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張任二楊來奔

這一年,劉徵可謂是收穫頗豐。洛陽、南陽等地大亂,劉徵的收納流民的政策實施的甚至超過預期,而整頓吏治也是收穫不小。

這一日正逢劉徵召集議政,劉徵首先開口問陳羣道:

“這幾個月的時間,辛苦各位了!眼下是該查看一下成果了,你們依次說說吧!”陳羣首先說道:

“三萬頃地如期完成,而且沒有影響春耕,這裡面最關鍵的是沔陽挖出的鐵起了大作用。不但供給了兵器的鑄造,還供給了大量的農具,這才事半功倍,如期完成。”高順說道:

“我已經在陽平關接連築起了八道連寨。”

“西城縣東至上庸、鍚縣、房陵各處關要我也都佈置了相應的守衛。”張遼也說道。徐晃接着說到:

“徵兵進展目前還不夠,新兵加上我們從關中帶來的,目前漢中總兵力剛剛兩萬,不過都是精壯之士。”

“兵源不是問題,我們已經安置流民三萬餘戶,如今漢中真如侯爺之前說的,足有四十萬口。只要過了今年秋收,百姓們都安定下來,到明年,按十抽一算,得兵四萬不成問題!”

劉徵聽了大家的彙報,滿意的點點頭,基本上都符合自己的預期。果然這就是穿越的好處啊!雖然不至於像小說裡的那樣,隨隨便便就咋樣咋樣,但只要自己的策略對路,基本還是很佔便宜的。

不過,只有一事卻讓劉徵有些鬱悶。年前定下的四條規劃,淘汰舊吏、開田墾荒、吸納流民都做的不錯,可就是這廣招賢才有些不如人意。雖然也有不少人,可都不過是治縣治鄉而已,自己想象中的那些名士勇將卻一個都不見,難道這漢中真這麼沒有人才嗎?

劉徵正苦惱呢!門吏來報,說太守府門前來了三位壯士。

哦?想什麼來什麼啊!劉徵心裡十分高興,趕緊讓門吏有請。

三人走進廳中,劉徵一瞧,三人都十分年輕,看樣子跟自己差不多大。雖然看起來不及張遼、高順等人,但卻也是頗有英雄之氣啊!劉徵開口問道:

“三位壯士是何人啊?因何來我太守府?”爲首一人拱手說道:

“在下蜀郡張任,這二位是我路上結識的好友,左邊這是楊任,右邊這位是他弟弟楊昂。我等慕名前來,願爲太守效力!”

什麼?張任?楊任?楊昂?這張任不應該是劉焉的收下嗎?怎麼跑我這兒來了?劉徵不可思議的說道:

“你就是張任?你不是應該在劉焉手下當職嗎?”張任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回劉徵的話說道:

“在下未曾見過劉益州大人,此次是剛從蜀郡鄉中來此。聽聞太守招募人才,張任從蜀郡翻山越嶺,在路上剛好遇到這二位,於是便一起來求見太守大人!”

劉徵捋了捋思路,回想了一下。哦,現在才初平元年,是自己記錯了!張任跟了劉焉那是之後的事情了。既然他來自己這兒了,那可不能放走!張任可算個帥才,還有這楊任、楊昂,那都是忠義人士。

當然,楊任比張任還是差一點,不過,當個副將還是沒問題,楊昂也可以當個副將。劉徵用人首選一個忠字!兩面三刀可不敢用。於是劉徵對三人說道:

“看年紀,三位與我差不多,既然三位有心投效我劉徵,那這樣吧!楊任你便與我張遼司馬當個副將,楊昂則給高順司馬當副將如何?”楊任、楊昂沒想到自己一來,竟然就能夠當上副將,於是異口同聲的跪謝道:

“末將領命!”不愧是兩兄弟,步調一致啊。劉徵望着張任,想了想說道:

“張任你就爲我協助徐晃增兵練勇如何?”沒想到張任立馬回絕道:

“在下不才,卻也不敢妄自菲薄!”衆人一聽,都來了精神,這張任是嫌棄官小啊!初來乍到,口氣不小!劉徵也來了興趣,於是問道:

“你有何本事?可否讓我們見識見識?”張任不卑不亢地答道:

“在下自幼讀兵書,熟習弓馬,不敢說百步穿楊,也是例無虛發!願爲太守一試!”

“拿弓來!”劉徵對門外喊道,起身便領着衆人向院中走去,劉徵倒要看看這張任射術到底有多好!

衆人來到院外,張任接過弓箭,二話不說,拉弓搭箭,只聽得“嗖!嗖!”兩聲,箭離弦破風,“鐺、鐺”兩聲,遠處屋檐角上的兩個鈴鐺應聲而落!

徐晃、張遼、高順等人都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劉徵從沒見過這種本領,一時竟也看呆了!張任放下弓箭,對衆人說道:

“獻醜了!”劉徵回過神來對張任說道:

“好!射術果然了得!那你說說你想如何爲我效力吧!”

“在下願領一軍爲大人先鋒之將!”劉徵想了想說道:

“先鋒之將,我已經有了高順,不過我也願意讓你領一營軍馬。這樣吧!高順領軍去褒中爲我守北戶,你就到徐晃處領軍三千,暫爲我駐守陽平關!”

