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餘後手

關羽所部的漢胡雜騎的偏師,戰果自然明顯,先零羌主力大部都在金城郡,和韓遂聯合,對抗伏泉,塞外所剩部落的留守兵力,自然不會太多,一共就不足兩萬騎而已,

而且這還不是羌人一個部落的整體,而是各個部落留守兵力的總和,每個部落的守衛兵力大的數千,小的也就數百人,如果再將羌人部落中,尚能上戰馬的老人和可以上戰馬的少年徵召的話,也能湊足四萬餘人,只是這樣的軍事實力,無疑十分不夠看的。

對比起關羽麾下可以隨意出擊的騎兵,這些先零羌部落就如何四散的羊羣一樣,任由漢軍這羣惡狼肆掠,而且漢軍屬於奇襲,等到羌人部族得到消息,準備各部落集結聯軍對抗漢軍時,已經有近一半的羌人部落,徹底化爲飛灰了。

無論是漢軍還是僕從的匈奴、屠各、烏桓等胡騎,他們都不是吃素的,就算有的羌人部落還有數千可戰的騎兵,給漢軍造成了一些障礙,但是最終還是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直到羌人最後匆忙集結了兩萬餘騎,欲與漢軍決一死戰,漢軍才遇到像樣的抵抗,畢竟無論是人數還是對敵準備上,這支羌軍都比過往漢軍偷襲的羌人部落厲害的多,只是一切已經註定,這一戰最終也是漢軍自損兩千餘,大破羌軍,殺敵兩萬餘,唯有千餘騎逃出生天,不過,他們再逃,也逃不出漢軍的手掌。

塞外掃蕩,斷叛軍一臂的戰事,關羽前後用時半月,將塞外羌胡諸部落連根拔之,前後殺六萬餘人,俘近八萬婦孺,其中大半是年輕婦女,少數是未及車輪高的羌人孩童,其餘尚有近萬羌人,得以逃脫,或繼續往北方更北的塞外逃遁,或是繞道,前往叛軍治下的武威郡,打算在那裡或者去武威郡毗鄰的金城郡,投靠同族羌兵羌將。

除此之外,漢軍還前後共救出三千餘被羌人俘虜後,關押部落內奴役的漢人百姓,至於羌人部落內其他東西,除了值錢的財物細軟以及糧食、戰馬、兵器等物被漢軍繳獲後,派人帶回北地郡外,其他沒用的東西,都被漢軍一把大火和曾經羌人部落一起,化爲灰燼,即使銷燬了漢軍的證據,也預示着先零羌這個屢次降而復叛漢朝的羌族,將由此徹底衰敗。

車馬徐徐離開,那是前來接應的北地郡兵千人,他們將解壓先零羌諸般財貨和俘虜的婦孺送往北地郡,同時一併送往北地郡的還有漢軍死傷之兵卒的遺體和傷員。

望着眼前的車隊身影,漸行漸遠,逐漸消失於眼簾之後,關羽目光向北向南,揮手謂諸軍道:“進兵武威!”

隨着陣陣的馬蹄傳來,關羽偏師所剩七千餘騎,直接從塞外往武威郡進發,那裡,是韓遂叛軍中同樣勢力不小的武威羌胡的大本營,只是相比起塞外的先零羌,這些曾經因爲先祖被漢朝擊敗,強迫內遷的羌胡,無論是戰力還是人數,都不可與先零羌比,但也不能小覷。

不過,如今隨着武威羌胡加入涼州叛軍反叛,他們的部族命運,也將和塞外的先零羌的下場一樣,而關羽所部偏師下一步的目標,自然就是一路從塞外殺入武威郡,再從武威郡,殺入涼州叛軍的大本營金城郡內,會合金城郡內伏泉所率領的漢軍主力。

當塞外的大捷傳至遙遠的金城郡內時,漢軍已經沿路連拔榆中、金城二縣,並且留下足夠兵力保護糧道後,一路直往金城郡郡治允吾縣,在允吾縣城外紮營,只是,到了這裡,漢軍卻就此止步,僅僅是在城外二十里紮營,再無異動。

“將軍,漢軍駐營數日,頓兵城下,所欲爲何?”允吾縣城樓上,麴勝看着城外依稀可見的漢軍大營,對身邊的韓遂問道,漢軍陳兵允吾,並無圍城,實在和他們先前一往無前連克二城的氣勢不相符合。

韓遂眯着雙眼,同樣望着漢軍大營,捋着短鬚道:“恐怕伏泉小兒,留有後手?”

“後手?”

“嗯!”韓遂捋着短鬚點頭道:“前番隴西傳來噩耗,金城右臂已斷,若吾所料不差,伏泉小兒此番在等西方消息!”

