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反應機敏

數日後,劉秀親率的十萬大軍,和謝躬率領的五萬兵馬,一同離開邯鄲,南下魏郡。從

邯鄲出發,南下二十餘里,便可進入魏郡地界。

魏郡乃冀州大郡,全郡共有近二十個縣,地方大,人口也多,加上與河內接壤,氣候、環境都與河內差不多,屬產糧重地。魏

郡,在戰國時期,它是魏國。三國時期,曹操被封爲魏王,其屬地就是魏郡,曹操定魏郡的郡城鄴城爲國都,大名鼎鼎的銅雀臺,便是建在魏郡的鄴城。曹

魏、魏國,其中的魏,就是由魏郡而來。

天下未亂之際,魏郡百姓,安居樂業,因爲糧產豐富的關係,人民生活可謂是富足。可

天下大亂之後,魏郡便成了重災區。恰恰因爲百姓富足,今天這支起義軍進來洗劫一次,明天那支起義軍又進來洗劫一次,鬧得魏郡百業盡廢,民不聊生。

百姓們生活不下去,要麼直接投奔了起義軍,要麼乾脆遷徙到別處避難,魏郡這一大片富饒的土地,日漸荒蕪,十村九空。進

入魏郡後,看着一座座被廢棄的村莊,以及大片被荒廢的田地,劉秀和謝躬的心裡都是感慨萬分。還

是那句話,就內心而言,劉秀和謝躬都希望河北局勢安定,百姓們能安居樂業。他

們再往南走,便是樑期縣。他們還沒到樑期城,迎面先遭遇到一大批的樑期百姓。

劉秀從馬車裡出來,舉目向前望了望,而後邁步向前走去。龍淵、龍準、龍孛三人急忙跟上前來,低聲提醒道:“大王,小心有詐!”

“無礙。”劉秀擺了擺手。他分開己方將士的人羣,走了出來,看着對面人數衆多的百姓,問道:“你們這是要去哪裡?爲何如此慌張?”劉

秀並沒有頂盔貫甲,身穿長袍,看起來文質彬彬,不過周圍軍兵對他的態度都很客氣。有

名百姓急聲說道:“這位大人,我們都是樑期縣的百姓,聽說青犢軍要打過來了,我們打算去往邯鄲避難!”稍頓,他小心翼翼地問道:“大人是從哪裡來?”

“邯鄲!”聽聞劉秀的回話,百姓們同是一驚。不等人們繼續發問,劉秀說道:“諸位不必驚慌,在下劉秀,此次率領大軍進入魏郡,就是爲平定賊軍。”

得知眼前這位儒雅的青年就是劉秀,在場的百姓們都驚呆了,還是剛纔發問的那名百姓率先反應過來,連忙屈膝跪地,向前叩首,顫聲說道:“草民……草民拜見蕭王!”其

餘的百姓們也都紛紛跪地,齊聲說道:“草民拜見蕭王!”

劉秀走上前去,將帶頭下跪的百姓攙扶起來,而後又向其它衆人擺了擺手,說道:“大家快快請起!”等

人們都相繼起身,劉秀正色說道:“大家不必再去邯鄲,今日,我部必剿滅來犯之賊!”

聞言,百姓們無不是歡天喜地,樂得手舞足蹈,有些人都忍不住相擁而泣。

別說在當時那個落後的年代,即便是現代,想拖家帶口的搬離自己的家鄉,去到外地生存,尚且很難做到,在當時,如果不是百姓們被逼得實在生活不下去了,人們絕不會拖家帶口的遷徙到別處。

現在得知蕭王親自率軍來剿滅賊軍,自己也不用去人生地不熟的邯鄲避難了,人們能不高興嗎?在

激動過後,人們再次嘩啦啦地跪倒一大片,齊聲說道:“蕭王請受我等一拜!”“

蕭王萬歲!”“蕭王萬歲——”

這裡要說一下,在漢代,萬歲還不是皇帝的專用名詞,而是一句很普通的祝福語,人人都可以用,比如哪家的老人過壽,前來道賀的人便可用‘萬歲’來祝福。直

至唐代,萬歲才成爲皇帝專用名詞,所以在漢代的朝堂上,是聽不到羣臣一起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這句話的,也沒有三叩九拜之禮,對皇帝的稱呼,更用不上‘萬歲’這個詞。

劉秀和百姓們說話時,謝躬也趕了過來。得

知怎麼回事後,謝躬臉色難看,狠狠咬了咬牙,對劉秀怒聲說道:“賊軍膽大包天,竟然都洗劫到了樑期,他們下一步,是不是要直接攻打邯鄲了?他們眼中,可還有天子,可還有王法?”

