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赴劉巴宴

所謂遠見,便是在發覺端倪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猜想,而這一點,荀彧無疑是其中佼佼者。

由江東傳來的消息,加上江東使臣魯肅獻上的厚重賀禮,荀彧推導出江東孫權極有可能會在與曹操的對決之中反守爲攻!

對此,劉徵深以爲然,沮授、徐庶、劉巴三人皆同意荀彧的看法。

“本王當如何應對魯子敬?”劉徵問策道。此時尚書僕射出一策道:“時下已是冬月,漢王大可以年關將至爲由,將魯肅暫留成都。待過完年再遣其歸去!若魯肅肯留,則說明江東未必真有反守爲攻之意,若魯肅急而欲歸,則江東必有大事!急待魯

肅歸報用命也!”

“子初之計是也!既如此,四位暫爲本王延請魯子敬!”劉徵當即決定看看魯肅是不是心急。

荀彧等四人領命而去,劉徵則不急着召見魯肅談事,先交給了手下羣臣來跟魯肅周旋拖延。

魯肅迴歸驛館,與顧邵等候漢王召見,然而第一個來請的卻是尚書僕射劉巴。

“爲何不是漢王親自召見,卻遣劉巴來請?”顧邵不解的問道。

魯肅一時也還不知道漢王的用意,於是交代顧邵稍安勿躁,自己則隻身赴劉巴之宴。

劉巴乃荊州人士,如今荊州已經被三家瓜分,劉巴跟魯肅閒談的內容自然離不了荊州局面。

魯肅也知劉巴乃荊州名士,因看不起劉備而舉家出奔,輾轉來到了漢王麾下。

“在下聞魯子敬江東遠見之士,今有一事,願向子敬請教!”二人年紀相仿,劉巴言語客氣。

魯肅十分小心,拱手答道:“劉子初荊土名士,魯肅豈敢在子初兄面前班門弄斧!兄臺有何見教,但請明言!”

劉巴頓了頓,臉色稍稍變化,於是問道:“子敬此來是爲漢王賀否?”

“這是自然!昨日殿上已經俱呈我主之意!”

“既爲漢王昭雪來賀,汝主卻又爲何容那凶逆劉備附於羽下?”

江東來賀漢王昭雪,那劉備自然就處於相反的另一面了,劉巴提出這一問一是看不起劉備,二者自然也是要用言語向江東施壓,同時也看看魯肅如何應對。

魯肅心如明鏡,哈哈大笑數聲,回話道:“子初兄這是何言?我主吳侯豈有包庇之意!那劉備趁荊州之虛,佔據荊南四郡以爲根據,自是其命不該絕,我主不過偏狹藩鎮,自保尚且不足,何以護人?”

魯肅的話不露絲毫破綻,只將江東與劉備之間撇請干係。若真要說到底,最開始劉備從汝南脫逃曹操手掌,正是孫權收容了他!只是此事乃暗地交易,說有就有,說沒有便沒有,全憑魯肅一張嘴。

“子敬言下之意,吳侯與那劉備並無干係?”劉巴進而問道。

“絕無干系!劉備雖爲凶逆,但手下謀臣武將不少,更有關、張之勇,我主深爲忌憚!常有憂慮!”魯肅撇的很乾淨,只口不言江東與劉備之間微妙的關係。

劉巴聞言大笑道:“原來吳侯也視劉備爲凶逆,既如此,吳侯何不發兵西向,滅劉備以示好我王?”

這個問題有些尖銳,魯肅口口聲聲說吳侯孫權爲漢室藩鎮,又稱頌漢王之威,那劉備都已經被朝廷認定爲逆賊,作爲藩鎮,且又離劉備最近的孫權自然應該有義務執行朝廷的命令,剿除劉備,替天行道!