“西方?”麴勝聞言一驚,而後望向西方,驚呼道:“武威諸種羌?”

“正是!”韓遂應了句,而後又擔心道:“恐怕不止武威諸種羌,塞外之先零,亦難逃毒手!”說完之後,韓遂皺眉,目光也投向了西方,這一戰,他有後手,伏泉也有後手,只是很明顯,他的後手還未出現,伏泉卻已經先發制人了。

麴勝聞言憂心忡忡道:“這可如何是好?先零羌、武威諸種羌之兵,倘若知曉其部族下落,軍心必不穩,恐有分崩之禍!將軍,事不宜遲,當封鎖全城,不可令消息入城!”

聞言,韓遂搖頭笑道:“遲也,伏泉小兒遲遲不圍城,其意已命,乃欲令敗軍送消息入城爾!況且,城外兩萬羌胡騎兵,此刻恐怕早得敗軍同族消息,如何封鎖?”

“這……莫非無計乎?”

“無計,然此事莫管,雖吾軍兩翼已斷,然漢軍頓兵不前,亦助吾也,此戰,是勝是敗,尚未可知!”

“將軍放心,此等妙計,漢軍何有能人知曉?況且,涼州漢軍兵力不足,如今大半皆在此地,其等何有兵馬對付城外羌胡遊騎耶?”

“話雖如此,然吾心中不安,至今尚未明白隴西漢騎,如何會有此等戰力?莫非伏泉小兒麾下,皆乃天兵不成?”韓遂一臉不得其解的神情道,隨着枹罕、河關等地的叛軍餘部逃回金城郡,韓遂自然也知道黃忠對戰王國、宋建的大戰,因此自然疑惑頗多。

對於漢軍突然有了一支數千人,似乎都是由神射手組成的騎兵,頗爲震驚,而且還不止於此,那數千人的神射手竟然近戰也無敵,面對勢均力敵的敵軍,完全是砍瓜切菜的解決對手,這聽起來實在是太恐怖了,讓他根本難以相信。

王國、宋建麾下的兵馬戰力,韓遂還是有所瞭解的,說他們是精銳,其實還差了點,但也是良兵之選,畢竟都是曾經被漢軍徵募的涼州義從反叛的底子,所編練的軍隊實力,自然也不會差,面對同等的精騎,自保也應該不成問題纔對。

可就是這樣的軍隊,在面對人數比他們還少的黃忠所部,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的存在,這不僅是韓遂不相信,並且就是叛軍的其他將領也不相信,然而,事實就在他眼前,由不得別人不信。

想到當時詢問那些隴西潰兵時,這些潰兵一臉恐懼的神情,韓遂就確定他們沒有說謊,所以這也成爲了他的擔憂,他就害怕伏泉這傢伙除了黃忠這支精銳中的精銳隱藏以外,還留有其他底牌沒有施展出來,如果那樣的話,他這一戰可能會敗,而且會敗的很慘,這韓遂根本不想看到的事情。

見韓遂提起黃忠所部的事情,麴勝也不知如何言語,畢竟事實在那裡,由不得他抵賴漢軍的戰績,只能轉移話題勸道:“將軍勿憂,伏泉小兒有雄兵又如何?漢軍若無糧,其縱有百萬雄師,亦爲冢中枯骨也!”

“嗯!”韓遂點頭,應了一聲,算是被麴勝這話,暫時放下心中煩憂,隨後目光陰冷的看着漢營,彷彿要透過那千里之遙,看到漢軍大營裡面的主將,那個他視之爲大患的涼州刺史,伏泉可以斷他兩翼,他韓遂又何嘗不能讓漢軍等死呢?

本來,在韓遂將叛軍整合完畢,雖然叛軍軍隊人數,比之以前,少了不少,但是戰力上,經過他的整合後,卻是上漲不少。

面對漢軍主動進攻,考慮良久,韓遂還是決定先守再攻,應對漢軍的大舉進攻。雖然如今叛軍的實力對比漢軍還是佔了不少優勢,但是念及去歲被伏泉以弱兵大敗的戰事,軍中不少兵將對於伏泉尚有陰影,直接硬拼可能會出現不少意外,因此韓遂這次也沒有打算直接找漢軍應戰,而是準備依靠他現在所掌握的涼州地盤的優勢,用金城郡、隴西郡和武威郡的掎角之勢,對付漢軍。

若是從輿圖上看的話,就會發現,叛軍的大本營金城郡,兩側分別是叛軍所掌握的隴西枹罕、河關等縣,以及武威郡,這就使得即使漢軍大舉進攻,韓遂也用熟練的應用地形,從隴西郡和武威郡,調兵來救援金城郡了。

