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終 章 不 是 結 局

劉璋聞之更是大驚,急忙道:“似此如之奈何?”

張鬆說道;“鬆有一謀,使張魯、劉備二人必不敢輕犯西川。”

劉璋心下一喜,問道:“何計?快快說來”

張鬆說道:“荊州襄陽王,乃是先皇駙馬,威名仁愛,有王者之風。荊襄一統之後,天下聞之而膽裂,何況張魯乎?陛下何不遣使結好,使爲外援,可以拒劉備、張魯矣。”

劉璋毫無頭腦,此時聞張鬆之言似抓住救命稻草一般,道:“吾亦有此心久矣。誰可爲使?”

張鬆說道:“非法正、孟達,不可往也。”

劉璋當即也不遲疑,急忙召法正、孟達二人入宮,修書一封,令法正爲使,先通情好;次遣孟達領精兵五千,迎接尹銘入川爲援。

正商議間,一人自外突入,汗流滿面,急聲大呼道:“陛下若聽張鬆之言,則四十一州郡,已屬他人矣!”

張鬆聞之大驚,連忙望向來人,乃西閬中巴人,姓黃,名權,字公衡,現爲劉璋府下主簿。

劉璋不解的問道:“算來澤天與我乃是同宗姻親,吾故結之爲援;汝何出此言?”

黃權急急說道:“某素知尹銘寬以待人,柔能克剛,英雄莫敵;遠得人心,近得民望;兼有鍾繇、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一衆智謀,呂、關、張、高順、徐榮、于禁、張遼、徐晃、黃忠、龐德、魏延等爲羽翼。若召到蜀中,以部曲待之,尹銘安肯伏低做小?若以客禮待之,又一國不容二主。今聽臣言,則西蜀有泰山之安;不聽臣言,則陛下有累卵之危矣。張鬆昨從荊州過,必與尹銘同謀。可先斬張鬆,後絕劉備,則西川萬幸也。”

劉璋遲疑不決道:“若劉備、張魯到來,何以拒之?”

黃權說道:“不如閉境絕塞,深溝高壘,以待時清。”

劉璋聞言極不滿意的說道:“賊兵犯界,有燒眉之急;若待時清,則是慢計也。”

便不再聽黃權之言,遣法正往行荊州。

卻不想又有一人阻言道:“不可!不可!”

劉璋視之,乃帳前從事官王累也。王累頓首言道:“陛下今聽張鬆之說,自取其禍。”

劉璋臉色不悅道:“不然。吾結好尹澤天,實欲拒張魯也。”

王累說道:“張魯犯界,乃癬疥之疾;尹銘入川,乃心腹之大患。況尹銘乃世之梟雄,先事劉備,卻奪其荊州;後從曹*,便奪其揚淮。心術如此,安可同處乎?陛下若召來,西川休矣!”

劉璋再也聽不進去了,喝叱道:“再休亂道!澤天乃是我同宗姻親,他安肯奪我基業?”便教左右近侍挾二人出,遂命法正便行。

法正離了益州,徑直取道荊州,來見尹銘。來到襄陽於襄陽宮議事廳中會見,法正遙對尹銘參拜完畢,即呈上劉璋書信。

尹銘拆封細細視之。書曰:“愚兄劉璋,再拜致書於澤天賢弟將軍麾下:久伏電天,蜀道崎嶇,未及齎貢,甚切惶愧。璋聞吉凶相救,患難相扶,朋友尚然,況宗族乎?今張魯在北,旦夕興兵,侵犯璋界,甚不自安。專人謹奉尺書,上乞鈞聽。倘念同宗姻親之情,全手足之義,即日興師剿滅狂寇,永爲脣齒,自有重酬。書不盡言,耑候車騎。”

尹銘看畢心中大喜,即刻設宴相待法正。酒過數巡,尹銘屏退左右,密語對法正說道:“久仰孝直英名,張別駕多談盛德。今獲聽教,甚慰平生。”

法正拱手謝禮到:“蜀中小吏,何足道哉!蓋聞馬逢伯樂而嘶,人遇知己而死。張別駕昔日之言,襄陽王復有意乎?”

