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整頓河北兵馬

章越從相州一路前行,抵至大名府。

如今判大名府的是文彥博。

韓琦一去,嘉祐三相只餘文彥博和富弼,而鎮守河北的宿臣也只有文彥博一人。

大名府乃北地第一繁華之處,但見城池高大,壕溝縱橫交錯,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聳入天邊的鼓樓。

百姓出入城門皆經過嚴密的盤查,但仍禁不住人潮從遠方涌入大名府,進了城後,隨處可見甲騎巡邏。

真不愧是河北第一重鎮。

這大名府的設立與呂夷簡有關,當時遼國要南下,仁宗打算棄都遷往洛陽。

呂夷簡表示反對,認爲應該反而要建都大名,表示官家要親征的決心,向遼國示威,如今遼國反會害怕。仁宗採納呂夷簡的建議將大名升格,成爲成爲陪都,並以重臣守之。

遼國得知後,果真放棄了南征的打算。

這也是天子守國門的大宋版。

章越抵至大名府見了文彥博。

章越出行輕車簡從,但文彥博迎接卻非常的隆重。

文彥博親自出留守府迎章越,還有他兩個小兒子文維申,文宗道。

文彥博笑着對章越道:“小兒六郎在章樞副未及第時便說度之日後非池中之物,他閱人多矣,天下無如度之之人。”

“如今公位列二府,不僅應驗,今日老朽厚顏便將兩個小兒子也託付給公了。”

說完文維申,文宗道上前向章越下拜。

章越當即扶起二人,道了句不敢當,然後說自己一定會照看他們。

文家兩位郎君都是大喜,似章越這等年紀少說居宰執之位三十年,如此他們以後就有靠山了。

文彥博迎了章越入留守府接風。

席間文彥博談笑風生,他吃得頗爲清淡,看來是很懂得養生之道。

章越仔細打量文彥博如今已是老態龍鍾,不過精神很好。善於識人的仁宗皇帝說他似西漢大臣丙吉。

章越覺得這個評價很正確,丙吉和文彥博這樣,纔是我等爲官榜樣。嘉祐三相中,文彥博最爲精通爲官之道,或許這也是他壽命最長之故。

說了一陣寒暄之言,便進入了正題,來了應遼方略上。

章越雖是兩路宣撫使,但也沒想一來就是凌駕於文彥博之上了,所以還是向文彥博請教破遼之策。

文彥博答道:“應遼之策,我以爲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之不可攻也。”

文彥博此言出自孫子兵法,聽得頗爲籠統,但也確實是如今應對遼國武力恐嚇的最好辦法。

章越問道:“若遼人真來,不知有幾成勝算?”

文彥博舉起酒盞道:“度之,此酒飲之三盞最好,有等飄飄然之感,過則容易傷身。恰如制遼之事,雖我已有完全準備,引而不發最好,一旦動了刀兵則是過了。”

章越問道:“可有用間?”

文彥博道:“確有,本朝用間,遼人用間亦不少。”

“那麼似我入大名府,遼人可知?”

文彥博道:“未必知。”

章越心想,宋朝對遼國的瞭解並不多,他這一次宣撫河北,爲了瞭解遼國情況,天子將每年出使遼國的使臣所寫語錄都給章越抄寫了一份,讓他知道遼國國情。

章越問道:“那麼韓縝他們談得如何呢?”

文彥博嘆了口氣道:“相忍爲國吧!”

說完文彥博將一封寫滿‘字驗’的書信交給了章越。這字驗類似於密碼本,傳遞給文彥博後,之後又進行了翻譯。

章越看字驗上言韓縝與遼國談判的過程,簡直充分地體現遼帝國主義的蠻橫、無理、霸道、並處處透着高人一等的味道。

章越看了之後,氣笑道:“這還談什麼?這樣下去談也談不出個結果來,倒不如全盤答允遼人算了。幾乎連討價還價的餘地都不給我們。”

文彥博道:“也不是不能談,按照這樣下去,我們在黃嵬山分水嶺還可以談,其餘三地怕是守不住。”

