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

雒陽,自前番朝會,皇帝劉宏決定選派賢臣,查明被伏泉斬殺的左昌,在涼州刺史任上的諸多不法之事後,這幾日的朝堂裡,都在爲選擇誰去調查,而爭論不休。

不過,各方都想爲此事謀利,所以始終是無法定下,此事也就一直拖延。

司徒袁隗府裡,自從袁紹被袁氏看中,傾盡全力幫他和何進合作後,袁隗的府邸比起昔日冷清許多,倒不是說他這個司徒做得多差,而是除了袁隗的老朋友外,大多數人都去拜見那個明顯會是袁氏的下一代最有希望的接班人,天下楷模的袁紹袁本初去了。

這日,司徒府外,來了一箇中年大漢,他身高八尺左右,長着一張四方臉,大耳圓目,鬚髯如戟,鼻翼略寬,兩邊嘴角微微下垂,形態威猛,氣勢逼人。不過,雖然外形十分令人震撼,但這大漢明顯神情十分失落,無端端的給他的外貌,添上了一層迷茫

看了眼眼前司徒府這熟悉的故地後,這大漢向司徒府前的蒼頭通報了身份,並未等太久,便被引進入內,之所以如此,卻是因爲這大漢乃是司徒袁隗的舊吏出身,他的名將叫董卓。

入得司徒大堂後,大漢看到大堂裡的老者,連忙推金山倒玉柱般跪倒拜道:“故人董卓,拜見袁公。”

故人,董卓說出詞語,是他以前身爲袁隗故吏的自稱,歷史上,後來袁紹會願意招他入京,就是因爲這層緣故。漢代故吏與故主之間的關係,某種程度上,比之君臣還要牢靠,因爲他們的利益很大程度上非常緊密,可惜袁紹後來也沒有想到,董卓這位袁家故吏會反客爲主。

漢代門閥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就是因爲它形成了以門生、故吏爲首的龐大複雜的關係網。他們兩者的關係,小到爲主效勞,大到生死相依,乃至故主死亡爲其服喪三載者,也不乏有之,很多程度上,兩者家族的利益都已經緊密到不可分割了,可以說比君臣關係還要牢固、可靠。

後來,董卓作爲故吏,敢殺故主袁隗一家,有漢以來,絕對是獨一份了,以至於正是他開了頭,纔會有其他人隨之效仿。

這種人,在漢代的主流輿論裡,不聲名狼藉,遺臭萬年,那就沒天理了,而袁紹、袁術兄弟後來組織聯軍討董,爲什麼會獲得全天下大多數士人黨人甚至百姓輿論的支持,原因也就在此。

因爲,其一,董卓觸犯了漢代士人黨人的禁忌,如果所有人都和他一樣,開頭殺故主,那麼漢代所結成的故主與故吏的利益關係,就會頃刻破碎,從後來屢屢有故吏背叛故主便可看出,董卓一事帶壞了多壞的頭。

至於其二,就是袁紹和袁術,從董卓殺袁隗一家開始,就已經成爲了天下人同情的對象。有漢以來,復仇之風盛行,官府民間對於復仇之人也都報之以同情,而在袁氏兄弟身上,他們所揹負的仇恨,卻是在輿論宣傳之下,成爲既有國仇又有家恨的最大的仇恨,這自然讓成爲復仇者的兩人,贏得了極大的支持。

國仇者,大漢爲董卓權臣所亂,家恨者,兩人親叔父袁隗,被仇人故吏董卓殺死。這兩者,在二人高呼起兵復仇之下,爲國爲家的名義,自然讓他們開始就站在了輿論的制高點,獲得全天下同情者的支持,再加上袁氏四世三公的政治基礎,漢末羣雄開局,兩人實力最大毋庸置疑。

當然,可能也就是在這方面,袁氏四世三公的威信,讓得袁家人都太過自大了,因爲無論是袁紹還是袁術,這兩兄弟的任何一人,在這方面都信錯了不少重要的人。他們兄弟都有被非常重要的袁氏故吏背叛的事情,袁紹有董卓、韓馥,而袁術有孫策。

“仲穎快快起身,爾大漢宿將,豈可如此?”