尹銘說道:“天下混亂,在下未嘗不傷感而嘆息。嘗思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何況人乎?蜀中豐餘之地,非不欲取;奈劉季玉系在下同宗姻親,不忍相圖。”

法正搖頭說道:“益州天府之國,非治亂之主,不可居也,今劉季玉不能用賢,此業不久必屬他人。今日自付與襄陽王,不可錯失。豈不聞逐兔先得之語乎?襄陽王欲取,某當效死。”

尹銘感激的望着法正,拱手謝道:“尚容商議。”

當日席散,諸葛亮親自送法正歸館舍。尹銘卻是獨坐議事廳之中沉吟,龐統明白其心意,逐進言道:“事當決而不決者,愚人也。主公高明之士,何多疑耶?”

尹銘看了看龐統問道:“以公之意,當復何如?”

龐統說道:“荊州之東有孫策,北有曹*,難以得志。益州戶口百萬,土廣財富,可資大業。今幸張鬆、法正爲內助,此天賜也。何必疑哉?”

尹銘點了點頭,說道:“謀奪益州恐有失大義,若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吾不忍也。”

龐統笑道:“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從權變。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湯、武之道也。若事定之後,報之以義,封爲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被他人取耳。主公幸熟思焉。”

尹銘乃恍然大悟道:“金石之言,當銘肺腑。”

於是,使人即刻請來諸葛亮、徐庶,共同商議起兵西行。

諸葛亮說道:“荊州乃兵家重地,必須分兵守之。”

尹銘沉吟道:“吾與龐士元、于禁、黃忠、龐德、魏延、夏侯蘭前往西川;先生可與二哥、三哥、徐榮守襄陽、江陵,元直則與大哥、徐晃、張遼、文聘、李通受合肥、長沙之地。”

諸葛亮、徐庶二人當即應允。於是,諸葛亮把兵權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徐榮屯江陵,鎮公安

,高順依然鎮宛城;呂布領張遼鎮合肥,徐晃領眭固、宋憲等鎮汝南,文聘鎮廬江,李通、藏霸等坐鎮長沙、豫章之地。

大軍起處,尹銘令黃忠爲前部,魏延爲後軍,尹銘自與龐德、于禁、夏侯蘭在中軍。龐統爲軍師,馬步兵五萬餘衆,起程西行。

是年冬月,尹銘引兵望西川進發。行不數程,待近益州邊地之時,孟達接着,拜見尹銘,說劉益州令某領兵五千遠來迎接。

尹銘當即亦使人入益州,先報劉璋。劉璋便發書告報沿途州郡,供給錢糧。劉璋則親自出涪城往接尹銘,雖然又遭黃權、王累等人的阻擾,其中王累還以死爲諫,亦不能令劉璋放棄親自迎接尹銘之意,劉璋令其車乘帳幔,旌旗鎧甲,飄搖鮮明。

劉璋將三萬人馬往涪城來,後軍裝載資糧餞帛一千餘輛,來接尹銘。而此時,尹銘的前軍已到墊江。所到之處,一者是西川供給;二者是尹銘號令嚴明,如有妄取百姓一物者斬:於是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百姓扶老攜幼,滿路瞻觀,焚香禮拜。尹銘更是大收人心,皆用好言撫慰。

這時,法正秘密對龐統說道:“近張鬆有密書到此,言於涪城相會劉璋,便可圖之。機會切不可失。”

龐統大讚,道:“此意且勿言。待吾主與劉璋相見,乘便圖之。若預走泄,於中有變。”法正乃秘而不言。

涪城離成都三百六十里。劉璋到時,便使人往迎接尹銘到來。兩軍皆屯於涪江之上。尹銘單身入城,與劉璋相見,各敘親族之情。禮畢,揮淚訴告衷情。飲宴畢,各回寨中安歇。

回到住處,劉璋乃謂衆官說道:“可笑黃權、王累等輩,不知澤天之心,妄相猜疑。吾今日見之,真仁義之人也。吾得他爲外援,又何慮劉備、張魯耶?非張鬆則失之矣。”

說着將自身所穿綠袍脫下,並黃金五百兩,令人往成都賜與張鬆。這時,部下將佐劉璝、泠苞、張任、鄧賢等一班文武官卻是異常緊張,道:“陛下且休歡喜。尹銘柔中有剛,其心未可測,還宜防之。”

劉璋笑道:“汝等皆多慮。澤天豈有二心哉!”

