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一波未平

劉秀在河北稱帝,定都於洛陽,無論是劉秀自身的地位,還是洛陽做爲國都的地位,都還稱不上有多穩固,天下很多人也不承認劉秀和洛陽是正統。

而在十一帝神主進入洛陽之後,這纔算是徹底奠定了劉秀大漢天子的地位,也奠定了洛陽作爲全國新都城的地位。

這十一塊不起眼的小木牌子,就是具有這麼大的威力。可惜,霸佔長安那麼久的赤眉軍,都沒能意識到這一點,反而被後來進入長安的鄧禹,撿了個天大的便宜。

可以說在奠定劉秀爲漢室正統這件事上,鄧禹絕對稱得上是功不可沒。

南陽郡舂陵人劉秀,這位劉邦的後人,從這時起,算是正式繼承了先祖的衣鉢,扛起了漢家的大旗,轟轟烈烈的東漢皇朝,也正是從這時開始,拉開了它的帷幕。

鄧禹在攻打長安這件事上,沒什麼建樹,赤眉軍駐守長安時,鄧禹一直沒敢前來進攻,只是等到赤眉軍撤走了,他才率軍順理成章的接管了長安這個爛攤子。

不過,鄧禹送回十一帝神主這件事,對於劉秀、對於洛陽朝廷的幫助之大,不亞於千軍萬馬。

劉秀迎接十一帝神主進入洛陽後不久,王常來到洛陽,拜見劉秀。對於王常的到來,劉秀非常高興,接待王常的規格也很高。

他是在皇宮的正殿卻非殿接見的王常。當王常從外面走進來的時候,劉秀不由得一怔。王常是光着膀子,被五花大綁着走進大殿裡的。

進來之後,王常二話沒說,噗通一聲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說道:“罪臣王常,叩見陛下!”

劉秀立刻明白王常爲何是這副打扮了。他站起身形,從御座上走下來,到了王常近前,伸手把他攙扶起來,而後繞到王常的背後,將他身上的綁繩解開。

他意味深長地說道:“當年,我與顏卿,在夕陽聚共御嚴尤、陳茂,在昆陽,共擊王尋、王邑,即便現在想來,當年之事還歷歷在目,令人心潮澎湃。我盼顏卿來投已久,顏卿爲何現在纔來?”

聽聞這話,王常身子一震,既鼻子發酸,又有些擔憂。劉秀的話,既有對他來投的喜悅之情,也隱約有些對他的埋怨。

剛剛起身的王常再次屈膝跪地,向劉秀叩首,說道:“罪臣出身卑微,更始不嫌罪臣愚笨,委以重任。奈何赤眉猖獗,長安淪陷,微臣心灰意冷,便想在潁川了卻此生。不久前,恰巧相遇大司馬,方知陛下正在用人之際,故斗膽前來洛陽,欲投陛下麾下,爲漢室之基業,再進獻一份綿薄之力!”

劉秀哈哈大笑,再次把王常攙扶起來,樂呵呵地說道:“顏卿,剛剛我只是在和你說笑,並無責怪你之意。”

對綠林軍的那些首領,劉秀印象最好的就是王常。王常這個人,光明磊落,忠義仁厚,沒有那麼多的心機和算計。

更始帝劉玄已死,更始舊臣沒少說劉玄的壞話,尤其是那些投靠劉秀的人,在劉秀面前,提到劉玄最常用到的兩個詞就是‘荒淫’、‘昏庸’。

可王常卻不說劉玄的壞話,而且話裡話外,對劉玄還是充滿了感激之情。這是劉秀最爲欣賞王常的地方。

看着劉秀大笑的樣子,王常有些晃神,彷彿時間又退回到當年他們一同並肩作戰的時候。

前來洛陽之前,王常也在暗暗猜想,不知道劉秀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

當年,他是劉伯升的小弟,爲人謙遜、隨和,也很愛說笑,但打起仗來卻十分了得。現在貴爲天子,恐怕和以前已經大不一樣了。

可是現在,王常突然覺得劉秀一點都沒變,他還是以前的那個劉秀,隨和,平易近人,毫無架子,而且還是像以前一樣愛說笑。

他躬身說道:“陛下肯收留微臣,實乃微臣之幸!”

劉秀對在場的大臣們介紹道:“我與顏卿,于軍中相識,多次並肩作戰,共擊強敵,顏卿於漢室,有汗馬之功,就連更始,都曾封顏卿爲知命侯。”

稍頓,他看向王常,說道:“王常聽封。”

王常立刻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劉秀說道:“王常於漢室有功,加官左曹,封桑山侯!”

等劉秀說完,王常叩首說道:“微臣謝陛下隆恩!”

