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秦漢之爭

蘇茂和周建戰敗之後,帶着殘部,倉皇逃到睢陽,吳漢率領着漢軍,乘勝追擊,半路上與蓋延部匯合一處,而後兩軍合一,一同向睢陽進發。

蓋延這邊也看到了廣樂的戰報,當衆人見到吳漢的時候,無論是蓋延,還是下面的將士,無不是畢恭畢敬地拱手施禮。

廣樂之戰太神奇了,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吳漢能打贏這一仗了,人們都是打心眼裡佩服吳漢,敬重吳漢。

吳漢和蓋延統領的漢軍抵達睢陽後,立刻對睢陽展開包圍。這回是第二次的睢陽之戰,只不過兩次的睢陽之戰,如同翻版一般,都是圍而不攻。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睢陽太難打了,在第一次睢陽之戰中,蓋延三番五次的率軍強攻,結果非但沒有撕開睢陽的城防,反而自身損兵折將甚巨。

這次,蓋延向吳漢提議,依舊採取困城戰術,等到城內的糧草耗盡,劉永自然會主動出城,率軍突圍。吳漢採納了蓋延的意見,對睢陽圍而不攻。

漢軍的第二次東征,到此開始進入僵持階段。

洛陽,皇宮。

東線、北線、南線的戰報,接二連三的傳到劉秀手裡,東線和北線的戰場,己方將士都打得很順利,現劉永被困在睢陽,彭寵龜縮在漁陽。

反倒是讓劉秀不太操心,也沒太關注的南線戰場,戰事進展得很不利。

岑彭率領南征軍,一路南下,到了鄧縣一帶的時候,南下受阻。

鄧縣位於南陽郡和南郡的交界處,剛好處在兩郡之間的咽喉要道。

秦豐心裡很清楚,如果讓漢軍攻破鄧縣,也就等於打開了南郡的門戶,他若想守住南郡,就必須得把岑彭的大軍抵禦在鄧縣之外。

經過一番思量,秦豐認定,鄧縣之戰就是己方與岑彭的決戰。

他率領延岑、蔡宏、張揚諸將,在鄧縣佈下防線。

秦豐和麾下的大將蔡宏,鎮守鄧縣;延岑率一部兵馬,鎮守鄧縣東面的東陽聚;張揚率一部兵馬,鎮守鄧縣南面的阿頭山。

至於秦豐軍的大本營,糧草囤積之地,設在南郡境內的黎丘。

秦豐的膽子並不大,如果有可能,他是不原因親自面對漢軍,和漢軍拼殺的,但現在的局勢於他而言,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他想避戰也避不了了,只能硬着頭皮,親自參戰。

不過秦豐佈置的防線着實是不錯,鄧縣、東陽聚、阿頭山三地,形成了一個三角防線,漢軍打鄧縣,東陽聚會第一時間前來增援,漢軍打東陽聚,鄧縣的兵馬又會第一時間增援。

如果漢軍選擇避開鄧縣、東陽聚的防線,接下來又會被阿頭山的秦豐軍擋住,使其陷入到被鄧縣、東陽聚、阿頭山三面圍攻的境地。

秦豐佈置的這個三角防線體系,把那麼能征慣戰的岑彭都難住了,屢次嘗試進攻,屢次無果,現在,岑彭統帥的南征軍已經被秦豐的三角防線擋住數月之久。

洛陽的劉秀,看到南線戰場傳回的戰報,眉頭緊鎖。他對岑彭可是抱以厚望,可岑彭統領的南線戰場,太令人失望,區區一個鄧縣,久攻不下,遲遲打不開進入南郡的門戶,南征軍將士的士氣,只會在這種僵持中被逐漸耗盡。

劉秀隨即給岑彭寫下一封詔書,在這封詔書裡,劉秀很罕見的斥責了岑彭。

其實前方將士作戰不利,劉秀很少會斥責。他本身就是位馬上皇帝,深知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勝敗實屬兵家之常事。

但這次,區區一個鄧縣,竟然把岑彭親自統帥的十萬之衆的南征軍阻擋數月之久,這讓劉秀實在無法容忍。他甚至都懷疑岑彭到底有沒有在盡心盡力的打這一仗。

在詔書當中,劉秀的用詞非常嚴厲,雖然話沒有說得很直白,但意思就是,此戰你能打就打,不能打,我就換人來打。

劉秀的詔書傳回到岑彭的手裡,岑彭看罷,面紅耳赤。yuyV

當初吳漢屠城新野的時候,陛下都沒有用詞這麼嚴厲,當初自己在南陽作戰不利,導致朱祐被俘,陛下的用詞也沒有這麼嚴厲。

看完劉秀的這封詔書,岑彭明白,這次自己是真把陛下給氣到了。

翌日一早,岑彭下令,全軍將士整頓,己方不打鄧縣了,西進先取山都,再由山都繞行進南郡。

從山都縣進入南郡,這是一條遠路,期間還得路過一段漢中郡地界。但這條路線,確實可以避開秦豐在鄧縣佈置的三角防線。

岑彭的命令傳達下去,整個漢軍大營如同炸了鍋似的。

人們在大營裡已經有數月沒有打過仗了,軍心渙散,鬥志倦怠,士氣也不高,現在聽說己方要打山都縣,將士們備戰的備戰,操練的操練,原本死氣沉沉的大營,彷彿一瞬間活了過來。

