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

漢軍此刻所潛行的深山,隨不如那蜀道險峻,但行走也是困難之至,一路之上即使漢軍一直被戒告要小心謹慎,但也還是有十餘名兵卒不甚摔落山崖,其險峻之勢,可見一般,這也是黃穰選擇此地屯兵藏糧的原因。

而且,出了衰落山崖以外,山陵之中的毒蟲毒蛇也是令人頭疼,饒是將原本軍裡防蛇蟲的硫磺等物全部攜帶,還是有不少兵卒被毒蟲咬中致傷致死,甚至有幾人還被突然出現的毒蛇咬了一口立刻斃命,可謂是困難重重。

一連下來,軍隊裡的非戰鬥減員就有數十人,不過,對於伏泉來說還算是好消息的是那無故損失的數十名非作戰減員的兵卒裡,也只有五人是原本的自己所帶領的板楯蠻人。

除了三人是被毒蟲毒蛇咬中致死外,另外兩人卻是因爲路途不清而不慎摔落山崖死亡,否則如果熟悉廬江的山路,這兩人估計也死不了,幸好死的多是那些叛軍降卒,不然的話,自己帶出來的精銳板楯蠻兵,多死一個都夠伏泉心疼好久的,畢竟這些可都是自己操練日久的精兵,不是那些普通的炮灰。

這日午後,大軍經過一段漫長而曲折的山路歷練後,終於到了秦川地圖上所標註的叛軍屯糧之所。

在詢問後投降的叛軍裡來過屯糧處運糧的兵卒,那秦川所獻出的叛軍屯糧之所爲真實地點之後,伏泉便讓秦川帶路,一路直奔叛軍屯糧處而來。這也是他們能只用五日,便能在這巍峨羣山之中,快速到達叛軍屯糧之處的原因。

想必現在的黃穰可能也纔剛剛得到那些上次被漢軍反伏擊擊潰,四處逃散的叛軍潰卒所傳來的消息,剛剛知道馬胡之兵被伏泉擊敗而已,再怎麼也想不到伏泉能這麼快到達他的屯糧之處,給他致命的一擊,這是漢軍此次能夠偷襲成功的絕佳前提。

黃穰所選的這處屯糧之所,周圍也是羣山環繞,山高林密,地勢雄峻。刀削般的懸崖拔地而起,上頂雲天,危峰兀立,令人望而生畏,好像是被人用巨斧劈峭過似的,那高聳的峰巔,突兀勁拔,壁立千仞,綿延山脈逶迤百里。

在屯糧的山崖旁,附近還有不少的山崖裡,都被黃穰囤積駐紮了兵馬,使得這百里的山脈密佈叛軍旗幟,提醒着外來閒人,這裡駐紮兵馬的數量之多,不可小覷。

當然,那些看得到的旗幟就已經算是密密麻麻,旁人震驚,在這狹長綿延的羣山裡,估摸不下五千兵卒,這還是人能看到的,而山裡麪人看不到的就更多了。

據秦川所說黃穰雖然沒有打過仗,不善兵事,但也深知糧草的重要性,爲了保證他洗劫兩郡所積攢的十二萬餘大軍的糧草安全,黃穰除了設置了明裡守衛糧草的兵馬,還在那些山間看不到的暗處,設立了不少暗哨,就是防止有人潛伏進來探查,這部署可謂是頗爲嚴密。

總之,雖然叛軍防衛糧草的人數其實算不多的,但有着羣山掩護的地利優勢,勝在密集,令宵小之徒防不勝防,旁人若想強攻,他們除得一個一個拔除那些依山而守的叛軍之外,別無他法。

伏泉不知道的是歷史上正是因爲黃穰利用舒縣南部山陵地帶,羣山綿延的險峻地勢,屯兵紮寨,建立了無數依山傍水的山寨盤踞,才能使得他在朝廷大軍的圍剿中屢屢不敗,直到數年以後才被能力不凡廬江太守陸康擊敗。

也正是因爲如此,這些黃穰所駐紮屯兵的山寨,在後來都成爲了頗爲知名的古遺蹟遺址,後人皆以黃穰起義的故事爲那些遺蹟命名,以至於留下黃屯、黃山寨、黃演衝、烽火墩、帥旗峰等有名的遺蹟遺址。

入夜,並不安靜,夏日的蟬叫聲和對面山谷裡叛軍兵卒的嬉鬧聲,在這深夜裡打碎了原來該有的寂靜。

“阿嚏!”

