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

一光和三年,五月中旬,江夏郡蘄春縣旁,寬闊悠長的蘄水之上,一隻數千人的船隊,沿着長江水道從益州巴郡西來。

這隻船隊自然不是別人的船隊,他們是伏泉所派來援救江夏、廬江二郡兵馬的先鋒,專爲清理水道,保護水路安全順暢,同時也肩負着替大軍上岸尋找登錄地點而已。而甘寧大軍之所以如此,卻是因爲賊人狡猾,聽聞朝廷派了益州兵馬救援,就燒了他們老巢附近水域的水寨。同時在沿岸建堡,派兵卒監視水道,只要巴郡郡兵登岸,便以烽火爲信,讓駐紮在案上的賊兵一部前來攔截騷擾,賊人這麼做爲的就是拖延時間,讓東進的賊人一部有更多的時間進攻廬江郡而已。

“渠帥、額……司馬,那幫賊子又跑了,這麼下去,何時能登岸啊?”說話這人叫姜梵,是甘寧原本錦衣賊盜的下屬,剛剛他帶着十幾艘船隻將前來騷擾的數百賊子驅散後,領命給甘寧報信的。只不過這姜梵一時嘴順,又喊了甘寧渠帥,在對方那頗有深意的怒視下,連忙改口道,畢竟他們現在都是大漢官軍,甘寧都是掌管一郡水軍的司馬,自然不能再和以前那樣叫渠帥。

甘寧見自己原先屬下識趣,“嗯”了一聲示意自己知道,隨後望向這蘄水面露思索之色。

現在對他而言,別人稱呼他爲渠帥自然不如稱呼司馬好,因爲司馬畢竟是官,而渠帥是什麼?渠帥可是朝廷對賊寇逆賊首領的貶義稱呼,哪有現在司馬這個稱呼好呢?

已經當了月餘軍隊“高官”的甘寧,此刻已經渾然忘了他從前是多麼喜歡被人稱呼他爲“錦衣俠帥”的快樂,反而更愛別稱呼他爲“司馬”或者“將軍”。當然,“將軍”的話名字雖然威風,但自己現在讓下屬稱呼反而會讓同僚取笑,因此只能屈身叫“司馬”了。

現在他已經不是原本那個帶着兩百餘人橫行荊、益兩州的錦衣渠帥了,而是大漢巴郡的水軍司馬,當然這不是正式,伏泉四月份也只是在他那雜號司馬前加了個“行”字而已,意思自然只是代理而已,畢竟自己身無寸功,又有錦衣渠帥的前科在,太守在怎麼信任他,直接給他司馬之職,不說郡裡其他一步一步靠着軍功爬上來的同僚會不會不滿,便是朝廷那裡也不好交代,朝堂諸公可不會因爲甘寧有才能就同意直接給他高位的。

目光所及,只見前方河岸上有一小樹林,此刻已近夏日,正是草木茂盛之時,心生一計,指着那片樹林對姜梵道:“選健卒百人潛伏上岸,藏於樹林,稍後大軍便在此地登岸,若賊人再襲,前後夾擊,君侯今日必至,若再不登岸,吾有何面見君侯?傳令,登岸就在今日,賊人襲來,全軍敢有後撤者,斬!”

“諾!”姜梵得令便領命而去,往水軍中選擇潛伏上岸的兵卒去了,既然是潛伏,自然不是駕船上岸,而是不被賊人發現游到岸邊,這對兵卒的要求很多,因此他挑選的多數都是原本錦衣賊盜的老兄弟而已。

望着前方那令他徘徊有兩日的蘄水兩岸,甘寧心生惱火,這些叛賊真是太狡猾了,雖然他們每次進攻的人數不多,但是賊人對於地形太過熟悉,已經將周邊適合水軍登錄的地方全部破壞令自己難以登岸。而若是擇機尋找其他較難上岸的河灘登錄的話,又會在第一時間跑來一支部隊前來騷擾,而且對方攜帶了不少不知從那裡來的火油罐頭,也不和自己顫抖,只要自己船隊靠岸,便扔了火油罐頭,再以火攻,搞得自己還沒登岸就損兵卒數百,所帶的船隻也被燒燬數十,打得真是太被動了。

且不說這邊甘寧如何使計強登上岸,就在甘寧這隻先鋒兵馬後面,一隻遠比甘寧更加龐大的船隊也沿着蘄水駛來,在這隻船隊最中央的一艘巨大的樓船之上,此次出境平亂的主帥,大漢亭侯、巴郡太守伏泉正欣賞這沿岸風光。