漢軍大營的混亂,從早上一直持續到深夜。漢軍大營裡可不是隻有漢軍,還有不少的秦豐軍俘虜,漢軍的混亂,讓他們對俘虜的看管也變得鬆懈了許多。

有幾名膽子大心又細的秦豐軍俘虜,抓住了這個機會,趁亂悄悄從漢軍大營裡逃了出來。這幾名俘虜,連滾帶爬的連夜逃回到鄧城,見到了駐守鄧城的秦豐。

聽說己方有幾名的兵卒從漢軍大營裡逃回來,秦豐十分重視,親自接見。幾名兵卒見到秦豐後,紛紛跪地叩首,帶着哭腔,齊呼大王。

秦豐向他們擺擺手,示意他們起身,他急切地問道:“你們是從敵軍大營裡逃出來的?”

“回稟代王,正是!”

秦豐皺着眉頭問道:“你們是怎麼找到逃跑機會的?敵軍大營現在是什麼情況?”

他對南征軍的情況一無所知,現在好不容易有己方的俘虜逃回,他急迫的想知道南征軍現在具體的狀況。

一名兵卒顫聲說道:“亂了,現在敵軍大營裡已經亂了!”

“啊?”秦豐聞言,不由自主地站起身形,詫異地看向那名說話的兵卒。

另一名兵卒解釋道:“小人聽說,因爲岑彭的南征遲遲沒有進展,劉秀傳書,狠狠地斥責了岑彭,現在岑彭已經決定不打鄧縣,改而西進去打山都,要從山都縣繞行至南郡,現在整個敵營,都在籌備西進山都的戰事!”

秦豐愣了片刻,對一旁的侍衛說道:“快!快去取地圖來!”

侍衛答應一聲,快步跑了出去,時間不長,他取來一副荊州的地區。秦豐把地圖撲在桌案上,低頭仔細查看,在場的衆將也紛紛圍攏過來。

蔡宏用手指頭點着地圖上的山都,又向下劃了劃,說道:“豎子狡詐!岑彭小兒,是打算先取山都,從山都南下,入漢中,再由漢中進入我南郡!”

這條進軍路線,可完美的避開鄧縣這裡的三角防線,雖說繞行的確會耽誤一段時間,但卻可兵不血刃的進入南郡,給己方來個釜底抽薪。

秦豐看罷,驚出一身的冷汗。岑彭是不發力則已,一發力就是殺招啊!如果己方沒有事先得到消息,真讓岑彭鑽了空子,成功實施這個戰術,後果將不堪設想。

他擡起頭來,看向那幾名逃回的兵卒,問道:“你們說的這些,究竟是真是假?”

幾名兵卒互相看看,一個個指天盟誓,說道:“大王,倘若小的有半句謊話,可讓小的天誅地滅,斷子絕孫,死無葬身之地……”

他們的毒誓發的太毒,讓秦豐都聽不下去,不等他們說完話,秦豐擺擺手,而後對一旁的侍衛說道:“重賞!”

侍衛把幾名兵卒帶了出去,而後秦豐看向麾下的衆將,問道:“諸位將軍,現在岑彭放棄攻打鄧縣,轉而要攻取山都,我軍當如何應對?”

衆將面面相覷,眉頭緊鎖,己方在鄧縣這裡佈置下了堅固的防線,但是在山都那邊,可什麼準備都沒有,想抵禦住岑彭的大舉進攻,實在太難了。

過了片刻,一名將領小心翼翼地說道:“大王,現在我方的當務之急,是該做好撤軍之準備!”

己方的兵力都集中在鄧縣這裡,內部空虛,岑彭若率軍進入南郡,南郡各縣根本無力抵禦。

聽聞他的話,在場的許多將領都是紛紛點頭,表示他說得沒錯。

岑彭所採用的戰術,讓己方在鄧縣的防線已經形同虛設,毫無意義,己方若繼續留在鄧縣這裡,其結果只能是把家給丟了。

秦豐皺着眉,沉默未語。撤離鄧縣,他是真的不甘心。他現在的對手可是大名鼎鼎的岑彭,而自己能把岑彭抵禦在鄧縣之外長達數月之久,可見自己在鄧縣佈防之成功,這件事,足以讓他炫耀一生,結果現在卻要這麼的無疾而終,秦豐哪能甘心。

正在這時,蔡宏開口說道:“大王,臣以爲,我方暫且不用撤軍!”