左曹可不是小官,俸祿爲兩千石,與太守持平。左曹和右曹合稱諸曹,需每日朝見。

尚書的呈報,基本都是先交到諸曹手裡,左右曹過目之後,再轉交於天子。左曹、右曹的主要職責是典掌樞機,再通俗點說,就是皇帝身邊的機要秘書長。

諸曹雖然沒有位列三公九卿,但卻是天子身邊的近臣,通常都是由天子十分信任的大臣擔任,很是受人尊敬。

王常一來投奔,就被劉秀封了侯,還加官爲左曹,可見劉秀對王常的欣賞和喜愛。

這日,劉秀在清涼殿批閱奏疏,把手邊的奏疏都批閱完,劉秀讓張昆召來花非煙。

等花非煙到後,劉秀問道:“非煙,可有宛城傳來的消息?”

花非煙向劉秀欠了欠身,說道:“陛下,前幾日,一支鄧奉軍曾進犯宛縣,被堅將軍率部於宛城外擊退。”

劉秀聽後點了點頭,感嘆道:“子伋在宛城很不容易,缺兵短糧,羣敵環繞,敵軍來犯,他還能主動出城退敵,實非常人能比!”

稍頓他又說道:“我打算近日出兵宛城。子伋在宛城,獨木難支,當及時援助纔是!”

花非煙看了劉秀一眼,欲言又止。劉秀問道:“非煙有什麼話,直說就是!”

“陛下!”花非煙微微蹙着眉頭,說道:“當前,洛陽無兵可用,大司馬正率部在潁川休整,陛下欲援助宛城,恐怕,力不從心。”

眼下洛陽的兵力,連三萬人都不到,只帶這麼點兵馬去南陽,支援宛城,無疑於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花非煙小心翼翼地看了劉秀一眼,繼續說道:“屬下以爲,鄧奉之所以沒有急於大舉進攻宛城,只派小股兵馬進犯,其用意,很可能是爲了吸引我軍將士前去救援宛城。”yuyV

鄧奉所採用的戰術是圍點打援,久經沙場、精於謀略的劉秀又哪能看不出來?

可問題是,他不能不管堅鐔等將士們的死活,不能不去救援宛城,這就是個死結,明知道是鄧奉的圈套,但他又不得不往裡鑽。

劉秀和花非煙正說着話,張昆從外面走了進來,向劉秀躬身施禮,說道:“陛下,宗尚書求見,說是有緊急軍情,向陛下稟報!”

“宣!”劉秀揚頭說道。

張昆答應一聲,退出大殿,時間不長,尚書宗廣疾步走了進來,向劉秀叩首,說道:“微臣參見陛下!”

劉秀問道:“宗尚書何事稟報?”

宗廣將手中的竹簡遞交給劉秀,說道:“陛下,這是姚太守從魏郡傳來的奏疏,請陛下過目!”

張昆接過竹簡,遞到劉秀面前,後者接過來,展開一看,眉頭立刻皺起。

魏郡太守銚期傳來的奏疏內容是,五校軍死灰復燃,再次作亂魏郡,請求朝廷出兵援助。

五校軍在魏郡作亂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劉秀屢次出兵鎮壓,都把五校軍打得大敗,但就是不能把五校軍徹底打死。

以前是五校軍規模龐大,滅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但到後來,五校軍與劉永勾結,得到了劉永的暗中援助,在河北一帶壯大的速度極快。

而這次五校軍在魏郡的死灰復燃,也正是得到了劉永的大力支持。

劉永不僅對五校軍殘部出錢、出糧、出武器軍械,甚至他都派出自己的部下,混在五校軍當中,幫助五校軍在魏郡作亂,襲擾劉秀的後方。

如果五校軍只是簡單的死灰復燃,以銚期的能力,足以將其平定。

可現在的問題是,五校軍中有大批的劉永軍精銳,戰力不容小覷,僅憑魏郡一郡之力,難以平定。

何況現在魏郡根本沒有多少兵馬,洛陽方面,三線作戰,魏郡已經把徵召上來的大部分郡軍都派到了洛陽,魏郡自身的兵力,所剩無幾。在這種情況之下,銚期在魏郡根本無法對付五校軍。

“欺人太甚!”劉秀將手中的奏疏狠狠拍在桌案上。

站於一旁的張昆身子一哆嗦,下意識屈膝跪地。宗廣亦是心頭一震,垂首說道:“陛下,五校賊作亂魏郡,朝廷……朝廷不能不救啊!”