劉巴微笑着看着魯肅,就等着魯肅回答。

щщщ. tt kan. CO

魯肅知道劉巴話裡的機鋒,這種情況下根本不便於正面回答,於是反問劉巴道:“在下也有一問,祈望子初兄不吝賜教!”

“哦?子敬請講!”劉巴道。

“曹操口銜天憲,竊持國柄,天下盡知,漢王爲國柱石,爲何不發兵東出,以除國賊?”

魯肅這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自己不便直接回答問題,於是便拋出了一個相同的問題給劉巴,如此正好抵消劉巴的追問。

劉巴心裡一怔,繼而微笑嘆道:“子敬果智士也!我王自然是要爲國除賊的,只是連年來,我王南征北討,兵不旋踵,馬不卸鞍,民力有所不支,是以暫歇兵戈,以作權宜之計!”

魯肅也笑道:“子初兄說的好!此爲權宜之計也!我主不進討劉備,亦是由此!”

魯肅一招借力用力,將一個原本不好回答的問題,扔回給了劉巴,結果劉巴自己提出問題,又自己回答了!

由此可知,劉巴相比於魯肅還是遜色不少!不過這也正常,劉巴的長處在於居中治政,並不善於口舌之利!在魯肅面前敗下陣來,也不算恥辱。

二人相視一笑,其實都明白各自心裡的想法。

劉巴於是拱手笑對魯肅道:“權宜之計,終有時盡,願吳侯早日奉行天意,除賊扶漢!”

魯肅亦笑而拱手道:“漢王兵發關東之日,便是我主掃清庭院之時!”

聰明人說話都不說透,處處暗藏心思!魯肅這話大有考究之處。

漢王兵發關東,那自然是指劉徵出兵正式討伐曹操。依照目前的局勢來看,劉徵如果與曹操交手,江東自然也就不必擔心曹操威脅,完全可以騰出手來收取荊南四郡。那時,與劉備決裂自然不在話下!

而所謂“掃清庭院”四字,儼然是已經將荊南四郡視作江東自家院落,言外之意也是告訴劉巴,漢王這邊只要一心對付曹操便是,至於荊州,那就不要染指了!

劉巴的反應不如魯肅,但這一句話還是明白的!於是舉酒道:“吳侯得子敬這般賢才,可以無憂矣!”

魯肅莊重回答:“漢王得子初這般良佐,匡扶社稷指日可待!”

“請!”

“請!”

二人各自舉杯,一飲而盡!

劉巴宴請魯肅,直到入夜,方纔作罷。席間二人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噓寒問暖,也未曾少。共論荊襄人物,暢談天下時局,反正是有的沒的,拉着魯肅一通“扯淡”,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魯肅原來是客,自然要客隨主便,雖然心知與劉巴談的事情不痛不癢,卻又無可奈何!回到驛館時,魯肅已經喝的差不多了,顧邵初出茅廬,見到魯肅模樣,這才知道當使臣着實不易!

