你和韓絳來爲相公,是你們不似王安石那般對朕大呼小叫。

沒料到王安石走了,今日韓絳頂撞朕,你也如此?

章越本有那麼點愧疚的,但仔細一想,我有什麼好愧疚的?

東晉時,王與馬共天下,那是天子與世族共治天下。

唐時,那也是皇帝與世家的貴族共和。

宋則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說白了,此天下非你天子一人斷之!

這又不是明清二朝。

王安石整天懟你受不了,以爲換個宰相就不懟你了?

我不懟你,天下人就要懟我了!

二者之間,孰輕孰重?

而且官家滅夏還按着時間表來,如果說五年後滅夏,那麼就是在【熙寧】十二年以前,完成一切對夏進攻事宜。

按照當初王安石擬定的【調一】天下的方略,整個國家的資源配置,一切爲【伐夏】爲優先配置,其餘全部讓步。

章越正色道:“陛下,滅夏與利民二事並不衝突,只是緩急不同。”

“我大宋之患在於內,而不在於外,而西夏之患在於外,而不在於內。”

“先理政修民,再謀伐夏之事,方纔是萬世之舉。還望陛下以利民爲急,伐夏爲緩!”

官家則道:“此言差矣,當年仁宗之仁乃不忍爲白骨換虛名,最後與夏議和,以至於有慶曆之辱。”

“減役錢可以一時利民,但滅夏纔是利國利民萬世,否則陛朕當年爲何要委卿攻取熙河之事,也是爲伐夏鋪張。”

章越心道,攻取熙河是我與王韶提出來的,啥時成了你的全盤謀劃。

官家繼續道:“一味趨以仁義,只會水弱易玩。朕親政十年了,國策也當變一變,以法易儒。如今國家當以滅夏爲急,利民爲緩!”

“朕本意託付卿伐夏之事,但卿若不贊成朕伐夏之事。那卿且去西北,替呂惠卿回來!”

章越聞言心底大怒,天子居然在自己面前玩這手段。

呂六這大馬猴,也配和我章三比?

章越面上不動於色,看了一旁的石得一一眼,不知是不是他將自己不願去西北話泄漏給了官家。

此刻他沉靜地道:“陛下,呂惠卿之才勝臣十倍,臣本螢蟲只配伏草而遊,哪敢與當空皓月爭輝。”

官家聞言一愣,不過他也見慣了官員們以退爲進的操作道:“那便如此。”

官家說完看着章越神色,卻見他神色絲毫不變。

對章越而言方纔可能有些氣話,但如今卻是已經理解消化。

宰相又如何?說到底也是一份工作而已。

章越當然知道皇權與相權牴觸之弊。明朝無宰相之名還有內閣大學士之實。到了清朝就真沒宰相了,而清之官員素質也是歷代來最滑坡的。

比起來在位時的力不從心或是產生日後重大隱患,倒不如早退早了事,既保全了富貴,也不失郡守之位。

不能謀身,又如何謀國。

章越道:“陛下,臣雖貶去但忠言不可不講,不可不諫。”

“你講!”官家帶着怒氣道。

章越絲毫不讓地道:“垂治天下當以仁義,近歲天災不斷,各郡各路盜賊不斷,連富庶的淮浙亦有人相食之狀。陛下要征討西夏,卻不見百姓之苦,好比殺牛宰羊以爲膳食,食者皆美,然被食者之慘,陛下不曾見之。”

“朝廷興師十萬,殆於道路上百姓則有七十萬家,就算破夏功成,然而民不能撫,心不能附,又有何用?”

“臣素來要爲一事,從不直接爲之,而是先從謀另一事。這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理。”

“要伐夏當先利民,利民是器,唯有器成方可伐木。退一步說,就算伐夏不成,但器已磨練,民心亦爲陛下種下。”

“天下最難之事,莫過於執兩用之中,切不可執一廢百,臣還請陛下明察。”

‘執兩用之中’官家細細品着章越這句話,這句話出自【中庸】‘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爲舜乎?’

‘執一廢百’出自【孟子】‘所惡執一者,爲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伐夏】與【利民】就是兩用,能夠【用中】或【中之用】,辦到這件事的人就是聖賢了。

其實作爲官家,最大的難處就是方向上的選擇,而不是那些細務。因爲細務上的事,有大把能臣替他爲之。

方向上的選擇,往往導致路線上的不同,而路線的不同,又成爲黨爭的發端,權力的升降。而如何能做到【中用】?

