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

朝堂爲之寂靜,那議郎所言看似是直言,但言語之間,頗多有挑撥伏氏叔侄忠誠之意,當然也不得不說他所言無理。

“住口!朝堂重地,豈容喧譁!”劉宏坐於堂上,大聲斥責,把即將要爭執的二人打斷,而後對二人處以罰金,這纔將此事揭過。

當然,涼州亂事,現在不可不問,劉宏便直接言道:“冀州剛平,民生凋敝,朕不忍世祖龍興之地崩壞,冀州牧嵩有治世之才,今不宜妄動,不知諸卿可另有他選?”

言下之意,劉宏是不考慮皇甫嵩去平定涼州之亂了,這一點,朝中有不少人也是猜到,唯有像剛纔那阻止伏完舉薦伏泉的衝動御史那樣的人,依舊再懇請皇帝收回成命,讓皇甫嵩繼續領兵平亂。

不過,很顯然,他們的建議,都遭到了劉宏的拒絕。對於劉宏來說,除非是必要,他是肯定不會再任命皇甫嵩爲將的,即使滿朝公卿都同意,但唯獨他這個皇帝不能同意。

畢竟,剛剛領兵平定太平道,居於首功的皇甫嵩,其功績、資歷和聲望,已然到達人臣頂峰,任何一個皇帝對於這類將領的使用,都是慎之又慎。即使皇甫嵩傳出有涼州名士王忠攛掇他起兵擒王,而皇甫嵩不爲所動的忠心言論,但是劉宏也不敢全信,終究是忠是奸,並不是一兩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來的。

司徒袁隗見此,臉露憂慮,本來此刻他提議舊吏董卓可謂是恰當其時,然而董卓罪責還沒到赦免之時,現在提議,明顯不合適。

至於提議他人,他們袁氏舊吏中,也同樣沒有合適的人選,終究朝中能夠拍着胸脯說百分百對付羌人的人,卻是很少的。就連盧植、朱儁這樣的平定太平道的名將,也相比董卓而言,沒有徵討異族騎兵的經驗,因此只能作罷,於朝中袁氏門生做了眼色,讓衆人不要再爭。

而朝堂之上,大將軍何進此刻也是面露憂色,不知該不該選人爭取這平定涼州的主將之位。只是他成爲大將軍後,門下投靠將領雖多,但多爲關東之人,關西和涼州羌人有對戰經驗的很少,而且他們也並無資歷統領大軍,這很明顯讓何進犯難。

即使他隨便舉薦一個涼州將領,再尋來智謀之士助其立功,但估計這提議,首先在皇帝和滿朝公卿眼中,就不可能通過的。因此,何進也只能跟着作罷,並讓朝中何氏的附庸者,也不要相爭。

最終,劉宏眼見朝中公卿無人舉薦,細細一想也知道衆人想法,的確,自己排除了皇甫嵩,估計也沒有人敢舉薦其他將領去涼州了,畢竟涼州如果真的和平定太平道差不多的話,也就不會有漢羌百年大戰了。

“既如此,伏卿所舉其侄,亦乃國朝良將,確爲適合人選。傳旨,詔平寇中郎將泉,得詔後,火速入京,共商西州亂事。”

自劉宏此道旨意說出,朝會所論主要事情已然談論完畢,隨後又有諫議大夫蘇不韋上奏,言道青州泰山等地賊亂頻生,賊寇勢衆,多爲泰山羣盜和太平道黃巾餘孽,禍亂州郡,請皇帝派兵平賊。

這事情對於朝堂公卿和皇帝而言,相比較涼州亂事,確實是小事一樁,只需討論如何派兵選將便可,畢竟相比較那幫涼州叛軍,這些中原的兵馬相對來說,對付起來可是簡單的多了。

不過,羣臣一番探討,卻是在如何調兵猶豫不決,畢竟朝中羣臣,都想讓自家門生派系去立功。最後又由衛尉伏完提議,以如今平定太平道黃巾蛾賊的兵將依舊集合在冀州爲由,就近調兵平賊,此法獲得皇帝認可,畢竟冀州和青州緊鄰,此舉相比較從其他地方調兵,可謂是節省了很多錢糧。

