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驍騎將軍

話說趙雲不惜以身犯險,最終將呂布刺於馬下,劉徵憑藉着士氣漲落之變,果斷下令猛攻梗陽。張繡知道抵擋不住,於是只好撤軍榆次。

徐榮鑿臺圍殲樊稠、侯成,親手報了仇。兩路兵馬都是大勝,牛輔軍已成大廈將傾之勢。

張繡、侯成聚集了散兵駐守在榆次,希望能夠憑藉洞渦水,暫時延阻劉徵進軍。說到底,他們還是信奉李儒說過的話:只要把劉徵大軍拖到入冬,那就有生的希望。

牛輔、李儒在晉陽聞聽兩路敗報,都大驚失色,尤其是聽到呂布在梗陽被殺,更是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這怎麼可能?這個世間還能有人單挑勝過人中呂布?然而事實就是事實,牛輔軍已經龜縮到了榆次、晉陽兩地。

李儒知道情況不妙,冒着被罵的風險,還是對牛輔提到:“將軍真的要考慮一下北邊了!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文和不要再說了!我牛輔無論是臣是賊,也決計不會苟且偷生的,鮮卑戎狄,貪鄙無信,現在還侵我漢土!莫說投靠鮮卑,假使現在劉徵不來攻我,我定要揮師北上,殺破鮮卑戎狄!”

說到底,牛輔不過是在漢王朝的政治鬥爭中站錯了隊,選擇了董卓這個屠夫。可是本質上,牛輔依舊是漢王朝的子民,留着的是漢人的血。對於侵犯漢土的敵人,又怎麼能夠去投靠呢?爲將者最怕裡通外國的污名,這是萬世也洗刷不掉的。

李儒自討沒趣,又被牛輔澆了一頭冷水,於是只好作罷。但是李儒可是爲了活命,毫無原則的人。牛輔不同意,不代表他自己不會有所行動。就在劉徵步步逼近的時候,一騎信使偷偷從晉陽往北邊而去。

整整昏睡了一天一夜,趙雲終於醒了。劉徵聽說,立刻帶着諸將來到趙雲處探問。

趙雲見來的都是披甲帶盔的將軍,正當中一個金盔金甲分外醒目,正是劉徵。趙雲見劉徵站在最前面,典韋緊隨身側,自然明白這就是漢室輔國大將軍了,當即掙扎着準備起來拜見。劉徵見狀,趕緊上前按住趙雲。

“子龍勿動,傷口很深,切莫裂了傷口!”劉徵說道。

趙雲想不到大將軍與自己年紀相仿,身居高位,竟待自己如此親切,當即感動道:“大將軍親自探望,趙雲銘感五內!只是公孫將軍命我到大將軍帳前效力,不想剛來就臥傷在榻,實在是有負所託!”

“子龍可千萬不要這麼說!你在兩軍陣前斬殺了呂布,堪稱此役第一功!這已經是最好的效力了!”劉徵說道。

“是啊!趙司馬剛來就立下如此大功,我看大將軍一定要重重封賞纔是!”徐晃此前幹不過呂布,眼下也服氣的說道。

“對對!那就這麼辦吧!擢升趙雲爲驍騎將軍,賞五百金。”劉徵鄭重的說道。

漢代將軍銜依次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將軍,這是重號將軍,是國家軍旅的統帥。其次戰時又有四徵、四鎮、四安、四平十六個重號將軍銜,這都是領一方兵馬的將軍。再其次便是雜號將軍,如驍騎將軍、破虜將軍等前面冠以各種名號不定。

劉徵是大將軍,麾下徐晃、張遼等俱爲雜號將軍等級。趙雲原來是別部司馬,劉徵這是連跳兩級,直接讓趙雲和徐晃等人平起平坐,這可是罕見的封賞。

趙雲見劉徵如此封賞,趕緊說道:“大將軍不可如此!我趙雲不過區區司馬,籍籍無名,若拔擢至此,恐難服衆心啊!”