其實劉徵這麼安排當然是有他的用意的。陽平關已經有數道營寨爲守,由張任把手應該沒有問題。而眼下董卓已經開始遷都長安,北邊門戶則變得至關重要。高順畢竟是自己更信得過的人,讓他移兵褒中也是爲了隨時應對北面情況。

今天本來是總結這大半年來的成果,沒想到竟然又得到了三員勇將,尤其是張任,這讓劉徵高興不已,當天便擺下酒宴,衆人歡飲一番。

東邊,董卓已經幾乎般空了整個洛陽。獻帝和公卿大臣們都已經全部在長安安頓下來,由李傕郭汜二將鎮守關中。董卓自己則帶着呂布、徐榮、胡軫、華雄等人屯兵洛陽,與關東各路兵馬相抗。

曹操自滎陽大敗後,又從揚州招募了數千兵勇,屯於陳留。其他各路兵馬,自董卓三場大勝後,已經是完全沒有了鬥志,都呆在原地不動。

只有孫堅,自被徐榮大敗後,知恥後勇,一路收拾散兵,回到魯陽,又從豫州招募士卒。短短數月,竟然又拉起一支上兩萬人的隊伍,向北進軍陽人城。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韓晞挑戰第九百三十六章 原因有三第七百七十六章 再見徐晃第八百六十七章 反擊孟獲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銅山混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決死之戰第九百五十六章 赴劉巴宴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時也命也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王試才第八百九十五章 再遇刺客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子龍出戰第九百五十章 魯肅過境第五百八十七章 楊秋讓道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進軍新城第四百三十八章 忘戰必危第四百零四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六十六章 拜訪水鏡第四十五章 郭嘉棄袁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三賜上將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照貓畫虎第四百二十六章 犄角之勢第八百九十章 寄人籬下第五百六十章 濫殺無辜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七百二十章 府門廝殺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火攻井陘第七百三十八章 兇相畢露第七百二十八章 蜀中豪族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我爲主第八百四十九章 三江對語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各方罷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威撫衆人第六百九十章 龐統留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冊封魏公第九百六十七章 罰督河西第二百一十章 三將赴死第六百八十四章 倨傲不恭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計取小勝第九百三十七章 功曹龐統第八百九十六章 初見郭照第三百六十九章 仲達論主第六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程普奉命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九百零七章 暗中交易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觸怒漢王第三百五十三章 二使交鋒第八百二十三章 祝融心思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駙馬都尉第四百九十一章 婁圭不仁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魯肅阻兵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拉攏全柔第四百五十六章 九品官制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旌旗北飄第九百九十三章 麓山對語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勝負之辨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挫孟優第七百七十七章 夫人心事第十一章 漢中規劃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計取小勝第三十四章 死生禍福第七百三十一章 越俎代庖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馬超親至第八百四十章 計殺高定第八百九十二章 分置三軍第三百零六章 設試才院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不必心急第一百一十六章 藝從何來第一千零三章 血染徵袍第一百四十九章 狼居之盟第二百五十九章 巡察縣鄉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賊殞命第一百零七章 高順斬將第四百二十八章 吳班履約第五百五十章 虛則實之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河北故友第一千零一十章 西入蜀中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進軍新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成都失和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年少輕狂第二十三章 漢中分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抉擇第六百八十二章 送上門來第四十一章 尚書檯議策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鄴城決斷第六百三十二章 暫罷兵戈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拉攏全柔第九百二十章 精密機器第九十八章 進圍牛輔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頒佈新詔第九十九章 晉陽功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栽贓嫁禍第三百七十六章 水鏡苦心第七百九十一章 蠻兵復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司馬仲達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長安稱帝第六百九十一章 漢王改策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韓晞挑戰第九百三十六章 原因有三第七百七十六章 再見徐晃第八百六十七章 反擊孟獲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銅山混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決死之戰第九百五十六章 赴劉巴宴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時也命也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王試才第八百九十五章 再遇刺客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子龍出戰第九百五十章 魯肅過境第五百八十七章 楊秋讓道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進軍新城第四百三十八章 忘戰必危第四百零四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六十六章 拜訪水鏡第四十五章 郭嘉棄袁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三賜上將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照貓畫虎第四百二十六章 犄角之勢第八百九十章 寄人籬下第五百六十章 濫殺無辜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七百二十章 府門廝殺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火攻井陘第七百三十八章 兇相畢露第七百二十八章 蜀中豪族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我爲主第八百四十九章 三江對語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各方罷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威撫衆人第六百九十章 龐統留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冊封魏公第九百六十七章 罰督河西第二百一十章 三將赴死第六百八十四章 倨傲不恭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計取小勝第九百三十七章 功曹龐統第八百九十六章 初見郭照第三百六十九章 仲達論主第六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程普奉命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九百零七章 暗中交易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觸怒漢王第三百五十三章 二使交鋒第八百二十三章 祝融心思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駙馬都尉第四百九十一章 婁圭不仁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魯肅阻兵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拉攏全柔第四百五十六章 九品官制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旌旗北飄第九百九十三章 麓山對語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勝負之辨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挫孟優第七百七十七章 夫人心事第十一章 漢中規劃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計取小勝第三十四章 死生禍福第七百三十一章 越俎代庖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馬超親至第八百四十章 計殺高定第八百九十二章 分置三軍第三百零六章 設試才院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不必心急第一百一十六章 藝從何來第一千零三章 血染徵袍第一百四十九章 狼居之盟第二百五十九章 巡察縣鄉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賊殞命第一百零七章 高順斬將第四百二十八章 吳班履約第五百五十章 虛則實之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河北故友第一千零一十章 西入蜀中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進軍新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成都失和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年少輕狂第二十三章 漢中分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抉擇第六百八十二章 送上門來第四十一章 尚書檯議策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鄴城決斷第六百三十二章 暫罷兵戈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拉攏全柔第九百二十章 精密機器第九十八章 進圍牛輔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頒佈新詔第九十九章 晉陽功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栽贓嫁禍第三百七十六章 水鏡苦心第七百九十一章 蠻兵復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司馬仲達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長安稱帝第六百九十一章 漢王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