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抓人

第713章 抓人

開春後,臨洮已是春暖花開。

章越,高遵裕同駐臨洮城,王韶,蔡延慶,李憲駐通遠軍,王厚駐會州。

章越與蔡延慶商議改革軍制,率先在熙河路實行將兵法。

這也是響應朝廷變法的號召,這對於封疆大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

比如之前青苗法實行時,身爲河北轉運使的劉庠反對,陝西的王廣淵卻支持,之後兩個人的仕途便是一上一下了。

推行將兵法,關係到朝廷對地方官員的信任。

這信任是金,遠比你身在什麼官位要重要得多了。

高遵裕即便不同意,但章越,蔡延慶拿出官家和王安石的金字招牌一壓,他便無話可說了。

章越對於將兵法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因爲宋軍的問題就是兵馬很多,但又不能打。

原先宋軍在西北怎麼打?

總管領兵萬人,鈐轄領五千,都監領三千,有寇則官卑者出。

這樣的結果是遇到敵軍主力怎麼辦,都監的三千人馬不就是送嗎?

范仲淹諷刺說,不量賊衆則戰,而以官之先後而戰,實取敗之道。

所以他率先推行將兵法,將一萬八千的禁軍分置六部。

將兵法就將兵分至各將率領統練,如此當然章越,高遵裕就成了光桿司令,但將領對部下的訓練作戰卻可以一把抓。

這將兵法雖是蔡挺提出的,但在王安石卻是進行推廣,並普及天下諸路。

但這與免役法,青苗法一樣,首倡之權都不是在王安石,而另一個時空歷史上,真正全面推廣將兵法時,王安石正在罷相之中。

可是沒有王安石,此法也斷然不會得到推行。

將兵法首先解決便是冗兵問題,而當初范仲淹時所言三冗冗兵便是一冗。

仁宗時天下兵馬達到一百二十五萬九千之衆,要知道宋朝開國之初時只用了十九萬人就打下江山,如今兵越多越不能打。

將兵法不僅使用裁撤了大量冗餘的宋軍,而且還加強了戰鬥力,在熙寧後期的宋夏之戰,經常看見兩三千的宋軍追着上萬人的党項軍打的場面。

省去了大量兵馬,對於熙河路來說還有一個好處。因爲糧食轉運就是最大的一個問題。進行裁軍可以安排餘兵授田屯墾,最重要的是減少軍糧的負擔。

章越打算將熙河路設爲三將。

第一將爲熙河路鈐轄景思立率軍一萬駐臨洮,景思立便是涇原路出來的,原先便是蔡挺的部下,他對於將兵法自是駕輕就熟。

第二將爲苗授率軍七千駐定西城。苗授是上黨人,年少時隨胡瑗學習,還曾經進過國子監,不過對方是韓琦一手提拔的。因爲國子生這層關係對方與章越也有交情。

第三將爲王君萬率軍八千駐古渭寨。王君萬當初爲秦鳳路一指揮使,兩年前俞龍珂降宋時,下面有一羌酋新羅結不從。

經略使韓縝讓諸將一月內取此人人頭。

王君萬裝着打獵的樣子,逐禽鳥到對方居所,與新羅結同獵。突然間王君萬拿去鐵鞭將新羅結錘下馬,斬其首級回到秦州獻給韓縝。

王君萬因此拜閣門祗候。

王君萬跟隨王韶戰功彪炳,之後攻下臨洮城他也是立功最多

如今王君萬被提拔爲熙河路第三將。

身爲兵馬都總管的高遵裕本以爲自己可以統軍,結果被將兵法一搞,兵權都被三將分走,手下只剩下幾百弱卒。

而熙河路原先近五萬兵馬,如此一裁只剩下了兩萬五千人。

裁撤之後,新編的宋軍以二十五人爲隊,一百二十五人爲陣,兩千五百人爲將,採用禁軍,蕃兵,鄉兵混編。

將兵法第二個好處就是改變了宋軍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局面。

不能說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不好,這與崇文抑武一樣,削弱了武將造反的可能,用於承平時候是可以的,此舉是有利於中央集權的。

