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

西征文武軍將多有涼州人或任職涼州的經歷,他們與敦煌郡的涼州官吏多數還是舊識,所以雙方倒沒有太過注重禮節,互相打過招呼後,便隨涼州官吏,入敦煌縣參加臧旻和馬騰舉辦的接風宴了。

酒足飯飽後,衆人休息兩日,直到第三日,作爲西征主將的伏德,才率領西征將領,並臧旻、馬騰二人,去城外的軍營,看一下大軍會合後的第一次閱兵。

自前漢世宗孝武皇帝時,爲了控制西域,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正式設立敦煌郡後,敦煌郡就成爲了大漢通往西域的必經要地。

本朝學者應邵有言,“敦,大也。煌,盛也。”兩者合一,字意說的當然不是說敦煌郡廣闊繁榮,畢竟邊塞苦寒之地,這種地方能好到哪裡去?而“敦煌”的真正意思,卻是說從這裡到西域的路,廣闊而繁榮,只可惜,自西域阻絕,絲綢之路隔斷,原本廣闊繁榮的道路,連同敦煌一起,漸漸凋敝了。

敦煌地處大漢西陲,雖然爲邊地通往西域之要地,但因人口少,所以城池也比不得中原大城,自然是容納不了伏泉這些年抽調來的各地精騎。

當初,在馬騰上任之前,前任的敦煌郡守可是愁死了,蓋因伏泉爲了準備建設敦煌,保證通往西域之路無後顧之憂,不僅僅是駐軍運兵至此,還有大規模移民,實行屯田的準備。

若是前者還好說,雖然敦煌郡人少城小,但並不代表它的轄地小,前任太守選了一處敦煌城外的不利於耕作的鹽鹼之地,派人重新造了處規模極大的軍營便讓兵卒休整駐兵了。

然而後者,卻是差點要了前任敦煌太守的命,畢竟,本來敦煌郡一郡之地,伏泉沒有徹底滅亡涼州羌族之人時,在冊的漢人也就只有數萬人不到而已。

可以說這敦煌郡人口甚至連大漢中原的一個富庶縣都不如,這也導致敦煌郡因爲人少,每數年纔會得到一個孝廉名額。

不過,自從伏泉平定涼州,諸羌人都被他易俗改姓,編戶齊民後,敦煌郡一下子就有了十多萬人口,可謂是人口暴漲。

而人口暴漲的後果,就必然是郡內各地城池當初建得小了,裡面的住宅不夠分,前任太守可是廢了好大的辛苦,這才勉強讓各編戶之民,在各地有房屋可住,不生亂子。

其中,也得好像敦煌郡本地豪強,沒有在各縣城內廣置宅邸的緣故,這倒不是說敦煌城荒涼,只是因爲住在城內,對於那些豪強之人來說,縣城內有大宅臨時住便可,他們的根基還是在城外的自建塢堡。

畢竟,自本朝立國以來,涼州經歷四次羌人叛亂,可謂是百年都在亂,而每次叛亂,羌人必定攻城,這些豪強若是住在縣城裡,恐怕積攢的實力,也早就耗光了。

特別是敦煌郡內,這些靠近邊地的豪族,時常要和羌人以及邊地其他胡人打交道,時不時互相攻伐,又或者和睦貿易,而且自建塢堡,又能不受限制的開墾良田,招募門客私兵,自然這樣邊地豪族不會在縣城內多置宅院的,當然是方便了前任太守移民的佈置。

只是,對伏泉而言,作爲西域咽喉之地,敦煌郡十萬人口,明顯每年府庫的收入及能出動的民夫數量,也不夠伏泉所派出的三萬騎兵,一路上的糧草軍械的運輸和消耗。

當然,府庫收入不足,伏泉可以從涼州其餘地方,以及富庶的三輔之地運來,可是民夫不足,就不能強徵其他郡縣民夫幫助了。

三萬騎兵,就算是已經明確了以戰養戰的目標,但也需要民夫搬運護送不是,而且騎兵的刀劍箭矢這些兵械,同樣也需要大量的民夫護送。而三萬騎兵,如果還需要徵召輔助的地方兵隨從的話,那起碼還要有數萬人的男丁幫助大軍。

很明顯,以那時敦煌郡才十萬的人口,肯定無法完成這西征軍的後勤任務,所以,在伏泉大力削弱世族豪強後,就把那些因爲袁紹謀逆,從而導致家族下獄的人,以各種理由,將他們全部遷徙到敦煌,以軍管方式,實行屯田。

雖然,遷徙到敦煌郡的世族豪強族人,其實一共也就幾千人而已,但是這並不代表敦煌郡人口增長不慢,因爲就是這波移民,敦煌郡有史以來,第一次破天荒的在冊人數突破了二十萬人了,達到了二十三萬之多。

