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

斬馬腿,阻擊漢軍鐵騎,終是取得奇效,黃巾蛾賊不畏死亡的拼命攻勢,將原本準備從兩翼包抄的漢軍鐵騎給堵在無邊的蛾賊人潮中了。

“中郎,騎兵難克,當何如?”前方騎兵受阻,無法破襲,很快便有軍將前來,向伏泉問話。

“莫急!”伏泉安慰道:“幽州突騎,世祖光武皇帝用之平定天下,並、涼二州鐵騎,亦非平庸之輩,有過人功勳,以善戰著於內外。今兩萬餘騎,左右包抄,穩操勝券,何須急矣?”

“然、然……”

“勿急!勿急!大戰之下,身爲主將,切不可慌亂!”伏泉見那軍將焦急神色,又一次嚴厲警告,隨後道:“傳令,先擒賊首張角者,爲首功,孤必向陛下奏請封侯!”

“諾!”那兵將應喝一聲,剛想離去,隨即想到什麼,疑惑道:“中郎尚有令否?”

“無令!”

“……”那軍將啞然,剛欲再問,不過,最終還是忍住。

望着那將樣子,伏泉自然猜出對方神色,畢竟自己剛纔那番話相當於白說,什麼命令都沒有,就是激勵士氣而已,這樣子,似乎根本不能快速破了黃巾蛾賊斬馬腿的戰法而已。

當然,伏泉本就沒想過找辦法,對於黃巾蛾賊斬馬腿的招數,他說這話的目的,自然是爲了激將而已。本來,漢軍兩萬餘騎,其中大部都是邊塞精銳,這等實力,對於太平道黃巾蛾賊,如果說以一擋百,顯然有些吹噓了,但是如果說以一擋十的話,那倒是還有點這樣的意思,畢竟兩方的整體實力,確實實在是相差太大。

所以,黃巾蛾賊軍陣被漢軍攻破兩翼,顯然是必定的,至於何時成功,也就是時間問題而已。現在,伏泉下這命令,其實就是在刺激涼州和幽州兵之間的矛盾,逼得這兩支邊郡兵更加拼命,因爲一旦破賊的首功被對方拿了,恐怕他們自己要後悔死了,因此更加拼命。

“先擒賊首張角者,爲首功,伏中郎必向陛下奏請封侯!”

“先擒賊首張角者,爲首功,伏中郎必向陛下奏請封侯!”

“先擒賊首張角者,爲首功,伏中郎必向陛下奏請封侯!”

……

一時間,先是從前軍步卒,然後是騎兵,交相喊起這話,無數正在前房與黃巾蛾賊衝擊兵卒的漢軍步卒,突然像是發了魔一般,士氣大漲,竟然抵擋住連破他們兩道防線的黃巾蛾賊的攻勢,甚至隱隱有一絲逆推的意思。

當然,高官厚爵的誘惑,所提升的戰力只能是一時的,終究張樑麾下的黃巾蛾賊,也不是吃素的。在短暫的反擊黃巾蛾賊後,他們最終也只能依舊和蛾賊相持,不過,這些並不是伏泉想要的,他下達此令,最重要的意圖,卻是要死逼大漢三邊的邊地騎兵拼命,他可不信,僅僅是斬馬腿,就能讓這些大漢精騎害怕。

“殺……”

幽州突騎中,有一黑臉英俊少年,正隨着幽州騎軍廝殺於黃巾蛾賊陣中,不過,若是因爲其英俊外表,在這戰場上就忽視他的實力,顯然會吃大虧的。

他雖然年輕,看着十七、八歲,尚未及冠,但是他的格鬥技巧顯然在普通人之上,而且力氣極大,一把長矛常常能將蛾賊洞穿刺死,而後將那蛾賊,十分輕盈的像是扔沙包一樣,將對方當成武器,扔向其他前來圍攻的黃巾蛾賊陣中。

這人如果伏泉在這,一定可以認出,他便是昔日在涿郡,一起喝過酒的張飛。此刻,張飛手中長矛又是連刺三人,招招取命,鮮紅的血濺在他的臉上和身上,讓他心頭一陣愉悅,他喜歡這種臨陣廝殺的感覺,這會讓他瘋狂,讓他興奮,當然,如果能指揮千軍萬馬,讓敵人在殺戮中懺悔的話,那顯然更好。

後方傳來漢軍的叫喊聲,這一下子使得張飛驚醒,像是想到了什麼,連忙策馬,往他不遠處的兄長劉備方向跑去。一路之上,他的長矛也未閒着,又是連刺數人,收割不少鮮活的生命。

“大兄!大兄!”

劉備此刻正率領麾下一屯幽州突騎,隨公孫瓚破襲黃巾蛾賊陣營,聞得張飛喊聲,連忙揮劍刺死身邊一個本來的蛾賊後,對其喊道:“益德,何事?”

“後軍!大兄快聽後軍軍令!”