當然,這種守勢,其實並不是韓遂真正的意圖,對於熟知兵事的他來說,他當然知道叛軍一直守的話,無疑是愚蠢的,畢竟,總有的時候,再如何防禦,都有可能被漢軍擊破。因此,考慮良久,他決定利用金城郡和漢陽郡的縱深做文章,和伏泉來時所擔憂的一樣,他是想斷漢軍糧道,然後在漢軍因爲無糧、缺糧從而撤退的時候,率領叛軍的精銳騎兵,從後追殺他們。

而且,韓遂欲斷漢軍糧道,也是安排了兩手準備,其一,自然是伏泉先前所料,由他安排在外的漢羌騎兵,饒道叛軍掌控的武威郡,直接入侵漢陽郡,在漢陽郡勇士縣和平襄縣的廣茂的牧苑之地,攔截阻斷漢軍的糧草。

只是,這一路,隨着伏泉可能安排的進攻先零羌和武威郡羌胡,可以實現最初戰略構思的機會,其實已經不大了。

畢竟,這一路繞道很遠,派的兵馬多的話,可能因爲人多容易暴露布標,從而達不到襲擊的效果,而派的少的話,說不得會遇到漢軍大舉進攻武威的騎兵,最終被漢軍吞噬,怎麼看都已經沒有太多把握,韓遂自然不再這樣冒險了。

至於其二,卻是在金城郡內斷糧,而爲了達成這一準備,韓遂也是下足了本錢,在漢軍進攻允吾縣的路線上,他在榆中縣和金城縣,就各自象徵性的放了兩三千的雜兵守衛,幾乎就相當於不設防而已。

要不是害怕讓漢軍瞧出破綻,韓遂估計只會放幾百人,這也是漢軍能夠快速進入到允吾縣外,並且連拔兩城的原因,不然的話,若是韓遂真這麼做的話,不說榆中縣,僅僅是韓遂的老家金城縣,他要是真想要守護的話,肯定也不會讓漢軍輕易得到的。

爲了讓漢軍快速進攻,從而空出有效的縱深,給他事先早就安排在外的兩萬漢羌騎兵,突襲漢軍糧道的機會,韓遂直接連他的家族所在都捨棄,不得不說其心狠。

只是,現在漢軍到了允吾城下,也不進攻,就駐紮下來,這實在是讓韓遂暗中竊喜的同時,也帶有一絲疑惑。

竊喜自然是他可以不用付出太多傷亡,就讓拖住漢軍的步伐,給後方的漢羌騎兵爭取斷漢軍糧道的機會了。本來,在韓遂的想法裡,他放漢軍一路直下允吾縣,漢軍一定會因爲前面二城攻拔的容易,想要再接再厲攻允吾縣,所以爲了守住允吾,拖着漢軍,韓遂也是做好了艱苦的守城準備,直接就是在城內聚集了近三萬的兵馬,將原來的騎兵都變成步兵用,無論是羌人還是漢人,就是爲了守住伏泉的進攻,只是都被伏泉這按兵不動給攪和了,也不由得讓他疑惑,伏泉到底有幹什麼?

允吾城內,突然傳來無數嘈雜之聲,漢語胡語都有,引得韓遂一陣詫異。韓遂連忙問詢麴勝,麴勝隨即下城巡視,不久便回來稟告,原來果真如韓遂剛纔所料,有先零羌和武威羌胡,從武威郡的方向派人求援,漢軍派遣他們早就知道的那一部由北方邊郡和匈奴、屠各、烏桓等胡族組成的騎兵聯軍,由塞外直接殺入武威郡了,自此,韓遂所預料的漢軍要破其兩翼,皆已應驗。

現在,兩方勝負各半,接下來,就看漢軍與叛軍如何見招拆招,各施謀略了……

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挾風雷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五百八十四章 今日之禍已有先因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二百九十四章 祈福儀式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傳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能力也能混成高官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馬腳第十二章 隱憂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五百零九章 最軟蛋的綠帽男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殺胡俘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亂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二百六十三章 丟卒保車第四百一十三章 何不行伊霍之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四百八十六章 摸黑扔火把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八十七章 武聖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二百六十六章 甘寧終現身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六百七十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四百三十九章 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
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挾風雷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五百八十四章 今日之禍已有先因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二百九十四章 祈福儀式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傳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能力也能混成高官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馬腳第十二章 隱憂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五百零九章 最軟蛋的綠帽男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殺胡俘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亂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二百六十三章 丟卒保車第四百一十三章 何不行伊霍之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四百八十六章 摸黑扔火把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八十七章 武聖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二百六十六章 甘寧終現身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六百七十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四百三十九章 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