“趙將軍你這話就不對了!你兩軍陣前斬殺呂布,單此一件,也足矣讓你名揚天下!怎麼還會是籍籍無名?誰敢不服你趙子龍,我典韋第一個揍他!”

衆人聽了典韋這話,都不禁笑除了聲。張遼等人紛紛說道:“服!服!我們都心服口服!”

劉徵也一臉篤定的望着趙雲,趙雲感到衆人說的都是真心話,於是也不好再推辭,對劉徵和衆人說道:“既然如此,趙雲謝過大將軍!也謝過諸位將軍!”

趙雲在公孫瓚那裡其實並不受重用,不然公孫瓚也不會把趙雲派到劉徵這兒來了。

當初諸侯興兵討伐董卓,趙雲受常山百姓推舉,率領本郡義從投奔白馬將軍公孫瓚。本想爲國效力,結果卻根本沒有和董卓軍交上手,反而是公孫瓚和袁紹打了起來,這是趙雲所不願意看到的,因而便沒怎麼出力。

公孫瓚因此並不看好趙雲,但趙雲畢竟是自己帶着人馬來投奔的,於是只是讓趙雲當了個司馬,領着兩三千的小部隊,也沒有交給趙雲什麼重要的任務。

正好這次劉徵興兵北上討伐董卓餘孽牛輔,趙雲聞聽之後,便屢次向公孫瓚請求出兵相助。剛開始公孫瓚並不同意,畢竟袁紹的威脅還是很大的。

後來劉徵從袁紹處強徵了百萬糧草,袁紹卻不敢有所動作,反而一心投入到冀州的生產和鞏固當中,北邊對於公孫瓚的威脅也小了許多。公孫瓚也有向朝廷表明心意的意思,畢竟袁紹貢獻了百萬糧草,自己也不能一毛不拔。於是順水推舟,放手趙雲,讓他們帶着自己的常山兵前來投奔劉徵。

劉徵心裡常常暗自讚歎,自己是有多好的運氣啊!來到這東漢,先是徐晃是自己的手下,又正好遇上了懷才不遇的荀彧、陳羣,收攏了當時籍籍無名的張遼、高順。還有張任、沮授等主動來投,還有典韋、趙雲,這是什麼樣的運氣啊?

不過後來劉徵也想明白了。如果不是自己頂着昌亭侯的爵位出來,如果不是自己如此位高權重,更如果不是自己早已知曉這些能臣勇將,那麼今天的一切恐怕都只會是做夢,至少也決計不會在自己這個年齡,達到如此境況。

