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太后與官家(兩更合一更)

章越到了河陽後,離京城就很近了。

到了這裡他稍稍歇息了一番。

當時宋遼對峙最危急的時候,沈括向官家建議,一旦前線兵敗,要防止遼軍南下,必須緊守河陽,防止遼騎渡河。

有人就建議立即拆除河陽三橋。

現在這些危機早就煙消雲散,河陽橋上商旅南來北往,好生熱鬧。

但章越抵時,河橋早提前一個時辰被封鎖,客商擠至兩岸不得通行。河陽官員親自至橋邊迎候。

當宰相儀仗抵至河橋時。

“是,章相公回朝了!”

沿途百姓們則是奔走相告。

在青羅傘下,章越看向追隨他而行的百姓,舉起手來抱了抱拳。

黃河濁浪拍打着河橋。

……

過了河橋,章越抵至驛站歇息,沿途之事都由蔡京操持。

比如官員接待,下榻住宿等等。

有了蔡京在身邊,章越無一不感到滿意,什麼叫‘凡事多想一步,考慮到上級的前面’,蔡京是也。

向州縣迎接官員,驛站驛丞通報路線,制定計劃,還有驛站裡的接待等等。

蔡京會派人到前站,具體到哪裡下車,哪裡落座,到了以後吃什麼,章越有哪裡忌口,平素茶食喜好,都一一吩咐。

蔡京實在太會揣摩自己的意思。

章越覺得太興師動衆,他平日喜歡微服出巡,作平民與人交往,可如今身爲宰執,自不得不接受這些,免得外人不知相公之尊。

這是宰相該有的尊重,而非自己。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對相公要如何恭敬,所以必須教。

通過繁文縟節體現宰相之威,章越一路行來,無論官員雜役,都是顯得恭恭敬敬。

這不得不說是蔡京的本事。

進入了驛站後,驛丞迎候,章越回到驛舍守吏立即伺候開門,一旁有候人隨時服侍着一舉一動。

坐下之後左側案上有梨,慄等時鮮水果,右手邊則是乾果以及素酒。

章越緩緩坐下整衣正坐,如今進了京,一舉一動要附和相體,不似在真定時,穿個寬鬆的衣裳亂轉。

在驛站這地方,耳目衆多,容易被人說閒話。

“爾等先下去吧!有事再吩咐。”

章越一言下,幾十名吏役隨從等方纔無聲退下。

四周一點聲音也沒有。

看來蔡京早已經安排了,不許驛站內有任何聲音打擾自己休息。

穿越之前章越聽過一個段子,有個領導不喜歡聞蚊香的味道,所以他的手下帶着一羣人提前地方,全程手動滅蚊。

章越見左右無人了,方纔半躺在榻上歇息,先拿起邸報,朝報看了看,邸報是進奏院所出,大多官員都要從邸報來了解朝廷大政。不過邸報上,都是中書下進奏院刊發的,內容不多隻有詔令,朝臣奏疏的內容。

至於朝報,也是官媒,這內容記載的也比邸報廣許多。朝報編者是門下省,有時候會有選擇地增刪奏疏。

王安石很討厭朝報對他言辭或奏疏進行增刪,達到一等斷章取義的效果。

王安石曾比喻過,《春秋》不過是爛斷朝報的水平。

章越略掃了幾眼邸報,朝報,最後拿起了小報津津有味地看起。

小報就是民間報社,說白了就是路邊社出品,不對內容負責。作爲路邊社的‘記者’,如同今日自媒體般,爲了‘十萬加’,往往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不過有些看似離譜,但真是內幕消息。就算不靠譜的消息,也能博之一笑。

章越目光掃到一行上面寫了幾個字,高太后因小事罵了朱婕妤,朱妃當場流涕。

小報上有高太后與朱婕妤的對話,寫得是活靈活現。二人當時的對話也就算了,居然還有各自心理活動的描寫,簡直絕了。

如同民間媳婦與婆婆吵架鬥嘴的一般,而且牽涉到皇室之內,屬於一般市井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段子。

章越看了笑了笑,覺得並非空穴來風。

高太后爲什麼罵朱婕妤?

朱婕妤出身卑微,但她去歲年末時給官家誕下了皇六子啊。章越不清楚這皇六子是否歷史上的宋哲宗,畢竟他比歷史上的生辰提前了一年。

朱婕妤確實是她的生母。

聽說官家很是喜愛皇六子。但這時候高太后卻批評了誕下皇嗣的皇六子的朱婕妤。

小報的內容可能是假的,但高太后批評朱婕妤卻是真的。

章越翻過邸報後,唐九入內道:“啓稟相公有家信。”

章越看了家信,原來是十七娘送來的。

信中自是說些家事,信中提及在月前皇后生辰時,自己入宮拜賀。皇后特意拉着自己說了一番話。

雖是一些平常話,但十七娘每字每句都寫在信裡,後方附了一句話‘似有深意’。

看到此事,章越警醒了。

一件事無妨,兩件事是巧合,三件事就不是了。

天家無私事,到了他如今,不可避免也捲入其中了。

“相公,用點心了!”

