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帝國

大周隆道七年。

華夏帝國共和1790年。

漫長的歷史,嶄新的年代。

華夏帝國剛剛出現在世人眼前的時候,她是這樣一個國家:

實控齊、冀、遼、山、陝五省以及蘇、豫、皖三省淮河以北的地區,共約120萬平方公里領土。

根據目前的統計,國內生活的平民級別以上人口共270萬戶,約1200萬人口。

庶民35萬戶,100萬人口。

奴隸不能開戶,人口約80萬。

人口總數1380萬,在目前已知的國家中僅次於江南的大周排名第二。

年財政收入八千萬新幣兩,支出七千兩百萬兩,財政盈餘八百萬兩。

人民生活富足而又安穩,因爲華夏帝國有一支強的超脫了這個時代的軍隊。

他們周邊所有勢力,不管是江南的大周還是党項人的大夏,不管是蒙兀人還是扶桑倭寇,沒有任何人敢於騷擾華夏的領土。

因爲這支軍隊從建軍的那一刻開始起,就是無年不戰。

到目前爲止,區區12年的時間,他們打過土匪,打過倭寇,打過高麗人,打過女真,打過生女真、也打過世候、蒙兀和大周。

他們從未遭遇過戰爭失敗,每次作戰都是大獲全勝。

那些曾經看似不可戰勝的敵人都已經被打垮,剩下的人自然再也不敢招惹這樣一個國家。

在戰爭的同時,華夏帝國還不介意與任何人做生意。

生女真部落用人蔘、貂皮、鹿茸交換華夏的棉花、鐵器和鹽;高麗人用糧食、女子、人蔘、珍珠交換布匹、糖、玻璃和烈酒;蒙兀人用牛羊、馬匹和羊毛交換棉布、鹽和茶;扶桑人用銅、硫磺和金銀交換武器、火藥和糖。

就連大周和海外的商人,每年也要從齊國運走大量貨物,運來華夏帝國所需要的各種原材料。

海關在這種龐大的國際進出口貿易中,爲帝國汲取了令人炫目的龐大財富。

這些財富反過來會被用在帝國的經濟發展中——投資新的產業、新的工廠,興修水利,修繕道路。

而這些又會產生更多的工作機會,在華夏帝國最低工資限額和《勞動保護法》的保護下,無論公私企業,所有工作崗位的報酬,在這個時代都是相當豐厚的。

無論是工廠工人還是自耕農,人民的收入增加後,自然就要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

這反過來又擴大了內需,使得各種工廠的銷售額和利潤飛速增長。

而盈利的工廠又會給帝國政府帶來更高的稅收。

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正循環,新生的帝國從這正循環中源源不斷的獲取更多力量。

現在已經沒有人會懷疑,這個國家必將成長爲一個空前強盛的帝國。

沒錯,上升期的帝國就是顯得如此富麗堂皇,以至於亂花迷人眼,任何旁觀者都會很快沉醉其中,無法出這樣的帝國其實也有她特有的陰暗面。

當然,這並不重要,我們這個故事也不是想要探討一個上升期帝國的骯髒——這種事情本來就沒人在乎。

人們真正在乎的只是,這樣一個強大而又富裕的帝國,對自己是否友好,自己是否能夠在這個帝國生活,自己能否享受到這個帝國的富裕和強大。

答案當然是:可以。

前提是,你得是個漢人。

……

豫省,陽武縣以西四十里外的官道上,一羣鮮衣怒馬的少年正唱着軍歌,向東方奔馳。

他們是華夏帝國中級少年兵學校的7年級學員(初級6年,中級6年,7年級是中級軍校剛剛入學),正在進行入學統考。

考試內容涉及筆試和實操,其中最辛苦的就是今天這種遠程拉練考覈。

這種考覈,以10人爲一隊,每隊12匹馬,攜帶十天份的糧草和基本武器,從封丘縣出發,沿着黃河向西一直行軍到武陟縣,拿到表示到站的紅旗後再返回。

來回全程大約220裡,7年級軍校生只要能在72個時辰內不掉隊不掉馬返回,就算及格,之後每提前一個時辰返回就多得一分。

這是個十分辛苦的考覈,沿途雖有教官設立的補給點和巡邏隊保護他們的人生安全,但不到緊要關頭教官們不會干涉他們的考試進程——從教官手中獲取補給是要扣分的。

還有,目前爲止,黃河以北的豫省三府,是最晚併入齊國的領土,這些地方尚未從戰亂中恢復,因此沿途顯得十分荒涼,想要從民間獲得補給也不容易(只是不容易,並非完全不可能)。

其實,這也是軍校把這種大範圍拉練考試放在豫省的原因——這地方人少,縱馬奔馳不容易耽誤農業生產。

“籲~~~”

這隊少年中領頭的一人連聲呼和,喚住自己的坐騎,然後對同伴們叫道:“差不多了!下馬步行,歇歇馬力!”