對於劉璋的愚昧,一衆文武官員皆是嗟嘆而退。

卻說尹銘歸到營寨之中,龐統即刻求見,道:“主公今日席上見劉季玉動靜乎?”

尹銘隨口說道:“劉季玉真誠實人也。”

龐統卻是搖頭,說道:“季玉雖善,其臣劉璝、張任等皆有不平之色,其間吉凶未可保也。以統之計,莫若來日設宴,請季玉赴席;於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擲杯爲號,就筵上殺之;一擁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

尹銘低吟道:“劉季玉誠心待吾,更兼吾等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公此謀,雖霸者亦不爲也。”

龐統說道:“此非統之謀,是法孝直得張鬆密書,言事不宜遲,只在早晚當圖之。”

這邊龐統言語未盡,那邊法正又入來求見,對尹銘說道:“某等非爲自己,乃順天命也。”

尹銘有些遲疑,道:“劉季玉寬厚待我,實不忍取之。”

法正說道:“明公差矣。若不如此,張魯與蜀有殺母之仇,必來攻取。明公遠涉山川,驅馳士馬,既到此地,進則有功,退則無益。若執狐疑之心,遷延日久,大爲失計。且恐機謀一泄,反爲他人所算。不若乘此天與人歸之時,出其不意,早立基業,實爲上策。”

龐統亦是大急,此策乃是爲今最善之策,於是龐統、法正二人,再三相勸尹銘就席間殺劉璋,西川唾手可得。

尹銘仍有疑慮,道:“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決不可行。”

龐統、法正二人再三說之,將其利害關係細細與尹銘說來,尹銘畢竟不是劉備,沉思良久之後,斷然答允。龐統、法正二人大喜,逐與尹銘商議細節,又找來於禁、龐德、黃忠、魏延等一干將領,說明事情原委,再吩咐衆將明日席間如何如何……

次日,尹銘復與劉璋宴於城中,彼此細敘衷曲,情好甚密。酒至半酣,龐統與法正商議道:“事已至此,當下便可以進行了。”

當即便使眼色龐德、黃忠等一衆將領,魏延奮然起身,就欲登堂舞劍,乘勢刺殺劉璋。

魏延遂拔劍進言道:“筵間無以爲樂,願舞劍爲戲。”

緊接着,龐統喚來一衆武士入內,列於堂下,美其名曰是以防不測,其實不過是龐統之負手,以此保證魏延下手成功。

劉璋手下諸將,見到魏延舞劍筵前,又見階下武士手按刀靶,直視堂上,知道此事不只是舞劍取樂而已,從事張任亦掣劍舞道:“舞劍必須有對,某願與魏將軍同舞。”

於是,二人對舞於筵前。魏延目視夏侯蘭,夏侯蘭亦拔劍助舞。於是劉璝、泠苞、鄧賢各掣劍出道:“我等當羣舞,以助一笑。”

劉璋觀之大驚,轉首望向尹銘,卻見其不慌不忙,當即一顆懸掛之心也落了下來。

就在這時,黃忠、龐德二人亦然出劍,劉璋手下大將雖然威名震西川,但是在黃忠、龐德、魏延、夏侯蘭等人的眼中又算什麼了!劉璋一顆懸着的剛剛放下,又被扯了上來,正欲說話之時。

便聽連聲慘叫,劉璋麾下衆將,除了張任只是被挑落長劍,其他三將皆爲黃忠、龐德、夏侯蘭所制。

劉璋見其手下大將被擒,再觀尹銘麾下大將各個殺氣騰騰,回頭望向尹銘時,只見尹銘依然是一臉歉意,即時明白過來。

劉璝、泠苞、鄧賢三將受制,環視帳下一衆人等,喝斥道

:“爾等欲做何?”,尹銘這時站了起來,對劉璋拱手施禮道:“銘多有得罪了!”

