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許靖上表

自建安八年冬十月,王、李、費等原益州舊部,蜀中大姓豪族攜三蜀部曲,州中不臣起事,至被徐晃兵圍新津蒲水之畔,歷時兩個月零三天,這還是劉徵有意等他們全部都跳出來然後才發兵的結果。

三族蔚爲益州大姓,得益於劉焉提攜倚重,侍奉於劉焉、劉璋父子兩世共計十二年,成也因其父子,敗也因其父子。

王謀、王甫死於成都城中,王士被徐晃一斧斬殺,王累自刎於蒲水,王氏一族兄弟唯有王商得全性命,寄居綿竹九峰山。

李、費兩族中,李寬、費原被扶俊、向光殺死,其餘費觀、李朝、李邵、李邈等都被徐晃擒獲!

徐晃押着俘虜賊首回到了成都城中,隨即與荀彧共議,分出三路人馬,前往廣漢、蜀郡、犍爲三郡,搜捕三姓族人,以及與之有瓜葛牽連的蜀中人氏,共捕獲二十八家,九百三十餘人!

清算反賊家財共計金銀八千餘斤,錢數千萬,器玩亦不在少數。除此之外,二十八家豪強充公田地達數千頃!如王氏幾兄弟,每家各直接間接持有土地皆達二三百頃以上,其餘各有不等,數目十分驚人。詳細數據報到江陽的大營的時候,劉徵也嚇了一跳!劉徵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土地兼併竟然也這麼嚴重!難怪這些益州舊部蜀中大族要起來造反!自己推動的各項新政,包括四田法之類的基

本上都觸及了這些豪強大姓的利益。

雖然幾大族聯手,在底下作梗,隱瞞實際情況,但只要劉徵不斷的改革下去,這些覆蓋在面上的一層層紗遲早會被揭開,這也是幾大族迫不及待要趁此機會跳出來的原因之一。

劉徵知道嚴重的土地兼併是造成如今亂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任何時代,土地兼併最終都會危及到國本,如果不加以遏制,最終必定是社會動盪。劉焉初入蜀時手中只有一道朝廷詔命,而並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因此才採取了打壓一部分倚重一部分的方式,最終順利的坐穩了益州。雖然打擊了一部分的地方豪強,但也使得剩下的另外一部分地主豪

強勢力更加龐大。

劉焉不得不與之分食益州之利,這才造就瞭如今益州的局面。

不過劉徵可不比劉焉,劉徵是帶着兵馬打下的益州,手中握有兵馬,就不怕這些人不服,不服就打到你服!

要改變這世代,中興漢室,就必須打破原有的藩籬!王、李、費等人現在跳了出來,對劉徵並不是壞事,甚至說應該是利大於弊。

不破不立,改朝換代,從來都是一種重新洗牌的結果。雖然劉徵不是要改朝換代,但重新洗牌卻必不可少,如今這些人掀開了一角,劉徵正好趁此機會一舉將其全部揭開!重新塑造一種新秩序。

其實那些跟隨王累等人造反的部曲也是受害者,只不過是不自知而已,人一旦長久的被奴化,想要喚起他們的自覺是十分困難的事情。這些人長久的附庸於豪強大姓,形成了一種極其荒謬的關係。

一面是被這些豪強大姓剝削,一面卻又依賴於這些豪強大姓生存,甚至與視其爲衣食父母,從而結成了千百年來的所謂“部曲”,也不自覺的充當了豪強地主的打手。

王氏等三族能夠這麼短的時間內聚集起如此多的人,一方面正是這種不合理現象的體現,另一方面也可見以王、李、費三族爲首的益州豪強大姓手中掌握了太多土地和人口。

漢代士大夫階層往往都是有減稅或者免稅政策的,土地兼併無疑會對賦稅收入造成極大的影響,從二十八家查抄出金銀八千餘斤,錢數千萬便可知這種現象有多嚴重。

平定了三蜀叛亂之後,二十八家豪強,九百餘人全都被押送到了成都。徐晃正在配合荀彧處理接下來的善後事宜,待一切理清楚,然後再呈報漢王,請其裁決。

成都得安,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收押了一衆反賊,人們都在猜測漢王將會如何處置這些人,一時間成都之中輿論紛紛。

官員之中也是言必談及此事,荀彧署理政務,徐晃看押犯人,不斷的有人前來詢問此事,二人都避而不答,只說等候漢王命令。

成都暴動時,許靖躲着不敢出來,這會兒卻又來尋荀彧。

荀彧正在理事,見許靖到來,只好暫時停下手中事情,來與許靖對話。

“太僕造訪不知所爲何事?”

經過成都之事,荀彧雖然對許靖躲避行徑有些不滿,但其畢竟是太僕身份,言語禮數上依舊還是保持了基本的尊重。

入座之後,許靖拱手對荀彧問道:“聽聞荀令君與徐將軍收押了二十八家九百餘口,其中不乏老弱婦孺,不知令君以爲漢王會如何處置這些人吶?”

荀彧並不表露心意,只是笑了笑,淡淡的問道:“太僕以爲漢王當如何處置這些人爲好?”

