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冢虎出山

胡昭向劉徵舉薦的正是司馬懿,但劉徵內心其實對司馬懿還是有所忌憚的。一者,這司馬懿尚且年輕,本事到底如何,劉徵尚不清楚。二者,史載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恐難制住,稍有不慎,反爲所圖。

司馬懿聽到老師舉薦自己,趕緊出來答話道:“學生才識尚淺,承蒙先生擡愛,只恐不能爲漢王籌劃良策,如此,怕辜負了先生和漢王的期許。學生願再追隨先生數年,待學有所成,再往漢王麾下效力!”

劉徵聽着司馬懿的話,心裡反覆琢磨着,這司馬懿果然心思深遠哪!這話說的不顯山不露水,但其待價而沽,坐觀局勢之意,劉徵還是看的清楚!

司馬懿雖然有心爲劉徵效力,但是卻又不急着爲劉徵效力。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劉徵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司馬懿大可以選擇曹操、袁紹這種雄霸一方的勢力效命,這肯定是更穩妥的選擇。

劉徵剛剛拿下河東、弘農,這兩個郡位置實則極其尷尬,完全是處在幾處勢力的夾縫之中,一旦哪一方騰出手來,劉徵將是極難招架。這樣的處境,可謂是朝不保夕,司馬懿自然也不想現在以身犯險。

當然司馬懿也是看好劉徵的,畢竟劉徵有名望,又是漢室宗親,也曾執天下之柄。更關鍵的是劉徵手下人才不少,這正是劉徵潛力所在。不過,潛力想要轉化爲實力,那可就需要一定的時間了。

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司馬懿有所顧慮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故而他說想要再跟着胡昭幾年,那便是想看看劉徵接下來會達到怎樣的境地。

除此之外,劉徵是親自上門來請,雖然老師胡昭不願出山,但司馬懿也不能老師一句話,漢王一個眼神,就自己送上去,總得先有些推辭纔是,否則那就不抵價了!待價而沽,先佔據主動,這就是司馬懿所想。

劉徵到底是有經歷的人,對司馬懿這種小心思還是明白的。

胡昭聽了司馬懿的話,卻並不滿意。

於是直言道:“仲達不必作態!方今漢王初起,不正是你施展才華之時嗎?爲師觀漢王神武應期,慨然有光武之意,必將興復典刑,撥平兇慝,清定海內!你既有志功名,當與漢王戮力同心,匡翼漢室!豈可坐觀大勢,擇機事主?”

司馬懿被胡昭這一番話說的汗流不止,畢竟年輕,處事還未老成,胡昭當着漢王的面這樣說司馬懿,司馬懿當然慚愧不已。

劉徵看着這師生二人,也很尷尬,不過轉念一想,卻又很高興,胡昭顯然是沒有對自己遮掩,那便是真的看好自己啊!既然胡昭如此相待,劉徵倒也不好拒絕。無論司馬懿是個怎樣的人,且先用着再說,只是日後多防着點就是了,萬一不對盡,便儘早動手。

“學生謹遵先生教誨!願爲漢王效犬馬之勞!”司馬懿先對胡昭行了一禮,又對劉徵拜道。

“仲達快快請起!仲達既是孔明先生高足!劉徵有此之幸,當待仲達以卿禮!今後還望仲達爲我多劃謀策,助我匡扶漢室,拯救蒼生!”劉徵上前扶起司馬懿道。

趙雲並不能看出司馬懿有何本事,不過胡昭的言語風度倒是令他很欽佩,想來這樣的先生教出來的學生也不會差。又見漢王與司馬懿君臣相待,趙雲也爲漢王高興。

司馬懿在胡昭的勸告下,拋卻了待價而沽的心態,劉徵也接納了司馬懿爲屬臣,茅屋之中其樂融融,四人相談甚歡。

天色已晚,胡昭於是命司馬懿帶着趙雲去將谷口的護衛引進谷來,準備將這些人安置在谷中學生們的館舍之中。

那些嬉鬧玩笑的學生雖然在此並不是爲了真的學什麼東西,但是胡昭發話,自然還是要給面子,於是便各自讓出了些房舍給劉徵手下暫歇。

就在司馬懿與趙雲出去之後,胡昭忽然說道:“方纔漢王似乎對我舉薦仲達有些遲疑啊!”

