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獻金請降

原來舉白旗表示投降並非現代纔有,白旗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不過早期白旗還只是表示休戰或者談判。後來漸漸的便開始也有了投降的意思。

“大將軍,咱們不如去前面看看吧!”賈詡說道。

劉徵心中疑惑,於是便和賈詡帶着典韋及護衛來到大軍頭前。只見白波谷兩側山頭都立着白旗,谷口站着三個人,中間一人也舉着白旗。三人見出來一個被簇擁着的騎馬將軍,於是其中一人開口大聲道:

“來人可是漢室大將軍?”

典韋拽馬上前說道:“大將軍行軍至此,爾等賊寇意欲何爲?”

典韋生的人高馬大,面目粗獷,說起話來,似有虎嘯之聲。這些人哪裡見過這樣的人物,當即便被典韋的氣勢嚇到了,不過他們是帶着任務在這兒的,於是也強作鎮定,回話道:

“我家首領有書信一封給大將軍!”說罷雙手捧出一卷簡牘。

劉徵聽了,對典韋點了點頭,典韋雙腿一夾馬肚,便來到白旗兵士傍邊,拿過書簡,轉身回到軍前,交給了劉徵。

劉徵打開一看,裡面寫道:

“漢大將軍鑑,餘等白波數衆,俱出自安土黔首,落草爲寇,實非本意!數年來蝗旱連綿,民不足食,州郡不予體恤,反爾欺壓,故聚衆起事,以求自保!董賊禍亂,屠戮餘衆,牛輔助虐,殺我兄長。今聞大將軍天兵所至,餘等莫不誠服!願請爲大將軍馬前之卒,萬望憐幸!白波將韓暹、李樂頓首再拜。”

嗯?劉徵看着這封言辭考究的信,心裡納了悶兒了,這無論如何也不像是一個流寇土匪能寫出的話。劉徵把書簡交給賈詡,賈詡接過仔細審讀,也是一頭霧水。倒不是對信的內容有疑問,而是這信的風格決然不像是一個賊寇,甚至不像是一個武將能寫出的話。

“文和你怎麼看?”劉徵對賈詡說道。

“白波賊被牛輔數次攻殺,如今已然不成什麼氣候,見我大軍到來,懼於軍威,主動請降也是情理之中,只是寫這信的人似乎不像是個簡單人物。短短數語之間,進退有度,頗有規章,言辭考究,似乎倒像是個世家子弟。”賈詡說道。

“不錯!我也是這個感覺。既然是請降,那就見見他們吧!今日天色不早了,深谷之中不宜紮寨,傳令大軍!就在這白波谷外就地安營,明日再行軍!”

劉徵又對典韋說道:“去告訴他們,叫他們首領入營問話。”

入夜時分,韓暹、李樂來到劉徵大營之外,典韋收去二人兵器,便帶着二人來到中軍大帳。

劉徵從歷史書上得到的韓暹的印象,就是個黃巾亂賊,蓬頭垢面,鬍子拉碴,臉生橫肉的那種。然而當典韋帶着韓暹進入營帳時,卻完全顛覆了劉徵的印象。

這韓暹完全不是那種土匪流氓的氣質。中等身材,三十左右年紀。身着鎧甲,淨面美須,頭髮扎的絲毫不亂,眉宇之間流露出的卻是文士之風。舉手投足,儼然是個士大夫模樣。旁邊站着的李樂,氣度上雖然不及韓暹,卻也頗爲類似。

二人見到劉徵,俱上前跪拜行禮,韓暹開口道:“罪民韓暹、李樂拜見大將軍!”

劉徵看着二人畢恭畢敬的樣子,凝眉祥視,對韓暹說道:“你就是韓暹?今日這封書信可是你寫的?”

韓暹擡頭回答道:“正是草民手書!”