見謝躬激動得臉色漲紅,一副要吃人的樣子,劉秀倒是沒有他那麼氣惱,幽幽說道:“青犢軍這是在報復。”謝

躬一怔,不解地看着劉秀。

劉秀說道:“上次我們出兵魏郡,讓青犢軍吃了不小的虧,這次他們再次流竄進魏郡,越發的肆無忌憚,就是在報復我們上一次出兵魏郡的事!”“

豈有此理!這羣賊子,皆該千刀萬剮!”說着話,謝躬側頭喝道:“劉將軍!”謝

躬麾下大將劉慶,跨步上前,插手施禮,說道:“末將在!”“

劉將軍,你率領一萬精兵,務必要將進犯樑期之賊軍,全部殲滅,一個不留!”“

末將遵命!”劉慶答應一聲,飄身上馬,去往本陣提兵。

劉秀麾下的衆將齊刷刷地看向他,只等着他下令出戰。劉秀沒有草率派兵,他看向龍淵,問道:“我方可有探報?”龍

淵搖搖頭,說道:“前方的探子還沒有回來。”

劉秀點點頭,對麾下衆將說道:“傳令全軍,先原地休息。”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現在他們只是聽樑期逃亡的百姓說,有賊軍要攻打樑期,具體是什麼情況,賊軍又有多少兵馬,己方還一無所知,劉秀不敢也不願意貿然動兵。劉

秀軍在原地休息,劉慶則率領着一萬將士,直奔樑期而去。謝

躬見狀,暗暗皺眉,出兵之前,大家可是說好了的,一同來魏郡剿滅賊軍,現在要和賊軍打仗了,劉秀怎麼又按兵不動了呢?他

走到劉秀近前,說道:“蕭王,現賊軍就在樑期附近,還望蕭王儘快出兵,與我部一同滅賊!”劉

秀問道:“謝尚書可有接到發現賊軍之探報?”

“呃……還未曾接到這方面的探報。”“

謝尚書可知賊軍兵力有多少?”“下官不知。”“可知賊軍的首領是何許人?”“也……也不知。”劉

秀說道:“現在,我們對賊軍的情況,一無所知,又怎能貿然出戰?再等等,等前方探報傳回,再出兵也不遲!”他

說的這番話,倒也沒什麼錯,但就是讓謝躬的心裡非常不痛快。

己方可是有十五萬的大軍,還要等什麼探報?直接打過去,縱然賊軍兵力再多,也不可能是己方十五萬大軍的對手嘛。

他深吸口氣,沉吟片刻,究竟還是沒和劉秀爭論,只是話中有話地說道:“蕭王到了魏郡,倒是突然變得用兵謹慎了!”劉

秀打仗,給世人留下的印象是彪悍,哪怕是以寡敵衆,他也敢帶頭衝鋒,昆陽之戰就是個明擺着的例子。不

過世人倒是誤會劉秀了,劉秀打仗,向來謹慎,犯錯的次數,屈指可數。

聽聞謝躬的話,他淡然一笑,也不往心裡去,還特意找過來幾位上了年紀的百姓,詢問他們魏郡這裡的具體情況。

得知其中一位老者家中有地,劉秀還與之交流起種地的心得。

謝躬在旁,聽了一會便聽不下去了,走到一旁,和麾下將士們商議接下來的戰事。過

了有半個多時辰,謝躬手下的一名探報跑了回來,向謝躬稟報,在樑期附近,果然發現了青犢軍。謝

躬身子一震,急忙追問道:“賊軍有多少兵馬?”

“回稟大人,有三千餘衆。”探子正色回道。聽

聞這話,謝躬暗暗鬆了口氣,賊軍只三千來人,劉慶率領的可是一萬大軍,將賊軍殲滅,應是易如反掌。

劉秀有聽到探子的回話,他突然走了過來,問道:“賊軍有多少人?”

“呃……回稟蕭王,賊軍有三千餘衆!現正在向西逃竄!”

“糟了!”劉秀低呼了一聲,側頭喝道:“傳令下去,全軍起程,向樑期西面的欽山行進!”此

時,劉秀已沒有和百姓聊天時的輕鬆,面色凝重,讓龍淵牽過來一匹戰馬,他縱身上馬,率麾下的大軍,向西南方向行進。謝

躬不清楚劉秀在緊張什麼,而且還不停的催促麾下的將士們,加快行軍速度,全速行進。對

此,謝躬的一位謀士心中暗笑,對他小聲說道:“蕭王這是知道賊軍只有三千來人,要和己方搶攻啊!”

謝躬沒有多說什麼,騎着馬,追上劉秀,與他並肩而行,正色說道:“蕭王莫急,賊軍只有三千人,劉將軍可輕取之!”