“君侯,無礙乎?”

“無礙,山裡太涼,不妨事。”

潛伏在草中的伏泉沒忍住打了一個噴嚏,嚇的他身邊的關羽連忙關心問詢,畢竟夏日的山裡早晚溫差大,人極其容易着涼,嚴重的因此得風寒,現在軍中並未攜帶礙事的醫匠。若是伏泉這一軍主帥出了什麼事,有個三長兩短,他們可就失了主心骨了。

坦白來說,叛軍所建的營寨是一點營寨的樣子都沒有,再加上寨裡的那些泥腿子出身的叛軍兵卒,本來起義就沒有多少軍紀可言,現在被流派在較爲後方安全不少的屯糧處看守糧食,更是無法無天,肆意玩鬧。

難道他們不知道,保護囤積糧草的這種緊要之處,夜裡要噤聲,同時嚴格巡查,以防被敵軍窺視嗎?如果給伏泉足夠的軍隊,憑着漢軍精良的攻城器械,在他看來,以這種情況,拔掉這些營寨並不難。

只是,拔掉容易,如何能在最短時間裡拿下這裡所有的防守軍隊,將裡面囤積的糧草全部付之一炬,這纔是最難的。畢竟,他偷襲這裡可不是爲了殺人的,而是要燒燬叛軍糧草的,只有毀掉叛軍的糧草,漢軍在整個大戰略上,纔有快速消滅叛軍的可能。

可是如果伏泉偷襲的時間過長,引來黃穰和其他叛軍軍隊的注意,他們火速趕來支援的話,那他這番奇襲的策略就要功虧一簣了。因此,在冥思苦想了一下午後,伏泉在和麾下主將商討良久,最終選擇了一個極爲冒險的方法,來實施這次偷襲的策略。

夜色依舊在慢慢變化,逐漸令人感到寒冷,不少人眼皮都有些耷拉,就連伏泉也感覺到了睏意。不過今晚有要事要做,他不能睡下,所以努力的找着旁邊的人談着閒話,關羽、黃忠幾人都不甚其擾,紛紛避開,也只有那新近投靠的秦川,苦笑着聽着伏泉扯淡。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文罕此字倒是有趣。”

“回稟君侯,家師當年爲下官選了‘文罕’爲字,意在鼓勵下官惜時苦學而已。”

“確是如此,妙極!妙極!”

說着說着,伏泉卻是和秦川扯到他的表字上,也是讓兩人互相說了不少功夫。

“文罕”之名,看其意思便知要在文事上珍惜,畢竟學習來之不易,這句話正好對應了《論語》裡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惜時之意,可謂是取名深遠。

談着談着,終於等到對面的叛軍營寨裡,兵卒聲音稀少,想必是那些叛軍都已經玩累了,四處歇息了,這時候,正是漢軍出動之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摘選自《論語·子罕》

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伊始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戮征服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裝遠遁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六百零一章 每一發兵 頭鬢爲白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三百一十三章 破計爲上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九章 出城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六十一章 上巳節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三百九十四章 楊甘將相和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四百五十章 打仗就是來搶劫的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爲漢興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三百七十章 激戰事急唯行險第七十五章 徵拜議郎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第九章 出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益州分野有王氣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征前夕事茫茫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三百五十九章 提攜長刀爲君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五百八十八章 必令涼州成赤地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二百九十章 張魯來捉包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四百二十五章 淳于瓊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六百三十三章 晉陽第四百零六章 敢問交好幾世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驚變 帝心何意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
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伊始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戮征服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裝遠遁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六百零一章 每一發兵 頭鬢爲白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三百一十三章 破計爲上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九章 出城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六十一章 上巳節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三百九十四章 楊甘將相和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四百五十章 打仗就是來搶劫的第五百六十四章 劉張公孫何突騎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爲漢興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三百七十章 激戰事急唯行險第七十五章 徵拜議郎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第九章 出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益州分野有王氣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三百六十九章 盡瘁守節縱身死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征前夕事茫茫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三百五十九章 提攜長刀爲君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五百八十八章 必令涼州成赤地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二百九十章 張魯來捉包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四百二十五章 淳于瓊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六百三十三章 晉陽第四百零六章 敢問交好幾世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驚變 帝心何意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