【中庸】也早就給出了答案,那便是【誠】。

能做到至誠的人便如同神明一般。

“如何誠也?”官家默然半響飄出了這一句,元絳看這一幕知道章越有幾分勸動官家了。

章越道:“此爲聖賢之道,臣不知也!”

官家被以爲章越會說道理在他一邊,哪知他說不知。

官家笑道:“章卿也不知到底是【伐夏】好,還是【利民】好啊?”

隨着官家一笑,當即二人劍拔弩張的氣氛緩和下來了。因爲人被與和自己觀念相左的人批評時,都會產生出一個念頭,憑什麼你說得是對的,我說得就是錯的。

漸漸的殿內,君臣聊天的氛圍便好了起來。

章越道:“啓稟陛下,誠有兩等,生而知之者爲聖人,學而知之者爲賢人。”

“臣連學而知之都未必通,何談聖人呢?所以【中庸】才說至誠如神!”

“那卿便與朕講講【學而知之】之道?”

章越道:“陛下,臣以爲還是要聽言,可以偏信但不可以偏聽,聽言當正反相攻!”

人都是有立場的。

官家有官場的立場,中書有中書的立場。

如今官家的立場就是主觀,是決策層面,而如今中書的立場則是客觀,是執行層面。

人的一切痛苦,都是來自主觀與客觀不匹配,簡單說來是‘想要的得不到’。

腦子告訴身體去幹活賺錢養我。

身體對腦子說,不,你應該剋制自己的慾望(餓不死就行)或感覺今天好累(我想躺平)。

所以執行層面總是傾向於保守,官僚集團口口聲聲打着儒家口號,讓皇帝【節制慾望】,其實是變相的保護自己。

章越進入中書後,他自然而然從【伐夏】轉爲【利民】,這是由立場決定。他不是諸葛武侯,人家後面有肯放權的皇帝,所以纔有宮中府中爲一體。王安石當年與官家也是如同一人。

但現在你作爲宰相,不僅要對皇帝負責,更要對整個官僚集團和百姓負責。

滅夏戰爭,不是由官家和章越打的,落實到執行層面的是數百萬百姓和幾十萬兵將和官員。

你可以用各種手段逼着這些人上戰場,可無論勝敗,後果你都要擔着。有個萬一,皇帝下罪己詔就沒事了,你呢?

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就是主觀與客觀的矛盾。

所以不要輕易地越過立場而言事實。

偏信不可以偏聽的意思,你要明白自己立場在那邊,再聽聽另一邊的意思,然後正反相攻,彼此參照比較。

官家想了想道:“這話章卿當年言過。”

沒錯,這話當年在經筵上,章越曾與司馬光,呂惠卿向官家討論過。

章越道:“今臣還有一句‘事在心上練,心在事上磨’!”

其實無論【利民】還是【伐夏】,都各有利弊。

利民可以是長期目標,也可以是短期目標。伐夏可以是長期目標,也可是短期目標。

章越有自己立場,皇帝有皇帝的立場,到底誰對誰錯,先不要着急下結論,必須要試一試才知道。

遇到自己不贊同的觀點,不要着急去否定他,因爲你不一定是對的,扔硬幣都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憑什麼你都是百分之五十。如果你事事都未卜先知,那就是‘生而知之’,比聖人還牛!”

遇事先讓他去跑一跑,試一試,讓子彈先飛一會。

最要緊的你要不斷去試他,同時建立一條及時反饋和迅速糾錯系統來。

用實踐的結果來一步步調整你的方向,最後趨近於【用中】。

元絳以往沒有在宮裡與章越共事過,知道對方善辯,但沒料到對方如此富於雄辯,竟然講出這樣一番漫漫的道理來。

“故而伐夏之事也是這般,臣當初言五年,不過是漫而估之。陛下切莫真以五年爲之。此事不可制定周密計劃,或許明日夏國國內就有劇變或者一直沒有。”

“臣以爲不要以計劃而束,滅夏之事先進兩步後退一步或先退一步後再進兩步都是可以的,要依時依勢而爲之,最要緊的是讓自己始終從容不迫,遊刃有餘,同時富有餘力能夠兼顧民生及其他。”

“昔日漢高祖破滅羣雄,而有天下,何等英雄,然後有白登之圍,和親之辱。卻不見漢高祖如何,因他知道匈奴非一朝一夕可滅也。”

官家幾乎被章越說服了,但還是言道:“章卿還未言爲何【利民】在【伐夏】之前呢?”