衆軍士環圍中的張任聞言怒目望向尹銘,暴喝一聲,道:“賊子爾敢!”

魏延大喝道:“有何不敢!”說完手起劍落,不待張任反應過來,便被魏延一劍斬爲兩段。

劉璋身體猛然一顫,大驚說道:“悔不聽黃權、王累之言,不料今日果有此事!”

尹銘輕輕搖了搖頭,望着劉璋欲言又止,後對於禁、黃忠等將揮揮手道:“不可怠慢了季玉兄!”

隨着尹銘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擒下劉璋,于禁等將亦在同一時候在法正的協助下掌控了劉璋的三萬大軍,而涪城的張鬆也在接到法正消息之後,完全控制了益州首府以及劉璋的家人。

至此,尹銘下益州沒有耗一兵一將,餘下的一衆益州反對者還不及起兵反抗便被于禁、黃忠、龐德、魏延、夏侯蘭等將領着各路大軍給撲滅了。

尹銘一舉奪得益州讓天下其他諸侯爲之心驚,因爲此刻奪得益州十萬大軍的尹銘一舉超越袁紹,而成爲天下第一大諸侯。

劉備惶恐至極,即刻令麴義、典韋等盡其起大軍,進犯漢中,面對強勢而來的劉備大軍,張魯毫無抵抗之力,就在麴義大軍就欲奪下漢中之時,尹銘麾下高順五萬大軍忽然出現,打了劉備軍一個措手不及,眼看着到手的漢中落入尹銘之手。

劉備憤怒之下,親領大軍於劍閣會戰尹銘,而這時曹*與袁紹對戰也已接近尾聲,實力強大的袁紹終究不是曹*的對手,連續的烏巢、官渡之戰敗北後,再無力抵抗曹*的大軍,袁紹更是忿怒的吐血而亡,之後其子各自爲政,又被曹*分而破之,次年袁紹勢力再不復存在,曹*得以統一河北。可是,曹*此時兵將疲乏,已經無力南征了。

江東的孫策亦感覺到尹銘的強勢,爲了尋找平衡,他出兵交趾,交趾士燮兄弟哪裡是小霸王孫策的對手,被其連下數郡,士燮無奈之際向尹銘稱臣,以此請求尹銘出兵抵禦孫策。

尹銘即刻令呂布、徐庶、文聘、李通等人分兵三路,一路出江東,一路截其退路,呂布則親自領兵前往交趾,與孫策連番大戰下來,呂布在徐庶的輔助之下,取得勝利,不僅將孫策趕出交趾,更是與文聘、李通三路大軍會師江東,直接將孫策老巢給端了,經過數月的鏖戰,孫策無奈投降,江東孫策勢力從而推出歷史。

尹銘連番得勝,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他固地據守,以消化新佔領地。不過他絕對不是消極的防禦,他一邊令呂布、關羽、張飛、高順抵禦隨時可能進攻其底盤的劉備、曹*大軍;一面下令大造戰船,大肆擴張水軍,興平四年(公198年)。尹銘令甘寧、周泰、蔣欽以圍剿海盜爲名,進軍海域,軍機處下令水師都督甘寧,威武將軍龐德水陸並進。費時一年半。平定攻入三韓半島,並將其歸入華夏疆域,也進一步威脅遼東王公孫度。

次年,倭國女王卑彌遣大夫難升米獻,請求大漢出兵平叛。水師都督甘寧率領水師五萬,以三韓爲跳板,進入倭國。三韓將軍龐德亦領大軍協助甘寧平定倭國之亂。此後,留居倭島,奉尹銘之令,橫掃倭國四島。並將其青壯男子於三韓青壯一同收編爲奴役軍,爲尹銘掃蕩中原之前驅,其實他們都不過是尹銘的炮灰而已。