章越當即看遼國地圖,然後道:“即便是我們在劃界之爭中守住背嵬山,但丟了其他三處,也是失了六七百里地。以後傳出去你我必落爲話柄。”

歷史上也確實如此,劃界之後,割讓土地給遼國,最後導致了主持談判的韓縝和王安石在後面都遭到了舊黨不少攻訐。

文彥博道:“我老邁失聰,何況久已不在中樞,不知聖人心意如何,此事還是章樞副多多拿主意。”文彥博立即明哲保身。

章越早知道對方會這麼說當下道:“正是爲了韓縝,張誠遼人與劃界談判呢,遼人在邊大軍壓境,我素信奉有力則外交,無力則無外交。必須讓遼人見到我們的實力,方可行之。”

“計將安出?”

章越道:“據我所知,遼國沒有錢幣,全部都是在使我國的銅錢。只要我們能斷遼國銅錢之來源,遼人必亂。”

“如今遼人嗜茶如命,但又不產茶,故而都靠我們茶葉輸入所來。我們可以用錢收購世面上的茶引,再加徵茶稅,給遼人來一個下馬威。”

文彥博道:“但若契丹報復如何,我等每年博買契丹之羊幾十萬頭,若契丹禁止售羊給我們如何?”

章越道:“這便管仲所言的鬥國相泄。兩國相爭,自是以不稀罕之物傾其所有泄入對方,沒有羊肉,不過汴京那些達官貴人家每月多費幾貫錢吃肉而已,但沒有茶契丹的百姓如何受得住。”

文彥博笑道:“據我所知,最愛吃羊肉的可是官家啊!”

章越聞言則是笑了笑道:“既是來此,我便放手而爲。”

這貿易戰‘鬥國相泄’就是如此,遼人很喜歡將北珠賣給宋人,北珠是奢侈品,就如同愛馬仕,普拉達之類,遼國君主知道宋人喜歡北珠就說,中國傾斜府庫以市無用之物,此爲我之利,中國可以窮困了。

相反遼人卻嚴格禁止戰馬販賣的中國,以至於河北宋軍幾乎無馬可用。

宋朝自己也有問題,真宗時宋朝有戰馬二十萬,並在各地用牧馬監羊馬,後來與遼國簽下了澶淵之盟後,宋朝便真的‘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了,到了英宗時全國僅有戰馬三萬匹。

原先牧馬的地方,幾乎全部都拿去養羊了。

宋人嗜吃羊肉,而大宋的官家更是帶頭者,就拿當今官家一年宮裡要消耗一萬七千多頭羊。而官員也不用說,每年的俸祿也有口料羊一項。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遼國以往經常拿禁止出口羊肉來制裁中國,居然也能屢屢得逞。

最要緊是遼國沒有鑄造貨幣的本事,他們都是靠宋朝銅錢的流入,而僅羊肉一項換來了宋朝大量的外匯。否則遼國人就要退化回以物易物的時代了。

但即便如此,遼國經濟也是遠不如大宋,宋朝在邊市與遼國的貿易,可以彌補二分之一歲幣的損失。

可是遼國一旦出現’入超‘的局面,就使用最後一招,那就是武力恐嚇,利用宋朝從上到下畏戰的心理,在貿易和談判中取得優勢。這一招遼人可謂屢試不爽。

而爲了強化這種心理優勢,遼人在外交談判中表現的非常強橫無禮。

遼國使臣進入宋境從不與當地官員通姓名,哪怕是留守也不例外,至於宋朝使節在出使時受得委屈更是不少,能夠稍稍爭一口氣,都足以納入史書大寫特寫了。

其實澶淵之盟宋遼百年和平,是多虧宋朝屈辱外交來委曲求全的。

章越回到行轅還沒坐定,便見童貫大步入內,提着一僧人模樣打扮之人往地上一摜。

童貫抱拳道:“啓稟相公,抓到一名細作!此人裝扮成僧人模樣在行轅附近打探相公行蹤。”

那名僧人聞言倒是立即解釋,解釋說他是雲遊僧人,可以不通過關防出入遼國與宋朝境內。遼國一直在買宋朝情報,他若得了有什麼有價值的消息,去了遼國便可賣得價錢。

童貫道:“相公此人殺了無益,倒不如留他用作反奸。”

章越看了童貫一眼道:“你不僅機敏且有謀略,此事便交給你來辦,再看看有無辦法刺探遼國機密。”

童貫大喜道:“多謝相公!”