“嗯,不錯!你倒是讓我大開眼界。一個山賊流寇,寫出來的東西卻是如此文質彬彬,一絲不苟。你落草前是個什麼人啊?”劉徵道。

韓暹見劉徵問到此處,也只好據實回話道:“不瞞大將軍,草民先祖乃是前御史大夫韓安國,家族世代以詩書傳家。及至孝靈皇帝時,數遭官府侵奪,家道沒落,以至於此,韓暹愧對列祖列宗。”

劉徵、賈詡一聽,都是一驚。原來這韓暹竟然有這樣的家世。

韓安國,漢初時先爲樑孝王內史,平吳楚七國之亂叛亂有功。後來又得到了武帝賞識,官至御史大夫。韓安國其人,以文臣之身,卻屢次行武將之事。其爲人長於調解內部紛爭,擅長外交斡旋,善於選拔舉薦人才。不過,可惜的是漢武帝卻並沒有充分發揮出他的長處,這也算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可惜的人物。

“原來如此!看來你也是個忠良之後。不過,這三晉之地,溝洫縱橫,即算是你不歸降於我,憑藉這山川波谷,你也還是可以有一線生機。而現在,你卻主動請降,是何緣由啊?”劉徵問韓暹道。

“韓暹知道,一日爲寇,污名加身,終究是我等的恥辱。我等落草,實在是不得已之事。自盤踞白波谷,我等也有意歸降朝廷。然而那牛輔卻不顧道義,殺害我義兄郭太,致使我等請降無門啊!”

李樂接着韓暹說道:“那牛輔殺我兄長,戮我徒衆,與我等有不公戴天之仇!大將軍北伐牛輔,因而我等情願歸降大將軍。”

旁邊賈詡想了想,反問韓暹、李樂道:“你們不過區區幾千人馬,又爲寇多年,大將軍爲何要接受你們的請降呢?”

韓暹、李樂現在手下的兵馬不過幾千人,而且大多是些烏合之衆,對於劉徵來說,這樣一支人馬並沒有什麼價值。既然沒有什麼價值,那便沒有招降二人必要啊。投降也是一種談判,也是一種交易,賈詡這話的意思是想看看韓暹、李樂能拿出什麼樣的籌碼。

韓暹望了一眼李樂,二人心領神會,韓暹對劉徵說道:

“啓稟大將軍!我的弟兄聚衆多年,少有侵犯百姓,殺的多是些貪官污吏,豪強劣紳,因而頗有些金銀積蓄。如蒙不棄,願盡皆充作軍餉。此外,我的遊走幷州、河東多年,山川地形,河谷溝洫,無不了然於胸。若大將軍接納我等,便如同多了一雙眼睛。我的手下幾千人馬,雖不足道,然若充作輜重勤夫,卻也能有所助益。”

韓暹說的這兩點倒是真的打動了劉徵。軍餉能夠得到補充,行軍又能有嚮導。韓暹的籌碼在劉徵看來還是不錯的。

劉徵笑了笑說道:“你話都說道這個份上了,我還有什麼理由不接受呢?二位請起!既然歸降了朝廷,那我還是要給你們正個名。韓暹、李樂聽令!”

“你二人落草爲寇,實出於豪吏逼迫,今悔過自新,歸降朝廷,忠心大漢。本將軍念你二人乃忠良之後,授韓暹爲軍司馬,李樂爲軍假司馬。”

