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憂解難

劉秀正坐在大殿裡,張昆從外面走了進來,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右將軍求見。”

聽聞鄧禹來了,劉秀精神一震,說道:“宣。”

鄧禹也聽說了龐萌造反的消息,只是還無法確定消息的真僞,這才趕來皇宮,向劉秀確認。

很快,鄧禹走進大殿,見到劉秀,他躬身施禮,說道:“微臣拜見陛下!”

劉秀向鄧禹擺了擺手,示意他落座。他苦笑道:“仲華也聽到消息了吧?!”

鄧禹關切地問道:“陛下,龐……龐萌真的謀反了?”

劉秀將楚郡來的奏疏以及蓋延的戰報,一併遞給鄧禹。後者從張昆手中連忙接過來,定睛細看,看罷奏疏和戰報的內容,他不由得倒吸口涼氣,沒想到,龐萌竟然真的造反了。他將奏疏和戰報慢慢放下,說道:“龐萌愧對陛下的恩情啊!”

劉秀聞言苦笑,站起身形,說道:“仲華陪我出去走走吧!”

看出劉秀心情不佳,鄧禹欠了欠身,跟着劉秀,一併走出大殿。

到了外面,走進花園當中,劉秀深吸口氣,幽幽說道:“從南陽,到洛陽,這一路走來,磕磕絆絆,歷經險阻,很多兄弟,追隨於我,不離不棄,亦有很多兄弟,揹我而去,只是,我沒有想到,龐萌竟會這麼做。”

鄧禹看眼劉秀,小聲說道:“如此賊子,陛下不必難過。”

劉秀搖了搖頭,喃喃說道:“龐萌啊!”

龐萌不同於彭寵,不同於鄧奉,他的品性極好,爲人謙遜又低調,而且自投靠劉秀以來,一直跟在劉秀的身邊,出生入死,南征北戰。

後來又參加東征,更是攻城略地,屢破強敵,戰功赫赫。連這樣的人都能背叛自己,這對劉秀造成的打擊極大,甚至讓劉秀都懷疑自己還能信任誰?

鄧禹正色說道:“陛下,微臣願率軍,討伐反賊!”

劉秀沉吟片刻,擺擺手,說道:“我要御駕親征!”

鄧禹吃了一驚,說道:“陛下……”

劉秀說道:“巨卿於東海戰敗,損兵折將,十萬大軍,僅存萬餘,東征已然失敗。”

鄧禹地垂下頭,實際的情況就是這麼回事。

劉秀繼續說道:“現,董憲士氣正盛,又得龐萌相助,無論由誰領兵前去征討,此戰都不好打,這次我必須得御駕親征。”

鄧禹擔憂地說道:“陛下親征,這未免太過冒險了。”

其實,董憲比劉永要更難對付,別看劉永稱帝,控制的地盤比董憲大得多,而且兵多將廣,但劉永本身並沒有多少的軍事才能。

而董憲不一樣,這位可是用兵的高手,通過蘭陵之戰的戰報,也不難看出董憲的軍事才能。一個董憲已經夠難對付的了,現在董憲的身邊又多出一個龐萌。

旁人對劉秀或許不熟悉,但龐萌對劉秀,用瞭如指掌來形容也毫不過分,畢竟他跟隨劉秀那麼久了,劉秀領兵打仗的特點,他早就摸得一清二楚。

一個善於領兵作戰的董憲,一個對劉秀無比熟悉的龐萌,這兩人現在狼狽爲奸,劉秀要御駕親征,能不危險嗎?

劉秀知道鄧禹在顧慮什麼,他說道:“龐萌瞭解我是如何打仗的,他也同樣瞭解朝中的每一位大臣,巨卿之所以會在北海一敗塗地,龐萌功不可沒。此戰,讓別人前往我都不放心,我必須得親自前去。”

見鄧禹還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劉秀一笑,說道:“龐萌瞭解我,但我又何嘗不瞭解他呢。”

鄧禹仔細琢磨了一番,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陛下這麼說,也不無道理。他問道:“陛下打算帶誰前往?”

劉秀說道:“子顏和巨卿,可隨我同行!”

雖然蓋延戰敗了,但劉秀並不會因爲蓋延的一次失敗,而認爲他是無能之輩。當鄧禹問到他要帶誰出征的時候,劉秀首先想到的就是吳漢和蓋延。

鄧禹說道:“東征軍幾乎全軍覆沒,洛陽的兵馬,也是不足啊!”

目前洛陽的駐軍,只有十萬,劉秀要出征,不可能把十萬人都帶走,起碼要留下兩三萬鎮守京城,也就是說,劉秀這次親征,充其量也就能帶六、七萬人。yuyV

劉秀早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說道:“子顏可在陳留、東郡,徵調十萬兵馬。”

鄧禹扒拉着手指頭算了算,皺着眉頭說道:“陛下,即便如此,此戰……我軍兵力還是不足啊!”