“可我們已經落後了!”另外一人大聲反對:“我們今天就得在陽武休息,否則我們會落後三隊和五隊那些人很遠!”

“那可不一定。”領隊少年笑道:“別忘了咱們考試的標準是不準放棄馬匹,他們不吝惜馬力,用不了多久肯定有大虧吃。”

“到時候,恐怕就不是他們騎馬,而是馬騎他們了!”

“哈哈哈!”少年們肆無忌憚的大笑起來。

片刻後,所有人一起下馬,然後把馬槍,馬刀,糧食袋之類的負重背在自己身上,牽着馬步行前進。

“相信我,我比你們更想贏。”領隊少年說道:“對你們來說,只要能達到考覈標準就算完成任務了,可對我來說,若是連一次第一都拿不到,肯定會被人笑話。”

原因很簡單,這個少年是帝國太子的長子徐代灼。

或許在別的國家,皇長孫(對於皇室來說,嫡庶的意義已經不大了)應該是養尊處優,地位尊崇,無人膽敢不敬的。

但在華夏帝國,至少目前來說,這根本不可能。

原因倒是很簡單,徐世楊一直在軍校中鼓勵競爭,並且喜歡親自給軍校各項考試第一名發獎。

因此,在徐代灼的同學們看來,在考試中戰勝這位皇孫並不會引起皇室的不滿,卻足以證明自己的實力。

“我知道你們都想贏我,我也很想贏你們。”

徐代灼一邊牽着馬前進,一邊無奈的說道:

“可是我們必須科學的分配馬力和體力,否則就不是爭勝,而是丟人了。”

第333章 金州2第423章 叛徒第243章 進軍2第163章 鎮邪第499章 春天6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87章 局勢第702章 南征2第28章 老規矩第49章 破寨1第50章 破寨2第675章 統一第117章 勝利第455章 目的地第528章 壞消息第449章 焦土第224章 船隊到來第205章 節度使的命令第2章 夜間第551章 孩子與孩子們的相遇第375章 威脅第632章 南下1第272章 豬突1第649章 政策第87章 局勢第586章 沙塵之中第250章 鄉紳第323章 虧空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215章 祝家莊2第160章 分期第180章 青州軍第143章 遣周船第447章 破村第661章 暴秦1第354章 繞過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425章 決心第221章 破莊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17章 莒州徐家第218章 祝家莊5第656章 南北3第340章 缺點第544章 軍改1第460章 佈局2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634章 暴秦4第702章 南征2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46章 莫名其妙第41章 矛盾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662章 暴秦2第615章 興靈2第64章 冬季1第676章 1795年第7章 歡呼第534章 王師第443章 賀使2第557章 1790年第405章 信第428章 佔領蓋州2第514章 試射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313章 非常事第419章 各方都在期待第386章 滅蝗3第321章 交換第735章 矛盾第93章 李逵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590章 隴西之戰2第724章 麻六甲1第375章 威脅第120章 逼迫第698章 吉爾吉斯山3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45章 互啄第752章 無題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24章 未來1第662章 暴秦2第732章 名門正派1第80章 別矯情說一下哈第486章 選擇第106章 哨騎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603章 倭奴戰爭5第495章 新春2第742章 允許試錯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278章 一線第350章 金礦第568章 北行記3第649章 政策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
第333章 金州2第423章 叛徒第243章 進軍2第163章 鎮邪第499章 春天6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87章 局勢第702章 南征2第28章 老規矩第49章 破寨1第50章 破寨2第675章 統一第117章 勝利第455章 目的地第528章 壞消息第449章 焦土第224章 船隊到來第205章 節度使的命令第2章 夜間第551章 孩子與孩子們的相遇第375章 威脅第632章 南下1第272章 豬突1第649章 政策第87章 局勢第586章 沙塵之中第250章 鄉紳第323章 虧空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215章 祝家莊2第160章 分期第180章 青州軍第143章 遣周船第447章 破村第661章 暴秦1第354章 繞過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425章 決心第221章 破莊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17章 莒州徐家第218章 祝家莊5第656章 南北3第340章 缺點第544章 軍改1第460章 佈局2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634章 暴秦4第702章 南征2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46章 莫名其妙第41章 矛盾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662章 暴秦2第615章 興靈2第64章 冬季1第676章 1795年第7章 歡呼第534章 王師第443章 賀使2第557章 1790年第405章 信第428章 佔領蓋州2第514章 試射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313章 非常事第419章 各方都在期待第386章 滅蝗3第321章 交換第735章 矛盾第93章 李逵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590章 隴西之戰2第724章 麻六甲1第375章 威脅第120章 逼迫第698章 吉爾吉斯山3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45章 互啄第752章 無題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24章 未來1第662章 暴秦2第732章 名門正派1第80章 別矯情說一下哈第486章 選擇第106章 哨騎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603章 倭奴戰爭5第495章 新春2第742章 允許試錯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278章 一線第350章 金礦第568章 北行記3第649章 政策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