章越道:“陛下,臣當年上平河湟策時曾道,富而後取,先易後難,能而示之不能此話不變。”

“富是富熙河,在熙河屯田和商貿,同時也算是富百姓,利天下。利民與伐夏,臣以爲利民之事爲易,伐夏之事爲難。最要緊是能而示之不能,”

“越圖謀什麼事,越是要緩,越是要慢。緩不濟急,但緩能迷惑對手,令其提心吊膽,又不知我所爲,最後蓄勢盈滿後全力一擊!”

官家此刻面色已是全然舒緩,點點頭道:“也罷,卿就繼續留在中書。”

我要你留?我是你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人嗎?……章越行禮道:“謝過陛下!”

官家笑道:“朕可以答允你,先變役法,解民之苦,不過朕要讓蔡確知諫院,判司農寺,這役法如何變,你當與他商量!”

官家運用權術也是更熟練了嘛。

章越喜道:“臣謝過陛下。”

官家道:“還有你說伐夏之事可以進兩步退一步,但這進一步,當進在哪裡?”

章越笑道:“容臣指給陛下看!”

說完章越走到崇政殿的大圖上,拿起木杖向西北方一指,正是青唐城的所在!

“先滅阿里骨?”官家雙目如同鷹視。

“正是此賊!”

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926章 起復二蘇第940章 御前爭論第135章 答案第160章 見面第565章 朕不允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578章 齊道德第22章 傭書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320章 相交第736章 章質夫第951章 自誠明第710章 幕下請假下第97章 翻山越嶺第530章 商議第156章 客人第287章 唱名第4章 縣城(感謝書友Joyii首盟)第289章 殿上詩第267章 念頭第593章 主政太學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376章 好朋友第851章 抵京第306章 讀漢書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246章 殘信第233章 弊案第628章 章卿幾歲?第637章 夫妻第343章 下聘第25章 君子厚德載物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159章 上奏第929章 拉攏第506章 事功難第313章 秘閣第68章 三字詩作者(第三更)第8章 三字經第164章 俯視第818章 便商貿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第492章 除裳第756章 數其罪第49章 推薦(第二更)第69章 來信第136章 邀請第259章 朋友圈第461章 同年小聚(第一更)第165章 信約第394章 急變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222章 結童入學,白首空歸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860章 王安石的後悔第894章 分化第997章 章家和吳家(兩更合一更)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159章 上奏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918章 彈劾我?第3章 和離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673章 大戰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226章 盡心第63章 榜帖(第三更,求訂閱)第493章 公用錢第555章 朕要超擢章越明日更新第689章 營田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252章 風雪第413章 抄底第599章 越次召對第649章 辭君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543章 百年無事扎子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23章 回家第453章 撕破臉第13章 求學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385章 說辭第895章 鬥爭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774章 喂餅第686章 燈火第732章 師兄弟第914章 安排
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926章 起復二蘇第940章 御前爭論第135章 答案第160章 見面第565章 朕不允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578章 齊道德第22章 傭書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320章 相交第736章 章質夫第951章 自誠明第710章 幕下請假下第97章 翻山越嶺第530章 商議第156章 客人第287章 唱名第4章 縣城(感謝書友Joyii首盟)第289章 殿上詩第267章 念頭第593章 主政太學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376章 好朋友第851章 抵京第306章 讀漢書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246章 殘信第233章 弊案第628章 章卿幾歲?第637章 夫妻第343章 下聘第25章 君子厚德載物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159章 上奏第929章 拉攏第506章 事功難第313章 秘閣第68章 三字詩作者(第三更)第8章 三字經第164章 俯視第818章 便商貿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第492章 除裳第756章 數其罪第49章 推薦(第二更)第69章 來信第136章 邀請第259章 朋友圈第461章 同年小聚(第一更)第165章 信約第394章 急變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222章 結童入學,白首空歸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860章 王安石的後悔第894章 分化第997章 章家和吳家(兩更合一更)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159章 上奏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918章 彈劾我?第3章 和離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673章 大戰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226章 盡心第63章 榜帖(第三更,求訂閱)第493章 公用錢第555章 朕要超擢章越明日更新第689章 營田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252章 風雪第413章 抄底第599章 越次召對第649章 辭君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543章 百年無事扎子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23章 回家第453章 撕破臉第13章 求學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385章 說辭第895章 鬥爭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774章 喂餅第686章 燈火第732章 師兄弟第914章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