董憲的兵馬有二十萬,龐萌的兵馬有三萬,但隨着龐萌攻佔楚郡,通過在楚郡的徵兵,龐萌的兵力還會增加,估計會有五萬左右。

雙方的兵力合到一起,那就是二十五萬。這還僅僅是董憲和龐萌的兵力,沒算張步的兵馬呢。

如果張步也參戰,將主力大軍投入進來,那麼敵方的兵力甚至能達到四十萬衆,己方以不足二十萬,對陣敵軍四十萬,實難取勝。

劉秀說道:“張步其人,膽小自私,讓張步搬出全部的家底,幫着董憲與我方決一死戰,他絕不會這麼幹!”

劉秀看人,一直都比較準,當然他也有走眼的時候,比如彭寵、鄧奉以及現在的龐萌。

但大多時候,劉秀看人是很少會看錯。張步這個人,以前和彭寵交好,雙方還立下過盟約,可當劉秀派耿弇攻打彭寵的時候,張步有出兵援助嗎?

連匈奴人都出兵援助彭寵了,可張步一兵一卒都沒派。張步向劉永俯首稱臣,信誓旦旦的效忠劉永,可劉永被漢軍圍困在睢陽的時候,張步有派兵增援嗎?他一兵一卒也沒派。

張步和董憲爲同盟,互爲脣齒,可當董憲和東征軍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張步有出兵增援嗎?他依舊是沒派出一兵一卒。

通過這些事例,完全可以判斷出來張步是個什麼人,劉秀對他的評價是膽小又自私,倒是一點沒錯。

劉秀和鄧禹正說着話,張昆急匆匆地走過來,到了劉秀近前,小聲說道:“陛下,皇后臨盆!”

聽聞這話,鄧禹一驚,下意識地向劉秀看去。劉秀身子向前傾了傾,不過終究還是沒把腳步邁出去,他點了下頭,表情淡漠地說道:“我知道了。”

鄧禹詫異地看着劉秀,轉念一想,他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前段時間,隗囂送到洛陽的質子隗恂,被施了宮刑,其中的緣由,鄧禹也是略有耳聞。

打那之後,劉秀和郭聖通的關係便降到冰點,現在來看,傳聞倒是也有幾分真實。

按理說,天子和皇后之間的事,外臣是沒資格干涉的,但鄧禹於劉秀而言,不僅僅是君臣關係,他們還是老同學,老朋友。

鄧禹清了清喉嚨,小聲說道:“陛下,夫妻之間,又哪有隔夜的仇啊!即便皇后有做錯過事,但陛下也應該多擔待纔是。”

劉秀心情煩亂,揮揮手,說道:“有些錯誤可以原諒,但有些錯誤,不可原諒。”

鄧禹反問道:“陛下登基以來,就從沒有犯過錯嗎?”

劉秀揚起眉毛,不悅地瞪着鄧禹。鄧禹搖頭笑道:“陛下犯了錯,還常常以自己剛登基不久做託詞呢!”

你是第一次做皇帝,人家郭聖通也是第一次做皇后,你犯了錯,你可以用自己剛剛涉及皇帝這個職業,對周遭的一切都不太熟悉做藉口,那你爲何就不能容忍旁人也犯錯呢?

鄧禹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正所謂勸和不勸分,鄧禹對郭聖通、陰麗華乃至許汐泠、溪澈影這些後宮嬪妃沒什麼偏見,他希望劉秀能處理好他和郭聖通之間的關係。

一個是皇帝,一個是皇后,這兩人要是不和睦,後宮不會安穩,後宮不安穩,就會直接影響到皇帝,隨之也會影響到國家政務。

劉秀白了鄧禹一眼,說道:“有些事情,仲華並不清楚啊!”

“陛下可以講給臣聽。”

劉秀被他的話逗樂了。他沉默片刻,拍拍鄧禹的肩膀,說道:“走吧,陪我去長秋宮看看。”

鄧禹小聲嘟囔道:“這……恐怕不妥吧!”

他和劉秀的關係再好,也究竟是外臣,如果在平時,他跟着劉秀去長秋宮倒也沒什麼,可現在皇后正臨盆,他去算怎麼回事。

劉秀含笑說道:“你不是想聽聽事情的原委嗎?”說完,他邁步向外走去,回頭一瞧,見鄧禹還站在原地,他不耐煩地招了招手,示意鄧禹快跟上來。

鄧禹無奈,只好跟着劉秀一併去往長秋宮。路上,劉秀將隗恂的事大致向鄧禹講述了一遍。聽完劉秀的講述,鄧禹這纔算對整個事有了大概的瞭解。

他想了想,說道:“皇后固然有錯,陛下又何嘗沒錯?”

劉秀眨眨眼睛,擡手回指着自己的鼻子,問道:“我還有錯?”

鄧禹正色說道:“陛下寵愛陰貴人,而冷落皇后,難道這沒錯嗎?”

劉秀愣了愣,搖頭而笑,說道:“仲華和非煙的說詞,簡直一模一樣啊!”