興平六年(公200年),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尹銘令上軍大都督呂布率步騎五萬,另奴役軍十萬,由三韓出擊,一舉攻破遼東,不到三月,盡滅公孫度大軍,收遼東入境。

另有中軍大都督關羽率領五萬精銳,及十萬餘奴役軍大舉進犯兩都,並在同年六月攻破長安城,劉備逃至東都洛陽。其後,黃忠、魏延二將直入西涼,打破馬超、趙雲大軍,馬超、趙雲逃入胡羌,劉備西涼被奪。

關羽馬不停蹄,繼而進*洛陽,一月不到洛陽告破,劉備自縊而亡。同年,尹銘親統大軍領諸葛亮、張飛、高順、于禁、夏侯蘭等將,率領親隨這時代真正的重裝騎兵——一萬鐵甲犀騎。出擊曹*,與之鏖戰四個月,終於在遼東、西涼兩路大軍的夾擊之下,曹*敗亡。

興平六年(公元202年)十二月,尹銘回到漢末二十年,終於統一了華夏大地。次年正月,尹銘在一衆鍾繇、諸葛亮、呂布、關羽、張飛等一干文武重臣的力推之下,登基爲帝,改國號‘楚’,改元新始元年,立都袁紹舊都鄴城。

同年九月,尹銘大婚,同娶甄宓、趙雨、陸瑤、萬年公主、大小喬,立甄宓爲後,大封三宮。

又一月,上軍大都督呂布迎娶貂蟬,並於新婚之夜出征鮮卑,鮮卑一戰,飛將呂布之名遠播天下,佔其陰山;斬殺鮮卑騎兵七萬人,繳獲牲百萬餘頭,獲生口三十萬。

此戰,鮮卑人重創之,無力再守,又見大楚朝廷以草原築城而守,並無離去意,便只好向大楚帝國投降。送鮮卑美女無數,學大漢以求和親。

次年夏月,遼東將軍龐德進取西伯利亞,飲馬極北之海。

次月,西域都護關羽,徵西將軍魏延、西南將軍黃忠進軍西羌、西域,歷時經年,終將西域三十六國收歸大楚帝國。

天下終於一統,然而,尹銘卻並沒有就此停下自己的腳步,遙遠的西方以及廣闊的海域還等着他去征服,他誓言是隻要太陽照耀道的地方,就是我華夏子民安居樂業的淨土。

所以,現在的尹銘纔不過剛剛起步而已!………………………………………………………………………………

非常遺憾,本書就此草草收尾,多的我就不說了,只能說抱歉!