張飛嗓門極大,又是焦急喊着,這一聲大喊,不止使得劉備向後方聽着,就是劉備身邊不少亂戰的幽州鐵騎,也都一邊砍殺黃巾蛾賊,一邊聆耳聽着後面漢軍吶喊的軍令。此刻戰場上的廝殺叫喊聲極大,即使漢軍後陣無數兵卒大喊,在前面衝殺的劉備,聽着後方喊話,依舊顯得有些吃力。

“擒張角者,得首功,必封侯!”劉備聽清之後,口中喃喃唸叨,眼神突然閃出一抹亮光,手中長劍更是緊握,最後一個獎賞對他來說誘惑太大。

此番,他投公孫瓚從軍平賊,不就是想振興家門嗎?而試問天下,還有比封侯拜相,更能令他振興家門的嗎?此刻,原本只是單純想跟公孫瓚一起,靠着軍功救出恩師盧植的劉備,在聽到可以封侯後,心中不由升起另一股念頭,甚至於某些程度上,他已經忘掉了他跟公孫瓚拼命鑿穿黃巾蛾賊軍陣的初衷了。

至於說這封賞令是伏泉這個副將下的,而非主將皇甫嵩下的,劉備卻是不甚在意,畢竟,雖然皇甫嵩是主將,但是在某些方面,比如信譽、封賞這些地方,他是遠遠不如伏泉的。終究礙於身份以及軍功,在漢軍兵卒眼裡,皇甫嵩這個主將與伏泉對比,實在有些名不副實了。

如果說剛纔命令是皇甫嵩發出的話,恐怕劉備還有猶豫一下,要不要爲此拼命,他可不敢保證這位耍了他們涼州自己人的皇甫嵩,會不會再信口開河,要是得了張角首級,沒有功勞,那豈不是就此虧了?當然,如果皇甫嵩沒有信口開河,真的給他們報功,可是皇帝不批的話,那也沒轍不是?

這可不是劉備或者其他漢軍惡意揣測的,實在是皇甫嵩麾下已有先例,在他率軍入冀州前,因爲平定兗州太平道黃巾蛾賊,就爲部下請功。其中,皇甫嵩麾下護軍司馬傅燮,除了率兵斬殺兗州太平道渠帥卜巳外,還相繼斬殺張伯、樑仲寧等重要兗州太平道黃巾蛾賊賊首,理應有大功,然而,就因爲傅燮在投軍平賊前,曾上書彈劾宦官,使得宦官對他特別怨恨,後來在中常侍趙忠等人的言語蠱惑下,皇帝劉宏竟然有功不賞,這不得不讓漢軍兵將對於皇甫嵩的信任度,十分低。

反而是伏泉,以他大漢國戚和名將的身份,即使此番奏功,沒能獲得封賞,但是以後也肯定可以兌現,畢竟,現在大漢的太子,可是他的表弟,等到太子即位,還用擔心這位到時必定大權獨攬的外戚不兌現昔日承諾?

當下,思索片刻,劉備不遲疑,謂張飛及左右親信騎兵道:“諸君聽令,隨吾去長史處!”

話語未來,率先巧準方向策馬,張飛及劉備麾下騎兵聞令,毫不遲疑緊跟,場上還有其他非劉備麾下騎兵,看到劉備所去方向,念及他和長史的關係,也抱着想要立功的想法,尾隨而去。

所謂長史,在幽州突騎中,自然沒有別人,他就是昔日伏泉舊吏出身的公孫瓚,因後來出任遼東屬國長史,常騎白馬,屢建奇功,得名天下,被時人稱爲“白馬長史”,後來因爲其征討鮮卑之功,被朝廷任命爲涿縣縣令。此番更是因爲其名,在太平道黃巾蛾賊起事後,被皇帝劉宏任命,招募、統率幽州兵馬,歸受其師北中郎將盧植只會,平定黃巾蛾賊。

劉備之所以如今在公孫瓚麾下,也是因爲他在太平道黃巾蛾賊起事後,眼看這參軍平亂,絕對是可以讓他振興門楣的好機會,因此便帶着他在涿郡的一幫常年隨其左右遊俠惡少年,隨其師兄公孫瓚出兵。

那時正巧公孫瓚正受命,募兵討賊,因劉備與其關係,便直接任命其爲一屯之長,故而有他如今的身份,不得不說,現在的劉備可是比真實歷史的起步,好得太多了。

“殺……”

張飛跟上劉備,一杆長矛飛舞,緊緊護衛在武力明顯不是太強的劉備周圍,生怕劉備遭到合圍的黃巾蛾賊的毒手。只見,他手中長矛如龍飛舞,左擋右砍,全力搏殺,勇不可擋,馬蹄所經之處,留下一地蛾賊屍體,直叫跟隨他們的幽州突騎爲此稱好。

“將軍!將軍!”到了地方,劉備見到正依舊率令麾下騎兵,在第一線,死死砍殺黃巾蛾賊的公孫瓚喊道。

不得不說,公孫瓚武力不俗,在他四周,圍聚着十數個,手持各種兵器,準備偷襲他,砍他的馬腿,甚至砍了他首級領功的黃巾蛾賊。可是,無論那些蛾賊如何圍攻,在公孫瓚的兩頭施刃的長矛揮舞下,圍困他的黃巾蛾賊,都沒有沾得太多便宜,只剩下公孫瓚在他們圍攻下,遊刃有餘的揮舞長矛,收割他們性命而已。