第六百九十八章 再斥馬超第三百三十章 有驚無險第七百九十七章 趙將軍令第八百一十七章 牂牁捷報第三百一十章 天象異變第七百三十七章 合賊之議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鐵鎖連舟第八百七十章 堅盾驍勇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潁水對決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臣子本分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孫檄文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收復幷州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主將斷後第九百七十三章 愚弄蔣幹第九百四十三章 步步逼問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再殺一場第七百五十四章 雒城危險第五百四十六章 河西亂起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你可知罪第六百四十章 南北調停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終於絕筆第九百九十八章 膿包送死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虛實所在第三百八十四章 江東拒曹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五百二十章 馬超借兵第四十八章 三將罷兵第三十六章 天下英雄聚長安第九十六章 兵行險招第六百一十二章 用兵洈山第七十八章 軍師祭酒第二百一十三章 入府議事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難以安心第六百五十四章 霍峻心思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高覽被圍第三百三十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五章 典韋護主拽奔牛第六百五十章 仇人見面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爲義子第九百七十六章 是否奉詔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誰的意思第九百一十章 城門迎客第四百三十三章 直取成都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將星隕落第七百三十章 俞元李恢第四百四十三章 決死之戰第五百四十章 四郡出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郯城合兵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璋起兵第四百五十三章 舊制新法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陸渾大火第七百三十四章 答雍闓書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敗宋建第四百六十章 關中實情第七百三十六章 黃權聚兵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示好東吳第四百五十章 罪在己身第五百九十六章 問罪馬超第七百三十六章 黃權聚兵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虛實所在第五百七十二章 生擒張郃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頓失代郡第八百六十五章 有何妙計第三百四十章 敲詐勒索第八百八十七章 先人一步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龐德迎敵第六百九十一章 漢王改策第六百九十章 龐統留書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榮耀激勵第七百四十七章 漢王處罰第九百七十八章 江東迷霧第二百一十四章 得兵下邳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火燒烏林第六百章 徐英解懷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爲義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哲人其萎第四百五十二章 蜀中四賢第七百零五章 劉巴求見第七百八十章 天選女王第八百零九章 一氣呵成第三百一十九章 說降鄧芝第四百五十七章 七等軍制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天不假年第十三章 以役代租,以租換田第九百八十四章 凌操冒進第八百八十七章 先人一步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張繡戰死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徐琨棄城第七百零九章 五重煙幕第二百五十九章 巡察縣鄉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偶得許欽第二十七章 朱符新安設計謀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請回吳中第四百八十三章 力戰四將第七百三十六章 黃權聚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楊秋出降
第六百九十八章 再斥馬超第三百三十章 有驚無險第七百九十七章 趙將軍令第八百一十七章 牂牁捷報第三百一十章 天象異變第七百三十七章 合賊之議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鐵鎖連舟第八百七十章 堅盾驍勇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潁水對決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臣子本分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孫檄文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收復幷州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主將斷後第九百七十三章 愚弄蔣幹第九百四十三章 步步逼問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再殺一場第七百五十四章 雒城危險第五百四十六章 河西亂起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你可知罪第六百四十章 南北調停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終於絕筆第九百九十八章 膿包送死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虛實所在第三百八十四章 江東拒曹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五百二十章 馬超借兵第四十八章 三將罷兵第三十六章 天下英雄聚長安第九十六章 兵行險招第六百一十二章 用兵洈山第七十八章 軍師祭酒第二百一十三章 入府議事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難以安心第六百五十四章 霍峻心思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高覽被圍第三百三十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五章 典韋護主拽奔牛第六百五十章 仇人見面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爲義子第九百七十六章 是否奉詔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誰的意思第九百一十章 城門迎客第四百三十三章 直取成都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將星隕落第七百三十章 俞元李恢第四百四十三章 決死之戰第五百四十章 四郡出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郯城合兵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璋起兵第四百五十三章 舊制新法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陸渾大火第七百三十四章 答雍闓書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敗宋建第四百六十章 關中實情第七百三十六章 黃權聚兵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示好東吳第四百五十章 罪在己身第五百九十六章 問罪馬超第七百三十六章 黃權聚兵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虛實所在第五百七十二章 生擒張郃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頓失代郡第八百六十五章 有何妙計第三百四十章 敲詐勒索第八百八十七章 先人一步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龐德迎敵第六百九十一章 漢王改策第六百九十章 龐統留書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榮耀激勵第七百四十七章 漢王處罰第九百七十八章 江東迷霧第二百一十四章 得兵下邳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火燒烏林第六百章 徐英解懷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爲義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哲人其萎第四百五十二章 蜀中四賢第七百零五章 劉巴求見第七百八十章 天選女王第八百零九章 一氣呵成第三百一十九章 說降鄧芝第四百五十七章 七等軍制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天不假年第十三章 以役代租,以租換田第九百八十四章 凌操冒進第八百八十七章 先人一步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張繡戰死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徐琨棄城第七百零九章 五重煙幕第二百五十九章 巡察縣鄉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偶得許欽第二十七章 朱符新安設計謀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請回吳中第四百八十三章 力戰四將第七百三十六章 黃權聚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楊秋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