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細心的親們可能會發現,在《漢室邪皇》中,關雲飛後來當了武狀元。大家很可能會覺得奇怪,因爲科舉制度是從隋唐的時候纔開始有的,在漢代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武狀元的。柳絮這麼寫,會不會是在拿親們的智商開涮呢?
其實這是出於故事需要,柳絮才這樣寫的。柳絮發誓,柳絮絕沒有侮辱親們智商的意思。
因爲書中還涉及到文曲星和武曲星,自然人間得有個狀元了。而且關雲飛想要飛黃騰達的話,他必須得有一個合適的身份。而一個民間的普通習武之人,他是不可能像司馬相如那樣,花重金買官;也不可能有着世襲的官兒來等着他做。至於靠山,他更是沒有了。所以,柳絮便給他選了一條比較合理的捷徑,讓他當上武狀元了。
他當了狀元,霍光纔有可能認爲他是一個可造之材,纔會想盡一切辦法拉籠他。而且也爲他日後的當官提供了一個必要的條件。否則,他一個普通民間習武之人的身份,想要當官,那機率估計比中雙色球頭獎的機率還要低呢。
不過這樣一來,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可就大大提前了。幸好這是玄幻小說,即使是原子彈出現,也不至於讓讀者大跌眼鏡。一切不合理的東西,到了玄幻小說裡,都變得合理起來了。所以,柳絮當初纔會讓關雲飛這個小人當上了狀元,爲他以後的仕途做了個必要的鋪墊了。
呵呵,一開始柳絮這樣寫的時候,還擔心親們認爲柳絮無知,連這種最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柳絮並不是存心愚弄親們,誤導親們,所以在此解釋。
其實關於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一直是柳絮感興趣的話題。對此,柳絮也翻閱了不少資料,所以說柳絮是很清楚漢代是不可能有科舉制度的,也絕不會犯那麼低級的錯誤的。親們在讀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困惑啊!
科舉
制度在中國整整實行了一千三百年這久,從隋唐到宋元明清,一直緊緊地伴隨着中華文明史。有些人把科舉制度當成了一堆人人唾棄的垃圾,其實它並不像《孔乙已》和《秦香蓮》中表現得那麼荒唐和兇殘。
在古代,它是一種很好的文官選拔制度。當然,它自身是有一定的弊端的,即使是現代的高考,誰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證,它就沒有一丁點不完善的地方。在封建社會,的確通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了一大批極爲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修養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專家。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中國歷史中最重要的一些部位。
王維、杜牧、李商隱、白居易等都參加過科舉考試。正是通過這種考試,才使一些沒有什麼背景的普通讀書人踏上了政壇,爲他們施展才華提供了一個舞臺。
科舉制度的確存在着腐敗,不過它選拔的不是才子,而是官員。才子一定就適合做官嗎?縱觀歷史,才子的確有做官的,但是大多數優秀的政治家都稱不上“才子”這兩個字。治理國家靠的不是幾首詩歌和文章,而是腳踏實地的工作。
最經典的應該就是阮籍了。他的確是少有的才子,可是他一共也沒有當了幾天官。他到東平去當那太守爲的是什麼呢?據說是他聽說東平有幾罈子上好的佳釀。他的官要是做長了,估計老百姓們整天都得泡在酒缸裡了。不過他那時候還沒有科舉制度,所以我們也無從判斷,這個“酒瘋子”如果參加科舉的話,會不會落第。
柳絮私下認爲,這種人還是不要做官的好。別萬一在酒席桌上喝出個三長兩短,再弄出個“因公殉職”呢。
還有大詩人李白。他寫詩是一流的,當官可就是差遠了。老百姓們怎麼可能會接受一個整天神經兮兮,喝的五迷三倒的官員呢?他的浪漫情懷放在詩歌裡可以,但是用於治理國家,明顯是太不實
用了。一個趴在船上撈月亮的官員,在他的英明領導下,老百姓們豈不是都得瘋了。誰知道他們的父母官什麼時候是清醒的,什麼時候是迷糊的!誰也不敢保證,他在喝醉了的情況下,又會做出什麼瘋事來。
他在唐玄宗身邊當了好多年的翰林待詔,如果他真的有當官的才能的話,李隆基難道就沒有發現嗎?而且後來他又跟在李隆基的小兒子身邊,想一展拳腳。給了他舞臺了,他又唱不出戲來了。當然,他也沒有參加過科舉。估計他參加的話,結果肯定也是不容樂觀的。
蒲松齡參加過科舉,而且屢戰屢敗。大家認爲他滿腹才華卻沒有得到認可,便歸結於科舉制度的腐敗上了。其實蒲松齡當個優秀的文人綽綽有餘,可是如果真的讓他當治理一方百姓的話,他也未必能夠勝任。官員不等同於才子,才子也不等同於官員。
其實王維、白居易等做官也是馬馬虎虎,算不上是什麼大政治家。像王安石這樣的,既是才子,又是大政治家,簡直是少之又少。
所以說,歷史上的那些才子們屢屢落第,許多人將這都將責任推到了科舉制度身上,這未免有些太草率了。歷史既然都能夠有兩面性,那麼科舉制度也是有着兩面性的。它沒有《孔乙已》裡面說的那麼不堪,也不是那麼完美。
柳絮說了半天,有些親們可能認爲柳絮是在替科舉制度歌功頌德。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因爲對於科舉制度的弊端,親們肯定都比柳絮知道的還要多,所以沒有必要多講了。柳絮只是說出自己眼中的科舉制度,以此證明,柳絮真的不是那麼無知,會將科舉制度挪到漢代來了。
呵呵,本來是講關雲飛武狀元的身份之謎的,結果扯遠了。不過柳絮倒是很樂意和親們討論一下關於科舉制度的話題。親們如果還有什麼意見,儘管給柳絮提。謝謝大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