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矛盾

當然,再聲勢浩大,放在徐世楊面前都不夠看。

甚至當他允許各級地方把鎮壓少森寺之事是自己主持的,這個消息散佈出去之後,那些綠林的名門正派瞬間噤若寒蟬,不敢言語了。

他可是徐世楊!

以一己之力,滅亡囂張的女真、党項、蒙兀等韃虜,創建這個史上統治面積最大的帝國的徐世楊!

這個不過四十歲多,卻已經征戰25年,大小數百戰,攻必克、戰必勝,從無敗績的帝國皇太子、軍隊統帥,本就是天下最大的豪傑!

是大部分自詡名門正派人士崇拜的偶像,不容置疑的權威!

當然,也是因爲沒有人有能力對抗徐世楊的緣故。

當人們得知是徐世楊親自主持對少森寺的行動時,即使有自家子侄、徒弟牽扯其中並被逮捕,名門正派的豪傑們也得考慮一下此事是否另有蹊蹺,或者乾脆就是罪有應得?

這就是名聲的好處,徐世楊有好殺的名聲,但別人也看得出來,這個所謂的好殺只針對韃虜蠻夷,對漢人他實際上是很寬容的,畢竟徐世楊連前朝遺老和宗室都沒殺。

這個時候,就算是自家的人被徐世楊抓了,很多門派也得先想一下是不是自己這邊做錯什麼了。

當然,不是說所有人都是這個想法,不分青紅皁白直接恨上徐世楊的人也有,只是相對於開始觀望的人,少了不少而已。

共和1798年1月20,登封案的第一個判決出現。

受審者是帝國在登封的縣令譚三甲,此人因爲貪贓枉法、瀆職等罪名被刑部判處剝奪Z治權利,降低爲庶民,罰沒大部分家產,並流放遼北,二十年內不得南返外興安嶺。

與譚三甲的判決一起對外公佈的,還有前期已經調查清楚的部分信息和案情。

其中,涉及少森寺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目前已經查實的案件中,有1311起是少森寺的僧衆搶奪別人田產、房產和店鋪案件;2900起侮辱、拘禁婦女案件;不低於三千起搶掠他人錢財案件;以及不低於50起人命官司。

其他關於詐騙,毆打無辜羣衆等案件已經多的查都查不清了。

而且,所有類型的案件都沒有完全查出,可以說,目前刑部查實的案件,只是少森寺從大周時代到現在,三十年積累案件的冰山一角。

刑部在少森寺和登封縣起獲各種贓款、贓物以及少森寺名下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各種物資,合計不低於2300萬新幣兩。

這個數字不計算無法計價的古董、字畫、古籍,也不計算房產、田產等固定資產。

這個數字讓世人感到極爲震驚,2300萬流動資產,已經相當於整個豫省一年的稅收總和!

而且,少森寺作爲寺廟,居然掌控着登封縣所有姬院,並且直接在少室山上圈養數百婦女爲僧人和少森寺的貴客提供服務。

儘管並未查清所有案件,但現今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就足以讓少森寺萬劫不復了。

2月初五,刑部乾脆在登封縣召開公審大會,讓所有苦主挨個上臺陳述少森寺最近三十年來的所有罪惡,十五個專案組當天就記錄下各種罪狀3萬多起。

徐世楊乾脆下令把這些案件併案處理,同時,還有一系列更嚴重的罪名在等着少森寺的僧衆們。

那就是分裂國家、武裝對抗帝國、叛亂,以及謀逆!

對老百姓來說,這罪名可就嚇死人了,按照傳統觀念,這些罪名坐實,所有捲入其中的人,誅九族都沒問題!

二月底,在徐世楊“從嚴從重從快處理”的命令下,對少森寺案件的處理結果正式出爐:

包括少森寺方丈在內,僧人中共有70人被判處死刑,唯一的好處是隻有絞或斬,徐世楊沒有同意對他們使用凌遲的判決。

而少森寺俗家弟子,以及當時在登封城裡的其他俠客中,也有兩百多人被一同處死——因爲武裝抵抗畢竟發生在登封縣城而不是少室山上,所以縣裡處死的人反而更多一點。

剩餘的其他少森寺僧衆,從正式的和尚到燒火的短工,只要剃了度的,一律判處流放。

他們將與僥倖沒有被判處死刑的俠客們一起,被分散安置在外興安嶺以北、蔥嶺以西、交趾以南的荒蕪地帶。

其中至少一半的人,被判處二十年以內不準返回,其餘則是十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根據不同罪名確定流放日期。

少森寺案件,即使不算被直接擊斃的抵抗者,後續被處決的人也有接近三百,被流放的人超過兩萬,毫無疑問是帝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刑事案件,已經穩穩超過以揚州爲起始點的採生折割大案。