章越聞得言語,但見一名十五六歲丫鬟,端着一碗羊湯入內。這碗羊肉顯是熬的功夫很足,上面浮着金黃金黃肥羊肉,裡面放着枸杞,黨蔘等藥材香氣撲鼻,還有兩段小蔥點綴其上。

至於端湯來的丫鬟十五六歲,堪稱美貌,又帶着這股年紀的純真和羞澀。

章越看着丫鬟端湯的玉腕和碗壁的白瓷幾乎如同一色,不由覺得心底一動。

看着那丫鬟放下湯碗後,遲遲不走的樣子,章越恍然,好你個蔡京,連這都考慮到了。

……

次日,章越從河陽進京。

消息從皇城司一路探得,隨時稟給官家。

皇城司由探事司和冰井務組成。

自變法以後,皇城司的規模不斷擴大。熙寧五年,設立京城邏卒。皇城卒七十人,開封府散從官數十人,專門在城中尋常,任何有誹謗時政者,收罪之。

司馬光在日記裡說王安石,派皇城司七千人巡查京城,道聽有人謗議者,立即收罪。

這話不實,因爲皇城司編制不過三千餘人,而且負責刺探的探事司不過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而且最重要的是皇城司根本不聽王安石的,而是聽官家的詔令。

不過自熙寧五年後至今,皇城司不斷地擴大,這是不爭的事實。官家看着皇城司察子送上的密報,對京城大小之事洞察分明,甚至連章越幾時抵達河陽,在驛站歇宿,見了什麼人,甚至吃了幾道菜,菜名是什麼都一清二楚。甚至連半夜給章越端羊湯的丫鬟呆了多久,他都瞭解。

登基十一年,他早已不是事事都要倚重大臣的皇帝了。

耳目有皇城司,將兵則有李憲,王中正。

此刻在後殿中,官家面上是整個陝西路與西夏的地圖。

幾十支巨燭將殿內照得亮堂堂的,其燭火所匯聚處,最顯眼的地方赫然是熙河路。

這張地圖,官家早已經是爛熟於胸,每一個城池,每一處山川都銘刻在心。那高大的賀蘭山,他更是做夢的時候都能看見。

從章越收復熙河之際,一個很宏偉浩大的計劃就在他心中醞釀,每次想到這他就激動不已。

不過他心底一直反覆地告訴自己要忍耐,不可操之過急。

但是當洮水大捷和章越在真定逼退遼國三十萬大軍的時候,他覺得此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這個宏圖偉略,當然是由他這位天子來全盤主導和規劃,這是他心心念念之事。

“算算時候,章越快到了,等到他聽得朕的規劃時,當是如何呢?”

官家笑了笑,當然除了此事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

保慈宮裡。

太后高滔滔正坐着那。

一旁的張茂則已是稟告她章越回京的消息。

高滔滔手中撥動的佛珠若有所思,尋嘆道:“我不喜歡朱婕妤,但怎麼不喜歡親孫兒。市井之人就是好生編排,你查一查是宮裡哪個人泄露的消息,欲離間我們母子。”

張茂則道:“聖人與官家是親母子,血濃於水,豈是他人可以離間的。”

高滔滔道:“但官家自作主張定延禧公主婚事,還要賜婚章家,還不是對二哥久居宮中不滿?”

延禧公主是官家和向皇后的嫡女,也是嫡長女。

高滔滔與官家是親母子,但在選駙馬意見,官家卻沒有聽母親的,而是自己拿主意。

宋太宗曾言,朕嘗語諸子,今姻偶皆將相大臣之家。

其實公主嫁給武將居多,比如高太后三個女兒都嫁給武臣,但也有嫁給文臣的。比如神宗皇帝的三女,便是嫁給韓琦的第六子韓嘉彥。

他的孫子便是韓侂冑。

至於官家還以爲自己所爲隱蔽,豈不知早有內侍將他與向皇后的話,偷偷稟告給了高太后。

在高滔滔眼底,官家點一個領過兵的相公與自己聯姻,而且事先根本不與自己商量,明白就是衝着自己來着。

張茂則道:“啓稟聖人,我看官家是要用章越爲韓魏公,而非其他意思,再說章相公也未必答允。”

高滔滔聞言想起了,當年英宗皇帝還在潛邸時,章越來到他們府上勸說的一幕,之後在英宗即位和當今天子登基上,章越都是出過力的。

高滔滔對章越一直很有好感。

高滔滔道:“你覺得章越會不會答允?”

張茂則道:“臣不知,但章相公應該是聰明人,明白事理。”

高滔滔道:”當初我在府中曾與章相公說,有這份(立儲之功)恩情在,君臣之情可以長久。”

“所以後來章相公御前頂撞過先帝,我以長孫皇后故事幫他開脫的。官家親政後,又是我勸他選章越爲儲相。”

“當年之情我一直記得,但他如今身居高位了,不知道忘了沒有!”

說到這裡,高滔滔眼底透出一抹銳色。

伺候過曹太后,也伺候過高滔滔,張茂則對高滔滔性子再清楚不過了。

一旦在這件事上,章越腦子不清醒,必遭雷霆之怒。

以後什麼恩情也別提了。

張茂則道:“老臣這就去點一點這章越?”