袁隗見到董卓行此大禮,連忙說道,不過,話雖如此,但是袁隗卻並未去起身扶起,或許是他年歲大了,不想多動,又或許,是他根本就無所謂董卓行禮不行禮了。畢竟,自從董卓因爲剿滅太平道未果治罪後,他如今雖然無罪,但還是太敏感了,袁氏現在最佳選擇還是不相助爲好。

只是,董卓顯然也不是輕易放棄的人,特別是他被赦免以後,袁氏和何進都沒有主動前來詢問照顧,他就知道袁氏的態度了。所以,董卓並不回話,他知道口中求情沒有,同時也不打算起身,就一直保持跪拜姿勢,希望以實際行動,打動袁隗。

本來歷史上,隨着韓遂、邊章帶領叛軍突入三輔,朝廷爲了抵抗叛軍,不計前嫌,因他是涼州宿將,熟悉涼州地理和叛軍實力,這才特地起復他,讓他作爲皇甫嵩的副將,抵抗叛賊,這纔有機會再入仕途。然而,現在隨着伏泉平亂涼州,他還有沒有起復機會,尚未可知。

雖說在漢代,主和吏之間有着不一樣的類似於後世君臣父子的聯繫,但也不至於見面就用跪拜大禮,董卓之所以如此隆重行禮,卻是因爲今日他有求於袁隗。

自從前番太平道黃巾蛾賊起事後,北中郎將盧植被朝廷罷免後董卓靠着故主袁隗的關係,在大將軍何進的舉薦下,以及袁氏門下一干衆臣的支持,朝廷便改拜董卓爲東中郎將,代替盧植,接管剿滅冀州太平道的重任。結果,最終董卓不幸,被朝廷罷免至廷尉受審,判“減死罪一等”,好在平定太平道後,皇帝劉宏大赦天下,董卓才因此得以赦免其罪,成爲庶民。

只是,赦免歸赦免,但是他以前所積累的一切全部都沒了,特別是他治罪後,留在冀州的涼州舊部,全部被朝廷劃給伏泉,征討涼州叛賊了。董卓雖然和伏泉交往不多,但他想也想得到,以伏泉和袁氏的對立,自己就算有機會去討要這些起家的舊部,估計都沒可能。

當然,現在擺在董卓面前最重要的,還不是討要舊部這麼簡單,現在於他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要想辦法獲得一官半職,否則,就是以他一身白身的庶民身份,那些舊部就是對他還有情義,恐怕都不會說投靠他。

所以,萬般無奈之下,董卓左思右想,知道他現在也只有兩條路子而已。一條,就是花費錢,去賄賂自己那個遠親,皇帝劉宏的生母董太后,靠這層關係獲得官位;另一條,就是找自己的故主袁隗了,以袁家現在的勢力,幫他獲得官位也沒有難度。

權衡利弊之下,董卓決定雙管齊下,當然,主要還是找袁隗,而董太后那裡,就是希望她在皇帝面前說點好話,讓皇帝對自己前番作戰失利的壞印象有所改觀。

這一次丟官治罪,比董卓上一次爲西域戊己校尉因事免職,對他打擊更大,也更讓他明白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的道理。心裡面,他也在暗中發誓,日後他若是有機會再起,就絕對不會再給其他人有機會這麼對待自己,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想要掌握,他就得有權利,只有權利纔是立身之本。

以後等自己復起,就絕對不會讓別人掌控自己,只有權利,纔是最重要的,這一刻,跪拜的董卓,死死的攥緊自己的拳頭。

袁隗未見董卓攥緊的拳頭,他只看到董卓跪拜不起的樣子,臉色無奈搖頭說道:“仲穎如此亦無用矣,非僕不助爾,實乃前番冀州戰事,陛下不喜仲穎也!”

這話,袁隗直接道出結果,就希望董卓知難而退,可是這顯然無用,董卓知道倘若袁氏用力,他還是有機會的,一切就看袁隗幫忙不幫忙了。因此,董卓還是一言不發,跪拜不起。

“仲穎如此,全無青年銳氣,頗顯老態,豈可再爲將耶?”