第五百九十三章 再治關中第九百九十八章 膿包送死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盤桓不去第五十三章 敲袁紹竹槓第三百九十二章 矛盾爆發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張遼突圍第七百九十二章 城破之際第三百六十八章 四俊一堂第三百九十八章 如視仇讎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皇后密信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諸葛遁逃第三百六十四章 襄陽高才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當場被捕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九十二章 矛盾爆發第六百六十四章 入主夷陵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魯肅稱病第六百三十九章 居中調停第八十九章 典韋出戰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蔣濟探營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漢王賀禮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有膽有識第六百二十章 三面合圍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率先入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孫檄文第七百零四章 廣漢賊起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七百四十三章 馬忠故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安陷落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興兵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火攻井陘第三百八十九章 元直亂蜀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援軍終至第九百五十二章 深不可測第八百四十五章 復定邛都第六百八十八章 固有認知第七百八十六章 爭相赴險第九百五十七章 徐庶又請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郭淮困馬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龐統求情第八百三十二章 事有蹊蹺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立即處死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竟是何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閻行退走第三十五章 荀彧諫言用賈徐第四百一十六章 計召關羽第七百章 人和爲重第三十四章 死生禍福第六百五十四章 霍峻心思第二百零八章 新陽奪權第三百一十三章 法正嗆聲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曹操問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莽撞二曹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關羽病了第九百二十八章 無非取捨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駙馬都尉第五百六十四章 弒李奪兵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頓首陳書第五百八十六章 一路奔逃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援軍終至第三十三章 劉徵平亂長安第二百七十九章 釋放降卒第六百零二章 星孛鶉尾第二百二十一章 擊其中流第二百四十二章 東萊義士第八十三章 去卑戰死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背水之法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于禁被擒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放棄郭淮第一千零九章 文聘脫困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獄中說客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周瑜遺言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擊其半渡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發回鄴城第四百零七章 棄車保帥第三百零八章 欺行霸市第六百四十章 南北調停第七百九十五章 麒麟軍至第三百零八章 欺行霸市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七百九十九章 無妄之禍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道白光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倉皇北歸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誰的意思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周瑜遺言第八百零六章 以彼之道第八百三十四章 高定來降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泰然處之第六百七十四章 升帳點兵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郭淮困馬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龐統請兵第七百一十三章 黃權口風第三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九百三十三章 衣帶密詔第九百七十一章 不辭而別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醉翁之意第三百六十四章 襄陽高才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孫權增兵
第五百九十三章 再治關中第九百九十八章 膿包送死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盤桓不去第五十三章 敲袁紹竹槓第三百九十二章 矛盾爆發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張遼突圍第七百九十二章 城破之際第三百六十八章 四俊一堂第三百九十八章 如視仇讎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皇后密信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諸葛遁逃第三百六十四章 襄陽高才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當場被捕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九十二章 矛盾爆發第六百六十四章 入主夷陵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魯肅稱病第六百三十九章 居中調停第八十九章 典韋出戰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蔣濟探營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漢王賀禮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有膽有識第六百二十章 三面合圍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率先入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孫檄文第七百零四章 廣漢賊起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七百四十三章 馬忠故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安陷落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興兵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火攻井陘第三百八十九章 元直亂蜀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援軍終至第九百五十二章 深不可測第八百四十五章 復定邛都第六百八十八章 固有認知第七百八十六章 爭相赴險第九百五十七章 徐庶又請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郭淮困馬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龐統求情第八百三十二章 事有蹊蹺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立即處死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竟是何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閻行退走第三十五章 荀彧諫言用賈徐第四百一十六章 計召關羽第七百章 人和爲重第三十四章 死生禍福第六百五十四章 霍峻心思第二百零八章 新陽奪權第三百一十三章 法正嗆聲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曹操問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莽撞二曹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關羽病了第九百二十八章 無非取捨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駙馬都尉第五百六十四章 弒李奪兵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頓首陳書第五百八十六章 一路奔逃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援軍終至第三十三章 劉徵平亂長安第二百七十九章 釋放降卒第六百零二章 星孛鶉尾第二百二十一章 擊其中流第二百四十二章 東萊義士第八十三章 去卑戰死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背水之法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于禁被擒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放棄郭淮第一千零九章 文聘脫困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獄中說客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周瑜遺言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擊其半渡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發回鄴城第四百零七章 棄車保帥第三百零八章 欺行霸市第六百四十章 南北調停第七百九十五章 麒麟軍至第三百零八章 欺行霸市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七百九十九章 無妄之禍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道白光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倉皇北歸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誰的意思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周瑜遺言第八百零六章 以彼之道第八百三十四章 高定來降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泰然處之第六百七十四章 升帳點兵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郭淮困馬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龐統請兵第七百一十三章 黃權口風第三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九百三十三章 衣帶密詔第九百七十一章 不辭而別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醉翁之意第三百六十四章 襄陽高才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孫權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