“千里江陵一日還,古人誠不欺吾也。”伏泉手扶船杆,迎面一陣河風吹來,帶來一陣涼爽,不由心生感慨道。

話語雖然簡潔明瞭,但伏泉身後相隨的文武衆人卻是心生疑惑,未幾,便見主簿王謀上前出言問道:“敢問明府,這‘千里江陵一日還’出自何處?實在妙極!爲何下官從未聽聞?”王謀也是被伏泉這句名句吸引,他自認爲自己也是博覽羣書的大才,如今竟然連這等妙語都未聽過,自然是有些尷尬。

“恩……孤幼時見於一古籍耳,不足道也!不足道也!”伏泉擺手示意不糾結這個,換哥話題說道,他自己清楚,就算找他也找不出來,難道告訴他們自己隨口說漏了嘴,又不經意間做了一回文抄公嗎?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他可不想幹這會被人當做神經病怪胎的事情。

衆人見伏泉似乎不願多想,心中暗思,只道是太守自己作了此句,卻未有上下詩賦,因此假託古人言語而已。當然,這些他們可不會明說,畢竟伏泉是他們的上司,他們做下屬的怎麼敢打自己上司的臉呢?

伏泉自然是不知道自己這些下屬的心思,而且他也沒有這個心思去計較,估計知道他也不會說什麼,反正就當是愚弄古人而已。此時的他正率領近五千大軍浩浩蕩蕩的向江夏進發,心思自然不會在這些瑣事上,想到此番瞭解的江夏、廬江二郡的賊勢,心中也是擔憂不已,也不知道自己這五千板楯蠻兵能不能勝的過那些荊楚蠻子,畢竟雖然自己兵精甲堅,可備不住賊人人多,面對自己十倍之敵,真是不能小覷。

當然,伏泉只帶五千蠻兵,加上甘寧水軍一共六千餘人出川平亂也是有原因的,不是因爲他手上沒兵,自從板楯蠻亂平定後,巴郡現在還有萬餘郡兵鎮守,能說他手上沒兵嗎?

之所以帶的兵少,卻是因爲他沒有那麼多船隻和相應的能夠護送這些船隻安然運兵的水軍而已。雖然甘寧已經被他收服了,甚至他麾下被緝拿的錦衣盜賊,出來其中兩成因爲罪大惡極早就被郡署審理處決後,其他人也都被甘寧勸說投降漢軍,接受招安了。

自從四月甘寧最終臣服自己後,伏泉本着拉攏的原則,玩着那一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手段,直接向朝廷表奏甘寧暫行水軍司馬一職。當然,奏章可不是這麼寫的,畢竟甘寧有着錦衣賊盜的前科,伏泉命王謀好好潤色一番,寫的花團錦簇,理由就是巴郡水軍羸弱,甘寧有將才,此番平亂需要他。畢竟是要靠伏泉平叛的,朝堂諸公和皇帝劉宏也沒心思爲了一個賊盜渠帥,拂了伏泉的面子,便答應了他的請奏。

只是,甘寧的身份一事是解決了,但巴郡水軍也不是一時可以組建的。原本巴郡也就幾百老弱水軍,他們平日也沒太多用途,只不過是郡署爲了整治水賊建立的。可是很顯然,這支水軍清剿一下小的賊寇勢力還行,對上甘寧的錦衣賊盜,根本毫無用處。

對此,伏泉當然不能容忍,畢竟自己這五千大軍能不能順利登陸江夏,還得靠水軍給不給力才行。因此,再篩選了原本巴郡水軍老弱之後,伏泉又把那些以往犯罪較小的錦衣賊盜們放了,讓甘寧幫助招安他們,然後在讓甘寧就在巴郡江邊招募熟悉水性的精壯漁民,湊足他這個“行水軍司馬”的一千兵額之數。之後,就是下令全郡徵集船隻了,甚至還從周邊郡縣借調了一批能夠通行長江的大船,經過近一月的耗費,一支勉強成軍的水軍這才能夠帶着五千板楯蠻兵走水路遠赴江夏。

雖然耗費時間甚多,不過也總算能夠將兵平穩帶入江夏了,而這一路上伏泉也在研究這次平亂對象江夏蠻的資料,畢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他肯定是懂的。更何況這一次又比前番他帶兵平板楯蠻亂不同,前番板楯蠻亂時,可沒有漢人加入叛亂,因此相對而言平亂難度較小。可這次亂賊裡不止有江夏蠻人,還有漢人,而且他們人數衆多,有十餘萬人,由不得伏泉不重視。

此番叛亂,裡面所謂的江夏蠻,說來他們的來歷也是有歷史的。當年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時,南郡的潳山蠻雷遷等人聚衆反叛漢朝,侵犯掠奪百姓,漢朝派武威將軍劉尚率領一萬多人打敗了雷遷,並“徙其種族七千餘口人置江夏界中”。也就是將這湄山蠻種族的七幹多人遷移安置在江夏郡內,後來他們現在被稱爲“沔中蠻”。