劉徵心中暗歎,這胡昭還真是一雙洞明眼!這樣細小的心思竟然也沒有逃過他的眼睛。

既然胡昭明言相問,劉徵也自覺沒有什麼能夠在胡昭眼皮底下掩藏,於是如實的回答道:“先生果然是高人,不錯!我對於用不用仲達確實有些疑慮。”

胡昭見劉徵沒有掩藏,如實答話,很是滿意,於是也感嘆說道:“仲達鷹睃狼顧,有噬主之相,但其隱藏至深,一般不爲人知。沒想到漢王竟也看出端倪,胡昭還是低估了漢王啊!”

“先生既知其非久居人下之人,爲何還要相薦於我?”劉徵不解的問道。

胡昭笑了笑說道:“亂世論纔不論德!仲達有大才,漢王要想平定此亂世,又豈能棄纔不用?既能知之,當能制之!”

“既能知之,當能制之……劉徵淺薄,還請先生不吝賜教!”劉徵揣摩着胡昭的話問道。

“此事漢王何須問我,以漢王之雄才,自然會有制其之法,胡某以爲漢王或許過於自謙了!漢王身上之潛質,絕非司馬仲達所能比。眼下最重要之事,當是令仲達盡展其才,至於其它,船到橋頭自然直,漢王毋須多慮!”胡昭說道。

“毋須多慮?或許真的是我想多了吧!先生教誨,劉徵銘記在心!”劉徵聽着胡昭的話,心裡反覆的琢磨着。

胡昭說劉徵身上有什麼潛質,但是劉徵自己卻絲毫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倒是烙在了劉徵心裡。

“漢王身負家仇國憂,前途尚遠,萬請珍重。若有阻礙,不可妄自菲薄,若得順遂,更不可驕縱恣肆,胡昭就在這陸渾山中靜候太平!”說罷胡昭對劉徵隆重的行了一禮。

“劉徵初識先生,竟得先生如此相待,若有功成之日,當以國士待先生!”劉徵於座中拜謝道。

於是,劉徵便在此山中歇了一夜,第二日辭別了胡昭,帶着司馬懿往弘農郡府而去!