不想,袁隗其他話沒有激怒董卓,唯獨這句話,直接令得董卓臉色一臉,氣勢洶洶起來。

只見,董卓起身雄立身軀,口氣激昂道:“廉頗暮年爲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卓今日尚過五十,何言身老?僕尚能再爲大漢效力二十載,望袁公成全。”

說罷,董卓直視袁隗,虎目透露無邊銳氣,但面對袁隗,他卻有種如同奴僕般的恭順,這是他再用態度告訴袁隗,只要袁氏肯繼續花費大代價幫助他董卓,他董卓絕對不會忘了袁氏,依舊如從前,幫助袁術鞏固袁氏勢力。

當然,董卓這副模樣,也是隱藏了另一面,倘若他的權利被奪,被盟友背叛,或者繼續被當做政治犧牲品給捨棄的話,任何膽敢阻止他的人,他都不會手下留情,在權利面前,沒有情義。

望着面前這一臉銳氣的董卓,袁隗心中若有所思,從沒看走眼的他,看到過太多這樣的人,他那種感激不盡的顏色,讓袁隗明白一旦自己幫助董卓,董卓必然會盡心幫助袁氏。

也罷,袁氏麾下,如董卓這樣的出色邊將實在太少,今日救了董卓,日後若是急需,必有大用。

最終,袁隗點頭道:“仲穎之事,僕已盡知,且待回府,靜等消息。”

有些話,不需要說得太過明白,袁隗說得簡單,但意思很明顯,他會幫助董卓,董卓頓時爲之大喜。

“謝過袁公,日後旦有差遣,卓必效死之!”董卓又是大禮跪拜道,他並未考慮袁隗能不能救他,以袁氏如今的實力,救援自己雖然有難度,但是並不代表不可能,只是他們會浪費不少代價而已。

“不需如此!不需如此!僕累了,就不留仲穎了,來人,送董將軍離開。”袁隗笑道,而後便送董卓離開,對於董卓,他還沒有到那種必須看重的地步,自然不會多留他在府裡。

董卓自然也識趣,告罪一聲,便隨袁府奴僕離開了,留下司徒袁隗一人,呆在大堂。

望着面前董卓離開的身影,袁隗不斷思索,最終想到了一個官職,還比較適合董卓,那就是朝廷派去涼州調查左昌之事的人,若是董卓識相,和伏泉死磕,以他在涼州的根基,還真有可能把左昌之事,做成扳倒伏氏、宋氏外戚集團的引子。

只是,想法雖好,到了朝會之上,袁隗剛剛準備讓自己安排的好的袁氏黨羽,進言董卓爲涼州之事的不二人選時,誰知道皇帝劉宏便突然開口道:“左昌逆賊,足當死以!”

一句話,便將左昌定性,打得袁隗一個措手不及,不知道劉宏爲何突然轉變態度,直到後來劉宏拿出一封涼州大多數兵將聯名的告書,上面具言左昌諸多不法之事,這才明白,無論這奏疏是不是伏泉有意還是那些兵將無意上書的,任何人都想要用左昌的事情對付伏泉,明顯不可能了。

頓時,袁隗知道事不可爲,便就此打住,而董卓也就由此失去了再次踏上涼州崛起的道路,至於他的後路,卻是在袁隗想了數日之後,在朝會上舉薦,讓他去幷州爲司馬,隨漢軍一起,征討黑山軍。

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二百九十八章 短歌行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一百零五章 狼煙起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陽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名的年輕俊傑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征前夕事茫茫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二百九十四章 祈福儀式第六百八十四章 鹿死誰手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奪權的劉宏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何進竇武兩相比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八章 獻策防治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三百九十八章 喪師取死之道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五百八十四章 今日之禍已有先因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六十章 揭過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
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二百九十八章 短歌行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一百零五章 狼煙起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陽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名的年輕俊傑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征前夕事茫茫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二百九十四章 祈福儀式第六百八十四章 鹿死誰手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奪權的劉宏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何進竇武兩相比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八章 獻策防治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三百九十八章 喪師取死之道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五百八十四章 今日之禍已有先因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六十章 揭過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