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實力飛漲

彭寵本就有意支持劉秀,現在寇恂又帶來上谷郡太守耿況也支持劉秀的消息,這更加堅定了彭寵的決定。

他指着王郎使者的斷頭威脅郡府官員,衆人嚇得正襟危坐,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也再無人敢提出反對的意見。

寇恂正在漁陽做客期間,中山郡又傳來消息,劉秀率領兩千中山郡軍,擊殺了王郎麾下大將彭寧,同時還全殲了彭寧一部七千餘衆。

這個消息的傳來,讓漁陽郡府的大小官員們無不驚訝得目瞪口呆。

他們是真的沒想到,劉秀打仗竟然如此厲害,只帶着兩千人,竟然打敗了七千人,而且還是將對方全部殲滅,甚至還擊殺了王郎軍的主將彭寧,這太不可思議了。

劉秀在中山郡大獲全勝的消息,不僅越發堅定了彭寵的決心,另外還讓他支持劉秀的底氣足了許多,面對的阻力也小了許多。

通過商議,彭寵最終做出承諾,漁陽郡出兵三千,其中騎兵、步兵各一千五,增援劉秀部。

寇恂代表耿況,也做出了承諾,上谷郡同樣是出兵三千,騎兵步兵各一千五百人。事

情很快便被敲定下來,漁陽、上谷二郡,各出兵三千,一同支援劉秀。

漁陽郡這邊領兵出征的主將是吳漢,都尉嚴宣、狐奴令王樑爲輔。狐奴是地名,狐奴令也就是狐奴縣的縣令。

不過吳漢目前也只是個縣令,彭寵擔心他難以服衆,在吳漢臨率軍出征之前,還特意把他的官職提升爲漁陽郡長史。

上谷郡那邊,領兵的主將是耿弇,寇恂、景丹等人輔佐。

幽州的上谷、漁陽二郡,合力出兵六千,援助劉秀。

看起來只六千人的兵力,似乎也不算多,與動輒出兵好幾萬、甚至十幾萬的王郎,依舊無法相比,但率領這支軍隊的將領們,有一個算一個,沒有一個是白給的。上

谷郡這邊,耿弇年少有爲,才學過人,且武力高強,善用奇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景

丹在王莽時期就已經做到一個郡的二把手了,要知道景丹可是平民出身,一介平民,在王莽時期能做到一個郡的二把手,其能力之強,可想而知。

寇恂更是古今罕見的將相之才,且性情忠義剛烈,殺伐決斷,足智多謀。漁

陽郡這邊,吳漢勇冠三軍,驍勇善戰,雖說性情是好戰又善鬥,但絕非頭腦簡單之莽夫,敏而好學,積學善謀,武能威衆,文能安疆,堪稱頂尖級的文武雙全型人才。只不過吳漢身上的匪氣太重,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折損了他的名聲。就

連狐奴令王樑,也是難得一見的人才,善於統兵,也善於用兵,爲人忠厚又踏實。

這些人的到來,投靠到劉秀的麾下,讓劉秀的實力呈現出井噴式的增長。另

外,對於旁人來說,多出六千兵馬或許不算什麼,但對於現在的劉秀而言,能多出六千兵馬,這太重要了,何況這六千兵馬當中還有三千的幽州突騎。這

三千騎兵拉上戰場,只要運用得當,萬人難擋。耿

弇和吳漢率領着兩郡的兵馬,是從上谷郡、漁陽郡,一路打到中山郡這裡,沿途凡遭遇到王郎軍,皆被兩軍合力擊殺。

等到兩郡郡軍抵達中山郡的盧奴,劉秀親自出城相迎。

衆將當中,唯一見過劉秀的就是耿弇。看到騎着馬,興沖沖出城而來的劉秀,耿弇面露喜色,向身邊的衆人興奮道:“是主公!主公親自來迎接我們了!”

劉秀剛到衆人近前,還沒來得及從馬上下來,耿弇已迫不及待地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大聲說道:“末將耿弇,拜見主公!”

在場的吳漢、寇恂、景丹、王樑、嚴宣等人,也都齊刷刷下跪叩首,異口同聲道:“末將拜見大司馬!”

目前還只有耿弇正式拜在劉秀的麾下,至於其他人,劉秀肯不肯收還不一定呢,他們也不好意思直接叫主公,只能叫大司馬。劉

秀下馬,快步上前,先是把耿弇從地上拉起,然後又滿臉笑容地看着其餘衆人,擺手說道:“諸位快快請起!”說

着,他又對耿弇道:“伯昭,快向我引薦一下!”