“不必!”高滔滔口中帶着傲氣言道。

……

參政進京。

儀仗從者百餘人。

青羅傘下,身穿紫袍金帶,腰掛金魚袋的章越騎着匹棗紅色的河西健馬,在寬敞的大街之上昂然前行。

章越踏足京師時,汴京百姓們早早紛紛相告。

不少百姓慕名前來看章相公的風姿。

章越居汴京多年,雖如今已是相公,但汴京百姓仍是習慣呼之‘章郎’。

這是從當初中狀元時,汴京百姓們便這麼叫了,如今過了這麼多年了,大家都已經改不了口了。

百姓們一口一個章郎,彷彿是看着自家鄰居家的少年,終於長大了一般,如此稱呼顯得非常親切。

然後做父母們對着孩子教育,看見了沒?大丈夫當如是也。

除了百姓,士人們,還有不少官員和達官貴人們。

與時刻關注着章越行程的高滔滔和官家和剛剛得知消息的百姓相比,官員和達官貴人們都瞭解章越的行程。

他們坐在酒肆裡或自家的望樓上看着章越入城,同時心底評估着,章越進京後會給整個京師新舊兩黨的鬥爭,高層政治格局帶來如何的改變?

此時此刻,無論是新黨,還是舊黨,都懷着別樣複雜的心情看着章越入城。

更不用多說,次日的邸報,朝報和小報上,都會統一登載章越回京任參知政事之事。

章越入宮後,在宮門處遇到李清臣。李清臣是官家派來專門引他入宮的。

在韓琦病逝時,章越與李清臣前去探望。章越在事後給官家的奏疏裡說了很多韓琦的好話,並依照承諾給韓琦寫了墓誌銘。

作爲韓琦侄女婿的李清臣,也早將章越視作了自家人。

事實上章越對李清臣也賞識,不僅他王安石和官家也對他很欣賞,如今因韓琦的事二人走得很近。

在章越心底也覺得此人可以好生栽培。

章越與李清臣閒聊一陣,便至殿上。

李清臣向殿內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自己便站在一旁。

“宣端明殿學士,銀青光祿大夫,禮部侍郎,參知政事,河間郡開國侯章越覲見!”

宣贊將章越一長串的官銜名頭報出,當然名字不能省略,否則就成了贊拜不名,馬上要加九錫的待遇了。

章越入宮後,見了一年多沒見的官家。

在這個熙寧九年的歲末,君臣二人又重聚了。

第668章 福將第317章 考後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696章 出戰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397章 三衙第189章 相人第137章 府元第210章 暢談第775章 入岷州第536章 深宮大雪第768章 韓絳的人情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828章 叛亂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511章 新君第150章 相贈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215章 夏雨第629章 商議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176章 階級第599章 越次召對第756章 數其罪第662章 出兵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798章 紀念第921章 賢相否第768章 韓絳的人情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222章 結童入學,白首空歸第910章 夢筆山下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34章 進益第235章 結識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986章 交鋒第68章 三字詩作者(第三更)第686章 燈火明日更新第242章 玉簪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272章 逛逛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311章 進卷排名第269章 媒人第702章 收復熙州第290章 謝恩(謝柳神輕語盟主)第728章 推恩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166章 青花瓷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281章 等次第103章 珍惜第420章 有錢人家第71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502章 勢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1004章 天下拜託章公了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152章 相中第774章 喂餅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1045章 農婦和牛(兩更合一更)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90章 策問第944章 探病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213章 行卷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104章 醉漢第627章 三舍人第540章 見皇帝(兩更合一更)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173章 傳頌第674章 渡河第889章 版本不同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431章 入潼關第919章 抑兼併不是破兼併第206章 成功第484章 翁婿聯手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766章 齊家第523章 言事第320章 相交第31章 暖秋
第668章 福將第317章 考後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696章 出戰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397章 三衙第189章 相人第137章 府元第210章 暢談第775章 入岷州第536章 深宮大雪第768章 韓絳的人情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828章 叛亂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511章 新君第150章 相贈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215章 夏雨第629章 商議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176章 階級第599章 越次召對第756章 數其罪第662章 出兵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798章 紀念第921章 賢相否第768章 韓絳的人情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222章 結童入學,白首空歸第910章 夢筆山下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34章 進益第235章 結識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986章 交鋒第68章 三字詩作者(第三更)第686章 燈火明日更新第242章 玉簪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272章 逛逛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311章 進卷排名第269章 媒人第702章 收復熙州第290章 謝恩(謝柳神輕語盟主)第728章 推恩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166章 青花瓷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281章 等次第103章 珍惜第420章 有錢人家第71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502章 勢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1004章 天下拜託章公了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152章 相中第774章 喂餅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1045章 農婦和牛(兩更合一更)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90章 策問第944章 探病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213章 行卷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104章 醉漢第627章 三舍人第540章 見皇帝(兩更合一更)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173章 傳頌第674章 渡河第889章 版本不同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431章 入潼關第919章 抑兼併不是破兼併第206章 成功第484章 翁婿聯手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766章 齊家第523章 言事第320章 相交第31章 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