見謝躬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劉秀好奇地問道:“謝尚書以爲,我軍入魏郡,青犢軍知是不知?”謝

躬一愣,各路賊軍都在邯鄲安插了不少的眼線,這次己方十五萬大軍的調動,如此大的動靜,賊軍應該不會不知道。

他說道:“青犢軍應該已經知曉,蕭王爲何會有此問?”劉

秀沒有回答謝躬的疑問,又問道:“既然青犢軍已明知道我方十五萬大軍南下,進入魏郡,他們爲何還只派三千來人襲擊樑期?是專程讓這三千來人送死的?讓他們來展現螳臂當車的?”

謝躬呆呆地看着劉秀,過了一會,他猛然倒吸口涼氣,驚駭道:“蕭王的意思是,賊軍有詐?這三千賊軍,只是誘餌?”

劉秀說道:“樑期的西面,是欽山,地勢險峻,林木如海,極易設伏!倘若賊軍逃入欽山,劉將軍若率部貿然進入,必中埋伏!”謝

躬臉色大變,急忙叫來一名探子,令其趕緊追上劉慶,不要貿然追敵進山。劉秀看了一眼謝躬,暗暗搖頭,此時提醒,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劉慶的死活,劉秀並不在乎,可一旦劉慶部被青犢軍殲滅,這將導致青犢軍士氣大振,會給己方接下來的平叛帶來巨大的阻力。

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三十六章 兄弟重逢第四十六章 騎兵來襲第四百四十八章 順利聯姻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六百零八章 根除禍首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難臨頭第二章 仗義相救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圍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憲覆滅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八百五十章 最終決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他日再見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一百七十七章 官場私心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四百五十一章 初次相見第六百零三章 戰鬥成長第三百五十二章 希望之光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八百零一章 嚴刑逼供第八十章 同窗相會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補第三百九十五章 出謀劃策第八百九十一章 請纓出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迷霧重重第七百六十六章 姐妹相見第一百三十章 識破陰謀第七百二十七章 軍營底層第八百三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四百六十七章 局勢逆轉第八百五十五章 戰神天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雙方融洽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三百三十六章 拖延之戰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錘定音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八百八十三章 伯姬求情第六百一十章 戰事連連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軍營底層第一百三十一章 上門接親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封功臣第四十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三十三章 仗義相救第九十三章 你吟我舞第七百一十章 摧枯拉朽第七百一十章 摧枯拉朽第八百九十一章 請纓出戰第八百零四章 容人之量第六百五十八章 環環相扣第六百八十八章 決戰在即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寵愛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變立場第六百一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谷之戰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八十七章 贈送暗器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拖延之戰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統帥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二百五十二章 香消玉損第三百八十六章 噩耗傳來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三百二十二章 推薦人才第五百五十八章 餘孽肆虐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四百四十七章 定下親事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五十三章 通風報信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九十一章 見面之禮第七百七十五章 賣主求榮第二百五十二章 香消玉損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斷真兇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七百七十四章 歹毒心腸第五百三十四章 兄妹相見第五百八十五章 揣摩聖意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二百九十章 逃兵作亂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小人之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兄報仇第一百四十四章 艱難突圍第五百六十章 擊退來敵
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三十六章 兄弟重逢第四十六章 騎兵來襲第四百四十八章 順利聯姻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六百零八章 根除禍首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難臨頭第二章 仗義相救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圍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憲覆滅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八百五十章 最終決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他日再見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一百七十七章 官場私心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四百五十一章 初次相見第六百零三章 戰鬥成長第三百五十二章 希望之光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八百零一章 嚴刑逼供第八十章 同窗相會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補第三百九十五章 出謀劃策第八百九十一章 請纓出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迷霧重重第七百六十六章 姐妹相見第一百三十章 識破陰謀第七百二十七章 軍營底層第八百三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四百六十七章 局勢逆轉第八百五十五章 戰神天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雙方融洽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三百三十六章 拖延之戰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錘定音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八百八十三章 伯姬求情第六百一十章 戰事連連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軍營底層第一百三十一章 上門接親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封功臣第四十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三十三章 仗義相救第九十三章 你吟我舞第七百一十章 摧枯拉朽第七百一十章 摧枯拉朽第八百九十一章 請纓出戰第八百零四章 容人之量第六百五十八章 環環相扣第六百八十八章 決戰在即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寵愛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變立場第六百一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谷之戰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八十七章 贈送暗器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拖延之戰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統帥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黃河第二百五十二章 香消玉損第三百八十六章 噩耗傳來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八百二十六章 剛柔並濟第三百二十二章 推薦人才第五百五十八章 餘孽肆虐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四百四十七章 定下親事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五十三章 通風報信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九十一章 見面之禮第七百七十五章 賣主求榮第二百五十二章 香消玉損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斷真兇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七百七十四章 歹毒心腸第五百三十四章 兄妹相見第五百八十五章 揣摩聖意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二百九十章 逃兵作亂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小人之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兄報仇第一百四十四章 艱難突圍第五百六十章 擊退來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