等衆人相繼起身後,耿弇把衆人一一介紹給劉秀。他先是介紹一番上谷郡這邊的人,而後介紹漁陽郡那邊的人。介紹到吳漢的時候,劉秀感覺眼前一亮。吳

漢年紀不大,才二十多歲,生得非常漂亮,面如冠玉,濃眉大眼,鼻樑高挺,脣紅齒白,身材修長,筆直挺拔,往那裡一站,當真是英姿颯爽,玉樹臨風,器宇軒昂,神采奕奕。這

樣的吳漢,站在自己面前,讓劉秀打心眼裡覺得喜歡。用

現代的話講,劉秀絕對是外貌協會的人,對於那些長得漂亮的人,他會自然而然地生出好感。

雖說同性相斥,但對於比自己英俊的男子,劉秀絲毫不會生出妒忌和排斥感。

吳漢向劉秀畢恭畢敬地深施一禮,說道:“屬下吳漢,字子顏,對明公之威名,仰慕已久,今日得見明公,實乃三生有幸,漢願拜在明公麾下,肝腦塗地,在所不辭!”說

話之間,吳漢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劉秀一臉的驚喜之色,連忙伸手把吳漢攙扶起來,說道:“子顏在漁陽的大名,我也是久有耳聞,能得子顏相助,我漢室何愁不興?”劉

秀此話一出,吳漢樂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下面了。被劉秀拉起來時,他還特意用眼角掃了掃左右的衆人,好像在說,怎麼樣,我吳漢雖遠在幽州漁陽,但我的名字,連主公都曾有所耳聞。

如果人們知道吳漢此時心裡是怎麼想的,估計都會忍不住翻他白眼,還得順便提醒他一句,主公那是在和你客套呢,你連這都聽不出來?劉

秀把衆人接入城內,分賓主落座後,劉秀感嘆道:“耿太守和彭太守胸懷大義,忠貞不二,此次對秀這般鼎力相助,秀實在感激不盡。秀自當呈報陛下,請陛下封賞兩位太守!”

寇恂眼珠轉了轉,追問道:“大司馬打算向陛下請什麼樣的封賞?”

劉秀沒有多想,正色說道:“以耿太守和彭太守之功績,足以封侯!”寇

恂緊接着問道:“大司馬能否賜下封號?”

此話一出,在場衆人心頭同是一驚。封侯之事,那隻能由天子決定,劉秀只是大司馬,而且還只是個行大司馬事,怎麼可以隨便賜侯爵封號?劉

秀愣了一下,若有所思地搖頭說道:“這……恐怕不妥吧?”寇

恂正色說道:“現耿太守和彭太守雖都支持大司馬,但郡府官員,仍有諸多不服者,倘若兩位太守都能獲得侯爵封號,必可大大穩定人心!後方鞏固,大司馬在前方,亦可專心致志,再無後顧之憂!”他

說的穩定人心,其實就是在穩定耿況和彭寵二人的心。

他倆是太守,一郡的首腦,只要他倆和劉秀一條心,那麼上谷郡和漁陽郡,就永遠都是劉秀最堅固的後盾。

如何穩他二人的心?封侯是最佳的手段。

這也不需要劉秀出什麼力,就是先給耿況和彭寵一個虛銜而已。說白了,給他倆先吃顆定心丸,讓他二人明白,劉秀清楚他倆的功績,以後絕不會虧待於二人。聽

聞寇恂的話,劉秀立刻領悟了他的話外之音,他禁不住多看了寇恂兩眼,暗道:此人厲害,極善揣摩人心啊!

劉秀沉吟片刻,說道:“耿太守和彭太守忠肝義膽,我當向陛下請旨,封耿太守爲興義侯,封彭太守爲建忠侯!”

寇恂聞言,眼睛頓是一亮,拱手說道:“主公英明!”先

別管你有沒有權利封侯,也別管你的封侯是不是名正言順,你先給耿況和彭寵吃下定心丸纔是最主要的。穩

固了上谷和漁陽二郡,也就等於穩固了自己的後方,後方穩固住了,纔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得支持,你纔有本錢去與王郎一決高下。上

谷、漁陽二郡,兵力又何止六千?真得到耿況和彭寵的全力支持,無論是上谷郡還是漁陽郡,召集數千幽州突騎都不算是難事。令

寇恂感到欣喜和欣慰的是,劉秀頭腦機敏,一點就透。剛

才,寇恂還以大司馬稱呼劉秀,可聽完劉秀的回覆後,他立刻改口,稱其爲主公。

通過這一點也可以看得出來,寇恂和吳漢還不一樣,後者前來,就是爲了拜劉秀爲主公的,而寇恂是先驗過劉秀的才能之後,才肯拜他爲主公。

寇恂轉頭看向嚴宣,含笑說道:“嚴都尉回漁陽覆命時,可將主公封彭太守爲建忠侯之事,如實稟明彭太守!”

