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佳兒早慧

由韓飛引領,很快衆人來到一處民居院落裡,院落外站了不少人,瞧着衣着皆是官吏無疑。西邊的民居里不時發出咳嗽聲,聽着讓人心裡難受,隨後斜眼一看,只見衣甲在身的兵士身後,有不少穿着短褐或者裙袍的髒亂男女,正分批坐在屋裡,身邊自有醫匠護理,想來應是感染瘟疫的百姓無疑。

無暇多看,便被帶入東邊的屋外,看到裡面也有三人正在暢談,應是大官。待韓飛向守門兵卒稟報後,便讓其進內。

三人都留着長鬚,居中者年長些,穿着儒士長袍,看着有股儒雅之氣,靠右者身上不自然的散發着殺伐之氣,虎目自威,讓人畏而生寒,雖然打扮像個儒士,但更像將軍無疑,倒是居左者,看着有股吝嗇之相,一臉笑眯眯的,讓人感覺他像個鐵公雞似的守財奴富家翁。

韓飛上前一一行禮道:“見過光祿勳、司隸校尉、大司農,小人韓飛,已將伏郎君帶來。”

一句話,震得伏泉頭皮發麻,果然都是大官,九卿裡來了兩位,外加一個首都軍政總指揮,在這雒陽帝都裡也是沒其他勢力能比了。

楊震捋了長鬚,點頭笑道:“汝下去吧。”

“諾。”隨着韓飛離去,在坐三人頓時目光集聚在伏泉身上,他倒是坦然自若,其他人他不在意,只是用餘光不斷掃視右邊那渾身散發殺伐之氣的段熲。畢竟自己最擔心的可就是段熲得了消息,不再靠鄭颯攀咬劉悝,轉而換其他路子,最後劉悝下獄,自己被牽連,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見堂下少年郎如此坦然,楊震點點頭,臉上露出一抹讚賞,笑道:“少年郎果然早慧,遇事從容,又能小小年紀想到如此遏制瘟疫辦法,如此不凡,真乃佳兒。”

古人看人都這樣嗎?自己啥都沒做,話也沒說就開始誇了。伏泉心裡默默嘀咕。

佳者,長相標緻之人,古人看人第一乃是家世門第,其次就是外貌。伏泉出自琅琊伏氏不其候一族,世代外戚列候的家世當然沒問題,外貌上在古代也是屬於一等一的美少年。畢竟伏氏出過一位貴人,兩位駙馬,基因差了,長得不好,皇帝能看上,從此成爲外戚世家嗎?楊賜顯然第一眼便看伏泉很順眼,故有此語。

還未答話,居左的中年人則說道:“楊公此語妙極,少年郎以後定有所成。”

此話說與未說一樣,在場之人都無任何反應,伏泉想來這人有些馬屁拍在馬腿上的意思。心想九卿之間需要如此嗎?細細思索便明白了,現在的光祿勳楊賜可是帝師出身,不僅掌握着深宮近衛兵權,又時常覲見皇帝,深得逐漸親政的小皇帝信任,而大司農雖然還是九卿之一,不過位置卻有些尷尬了。

大司農掌錢穀,相當於後世的財政部長,與管理皇帝私財的少府並列。不過東漢以來,財政收支逐漸劃歸尚書的度支,各種理財之官,陸續出現,大司農的職權漸漸縮小,至今可以說只佔着九卿的位置,爲晉升三公的養老之屬,再加上現任的大司農曹嵩可是宦官養子,能成爲三公也是花錢從太后處買來的,在此三人裡位置顯而易見,此來也只是他掌握着雒陽幾處賑災的糧倉調配之權,不拍楊賜的馬屁估計一點存在感都沒有。不過他人或許不以爲意,可是伏泉卻不敢,畢竟知道他是曹嵩時,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他那大兒子,以後的魏武帝曹操,那可是歷史上滅了琅琊伏氏一族的狠人。

伏泉行禮回道:“謝過楊公誇獎,小子只是年幼時父母遭逢大難,潛加思索而已。”

楊震看了眼,隨即笑道:“不卑不亢,寵辱不驚,甚好甚好。”

無厘頭被幾人誇獎,弄得伏泉疑惑不已,還待等幾人回話,便聽楊震說道:“汝既獻策防治瘟疫,便出去查看一番,是否妥當。”

出去查看?是說這裡不方便他再呆了,是說他們不需要自己,換言之,逐客令!

“諾。”心裡莫名,這幾位高官今日故意戲耍他不成,不過還是行禮告退。

看着伏泉遠去,期間一直未說話的司隸校尉段熲眼神一變,閃過一絲厲色,隨即說道:“楊公認爲此子如何?”

楊震瞥了一眼段熲,依舊淡淡說道:“此子早慧之極,又顯沉穩,防治之策應是他所獻無疑。”

段熲聽後不再言語,他也認定防治瘟疫之策是伏泉所獻。不過心裡面卻在盤算剛纔這少年爲何不斷掃視自己,旁人或許看不出來,他這個久經沙場的宿將怎能不知,他自認與這少年不識,只是未感到這目光未有不善,權當是少年好奇,未作他想。

曹嵩這時候適時插話道:“楊公,段公,既然吾等已確認防治之策確是伏泉所獻無疑,便進宮稟報吧。”

其餘二人隨即合應道:“善。”

原來楊震三人之所以召伏泉前來,只是爲了驗證防治瘟疫之策是否爲他所獻,畢竟耳聽爲虛,眼見爲實。雖然古人不時出現早慧神童,但不親自驗證誰敢相信,讓人畏之如虎的瘟疫,竟然被一個虛歲十二的少年郎君治好了。

漢代視天災如上天降下的禍端,皇帝遇到此事,若是影響過大,危害過甚,會罷免懲處一些大臣官員以求得到上天的赦免。在當時,這種迷信行爲稱爲“禳災”。這次楊震幾人之所以如此會接見伏泉,完全是他所獻之策救了他們的官運,若是瘟疫真的蔓延肆虐雒陽,朝中三公九卿估計都不能倖免,非罷免不可禳災,而伏泉獻策之後完全救了他們。按照慣例,瘟疫控制後召開議政朝會,肯定要稟報獻策之人,這次接見也就是確認是否真是其人而已。

伏泉當然不知道這是真假,此時他已出門,不知楊賜所言是否隨意,倒真是傻乎乎的去看看四周是否有什麼遺漏。

不多時,由夭兒、於忠陪着,在走訪了幾個民居以後,便看到前方一處空曠地方,一羣醫匠正圍着一中年男人,觀其情形,應是講課無疑。

第一百零九章 諸君有何話說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二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 況人乎第十五章 朝堂募捐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爲也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五百二十九章 潁川黨人聚集地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二百六十三章 丟卒保車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三百二十六章 城牆崩塌第五十六章 枉爲名門之後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三百六十章 士爲知己者用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五百零九章 最軟蛋的綠帽男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戰南匈奴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爲利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一百七十一章 雌雞一唱天下白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八十七章 武聖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
第一百零九章 諸君有何話說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二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 況人乎第十五章 朝堂募捐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爲也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五百二十九章 潁川黨人聚集地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二百六十三章 丟卒保車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三百二十六章 城牆崩塌第五十六章 枉爲名門之後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三百六十章 士爲知己者用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五百零九章 最軟蛋的綠帽男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戰南匈奴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爲利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一百七十一章 雌雞一唱天下白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八十七章 武聖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