到了和帝永元十三年,南郡有巫蠻許聖等人認爲郡守收稅不均,心懷怨恨,就聚衆反叛朝廷。後來在永元十四年夏天,朝廷派使者糾集督察荊州各郡的部隊共一萬多人征討許聖。由於許聖等人憑藉險要地形,很長時間攻不下來。於是各路部隊分道推進,從巴郡、魚復等幾路攻打,蠻人這才寡不敵衆,潰散逃走,漢軍由此殺了蠻人的首領,並乘勝追擊,大敗許聖等人。許聖等人乞求投降,而這一次大漢也再次展現了所謂的“對外仁義之風”,赦免了他們,將俘獲之人“復悉徙置江夏”,讓他們全部遷徙安置在江夏,和前番南郡蠻族叛亂折。

這些遷居江夏的南郡蠻民,後稱之爲“江夏蠻”,分別居住在巴水、蘄水、浠水、赤亭水、西歸水等五條河一帶,因此又被稱之爲“五水蠻”。如今,叛亂的江夏蠻便是這兩批遷居江夏的南郡蠻後人,他們祖先是被征服遷移來的,雖然世隔幾代,但這份仇恨並沒有因爲同化而減少,而且當地官吏百姓天生對這些叛蠻後人沒有太多好感,再加上地方吏治攤派的苛捐雜稅過多,種種原因激化之下這纔有今天的叛亂。

而這次叛亂規模如此之大,甚至波及兩郡,這也是有原因的。畢竟是經歷了幾代人的生息繁衍,這些江夏蠻勢力發展很快,幾乎遍及江夏諸縣,反叛的江夏蠻人有近十萬人,更令人深憂的是此時江夏還隱隱有“蠻多漢少”的局面。因爲隨着江夏蠻人四處和漢民雜居,雖然百姓依舊不喜這些江夏蠻,但也有不少漢人和他們關係太近,這其中緊鄰江夏郡的廬江人黃穰便是之一。

正是因爲這些原因,這賊子黃穰才能利用江夏蠻早有造反之心的機會,聯合一些早已和江夏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雜居漢人,起兵謀反,甚至人數衆多的江夏蠻可以允許黃穰成爲他們的首領,也是有此緣故。因爲在他們眼裡,黃穰其實已經不是漢人了,多年的漢蠻雜居,早就讓他們心裡面自動認爲黃穰是他們江夏蠻人了。

心中這樣想着,伏泉卻是被一聲驚叫吵醒,只聽到身邊隨行的軍師楊洪指着前方大喊道:“君侯,蘄水沿岸有異!”

面色一驚,伏泉循聲望去,只見遠處的蘄水岸邊硝煙彌補,一看便是有兩方人馬在爭鬥,路上看不太清楚,而水上,卻是能看見無數戰船,它們懸掛的那些旗幟,很明顯的告訴旁人,他們是漢軍。而旗幟上所標識的幾個碩大的“黃”、“嚴”等字,明明白白的告訴衆人他們是巴郡郡兵,是伏泉所派的先鋒部隊。

“快!令全軍戒備,火速救援。”也來不及去調查出了何事,伏泉連忙下令道,他可不想自己這隻先鋒部隊出事,不然這未戰便損失巨大,對他而言可是大大的不妙。

“諾!”

未幾,隨着激昂的號角聲響起,整個船隊霎時間變了氣息,一股肅殺之氣蔓延,在各部長官的命令下,火速向着前方戰事地點救援而去……

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夜襲第六章 瘟疫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四百六十八章 張然明起復涼州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將究何爲第一百三十七章 封侯難成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太平道平閻忠遁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蔡邕入京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陽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樂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三百八十一章 吳起之才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四百八十章 槍頭無有唯投杆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請封侯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六百零一章 每一發兵 頭鬢爲白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手尾誰先從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負隅頑抗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五百一十五章 化胡爲漢三策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宜速不宜遲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六百六十六章 蔡邕入京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六百七十一章 黑山賊滅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兩百零一章 直搗閬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四百六十八章 張然明起復涼州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五百四十四章 奇男子香味極重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四百五十章 打仗就是來搶劫的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
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夜襲第六章 瘟疫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四百六十八章 張然明起復涼州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將究何爲第一百三十七章 封侯難成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太平道平閻忠遁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蔡邕入京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陽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樂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三百八十一章 吳起之才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四百八十章 槍頭無有唯投杆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請封侯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六百零一章 每一發兵 頭鬢爲白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手尾誰先從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負隅頑抗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五百一十五章 化胡爲漢三策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宜速不宜遲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六百六十六章 蔡邕入京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六百七十一章 黑山賊滅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兩百零一章 直搗閬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四百六十八章 張然明起復涼州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五百四十四章 奇男子香味極重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四百五十章 打仗就是來搶劫的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