宋朝一直實行更戍法,禁軍輪換調動,基本是三年一調,但將領不隨軍調動。

這是造成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原因。

好比文官裡也沒有官員長任,沒有一任知州幹個十幾年的,也是幾年就一換。

此舉讓宋朝百年來無心腹之患,但也造成了宋軍不能打的問題。

將兵法置將後,就是誰練的兵誰帶上陣,讓將領們更加註重平日的操練。

而且重編之後還大大解決了吃空餉的問題。宋朝一個指揮一般只有兩百人,甚至一百多人的都有,最不要臉的幾十人都行。

如今沒有都,指揮,廂了,一律都是隊,陣,將三級。

依着王韶的辦法,本來就要征討木徵了,但是將兵法一實行宋軍要進行三個月的整編。按照蔡延慶的意思最少要整編三個月,才能形成戰鬥力。

要知五萬兵馬裁軍一半,這可不是說辦就辦的。

但是辦成了,便是章越,蔡延慶,王韶幾人的政績,因爲有這件事章越與蔡延慶在熙河路的搭檔也是無比愉快,令人擔心的章蔡之爭沒有發生,反是高遵裕被排斥在外。

……

將兵法就這麼在熙河路推行下去,同時在臨洮市易司也在緊鑼密鼓地開辦。

原來王韶在古渭寨便設立市易司,當時是由緣邊經略司的機宜文字黃察負責。

如今黃察因功升爲熙河經略安撫司的管勾。

此外還有一名商人名叫元仲通,專門負責採買茶葉及僱女奴之事。

如今市易司要從古渭遷至臨洮,王仲通,黃察要至臨洮與章越一番商量。

呂升卿與邢恕商議如何在臨洮城裡設宴款待二人。

呂升卿對邢恕道:“市易司此事其中門道很多,這元仲通你可知他是何人?”

邢恕道:“未聽說。”

呂升卿道:“此人原名元瓘,本是商人出身,與王副經略有舊,後投他效用。王副經略本要讓他在緣邊經略司任職,不過朝廷知道此人與王副經略的關係後,不肯此人在經略司任官。”

“王副經略如何?竟然擅自元瓘這個人改名了,投狀於待漏院,元瓘改名爲元仲通後,便讓他在交易司裡辦事。”

邢恕點點頭道:“如此說來王副經略與這元仲通必以利交。”

呂升卿道:“不錯,聽說錢財每從此人受過,必要剋扣三成。”

“那麼經略相公知道嗎?”邢恕問道。

呂升卿道:“你這話問得蠢了,經略相公知道與不知道何關?難道他要與王副經略翻臉不成?我與伱道此事也要爛在肚子裡,切莫告訴他人。”

“那麼這元仲通來了如何接待?”

呂升卿道:“此人好女色,也愛錢財,那麼咱們一切方便按着規矩來辦,既是設宴款待,再讓兩名蕃部女子侍寢,事後再塞給他們各三十貫的謝禮。”

邢恕問道:“那這六十貫經略使肯給嗎?”

呂升卿微微笑道:“此事我早已稟告過他了,他讓我自行決斷。”

邢恕聞言略有所思道:“還是你辦事妥當,但不過區區六十貫,明甫兄自行決斷便是了,何必單獨報給經略相公呢?。”

呂升卿哈哈笑道:“六十貫雖小,但失了經略相公信任纔是麻煩,以後咱們辦事久了,經略相公倚重你我,就不用事事稟告了。”

邢恕道:“還是進甫兄高明。”

呂升卿道:“一會接待二人時候,咱們說話可得謹慎着些。以後咱們還要長着打交道,聽說這元仲通如今在沿邊聲望不小,這蕃商和漢商不少都賣他的面子。”

邢恕道:“可是我們是經略相公徵辟的,不用看他們臉色。”

呂升卿道:“不卑不亢便是。”

次日呂升卿二人便款待元仲通,黃察。

黃察一開口便道:“當初依我意思,將交易司放在古渭便好,但如今遷至臨洮,真多出了許多不便。”

呂升卿笑道:“黃管勾,這熙州離西域更近啊,在漢唐時這可是絲綢之路,一旦我們在這裡設司,打通西域也是遲早的事。而且川蜀的商人也可以走嘉陵江白龍江,從岷州抵至熙州啊!”