(本章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章 探 親 家VIP_第九十八章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六章 袁 術 之 死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五章 爭 鋒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三章 論 兵 策VIP_第五十八章 秘 聞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章 計 劃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五章 張 文 遠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二章 情 禮VIP_第 八十六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五章 戰 襄 陽VIP_第 八十三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一章 王 子 師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九章 皇 城 亂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五章 玄 甲 騎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章 堅 守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六章 夙 緣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二章 重 聚 首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二章 謀 戰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八章 西 川 之 地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章 麻 鋼VIP_第 八十 章 無 題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九章 雜 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四章 誘 敵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六章 喜 相 逢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二章 情 禮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六章 羌 胡 軍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一 章 鹿 門 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二章 亂 亂 亂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一章 情 深 意 重VIP_第九十四章VIP_第 六十 章 尋 訪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章 長 劍 技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五十三章 劉 備VIP_第七十九章 提 親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一 章 鹿 門 山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一章 情 深 意 重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六章 廬 江VIP_第七十七章 晚 宴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八章 陸 伯 言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章 江 夏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一章 抵 金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一章 喜 慶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七章 斷 腸 路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五章 玄 甲 騎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章 秦 直 道VIP_第五十六章 出 謀VIP_第 二 章VIP_第 一百 章VIP_第六十七章 途 殺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七章 定 親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二章 凱 旋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一章 王 子 師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一章 戰 黃 忠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四章 戰 夷 陵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五章 無 題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六章 易 京 之 戰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七章 絕 代 雙 喬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六章 廬 江VIP_第二十一章 三 顧 茅 廬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四章 聲 名 起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八章 陸 伯 言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 四十 章 赴 宴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三章 大 小 姐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二章 前 途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五章 廣 交 友VIP_第六十八章 兄 弟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二章 謀 戰VIP_第七十八章 席 話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九章 簡 雍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章 身 世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一章 喜 慶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一章 喜 慶VIP_第六十一章 虎 鬥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六章 兵 臨 城 下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章 茶 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一章 戰 黃 忠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七章 商 賈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 四十 章 赴 宴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四章 誘 敵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四章 古 城VIP_第六十一章 虎 鬥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八章 三 英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九章 千 裡 走 單 騎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二章 返 中 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五章 前 奏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二章 謀 戰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六章 陷 陣 營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四章 茶 會 友VIP_第五十六章 出 謀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七章 商 賈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五章 英 雄 末 路VIP_第九十七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八章 靈 帝 殤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六章 因 與 果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八章 逆 轉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章 夜 明 鷂VIP_第三十三章 烽 煙 起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七章 風 雲 起
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章 探 親 家VIP_第九十八章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六章 袁 術 之 死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五章 爭 鋒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三章 論 兵 策VIP_第五十八章 秘 聞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章 計 劃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五章 張 文 遠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二章 情 禮VIP_第 八十六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五章 戰 襄 陽VIP_第 八十三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一章 王 子 師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九章 皇 城 亂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五章 玄 甲 騎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章 堅 守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六章 夙 緣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二章 重 聚 首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二章 謀 戰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八章 西 川 之 地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章 麻 鋼VIP_第 八十 章 無 題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九章 雜 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四章 誘 敵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六章 喜 相 逢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二章 情 禮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六章 羌 胡 軍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一 章 鹿 門 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二章 亂 亂 亂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一章 情 深 意 重VIP_第九十四章VIP_第 六十 章 尋 訪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章 長 劍 技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五十三章 劉 備VIP_第七十九章 提 親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一 章 鹿 門 山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一章 情 深 意 重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六章 廬 江VIP_第七十七章 晚 宴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八章 陸 伯 言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章 江 夏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一章 抵 金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一章 喜 慶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七章 斷 腸 路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五章 玄 甲 騎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章 秦 直 道VIP_第五十六章 出 謀VIP_第 二 章VIP_第 一百 章VIP_第六十七章 途 殺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七章 定 親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二章 凱 旋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一章 王 子 師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一章 戰 黃 忠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四章 戰 夷 陵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五章 無 題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六章 易 京 之 戰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七章 絕 代 雙 喬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六章 廬 江VIP_第二十一章 三 顧 茅 廬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四章 聲 名 起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八章 陸 伯 言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 四十 章 赴 宴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三章 大 小 姐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二章 前 途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五章 廣 交 友VIP_第六十八章 兄 弟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二章 謀 戰VIP_第七十八章 席 話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九章 簡 雍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章 身 世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一章 喜 慶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一章 喜 慶VIP_第六十一章 虎 鬥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六章 兵 臨 城 下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章 茶 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一章 戰 黃 忠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七章 商 賈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 四十 章 赴 宴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四章 誘 敵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四章 古 城VIP_第六十一章 虎 鬥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八章 三 英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九章 千 裡 走 單 騎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二章 返 中 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五章 前 奏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二章 謀 戰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六章 陷 陣 營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四章 茶 會 友VIP_第五十六章 出 謀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七章 商 賈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五章 英 雄 末 路VIP_第九十七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八章 靈 帝 殤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六章 因 與 果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八章 逆 轉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章 夜 明 鷂VIP_第三十三章 烽 煙 起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七章 風 雲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