次日排衙。

不僅大名府內,河北路一一將領,水陸管領,馬步軍將,禁軍鄉軍皆至行轅參拜章越。

章越看着這些將領們一一呈上的手本,然後與帳下之人對上號。

章越也未擺什麼威風,但衆將領們都是忐忑。

宋朝以西北,河北兩路邊防爲重。章越掌西北路大軍收復青唐數千裡之地,數百萬人口內附的功績,人人都是知道的。

這一次官家又讓他調度河北,河東兩路兵馬,等於說大宋四分之三的兵馬他都節制過。

此刻上百名將領皆在堂下大氣也不敢出,生怕章越一個不高興,拿他們立威推出砍了。

唯有坐在一旁的文彥博相對淡定。

章越已看完所有的手本言道:“其實河北精兵本爲天下雄,昔遼國入寇,河北以一路之力尚且打得有來有回。但是澶淵之盟後,河北路兵馬便少了操練,有所廢弛,不知兵事爲何事,若與遼國開戰,不知在座諸位哪個敢上陣報效君王!”

“本帥今日到此,便是整頓河北兵馬,與遼國決勝疆場!”

聽了章越之言,四座皆驚,不是說章越來談判的嗎?怎麼要與遼國開戰了?

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929章 拉攏第830章 平洮州之戰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182章 章越的決定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713章 抓人第989章 衣鉢(兩更合一更)第530章 商議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224章 表白第511章 新君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343章 下聘第113章 入汴京第384章 我不願作官家第979章 遼國的能臣(感謝一拾肆修書友上盟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156章 客人第146章 學詩第355章 夫妻第603章 天子幸學請假第842章 還是女婿好啊請假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第577章 酒宴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674章 渡河第10章 望族第225章 放榜第173章 傳頌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714章 敲打第800章 各自用力第424章 婚姻第57章 神童詩第240章 吳充第111章 江賊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814章 閱兵第466章 任守忠完了第365章 拜師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325章 聖意在誰?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149章 外室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638章 出身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322章 題眼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870章 交換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556章 便這麼定了第187章 攻心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628章 章卿幾歲?第165章 信約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單章第1049章 殺牛分肉第904章 王安石的推薦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172章 成例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828章 叛亂第172章 成例第550章 章惇和曾布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154章 買賣第488章 澤國請假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舉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314章 六論第90章 策問第300章 官職第642章 執政會議第217章 拜訪第695章 軍歌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882章 政事堂第653章 西軍將門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455章 人才
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929章 拉攏第830章 平洮州之戰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182章 章越的決定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713章 抓人第989章 衣鉢(兩更合一更)第530章 商議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224章 表白第511章 新君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343章 下聘第113章 入汴京第384章 我不願作官家第979章 遼國的能臣(感謝一拾肆修書友上盟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156章 客人第146章 學詩第355章 夫妻第603章 天子幸學請假第842章 還是女婿好啊請假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第577章 酒宴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674章 渡河第10章 望族第225章 放榜第173章 傳頌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714章 敲打第800章 各自用力第424章 婚姻第57章 神童詩第240章 吳充第111章 江賊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814章 閱兵第466章 任守忠完了第365章 拜師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325章 聖意在誰?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149章 外室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638章 出身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322章 題眼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870章 交換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556章 便這麼定了第187章 攻心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628章 章卿幾歲?第165章 信約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單章第1049章 殺牛分肉第904章 王安石的推薦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172章 成例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828章 叛亂第172章 成例第550章 章惇和曾布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154章 買賣第488章 澤國請假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舉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314章 六論第90章 策問第300章 官職第642章 執政會議第217章 拜訪第695章 軍歌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882章 政事堂第653章 西軍將門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455章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