魏郡固然要救,但問題是,就算己方這次又平定了五校軍,以後估計還會有下一次、大下一次的作亂,治標不治本。五校軍的根本,現已不在河北,而在於劉永。

眼下,洛陽朝廷西有赤眉,東有劉永,南有鄧奉,北有造反的彭寵,可以說東南西北,沒有一處是消停的,每一邊都需用兵。

洛陽朝廷再怎麼兵多將廣,也架不住這麼多條戰線的同時作戰。換成旁人,估計早就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眼前的局勢了,劉秀倒還冷靜。

他坐在榻上,仔細分析了一番,而後轉頭對張昆說道:“張昆,擬旨。”

張昆連忙答應一聲,取來絹帛、筆墨。

劉秀提起筆來,給蓋延寫下一封詔書。目前蓋延部駐紮在開封,劉秀命令蓋延,出兵征討劉永的老巢睢陽。劉秀本不打算這麼快就對劉永用兵,畢竟多線作戰,於己方十分不利,所以劉秀才讓蓋延率部駐守在開封,採取的是防禦姿態。可劉永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讓劉秀的忍耐終於到了極限。

既然被動防守、隱忍退讓已經不能解決問題,那麼,就用將軍的鐵齒鋼牙去把問題嚼碎吧!

蓋延部本有五萬多兵馬,現在兵力又增加了一些,接近八萬之衆,麾下還有馬武、劉隆、馬成、王霸等諸將輔佐。

在劉秀看來,眼下出兵睢陽,未必是最佳的時機,但己方也具備與劉永一戰之力。

另外,他也受夠了劉永隔三差五的小動作,今日派刺客到洛陽行刺,明日又派兵馬混入賊軍當中,作亂自己的後方。

現在他命令蓋延出兵征討,其目的也是要讓劉永自顧不暇。

寫完詔書後,劉秀將其交給張昆,令他即刻派人送往開封。而後,他又看向宗廣,說道:“三日後,我率軍兩萬,去往魏郡,平定賊寇!”

第二百七十四章 合力抗莽第一百八十九章 奇兵偷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四百九十五章 蕩陰之戰第六百七十章 草菅人命第四十四章 意氣用事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七百八十七章 恃強凌弱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七百五十章 貪圖官爵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二百七十四章 合力抗莽第八百八十一章 趙王出面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七十三章 暗中解圍第五百六十九章 城內營救第四百零五章 謙謙君子第七百八十二章 南下之行第八百三十三章 六神無主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八百一十六章 着手政改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釜沉舟第八百二十七章 種下善因第四百零三章 女人心思第五百四十一章 定都洛陽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部署第一百六十二章 順利收服第六百九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四百六十七章 局勢逆轉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三十二章 環環相扣第七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八十一章 天倫之樂第五百九十六章 旗開得勝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決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中博弈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零四章 大戰銅馬第八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六百八十九章 營中刺客第七百九十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九十二章 決戰魏郡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八百零六章 不良之風第五百四十一章 定都洛陽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六百三十六章 識人不明第五百三十九章 再度來襲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七百八十章 深不可測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七百零四章 宴請鄉親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三百五十九章 將星隕落第三百三十九章 峽谷設伏第八百一十二章 治國棟樑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禍起西宮第六十九章 再次謀算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雙管齊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諫官出場第二十八章 貿然深入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佳人第八十章 同窗相會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決第五百二十三章 險象環生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城迎敵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部署第四百八十六章 反應機敏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莽軍破綻第二百五十八章 談判籌碼第三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七百五十章 貪圖官爵第八章 說服大哥第二百五十五章 亡羊補牢第三百三十八章 印象深刻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五百二十九章 長安驚變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謀算計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天乏術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七百八十章 深不可測
第二百七十四章 合力抗莽第一百八十九章 奇兵偷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四百九十五章 蕩陰之戰第六百七十章 草菅人命第四十四章 意氣用事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七百八十七章 恃強凌弱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七百五十章 貪圖官爵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二百七十四章 合力抗莽第八百八十一章 趙王出面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七十三章 暗中解圍第五百六十九章 城內營救第四百零五章 謙謙君子第七百八十二章 南下之行第八百三十三章 六神無主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八百一十六章 着手政改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釜沉舟第八百二十七章 種下善因第四百零三章 女人心思第五百四十一章 定都洛陽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部署第一百六十二章 順利收服第六百九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四百六十七章 局勢逆轉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三十二章 環環相扣第七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八十一章 天倫之樂第五百九十六章 旗開得勝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決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中博弈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零四章 大戰銅馬第八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六百八十九章 營中刺客第七百九十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九十二章 決戰魏郡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八百零六章 不良之風第五百四十一章 定都洛陽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六百三十六章 識人不明第五百三十九章 再度來襲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七百八十章 深不可測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七百零四章 宴請鄉親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三百五十九章 將星隕落第三百三十九章 峽谷設伏第八百一十二章 治國棟樑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禍起西宮第六十九章 再次謀算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雙管齊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諫官出場第二十八章 貿然深入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見佳人第八十章 同窗相會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決第五百二十三章 險象環生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城迎敵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部署第四百八十六章 反應機敏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莽軍破綻第二百五十八章 談判籌碼第三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七百五十章 貪圖官爵第八章 說服大哥第二百五十五章 亡羊補牢第三百三十八章 印象深刻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五百二十九章 長安驚變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謀算計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天乏術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七百八十章 深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