嚴宣喜笑顏開地向劉秀叩首,說道:“下官代彭太守,多謝大司馬!”和

別人不一樣,嚴宣不是來了之後就不走了,他是漁陽都尉,輔佐吳漢把兵馬帶到盧奴後,他還得回漁陽向彭寵覆命。劉

秀笑吟吟地擺擺手,柔聲說道:“我會盡快向陛下請旨,請陛下親自授封彭太守。”

“是!下官一定如實回稟彭太守。”

劉秀採納了寇恂的意見,收到上谷和漁陽援助的六千兵馬後,立刻以口頭的形式授封耿況爲興義侯,彭寵爲建忠侯,給這兩位太守各吃下一顆定心丸。

不得不說,寇恂的這個建議非常高明,雖說沒有正式的封侯儀式以及侯爵印綬,只是劉秀口頭上的一個承諾,但對於耿況和彭寵二人來說,這就已經足夠了。得

到劉秀的封侯後,耿況和彭寵果然都是喜出望外,馬上命令郡府,籌備糧草和物資,向劉秀所在的前線輸送。可

以說劉秀能在河北立足,有本錢與王郎一決高下,上谷和漁陽二地,功不可沒,不僅源源不斷的給劉秀輸送兵馬,而且還源源不斷的輸送物資和糧草,其意義之重大,遠勝過千軍萬馬。

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六百六十章 半路攔截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得聖寵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二百四十九章 危機來臨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八百八十三章 伯姬求情第五百三十章 宮廷政變第八百三十章 婦人之毒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陽再敗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第八百五十章 最終決戰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三十三章 仗義相救第八十七章 贈送暗器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二百九十八章 雙方融洽第四百九十章 主動來訪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六百三十九章 暗中相助第一百四十二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一百四十九章 親戚反對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進第六百八十二章 弘農之戰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六百三十九章 暗中相助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軍入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剿滅刺客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隨形第五百零八章 無愧於心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第六百四十八章 後宮日常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十五章 又遇一敵第四百八十章 愛才之心第三十四章 擒賊擒王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生變數第五百九十二章 賊軍入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四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七百八十九章 騎虎難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決戰魏郡第八百二十九章 再次相救第六百三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第二章 仗義相救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六百一十五章 頭號酷吏第九章 技驚四座第六百三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三百八十二章 有頭無腦第八百九十章 吊人胃口第六百五十八章 環環相扣第一百五十五章 嚴明軍紀第五十七章 說服衆人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三十二章 福緣深厚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四百二十六章 實力飛漲第五十三章 通風報信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四十四章 剿滅刺客第六百九十章 真假難辨第二百一十六章 新野之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奇兵偷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一波未平第二十二章 明犯漢者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城迎敵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二十七章 謝絕重禮第三百四十章 激發鬥志第七百八十二章 南下之行第一百九十六章 出言提醒第五百八十章 風譎雲詭第三百三十章 全軍覆沒第八百五十二章 軍中戰神第五十章 牽扯進來第六百七十一章 結下樑子
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六百六十章 半路攔截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得聖寵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二百四十九章 危機來臨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八百八十三章 伯姬求情第五百三十章 宮廷政變第八百三十章 婦人之毒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陽再敗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第八百五十章 最終決戰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三十三章 仗義相救第八十七章 贈送暗器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二百九十八章 雙方融洽第四百九十章 主動來訪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六百三十九章 暗中相助第一百四十二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一百四十九章 親戚反對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進第六百八十二章 弘農之戰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六百三十九章 暗中相助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軍入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剿滅刺客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隨形第五百零八章 無愧於心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第六百四十八章 後宮日常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十五章 又遇一敵第四百八十章 愛才之心第三十四章 擒賊擒王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生變數第五百九十二章 賊軍入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四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七百八十九章 騎虎難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決戰魏郡第八百二十九章 再次相救第六百三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第二章 仗義相救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六百一十五章 頭號酷吏第九章 技驚四座第六百三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三百八十二章 有頭無腦第八百九十章 吊人胃口第六百五十八章 環環相扣第一百五十五章 嚴明軍紀第五十七章 說服衆人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三十二章 福緣深厚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四百二十六章 實力飛漲第五十三章 通風報信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四十四章 剿滅刺客第六百九十章 真假難辨第二百一十六章 新野之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奇兵偷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一波未平第二十二章 明犯漢者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城迎敵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二十七章 謝絕重禮第三百四十章 激發鬥志第七百八十二章 南下之行第一百九十六章 出言提醒第五百八十章 風譎雲詭第三百三十章 全軍覆沒第八百五十二章 軍中戰神第五十章 牽扯進來第六百七十一章 結下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