荀彧之智比許靖不知高了多少個檔次,當然不會輕易透露自己的看法,反而將問題又推回給了許靖。

那許靖有時候很“聰明”,有時候卻又迂腐的讓人無語,荀彧將問題推了回來,許靖竟然也不知迴避,竟對荀彧直言道:“老朽以爲,謀反之人,論罪當誅!不過這二十八家老弱婦孺俱被收押,似乎……”

許靖欲言又止,荀彧只是微微笑道:“太僕有話但講無妨!”許靖於是斂了斂神色,一副大家的樣子,對荀彧說道:“徐將軍收捕九百餘口,不避老弱,似乎有失仁義之道!漢王乃當世仁君,仁君者,德化萬民,澤被衆生!王、李、費之徒罪無可恕,但若牽連全族,

則懲之過矣!竊以爲當誅其首惡,以明刑罰,宥其餘衆,以示王道寬仁!如此必可令萬民臣服,天下頌德!漢王仁義之名,昭著於世。”

荀彧聽了許靖的話,沉默了良久,既不作肯定,也不作反對,只是笑笑。“太僕果真有仁者之風啊!不過此事太僕不該來與荀彧說,荀彧無權斷這些人的生死,太僕何不上表漢王,言明其中利害?”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曹彰撤軍第三百零九章 平準均輸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夏侯出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自量力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琢玉成器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諸葛出使第五百四十七章 疏不間親第六百七十五章 秋汛如期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泰然處之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六百一十四章 蠻將驍勇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劉備反了第八十章 郭嘉設謀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請回吳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心之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回馬斷魂第二百九十九章 漢王勸農第六百二十五章 襄陽暗鬥第八百三十章 犀羣反衝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小小幼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榮耀激勵第七百四十五章 金堂夜襲第八百一十九章 女將祝融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吳下阿蒙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程普奉命第五十三章 敲袁紹竹槓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生擒夏侯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曹操病篤第八百九十九章 議取荊襄第九百四十章 幕後主使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勝負得失第三百六十二章 愛屋及烏第六百五十章 仇人見面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六十一章 荊兵暴起第九百五十五章 錯看孫權第六百四十九章 道遇綸巾第七百二十七章 成都解危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勝負得失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中捉鱉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五十八章 窮兇極惡第六百章 徐英解懷第二百零七章 仲德善斷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守軍分歧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中再會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龐統請兵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八百五十三章 兄弟離心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轘轅告急第七百一十四章 王商告假第一百八十五章 喜憂參半第七百八十六章 爭相赴險第五十五章 獻金請降第六百五十一章 廖化相助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築城退守第一百四十六章 坐山觀虎第三百九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第七百三十一章 越俎代庖第三百九十九章 白水相持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憂第八百九十二章 分置三軍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劉備反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再聚兵馬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將有南謀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王試才第三百三十九章 陰浦議和第六百八十五章 言外之意第九百七十七章 陽奉陰違第二百三十一章 虎豹精騎第六百五十二章 近在眼前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曹操戰書第六百二十四章 黃忠駐防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度叛主第四百零六章 死且壯矣第三百零三章 設崇醫館第九十三章 百鳥朝鳳第七百四十二章 逆賊合流第三百九十八章 如視仇讎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籠絡軍心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城孤郡第一百五十章 鮮卑石室第九百三十九章 卦象兇險第九百九十三章 麓山對語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馬超誘敵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山遇伏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江東六鎮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坐看虎鬥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劉艾壽辰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閻行列陣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罷兵而去第三百一十四章 成都之謀第五百七十七章 風雨如晦第三百三十八章 法正棄蜀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荀彧決斷第九十四章 驍騎將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雲霧谷中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賈詡病倒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曹彰撤軍第三百零九章 平準均輸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夏侯出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自量力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琢玉成器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諸葛出使第五百四十七章 疏不間親第六百七十五章 秋汛如期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泰然處之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六百一十四章 蠻將驍勇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劉備反了第八十章 郭嘉設謀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請回吳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心之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回馬斷魂第二百九十九章 漢王勸農第六百二十五章 襄陽暗鬥第八百三十章 犀羣反衝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小小幼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榮耀激勵第七百四十五章 金堂夜襲第八百一十九章 女將祝融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吳下阿蒙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程普奉命第五十三章 敲袁紹竹槓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生擒夏侯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曹操病篤第八百九十九章 議取荊襄第九百四十章 幕後主使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勝負得失第三百六十二章 愛屋及烏第六百五十章 仇人見面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六十一章 荊兵暴起第九百五十五章 錯看孫權第六百四十九章 道遇綸巾第七百二十七章 成都解危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勝負得失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中捉鱉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五十八章 窮兇極惡第六百章 徐英解懷第二百零七章 仲德善斷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守軍分歧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中再會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龐統請兵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八百五十三章 兄弟離心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轘轅告急第七百一十四章 王商告假第一百八十五章 喜憂參半第七百八十六章 爭相赴險第五十五章 獻金請降第六百五十一章 廖化相助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築城退守第一百四十六章 坐山觀虎第三百九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第七百三十一章 越俎代庖第三百九十九章 白水相持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憂第八百九十二章 分置三軍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劉備反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再聚兵馬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將有南謀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王試才第三百三十九章 陰浦議和第六百八十五章 言外之意第九百七十七章 陽奉陰違第二百三十一章 虎豹精騎第六百五十二章 近在眼前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曹操戰書第六百二十四章 黃忠駐防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度叛主第四百零六章 死且壯矣第三百零三章 設崇醫館第九十三章 百鳥朝鳳第七百四十二章 逆賊合流第三百九十八章 如視仇讎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籠絡軍心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城孤郡第一百五十章 鮮卑石室第九百三十九章 卦象兇險第九百九十三章 麓山對語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馬超誘敵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山遇伏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江東六鎮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坐看虎鬥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劉艾壽辰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閻行列陣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罷兵而去第三百一十四章 成都之謀第五百七十七章 風雨如晦第三百三十八章 法正棄蜀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荀彧決斷第九十四章 驍騎將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雲霧谷中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賈詡病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