可謂是直接嚇掉了很多敦煌百姓的眼球,因爲對於那些一輩子都沒出過敦煌的漢家百姓而言,幾十萬漢人,確實是他們不敢想象的。

而敦煌郡人口這波長得快的原因,自然是這些被伏泉強行遷徙的世族豪強,他們將原本所在郡縣的私兵佃戶等,不需要朝廷動員,自己能帶來的都帶來了。

終究,伏泉實行的不是滅族政策,他們知道去了邊塞家族一定很苦,但並不代表他們會就此沒落,只要有人有地,再有這些世族豪強傳承的儒學經書,他們就一定可以再起,自然的,土地帶不走,但原本屬於他們的人,都是花了最大代價的誘導帶走。

也正是這樣,有着兩波移民的加持,在前任太守的努力下,敦煌郡方纔有了大郡崛起的感覺,而因爲這中大躍進式的治民之功,伏泉再用馬騰代替那前任太守後前,也是將他調入京師,任爲九卿大司農,以示對其苦勞嘉獎。

敦煌縣城外的軍營,離縣城極遠,有些不符合漢代正常的布營規矩,卻是因爲前任太守,不忍心對城池附近可以耕作的土地,多加破壞所致。畢竟,敦煌自古風沙多,能夠耕作的土地本來就少,自然要多加珍惜。

伏德等中原將領也是第一次來敦煌,知道緣由後,也未有不滿,只當是散心,便一路騎馬慢行而去。

一路之上,但見不少田野,所種莊稼都已經冒出了不少頭,看這長勢,雖不及中原糧食飽滿,但對於邊塞苦寒地而言,卻是不錯了。

“馬敦煌,沿路莊稼長勢喜人,看來,今歲出塞,真好兆頭也!”伏德大聲笑道,畢竟,縱觀兩漢,前漢用兵西域,常爲後勤所累,而後漢卻只以精兵爲主出塞,兵員至多數千人,雖然有國內各種原因,但最大的原因便是後勤問題。

後漢不似前漢,在西域周邊廣置屯田,自光武罷除天下郡國兵後,邊地屯田大減,自然出兵西域的兵員少,實在是後勤壓力太大這也是伏泉這幾年在涼州廣置屯田移民的原因。

“伏徵西妙贊,若非有驃騎令人所制‘化肥’,敦煌安有今日之收成?”馬騰回道,語氣裡,帶着不少尊敬,的確,伏泉所出化肥之神物,確實是造福之物。

“化肥?”伏德詫異一聲道:“難怪如此!中原之地,依此物,糧食皆有數成長勢,邊地自古貧瘠,今日有豐收之像,確是難得!”

“此大漢中興,平定四方之祥瑞,驃騎真神人也!”

……

忍着恭維與馬騰以及其他聞聲吹捧的官吏,說了話後,伏德終是跳出了這恭維圈子,尋得清閒。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對於兄長伏泉,派人所造化肥有意見,相反,在知道使用化肥後糧食的產量後,他可是更加崇拜他那兄長,因爲他知道,這可以令糧食瘋狂增長的神物,實在是國家振興,開疆拓土的利器。

在伏德記憶裡,那化肥是兄長伏泉,專門令人尋來一些民間會種地的老農,在漢代種地都會加的糞便、草木灰這些東西里,加以改進,以人和動物糞便尿液、熟石膏、水,以不同比例混合後,窖藏深埋後得成。

據說,當時天下選來的數百個種田老農,都各自用自己種地屯糞便、草木灰的法子,用自己的比例調製,而伏泉專門令人在旁記錄比例。

等化肥出後,又在雒陽城外,尋了伏氏的私田,讓這些老農分開種植,直到秋收,觀察誰的田地糧食最喜人。

伏泉不是什麼化學家、工程師,他雖然知道化肥是種糧食的大殺器,可是前世作爲一個城市孩子,長大經商,連地都沒下過,又如何知道化肥配製比例,因此只能選這土辦法,希望從這些有經驗的農民手裡,找出最好的化肥比例。

畢竟,早在先秦,以耕作爲生的華夏祖先們,可就是不斷的尋找增加糧食收成的經驗的,及至今,糞便增肥也已經廣泛使用了,只是因爲各種原因,效果不是非常好而已。

《詩經·周頌》有言,“荼蓼朽止,黍稷茂止”,這就說明早在西周時,農民已認識到雜草腐爛後的肥田作用。而《禮記·月令》中,“可以糞田疇,可以美上疆”,也是說明利用夏季高溫和降雨漚腐雜草,增加土地肥力;《孟子》更有言“百畝之田,百畝之糞”,《荀子》裡面直接闡明“多糞肥田”,諸如此類的關於施肥的記載很多,這都說明當今之世,不懂什麼化學常識的辛勤的華夏祖先們,靠着自己的經驗已經發現了自然肥料並加以利用。