當然,至於如何調兵,從哪一部漢軍調兵,自然無法討論,最終又在伏完提議下,直接讓如今掌管冀州的冀州牧皇甫嵩舉薦。畢竟,相比於尚在千里之外的朝中君臣,無疑皇甫嵩所言最具有話語權,這提議有理有據,無懈可擊,一下子讓得很多人斷了心中想法。

一場朝會,也就就此終了,雒陽城外,數十騎騎士,隨傳旨的黃門侍郎一起,直奔冀州。

……

三日後,朝廷封賞由快馬火速傳入冀州,漢軍兵將皆喜不自勝,畢竟各郡兵將,人人有功,皆有封賞。

其中,伏泉在原陽都侯基礎上加食邑兩千五百戶,合五千戶,並以知兵事爲由,立刻招其入京師,商討平定涼州亂事。

與之一起傳來的消息裡,除了涼州亂事的愈加惡化以外,也有朝廷準備抽調兵馬入青州平叛的事情。

就在諸將紛紛議論誰人能夠被選去平亂之時,伏泉卻是一臉明瞭之色,一切都在向計劃行走。他知道,現在恐怕皇甫嵩已經得到傳旨的黃門侍郎的另一道詔書了,而之後,皇甫嵩會按照麴義的再三請求下,主動爲這隨他一起從涼州來的大將,舉薦他和麾下的涼州步騎爲平賊之軍,從而爲麴義開出一道新的立功之路。

而等到皇甫嵩的舉薦奏疏到了朝廷後,不出意外,會因爲麴義家族是叛賊的原因,讓羣臣反對。這之後,宋氏和伏氏的力量也會隨之涌現,他們會提出以“麴義爲副將,伏德爲主將”的建議,全力促進這件事情的成功。

至於皇帝劉宏會不會答應,伏泉想來,以他伯父伏完的財力,和皇后宋氏的枕頭風,劉宏也不得不答應。而伏完會不會花大價錢,讓劉宏在西邸低頭,這還需要想嗎?天下有那個父親,不希望自己兒子,特別是嫡長子的前途好的?

因此,這件事情,除非出現意外,否則必然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至於事後麴義知道他只能爲副將,而主角是伏泉堂弟時,會不會找伏泉算賬,伏泉卻是不擔心,畢竟本來讓他帶兵出冀州平賊都是千難萬難了,麴義還會怨恨自己嗎?

而且,這件事情的後果,說到底不過是麴義作爲副將,以後得到的功勞會相對少些而已,他還不至於對伏泉這個舉薦恩人,產生怨恨。

翌日午時,伏泉起程,隨行者唯親兵十數騎,只有麾下諸兵將,則暫留冀州。

槐裡侯、冀州牧皇甫嵩率領冀州諸郡兵將送行,伏泉拜別衆人,最後拉着戲志才,小聲叮囑道道:“冀州諸事,皆託君爾。”

“君侯寬心,冀州之事,志才必效死爾。”伏泉如此看待自己,將冀州事情全部託付給他,戲志才十分激動的回道,畢竟,他纔到伏泉身邊幾個月,便有得此重任,可見伏泉對他的信任,由不得他不激動。

“孤信君爾!”伏泉頷首,隨後想起一事皺眉道:“軍中羌人,尚需注意……”

戲志才聞得此言,面色嚴肅道:“志纔在,必不令其等生亂。”