聽聞這話,人們的臉色同是一變,齊刷刷地看向蔡宏。

蔡宏是秦豐麾下的頭一號猛將,他和張揚二人,一文一武,堪稱是秦豐的左膀右臂,秦豐能打下南郡根基,這兩員大將都是功不可沒。

秦豐眼睛一亮,追問道:“蔡將軍快說說,我軍爲何可以暫時不撤?”

蔡宏向秦豐拱了拱手,說道:“大王,我軍撤退,依舊要和岑彭小兒正面交鋒,只不過戰場是從鄧縣轉移到了南郡之內,臣以爲,既然岑彭要打山都,我們就給他來個將計就計,於鄧縣到山都的半路上設伏,打岑彭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戰我軍將士定能大敗敵軍,斬殺岑彭小兒,只此一戰,乾坤定矣!”

他說完話,現場靜得鴉雀無聲,也不知過了多久,秦豐的眼珠停止轉動,突的哈哈大笑起來,拍着蔡宏的肩膀,笑道:“孤有蔡將軍這樣的棟樑之才,又何懼劉秀?!”

其餘的諸將也紛紛向蔡宏拱手,笑道:“蔡將軍不僅勇冠三軍,且足智多謀,真是大王之幸,南郡之幸啊!”

聽聞秦豐和諸將的吹捧,蔡宏面露得意之色,他向秦豐拱手說道:“大王,此戰,臣定取他岑彭小兒之首級,獻於大王!”

秦豐笑道:“好!就依蔡將軍之見,我軍於半路設伏,截擊敵軍!”

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八百二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五百三十七章 更始覆滅第四十六章 騎兵來襲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七百八十二章 南下之行第四百八十六章 反應機敏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二百七十章 戰與不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張奪用蠱第六百章 開口表白第八十九章 偷兒被擒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五百五十一章 夫妻相見第三百三十一章 世人焦點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八百三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奮力一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三百二十二章 推薦人才第一百零六章 攻其不備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陽再敗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三十三章 仗義相救第九十章 節外生枝第三百零四章 人不要臉第一百七十一章 巧佔朝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中資助第三十七章 帥才之能第六十一章 勾心鬥角第九十三章 你吟我舞第六百一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機出現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三章 拜爲主公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一百九十一章 江湖援兵第七百九十二章 東征捷報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郡報信第九十八章 現身示警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三百四十四章 膽小怯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五百六十七章 渡河北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兄報仇第七百九十八章 巫蠱之術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二百四十四章 赤霄魔劍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二十章 解決糧草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六百六十九章 惹是生非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二百五十七章 觸底反彈第七百一十九章 南征未止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谷之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四百五十一章 初次相見第六百三十二章 舉手之勞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八十九章 偷兒被擒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準備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三十八章 中流砥柱第六百四十二章 宛城惡戰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三十三章 仗義相救第三百九十三章 複雜關係第七百章 絕對自信第八百九十五章 北山之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七百六十六章 姐妹相見第七百五十二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五百五十五章 勢在必得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親和之力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時機把握第五百六十七章 渡河北上第三百章 專破暗箭第七百二十章 狐假虎威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六百九十九章 全軍投降第三百七十二章 京城鉅變第三百九十三章 複雜關係第七百二十章 狐假虎威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
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八百二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五百三十七章 更始覆滅第四十六章 騎兵來襲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七百八十二章 南下之行第四百八十六章 反應機敏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二百七十章 戰與不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張奪用蠱第六百章 開口表白第八十九章 偷兒被擒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五百五十一章 夫妻相見第三百三十一章 世人焦點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八百三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奮力一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三百二十二章 推薦人才第一百零六章 攻其不備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陽再敗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三十三章 仗義相救第九十章 節外生枝第三百零四章 人不要臉第一百七十一章 巧佔朝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中資助第三十七章 帥才之能第六十一章 勾心鬥角第九十三章 你吟我舞第六百一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機出現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三章 拜爲主公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一百九十一章 江湖援兵第七百九十二章 東征捷報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郡報信第九十八章 現身示警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三百四十四章 膽小怯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五百六十七章 渡河北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兄報仇第七百九十八章 巫蠱之術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二百四十四章 赤霄魔劍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二十章 解決糧草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六百六十九章 惹是生非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二百五十七章 觸底反彈第七百一十九章 南征未止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谷之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四百五十一章 初次相見第六百三十二章 舉手之勞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八十九章 偷兒被擒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準備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三十八章 中流砥柱第六百四十二章 宛城惡戰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三十三章 仗義相救第三百九十三章 複雜關係第七百章 絕對自信第八百九十五章 北山之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七百六十六章 姐妹相見第七百五十二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五百五十五章 勢在必得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親和之力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時機把握第五百六十七章 渡河北上第三百章 專破暗箭第七百二十章 狐假虎威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六百九十九章 全軍投降第三百七十二章 京城鉅變第三百九十三章 複雜關係第七百二十章 狐假虎威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四百一十六章 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