明白這些,伏泉雖然不會做化肥,但不代表他不會使用概率問題,讓那些有經驗的老農去按照記憶裡的基本材料,去用他們的經驗勾兌,哪怕最後的化肥只能讓平常收成長几成,但那對伏泉而言,也是完勝。

最終,一位來自於河南地的六十多老者,以所種土地,糧食比以前高了三成勝出,而後,伏泉便一邊令人繼續調製化肥方子,另一邊就強制下令各地依照此方比例,號召百姓試驗種地。

到了如今,中原之地,隨着化肥不斷改進,有的地方的糧食,都已經是以前的兩倍收成了,就是邊地,也是有了數成的新增收成長幅,可謂是造福天下。

而隨着化肥傳播,天下百姓更是無不稱此物爲祥瑞,是上天派驃騎將軍伏泉賜給大漢,賜給皇帝的福祉,無形之中,讓得一向以殺伐聞名於世的“戾龍”伏泉,更是平白多了不少美名。

輿論就是這樣,一旦有了對個人利益好的事情,那些受到好處的人,就都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天下往往,皆爲利也,就是如此。

當然,伏泉心裡清楚,他這種瞎貓碰死耗子的改良土化肥,肯定比之後世的化肥工廠,不管是效果還是產量,都是拍馬也趕不上的,但是有跟沒有,那是兩個概念。

有了化肥後,鹽鹼地也好,地力耗盡的土地也罷,都能重換新生,即使現在的對於那些土地效果不是非常顯著,但比起以往邊地的貧瘠土地的收成,現在使用化肥的增產效果,無論是在邊地還是中原,那幾乎都是立竿見影的!

看着這些長勢喜人的土地,伏德心裡不由暢想,若是再等十年、二十年,邊塞土地都被兄長伏泉移民開墾完後,配上據說還在改良,可以更加令莊稼長勢多幾成的化肥利器,大漢帝國征伐西域,甚至更西之地,不是大大削減了難度嗎?

不過,想到自己曾經見到的那些從土地裡取出的密封化肥的罐罈子,伏德就一陣反胃不好受。

記得第一次,當伏德隨兄長伏泉看化肥時,那化肥罈子被打開後,立馬傳出的那股濃重的刺鼻味道,可令他難受之極。而且,這味道是連續的,隨着它的瀰漫,伏德可是隻能一直用手掩住鼻子,那味道,就像那久未清洗的茅房一樣,令人反胃噁心。

不知不覺間,伏德一衆人,終於是到了那容納三萬餘人,和近十萬匹馬的寬大軍營,在和軍營將領互相結識後,便開始了第一次閱兵。

看着風馳電掣的漢家精騎,特別是他們做出了很多以前不用馬鐙、馬蹄鐵的騎兵做不出的動作時,在場不論是第一次見到還是已經見過的漢軍將領,又一次開始恭維起伏泉來。

當然,於他們而言,殊爲可惜的是因爲漢軍大規模換裝,不便掩蓋消息,遠在西域的韓遂也是知道了這利器,這也是他開始能以弱兵在西域諸國聯軍內不敗的原因。

現在,隨着時間推移,恐怕西域諸國也有不少騎兵也用了馬鐙、馬蹄鐵,卻是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敵人。

這倒是爲他們此次出征,增加了些難度,不過,就算如此,他們也不害怕,畢竟,在其他裝備上面,漢軍的強弩利器依舊完勝西域諸軍。

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戰南匈奴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將究何爲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八十七章 武聖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二百五十章 楊季休強問得選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將究何爲第八十七章 武聖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二百二十五章 蠻人爭議第二百四十九章 甘氏疑雲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封侯難成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八十二章 皆爲漢軍埋骨之地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頭勢力自古有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揚名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二百五十七章 雪夜行刺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十四章 考校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進只爲白鹿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三章 鄭颯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爲漢興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二百九十四章 祈福儀式第三百二十章 拒公主爲妻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歲無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
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戰南匈奴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將究何爲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八十七章 武聖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二百五十章 楊季休強問得選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將究何爲第八十七章 武聖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二百二十五章 蠻人爭議第二百四十九章 甘氏疑雲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封侯難成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八十二章 皆爲漢軍埋骨之地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頭勢力自古有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揚名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二百五十七章 雪夜行刺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十四章 考校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四百二十四章 追何進只爲白鹿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三章 鄭颯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爲漢興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二百九十四章 祈福儀式第三百二十章 拒公主爲妻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歲無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