伏泉點頭,隨後拍了拍戲志才的肩膀,轉身上馬離去,直往西方而去,那裡是京師雒陽的方向,身後,十數騎漢軍騎兵緊緊相隨。

……

十二月已是冬季,真可謂是寒風如刀,刀刀刺骨,偏偏路上又有幾場大雪降臨,讓得原本花費就不少的趕路日程,花得更少了。

這樣的天氣裡,騎馬趕路其實是件非常愚蠢的事,伏泉一方面爲了表現和手下同甘苦共患難,嚴詞拒絕了坐官車的請求;另一方面,卻是皇帝旨意催促甚急,坐車明顯速度慢了,伏泉也不想夜長夢多,想着早日入京,好不讓自己這深思而得的平亂計劃出現意外,從而依舊堅持騎馬。

好在,伏泉昔年征討鮮卑時,也習慣了塞外苦寒,這些風霜隨大,但他也能堅持,就是在雪地裡策馬狂奔,還是讓他受不住,沒辦法,實在是太冷了。

下曲陽縣距離京都雒陽,千里有餘,衆人一路風塵僕僕,期間因爲大雪耽擱了數日,於十五日後,衆人方纔抵達雒陽城郊。

入了城中,衆人一路策馬到不其侯府,門僕蒼頭看到伏泉,高興至極,上前噓寒問暖。言語裡提及男君、女君、夫人等人,早就等了伏泉好久了,不過連等幾日都沒等到他,還以爲他路上出了什麼事情了。

伏泉聞後,心思一動,難不成是有誰來了?畢竟,這蒼頭說的男君、女君自然指的是伏完、劉華,而那夫人,自然應該指的是自己的女人,不過,到底是誰呢?是一個人還是全部呢?

果然,蒼頭稟報他在巴郡的家人,全部都被伏完提前召回京師,刻下就在家裡,伏泉不由大喜過望,直接推開門僕衝進大門。

來到漢代這麼多年,如今也算妻兒皆有,家庭滿滿的溫馨感雖然不是什麼刻骨銘心,但是在剛剛歷經大戰之後,陡然見到故人,還是讓伏泉十分喜悅的。

“阿父、阿父……”

一入府內,便聽到伏灼的叫聲,原來她正被夭兒抱着,在府內玩雪。機靈的她,像是知道伏泉要回來一樣,伏泉剛入門,便叫了起來。

聞得其聲,伏泉滿臉欣喜,一路跑過去,從夭兒手上奪了伏灼,抱在自己臉上狂親,喜愛之色尤爲明顯。伏泉想來,這大概只有用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來解釋了,而且伏灼身世自己有虧,也因此更加寵愛她,算是一種彌補吧。

“壞!壞!阿父壞!阿父壞!鬍子、鬍子扎人!扎人!”小傢伙一別數月,依舊如同當初一樣,對於伏泉這幾個月在外征戰,所長起的鬍鬚十分厭惡。死命用它那小手推開伏泉,因爲伏泉那長起的短鬚太扎人了,不過很顯然,她的小手是根本不能反抗伏泉的,只能螳臂當車的阻止那紮在臉上的痛感。

“大兄!大兄……”

遠處,也傳來一陣女孩的清脆叫聲,伏泉還未反應過來事,他那堂妹,快四歲大的伏壽揮舞着手,尖聲叫道。而後掙扎着脫離了一個少婦模樣的女人懷抱,一蹦一跳跑來,抱着伏泉的大腿好不鬆手,好像害怕這對她極好的堂兄會突然又走了一樣,那小摸樣可愛極了。

“久奴,想死大兄了……”伏泉一把抱起渾身裹得嚴嚴實實,猶如一隻小白熊的伏壽,“啵啵”的親個不停,親呢之情尤爲明顯。

他的胡茬擦着伏壽粉嫩的臉蛋,也讓小姑娘十分不好受,只能一邊把他往外推,一邊喊疼。畢竟只是自己堂妹,而不是自己親女兒,伏泉也不敢太過戲弄,省得伏完來訓教,戲弄一番便把她放了下來。

誰知這一放,便出了禍事,小傢伙伸出她的小手道:“大兄遠歸,當贈久奴禮物爾!”