而且,因爲發生了地方武裝人員與軍隊的直接對抗,並造成慘重傷亡,這之後,徐世楊不得不開始重新考慮民間持有武器的問題。

這其實是一個矛盾,徐世楊想要維持漢人的尚武精神,還想在降低常備軍兵力的情況下(節約軍費),維持極高的動員率和動員力度,因此他必須讓預備役和民兵在閒暇時多接觸武器,並維持基礎訓練。

況且,邊境地區的漢人必須有充足的武力來威懾外蕃,對韃虜蠻夷維持較高的武力威懾,而屬國甚至必須全民皆兵,這些情況都讓帝國無法維持嚴格的禁槍政策。

但是,人人有槍,就會出現現在這種情況——總有些傻瓜一時想不開,爲了很小的矛盾對別人拔槍。

稍微遇到點事,喝點酒,一熱血上頭,一次槍擊案就會爆發。

這是巨大的社會治安問題,禁槍與不禁槍,是很難解的矛盾。

徐世楊目前的初步想法是,把帝國本土所有省份劃分爲內地和邊疆兩個等級。

其中有現實威脅的邊疆地區繼續執行以前的開放槍支政策——爲了邊區的整體安定,社會治安問題就只能忍受。

但在不受外部軍事威脅的內地省份,徐世楊打算把所有槍支全部收歸民兵和預備役倉庫,集中保管。

登記在冊的預備役和民兵,只在每年軍訓的時候才允許持槍,其他時期,以及預備役民兵以外的所有內地百姓,今後都將嚴格禁槍。

第102章 徐世柳的江南之行第335章 克金州第217章 祝家莊4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110章 傷亡第581章 得與失第452章 陸文昭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49章 破寨1第17章 莒州徐家第488章 善保第124章 宣言第237章 槍與槍第578章 窺探南洋第746章 殉爆第446章 薩廉第358章 準備戰鬥第514章 試射第470章 巡邏隊第395章 降服1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305章 兵變2第559章 三沙1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514章 試射第460章 佈局2第91章 戰利品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468章 28級第345章 江南市場第559章 三沙1第353章 疑慮第151章 投資第377章 兵力第364章 激戰2第650章 最後一根線第6章 勝利第760章 和虎第529章 抓機會第 544章 無心插柳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623章 西域諸國1第529章 抓機會第41章 矛盾第711章 升龍府2第196章 開始變了第459章 佈局1第53章 炮灰2第308章 重新接觸第161章 臨!安!第653章 宣戰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745章 機槍第237章 槍與槍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74章 爭執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455章 目的地第226章 公主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8章 得失1第345章 江南市場第433章 仙釀第78章 獲勝第44章 菜鳥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591章 隴西之戰3第27章 集市第48章 追擊第670章 大周孤忠1第382章 背叛第537章 等待第74章 爭執第618章 興靈5第31章 一個不留第480章 左鶴林第472章 漢不可辱第302章 鐵山海戰1第272章 豬突1第27章 集市第40章 午夜故事會第 544章 無心插柳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132章 五蓮山第514章 試射第165章 主戰派第54章 準備總攻第298章 改編2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28章 老規矩第218章 祝家莊5第214章 祝家莊1第691章 河中—碎葉3第356章 劫掠1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513章 擊發槍2第160章 分期
第102章 徐世柳的江南之行第335章 克金州第217章 祝家莊4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110章 傷亡第581章 得與失第452章 陸文昭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49章 破寨1第17章 莒州徐家第488章 善保第124章 宣言第237章 槍與槍第578章 窺探南洋第746章 殉爆第446章 薩廉第358章 準備戰鬥第514章 試射第470章 巡邏隊第395章 降服1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305章 兵變2第559章 三沙1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514章 試射第460章 佈局2第91章 戰利品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468章 28級第345章 江南市場第559章 三沙1第353章 疑慮第151章 投資第377章 兵力第364章 激戰2第650章 最後一根線第6章 勝利第760章 和虎第529章 抓機會第 544章 無心插柳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623章 西域諸國1第529章 抓機會第41章 矛盾第711章 升龍府2第196章 開始變了第459章 佈局1第53章 炮灰2第308章 重新接觸第161章 臨!安!第653章 宣戰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745章 機槍第237章 槍與槍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74章 爭執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455章 目的地第226章 公主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8章 得失1第345章 江南市場第433章 仙釀第78章 獲勝第44章 菜鳥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591章 隴西之戰3第27章 集市第48章 追擊第670章 大周孤忠1第382章 背叛第537章 等待第74章 爭執第618章 興靈5第31章 一個不留第480章 左鶴林第472章 漢不可辱第302章 鐵山海戰1第272章 豬突1第27章 集市第40章 午夜故事會第 544章 無心插柳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132章 五蓮山第514章 試射第165章 主戰派第54章 準備總攻第298章 改編2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28章 老規矩第218章 祝家莊5第214章 祝家莊1第691章 河中—碎葉3第356章 劫掠1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513章 擊發槍2第160章 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