一個有權利而又有智謀,更有人格魅力的人,是具有向心力的。這種向心力來自於普羅大衆的認同,更是天下萬民的期待,劉徵現在深深的感覺到了這一點。

第五百四十六章 河西亂起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曹操奔走第七十一章 袁術命門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東線對峙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君王無情第一章 老套的穿越第一百四十二章 君命不受第二百五十五章 汗血飛羽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問策尋陽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胡綜脫身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我爲主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九百二十四章 見面不識第五百一十七章 障眼之法第三十六章 天下英雄聚長安第六百一十七章 漢王下馬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吳母訓兒第六百八十三章 棄子取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計封二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心事重重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留後患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相會陸口第三百三十章 有驚無險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薛洪出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集兵五路第六十九章 虢亭追車第四百七十二章 金氏父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將弒主第七百二十九章 滇國之後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天子禮遇第五百九十章 夏侯伯仁第九百五十四章 吳侯厚禮第三百五十二章 馬韓表態第七百八十四章 妻妾情深第二百四十三章 琅琊蕭節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定二樑第六百八十三章 棄子取城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三十九章 曹操明心跡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漢使北上第四百零七章 棄車保帥第三百六十章 試才從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求和稱臣第六百八十九章 徐庶論人第六百二十五章 襄陽暗鬥第四百零七章 棄車保帥第九十五章 水淹榆次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吳母訓兒第一百四十二章 君命不受第三百一十三章 法正嗆聲第六百四十七章 聚焦臥龍第九百六十四章 兩家盟誓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下新冢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換將甘寧第一千二百章 周瑜悵惘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幷州擾動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切莫勉強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鄴城決斷第一百零二章 再論禍福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誰人不悲第二百二十四 洞開下邳第六百八十三章 棄子取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守軍分歧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伏氏滅門第二百六十四章 冢虎出山第七百八十三章 蠶室刺客第六百三十三章 姐弟衷腸第六百二十一章 劉磐斷後第二百二十章 排兵佈陣第八十三章 去卑戰死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曹仁之死第二十七章 朱符新安設計謀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臨別贈金第九百三十九章 卦象兇險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山遇伏第十五章 張任二楊來奔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劉靖起兵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申儀背叛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孫權探病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泰然處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生擒夏侯第四百七十三章 決意南下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四十九章 真假營寨第七十七章 濟陽遇險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知進知退第六百八十一章 陸遜諫言第九百四十章 幕後主使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馬超無怒第七十二章 驍將解圍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曹操問策第九百四十二章 徐元訪孫第四百二十二章 東門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龐羲之死第一千零五章 平而治之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劉備受封第九十七章 夜戰龍山第二十一章 朱儁大義興兵
第五百四十六章 河西亂起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曹操奔走第七十一章 袁術命門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東線對峙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君王無情第一章 老套的穿越第一百四十二章 君命不受第二百五十五章 汗血飛羽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問策尋陽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胡綜脫身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我爲主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九百二十四章 見面不識第五百一十七章 障眼之法第三十六章 天下英雄聚長安第六百一十七章 漢王下馬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吳母訓兒第六百八十三章 棄子取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計封二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心事重重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留後患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相會陸口第三百三十章 有驚無險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薛洪出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集兵五路第六十九章 虢亭追車第四百七十二章 金氏父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將弒主第七百二十九章 滇國之後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天子禮遇第五百九十章 夏侯伯仁第九百五十四章 吳侯厚禮第三百五十二章 馬韓表態第七百八十四章 妻妾情深第二百四十三章 琅琊蕭節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定二樑第六百八十三章 棄子取城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三十九章 曹操明心跡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漢使北上第四百零七章 棄車保帥第三百六十章 試才從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求和稱臣第六百八十九章 徐庶論人第六百二十五章 襄陽暗鬥第四百零七章 棄車保帥第九十五章 水淹榆次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吳母訓兒第一百四十二章 君命不受第三百一十三章 法正嗆聲第六百四十七章 聚焦臥龍第九百六十四章 兩家盟誓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下新冢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換將甘寧第一千二百章 周瑜悵惘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幷州擾動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切莫勉強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鄴城決斷第一百零二章 再論禍福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誰人不悲第二百二十四 洞開下邳第六百八十三章 棄子取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守軍分歧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伏氏滅門第二百六十四章 冢虎出山第七百八十三章 蠶室刺客第六百三十三章 姐弟衷腸第六百二十一章 劉磐斷後第二百二十章 排兵佈陣第八十三章 去卑戰死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曹仁之死第二十七章 朱符新安設計謀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臨別贈金第九百三十九章 卦象兇險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山遇伏第十五章 張任二楊來奔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劉靖起兵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申儀背叛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孫權探病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泰然處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生擒夏侯第四百七十三章 決意南下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四十九章 真假營寨第七十七章 濟陽遇險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知進知退第六百八十一章 陸遜諫言第九百四十章 幕後主使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馬超無怒第七十二章 驍將解圍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曹操問策第九百四十二章 徐元訪孫第四百二十二章 東門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龐羲之死第一千零五章 平而治之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劉備受封第九十七章 夜戰龍山第二十一章 朱儁大義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