鄧禹說道:“臣不知花美人是怎麼想的,但臣之言,就是臣的真實想法。”

花非煙和鄧禹都這麼說,這讓劉秀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鄧禹看眼劉秀,又意味深長地提醒道:“陛下,皇后比陰貴人還小一歲,陛下應該多體諒、多擔待皇后纔是,而不該和皇后置氣!”

聽完鄧禹的這番話,劉秀感覺自己的心情倒是好了一些。他含笑點點頭,說道:“仲華,多謝了。”

見劉秀眼中流露出一絲舒緩,鄧禹說道:“爲陛下排憂解難,也是微臣應盡之責。”

如果是別的大臣爲郭聖通說話,劉秀未必會上心。因爲劉秀在河北征戰期間,一直都是郭聖通陪王伴駕,所以郭聖通和劉秀麾下的將領們關係都非常好。

而鄧禹不一樣,鄧禹早早的就去西征了,和郭聖通的接觸並不多,所以面對郭聖通和陰麗華時,他往往是站在一個比較公正的立場上。

第五百八十三章 迅速平亂第八百五十二章 軍中戰神第五百四十六章 矛盾加深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四百一十九章 心懷鬼胎第四百九十章 主動來訪第八百一十二章 治國棟樑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八百零七章 刻意相會第六百五十九章 識破詭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心懷不軌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算計誰第一百六十九章 陷入險境第六百三十二章 舉手之勞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一百五十二章 首攻蔡陽第六百三十七章 漢軍偷營第八百八十九章 聯絡接頭第三百零七章 主張出兵第六百八十九章 營中刺客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六百八十九章 營中刺客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情深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悅誠服第六百八十四章 直言進諫第五百五十六章 立後之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事出反常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密渡河第四百二十九章 上門挑釁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將回歸第二十六章 剛愎自用第四百四十章 發兵信都第一百六十一章 勸降倒戈第七百六十二章 親臨宜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偷襲新野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三百九十六章 改朝換代第六十七章 回到老家第八百二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惹是生非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來投奔第七百九十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一十章 摧枯拉朽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谷之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城中生變第七十八章 找上門來第七十九章 純心試探第六百九十章 真假難辨第二百九十章 逃兵作亂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六百九十二章 決戰開啓第一百五十九章 趁夜劫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謀算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香消玉損第四百五十八章 於心不忍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七百四十四章 除根前奏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變立場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出魚餌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五百零三章 救援鉅鹿第五百八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九十三章 城外相會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十九章 再次營救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於來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二百零三章 掃平隱患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一百九十八章 主動相邀第五百六十二章 種因得因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八百三十三章 六神無主第四百零五章 謙謙君子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明輕重第五百三十八章 軍營生變第一百八十章 收穫坐騎第二百七十四章 合力抗莽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三百一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九十四章 定海神針第二百零八章 混入軍營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變立場第五百一十八章 賈復病危第二百二十八章 身中劇毒第三百章 專破暗箭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中博弈第三百八十七章 該長大了第三百零四章 人不要臉第二百七十三章 賢將王常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六百四十八章 後宮日常
第五百八十三章 迅速平亂第八百五十二章 軍中戰神第五百四十六章 矛盾加深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四百一十九章 心懷鬼胎第四百九十章 主動來訪第八百一十二章 治國棟樑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八百零七章 刻意相會第六百五十九章 識破詭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心懷不軌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算計誰第一百六十九章 陷入險境第六百三十二章 舉手之勞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一百五十二章 首攻蔡陽第六百三十七章 漢軍偷營第八百八十九章 聯絡接頭第三百零七章 主張出兵第六百八十九章 營中刺客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七十二章 暫避新野第六百八十九章 營中刺客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情深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悅誠服第六百八十四章 直言進諫第五百五十六章 立後之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事出反常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密渡河第四百二十九章 上門挑釁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將回歸第二十六章 剛愎自用第四百四十章 發兵信都第一百六十一章 勸降倒戈第七百六十二章 親臨宜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偷襲新野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三百九十六章 改朝換代第六十七章 回到老家第八百二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惹是生非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來投奔第七百九十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一十章 摧枯拉朽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谷之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城中生變第七十八章 找上門來第七十九章 純心試探第六百九十章 真假難辨第二百九十章 逃兵作亂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六百九十二章 決戰開啓第一百五十九章 趁夜劫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謀算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香消玉損第四百五十八章 於心不忍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七百四十四章 除根前奏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變立場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出魚餌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五百零三章 救援鉅鹿第五百八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九十三章 城外相會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十九章 再次營救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於來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二百零三章 掃平隱患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一百九十八章 主動相邀第五百六十二章 種因得因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八百三十三章 六神無主第四百零五章 謙謙君子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明輕重第五百三十八章 軍營生變第一百八十章 收穫坐騎第二百七十四章 合力抗莽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三百一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九十四章 定海神針第二百零八章 混入軍營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變立場第五百一十八章 賈復病危第二百二十八章 身中劇毒第三百章 專破暗箭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中博弈第三百八十七章 該長大了第三百零四章 人不要臉第二百七十三章 賢將王常第八百一十四章 進獻寶物第六百四十八章 後宮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