以劉備觀之,這等武力,比之他手下頭號猛卒張飛還要厲害。當然,張飛吃虧只是吃虧在從軍稍淺,戰鬥經驗比公孫瓚少而已,劉備確信,假以時日,只要張飛積攢足夠經驗,肯定能夠打得過公孫瓚的。

這其實也是公孫瓚所認同的,當初他帶張飛從軍,幾番交戰,公孫瓚見到張飛驍勇,又很年輕,愛才心喜,數番和劉備索要張飛,希望張飛隨其左右,欲委以重用。好在,張飛是個有良心的忠義性子,數次拒絕公孫瓚,坦言只呆在他兄長劉備身邊,否則,如果換了他人,劉備說不得還真要把這好苗子送給公孫瓚了。

“玄德,何事驚呼?”斜斜一矛,將胯下馬兒右側的一箇中年蛾賊刺死,公孫瓚聞得熟悉聲音,出聲問道。

劉備指着漢軍後方,高聲道:“將軍!快!快聽軍令!”

公孫瓚聞言,一邊禦敵,一邊聆耳傾聽,很快,他便聽到後方喊話,頓時眼神突變,目光陰冷的看了一眼前方。那裡,是黃巾蛾賊軍陣的左翼,公孫瓚知道那是涼州鐵騎衝陣的地方,當然,公孫瓚往那裡觀望,只是想看一看涼州人,此刻已經衝殺到什麼地方了。

只是,此刻戰場之上,黃巾蛾賊衆多,公孫瓚即使乘於馬上,也不能看得太清楚,但還是可以瞥到涼州騎兵的大致方位,眼見和己方突入的深度相差不大,這才鬆了口氣,他可真怕這首功被憋了一肚子氣的涼州人搶了。

不得不說,伏泉這一聲命令,即使是公孫瓚,都不能淡定了,究其原因,自然是封侯。想他公孫瓚,戎馬北疆,所立功勞無數,但真正因爲功勞而獲得大賞的,無一不是率兵隨伏泉作戰,這之中緣由,公孫瓚自然知道,還不是因爲朝中無人提拔,否則,憑着他在北疆闖出“白馬長史”偌大威名的功勞,公孫瓚確信,如果他朝中有人,肯定早就因功成爲一地太守或者入朝封侯了。

看看伏泉麾下那些一直隨他征討的將領就知道,曾經和他基本在同一水平線,甚至像關羽、黃忠、徐晃等人起點還不如自己。他當時還是家族關係,擔任郡吏,而關、黃、徐三人只是隨伏泉上任縣令的白丁,現在,那三人都有了關內侯爵,而他,只能擔任一縣令,實在讓公孫瓚不服。

現在,伏泉下來海口,只要擒獲張角,得到首功,他一定可以爲對方奏請封侯,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伏泉此番不問你的出身,不問你隸屬何方,只要能擒拿張角,憑着實力,都能封侯。

這種承諾,使得公孫瓚和劉備一樣,也不能淡定了,甚至和劉備一樣,在他心中,也已經將這件事情,擺在第一位。而第二位,自然是獲得首功,和皇甫嵩做交易,救出恩師盧植而已,好在,這兩件事情對他們而言,可以同時進行,否則,就難辦了。

“諸君聽令,封侯拜相,當在此時,隨吾殺!”

燮素疾中官,既行,因上疏。書奏,宦者趙忠見而忿惡。

燮軍斬賊三帥卜巳、張伯、樑仲寧等,功高爲封首。

燮擊黃巾,功多當封,忠譖訴之。帝識燮言,得不加罪,竟亦不封。

樑衆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知賊意稍懈,乃潛夜勒兵,雞鳴馳赴其陣,戰至晡時,大破之,斬樑……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屍,傳首京師。

摘選自《後漢書》

據以上史書記載,張樑部在張角死後,的確是戰力大漲,皇甫嵩率領天下精銳,戰不過張樑之兵,可以看出張角的軍事實力真的不如張樑,而且張樑部戰力提升很快,並非我有意拖劇情

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六百八十六章 天下可無洪 不可無君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進只爲白鹿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三百四十八章 秦川徐晃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殺胡俘第十二章 隱憂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名的年輕俊傑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萬艾可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三百二十五章 斷柱破城法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蔡邕入京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不韋怒審解縣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兩百章 平蠻夷計策初定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二百五十七章 雪夜行刺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二百八十五章 卞縈嬌媚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將是寶貝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報傳京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十五章 朝堂募捐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
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六百八十六章 天下可無洪 不可無君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進只爲白鹿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三百四十八章 秦川徐晃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殺胡俘第十二章 隱憂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名的年輕俊傑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萬艾可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三百二十五章 斷柱破城法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蔡邕入京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不韋怒審解縣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兩百章 平蠻夷計策初定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二百五十七章 雪夜行刺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二百八十五章 卞縈嬌媚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將是寶貝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報傳京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十五章 朝堂募捐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