“別看往西了一百多里路,但我看最少每年交易可以多三成!”

元仲通道:“呂管勾了解得很清楚嘛。”

呂升卿道:“見笑,見笑。”

黃察笑道:“呂管勾是真人不露相啊!”

呂升卿道:“還要向黃管勾多請教纔是,我記得兄長提及當年與黃管勾在京中曾有數面之緣。”

黃察聽說呂惠卿知道自己很高興笑道:“那是剛中進士的時候了,令兄如今得到官家,王相公青眼,再見面怕是不識得我了。”

邢恕見呂升卿震住了二人很是高興正要深談,呂升卿卻道:“今日咱們只提風花雪月,不提公事。”

這一頓酒幾人吃得很歡暢,次日收到呂升卿的謝禮後,二人都是一口答應配合籌備市易司的事。

兩日後,二人便回了古渭了。

正當呂升卿以爲此事辦妥時,黃察卻突然折返告知他們元仲通被抓了。

呂升卿與邢恕都是大吃一驚,居然有人敢抓元仲通?

“何人所爲?”

黃察道:“是兵馬總管府的。他們一口就道出元兄冒名之事,還說他侵吞官貸錢,要抓他解送進京,若是不是我是進士出身,我怕兵馬總管府的人怕是連我都要抓!””

呂升卿與邢恕對視一眼,原來是高遵裕的人,這回壞事了。

Ps:歷史上抓拿元瓘的人是郭逵,而不是高遵裕。

(本章完)

第657章 西北行第662章 出兵第208章 蒐集齋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764章 價碼第159章 上奏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296章 期集二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1048章 高樓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1003章 信任與猜疑(兩更合一更)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172章 成例第986章 交鋒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第371章 經筵第438章 改元第69章 來信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舉第816章 銘記請假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731章 佈置第846章 還有機會嗎?第733章 獨樂園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321章 御試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215章 夏雨第814章 閱兵第875章 女色第773章 異化第875章 女色請假第602章 決定第200章 此時此景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38章 仙霞嶺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84章 招攬人才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356章 新婚燕爾第153章 茶香第991章 太后與官家(兩更合一更)第210章 暢談第493章 公用錢第212章 照料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837章 仁宗留給陛下的宰相第129章 新舍友第172章 成例第797章 受賀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請假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176章 階級第806章 集思廣益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495章 爲之計深遠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236章 如何辦第504章 似曾相識第395章 更替第189章 相人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868章 事先第467章 又升官了第12章 一以貫之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495章 爲之計深遠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460章 彈劾任守忠(第二更)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74章 飯錢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625章 御試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712章 庭參第642章 執政會議第15章 孝經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674章 渡河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499章 西北大捷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
第657章 西北行第662章 出兵第208章 蒐集齋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764章 價碼第159章 上奏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296章 期集二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1048章 高樓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1003章 信任與猜疑(兩更合一更)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172章 成例第986章 交鋒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第371章 經筵第438章 改元第69章 來信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舉第816章 銘記請假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731章 佈置第846章 還有機會嗎?第733章 獨樂園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321章 御試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215章 夏雨第814章 閱兵第875章 女色第773章 異化第875章 女色請假第602章 決定第200章 此時此景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38章 仙霞嶺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84章 招攬人才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356章 新婚燕爾第153章 茶香第991章 太后與官家(兩更合一更)第210章 暢談第493章 公用錢第212章 照料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837章 仁宗留給陛下的宰相第129章 新舍友第172章 成例第797章 受賀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請假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176章 階級第806章 集思廣益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495章 爲之計深遠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236章 如何辦第504章 似曾相識第395章 更替第189章 相人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868章 事先第467章 又升官了第12章 一以貫之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495章 爲之計深遠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460章 彈劾任守忠(第二更)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74章 飯錢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625章 御試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712章 庭參第642章 執政會議第15章 孝經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674章 渡河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499章 西北大捷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