“這……”伏泉啞然,他如何不明白伏壽的意思,自己以前無論在何地,每次見面都送禮物給她,今天從冀州回府,自然不能免俗。

可是,伏泉因爲得了旨意,來得倉促,根本沒時間也沒這個想法給她們準備,哪有東西給這小祖宗啊……一時間,伏泉愣在當場,不知如何回覆。

伏壽見此,水汪汪的眼睛裡似乎冒出露水一樣,嬌滴滴道:“大兄壞!莫非忘帶禮物給久奴乎?”

“自然未忘!”伏泉當即說謊道:“然大兄細想,粗俗之物,豈能相送久奴?故未備禮……”

“那不還是沒有?”小傢伙直接打斷道,大眼睛裡面更加溼潤,似乎又有哭泣的危險,顯然根本不信伏泉的鬼話。

“有!”

“在何處?”

“日後?”

伏壽眨巴着眼睛,疑惑問道:“日後?”

“善!日後吾妹必得天下大貴之禮也!”伏泉打了個謎語搪塞道,反正讓你當皇后,誰也阻止不了,也不算我吹牛逼說謊了。

“如何貴之?”

“日後便知!”

“大兄誆小妹……啊……啊……”伏壽感覺自己被欺騙了,直接“啊”的就哭起來了,那聲音是響徹府邸,讓伏泉真想自己給自己一個嘴巴子,活該自己以前送禮,這倒好了,現在都成習慣來追債了。

不過,這哭聲還沒持續多久,便聽到一聲威嚴的聲音傳來道:“久奴,汝兄長遠來,安敢頑劣?”

一聲大喝,直接讓得伏壽的哭聲戛然而止,她本人更是如同老鼠見到貓一樣,立即跑到那中年少婦旁邊,站得規規矩矩的,表現的如同乖乖女一樣,似乎完全沒有先前和伏泉討要禮物,最後沒有得到禮物而哭鬧的事情。

伏泉見此,卻是大跌眼鏡,暗道這歷史上也算賢惠的伏皇后,原來小時候這麼頑皮。不過,貌似這一切都是他惹出來的亂子,若不是他寵愛這妹妹,以伏壽庶女的身份,能有如今在不其侯府這麼鬧騰,而只有伏完一人能管的處境嗎?

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不韋怒審解縣第一百七十章 拼搏的屠戶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出聖人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二百五十章 楊季休強問得選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六百二十章 臧霸投誠 西域之爭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楊璇誰人也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四百五十章 打仗就是來搶劫的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緣修道半緣君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豎子戾龍也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二百零八章 當封侯也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四百零六章 敢問交好幾世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四百零六章 敢問交好幾世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第二百零七章 終平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奪權的劉宏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八十六章 遇賊第六百一十三章 從此無羌唯有漢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六百零七章 西州之主 當爲韓將軍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第二百四十八章 奏請討伐錦衣賊盜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三百四十一章 揚州待援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緣修道半緣君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二百九十章 張魯來捉包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五十一章 段紀明欲挖牆腳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四十九章 蘇不韋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
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不韋怒審解縣第一百七十章 拼搏的屠戶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出聖人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二百五十章 楊季休強問得選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六百二十章 臧霸投誠 西域之爭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楊璇誰人也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四百五十章 打仗就是來搶劫的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緣修道半緣君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豎子戾龍也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二百零八章 當封侯也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四百零六章 敢問交好幾世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四百零六章 敢問交好幾世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第二百零七章 終平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奪權的劉宏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八十六章 遇賊第六百一十三章 從此無羌唯有漢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六百零七章 西州之主 當爲韓將軍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第二百四十八章 奏請討伐錦衣賊盜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三百四十一章 揚州待援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緣修道半緣君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二百九十章 張魯來捉包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五十一章 段紀明欲挖牆腳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四十九章 蘇不韋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