司馬懿在胡昭門下數年,情同父子,感念師恩,不覺泣涕而下!自此冢虎出了山。

劉徵帶着司馬懿回到弘農,引見了衆人,當即任司馬懿爲行軍主簿。

第一百七十四章 兩難處境第八百七十九章 決議鬥帥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龐統請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水名士第四百六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七百八十八章 捷報遲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起兵白波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四百五十六章 九品官制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撞個滿懷第五百零五章 嫁禍賊胡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問計賈詡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理政第三百四十章 敲詐勒索第四十四章 劉琦出奔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君子一諾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遠攻近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據水阻敵第八百一十一章 嚴密監視第八百零八章 李光請戰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九百零六章 幷州侯氏第六百四十六章 安撫襄陽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拿下馬超第七百六十九章 反軍鼠竄第八百七十七章 重回滇池第九百七十八章 江東迷霧第三百六十九章 仲達論主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北取下邳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勇氣可嘉第一百九十三章 遁出長安第八百四十八章 拖延戰略第三百八十章 許都之會第六百零五章 荊襄風雲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搶佔先機第三百五十六章 周羣解難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董曹唱和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號爲神兵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華容詭辯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誓師伐曹第九十五章 水淹榆次第二百四十五章 重振旗鼓第二百八十五章 張魯離去第八百一十一章 嚴密監視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函谷合兵第七百一十八章 對峙府門第二百六十四章 冢虎出山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之桑榆第三百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兵合兵第四百零六章 死且壯矣第一百一十六章 藝從何來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張郃敗走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進收徐州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本來同道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毫無長進第九百五十章 魯肅過境第三百二十章 宕渠易幟第三百二十七章 四將斬帥第八百三十九章 進軍蘇示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荊士散盡第九百一十七章 曹昂中計第七章 脫身洛陽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函谷告急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江東六鎮第二百四十四章白波相聚第一百三十章 劉虞再使第四百七十三章 決意南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賞罰分明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九百二十一章 哀痛欲絕第二百二十章 排兵佈陣第二百一十二章 夜襲彭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華陰之變第九百五十四章 吳侯厚禮第三百六十八章 四俊一堂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安抉擇第九十五章 水淹榆次第六百四十五章 事態失控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四百二十章 天下混戰第六百六十一章 荊兵暴起第二百四十四章白波相聚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馬忠敗退第三百四十章 敲詐勒索第六百六十六章 漢王調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既縱且殺第七百八十八章 捷報遲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四十五章 重振旗鼓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誰的意思第六百七十三章 按並不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押走漢王第九百六十四章 兩家盟誓第八百七十章 堅盾驍勇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胡綜脫身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踏屍陣中第六百二十四章 黃忠駐防
第一百七十四章 兩難處境第八百七十九章 決議鬥帥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龐統請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水名士第四百六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七百八十八章 捷報遲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起兵白波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四百五十六章 九品官制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撞個滿懷第五百零五章 嫁禍賊胡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問計賈詡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理政第三百四十章 敲詐勒索第四十四章 劉琦出奔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君子一諾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遠攻近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據水阻敵第八百一十一章 嚴密監視第八百零八章 李光請戰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九百零六章 幷州侯氏第六百四十六章 安撫襄陽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拿下馬超第七百六十九章 反軍鼠竄第八百七十七章 重回滇池第九百七十八章 江東迷霧第三百六十九章 仲達論主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北取下邳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勇氣可嘉第一百九十三章 遁出長安第八百四十八章 拖延戰略第三百八十章 許都之會第六百零五章 荊襄風雲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搶佔先機第三百五十六章 周羣解難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董曹唱和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號爲神兵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華容詭辯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誓師伐曹第九十五章 水淹榆次第二百四十五章 重振旗鼓第二百八十五章 張魯離去第八百一十一章 嚴密監視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函谷合兵第七百一十八章 對峙府門第二百六十四章 冢虎出山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之桑榆第三百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兵合兵第四百零六章 死且壯矣第一百一十六章 藝從何來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張郃敗走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進收徐州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本來同道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毫無長進第九百五十章 魯肅過境第三百二十章 宕渠易幟第三百二十七章 四將斬帥第八百三十九章 進軍蘇示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荊士散盡第九百一十七章 曹昂中計第七章 脫身洛陽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函谷告急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江東六鎮第二百四十四章白波相聚第一百三十章 劉虞再使第四百七十三章 決意南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賞罰分明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九百二十一章 哀痛欲絕第二百二十章 排兵佈陣第二百一十二章 夜襲彭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華陰之變第九百五十四章 吳侯厚禮第三百六十八章 四俊一堂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安抉擇第九十五章 水淹榆次第六百四十五章 事態失控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四百二十章 天下混戰第六百六十一章 荊兵暴起第二百四十四章白波相聚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馬忠敗退第三百四十章 敲詐勒索第六百六十六章 漢王調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既縱且殺第七百八十八章 捷報遲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四十五章 重振旗鼓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誰的意思第六百七十三章 按並不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押走漢王第九百六十四章 兩家盟誓第八百七十章 堅盾驍勇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胡綜脫身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踏屍陣中第六百二十四章 黃忠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