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胖孩子搶親

安老太太以爲好孩子的親事安排的不錯,對安老太爺說過他也喜歡,這一夜睡得香甜。

……

寶珠第二天打發人告訴瑞慶長公主,就像長公主家裡有親事,也會打發人知會寶珠一聲一樣。別人家的事情還要八卦,何況是自家的。這就第一時間告訴。

長公主聽過一怔,有哪裡少了的感覺。半天琢磨出來,喃喃道:“她原來不是定自家表哥,那就是和元皓玩的最好?”一般人見到表兄妹同養曾祖母房中,親事上先入爲主的有個猜測。長公主也沒例外。

她再一想,自己兒子是男家,一女百家求,理當男家求親。以尊卑來算,也不可能地位卑下的人主動開口。元皓的親事又一定要太后太上皇親定,太后早就知道好孩子,一直沒提,說不好是沒相中,說不好也誤以爲表兄妹要定親。長公主釋然,打發人對寶珠道賀。考慮元皓只怕要添嫁妝,爲兒子事先準備下來。

……

瑞慶長公主不是天天進宮,但太上皇一聽說元皓要人手扮威風,打發小六蘇似玉把老國公送來。最後幾天胖隊長指着行動雖不靈活,箭法依然靈光的老國公,在西山風光無比。

鎮南王更是如獲至寶,快馬讓附近軍營的神射手來學能耐,因此,事先定好的回京日子在衆多求教者的要求下,晚上一天。

董家已議定親事就不想再等,雖好孩子是董夫人見過的,但她的本家公婆要有個相看儀式,按原定日子定在好孩子回京第二天。因小王爺行程改動,就成了當天相看而且當天要下大定。

鎮南王打發人頭一天送信回來,常家問董家要不要改日子,董家問明回來的上午還是下午,說不必改,正好小姑娘到家,正好相看。

那天董家依鐘點兒出門,帶上男方大媒,帶上定禮,請上安老太太請上董夫人去常家坐着說話。一面候着小姑娘回來。有心請寶珠出面,寶珠臨時因太后宮裡來人而還在家裡,掌珠是已到。

好孩子不知道曾祖母不在家,依然和小紅在袁家門外下馬。因天氣炎熱,打算在曾祖母房裡換下盔甲,由曾祖母打發人送給小王爺,她換上留在這裡替換的夏天衣裳回去。

鎮南王留在西山,老王帶着胖孩子送他們和老國公到門上。擺動小手分開:“別忘記給謝錢,爲你扮好些威風。”胖孩子還大鬼臉兒:“不會忘記,不過可以剋扣吧?烤野兔你多搶一個腿。”

好孩子得意去了,直到送老國公回房後,經小十提醒她的肉讓胖孩子指使小黑子削去一大塊也沒放心上。

去見寶珠,寶珠留她一會兒,等太后宮裡來人去了,正好帶她去常家,卻沒有說清楚爲什麼。心想由常家的人說不遲。

好孩子到家的時候,元皓到家門。

盔甲還能忍着不去,去母親面前扮威風:“母親看我這般,好看吧?我在西山一樣的好。瘦孩子沒我射中靶心的多,好孩子更不能,氣的直跳腳。這一回拌嘴啊,全是我贏。過幾天請母親備果子梅湯,補補他們跳腳丟的力氣。”

長公主就想了起來,對兒子眨眨眼睛:“你去了盔甲,我有你們三差人的話說。舅母家裡有喜事,打發人來告訴的我。”

元皓就在她面前換了衣裳,家人給他抹乾淨汗,捧好梅湯來聽說話。

“元皓,拌嘴三差人要散了哦。你不要不高興,母親爲你準備好禮物,放到嫁妝裡不會差。”

元皓沒聽懂,吸溜一大口梅湯,胖腦袋點動:“好。”又問:“給誰?”

“嫁妝只能給姑娘,兒子,你去西山用乾淨了聰明,這會兒不機靈。”

元皓放下梅湯溜圓眼睛:“只能給姑娘?”

“是啊,好孩子要和董家有出息的孩子定親了,因爲你們玩的好,我特意打聽,不是隻聽舅母一個人的話。那孩子唸書好,會強健身子也晨練習武,配得上好孩子。以後好孩子不能和你們玩耍了,她要扮閨中害羞的姑娘了……哎,元皓,剛回來你去哪裡?”

元皓頭也不回,聽懂後即刻跳起出了門廳。小黑子剛把小馬送到馬棚,有個家人慌慌張張過來:“小爺出門,牽馬來。”小黑子復牽出去,小王爺上了馬,出門的另外四個家人跟上,主僕六人往常家。

一路之上,胖隊長的胖臉兒青了又白,白了又青。半路上想到加壽姐姐最心愛他,是個去指責“哄人好孩子”的幫手,打發走一個人去太子府上請加壽。

……

常家,好孩子稀裡糊塗讓打扮一通,隨後因爲趕鐘點兒,除去聽到幾聲:“姑娘大喜”,和見一堆笑臉以外,就讓帶到客廳裡再去看一堆笑臉兒的人。沒有得到任何解釋。

要讓八歲的她即刻就理解“姑娘大喜”,是姑娘定親,她那堆滿怎麼玩耍和怎麼起鋪子的小腦袋裡還不能這麼快。

就對着大人禮貌地笑,自己心裡犯嘀咕。老太太讓她招待一位小哥哥,好孩子認得是董家的表哥,倒也有說有笑。董家孩子問她看什麼書,好孩子也問他看什麼書。看得兩邊大人以爲天作之合不住微笑,董家準備把定禮恭敬送上,有人回話:“鎮南王世子來了。”

好孩子一跳下地,安老太太皺起眉頭,玉珠也想皺眉頭,卻還是忍住笑。

“真沒規矩。”安老太太說着。

董家的人笑道:“她還小呢。”

提醒好孩子回身行禮:“胖孩子又來尋我拌嘴了,今兒有客,我去攔下他,讓他不要今天拌嘴。”

老太太轉嗔爲喜:“這話說的好,那你去吧。”好孩子規規矩矩又對董家表哥說聲失陪,往廳外去,見到胖孩子飛奔已至。

“胖孩子,今天不能拌嘴,我陪客人呢。”好孩子一本正經。

“你哄人,你爲什麼哄我!”元皓氣勢洶洶逼問到她面前。夏天本熱他又憤怒,掀起的氣波熱的明顯,盡數撲到好孩子身上。

好孩子沒想到對着她來的,讓嚇一跳,由不得退後一步,腳跟碰在門檻上,腳在門外面,一屁股坐到門檻裡面,摔了好一個屁股墩兒。

睜大眼還不及細想,胖面龐逼近快到臉上:“你哄人,我問你定親,你說不定!你同別人定親去了!”

好孩子明白了,尖叫一聲:“胡說!誰要定親,我沒有定親!”

元皓的機靈在這裡發揮到十成,手指客廳裡:“那你在這裡做什麼!”

好孩子手忙腳亂爬起來,先去質問母親:“誰說我要定親的!我在這裡是定親的嗎!”

胖孩子跟在她後面,聞言喜歡了。天天玩笑成習慣,心頭一鬆,幸災樂禍上來道:“原來你也不知道!”然後到他自己就一昂頭很驕傲:“我也不知道!”

好孩子定親與他不知道有什麼關係元皓不去想,只爲兩個人再一次同一戰線而開心。而他不知道自認爲大過好孩子不知道,所以要驕傲。

好孩子對他憤怒:“我沒哄你,別來兇我!”把元皓嚇了一跳,後退一步,離門檻遠,倒沒有摔跤。

從天而降的這一出,讓從老太太開始,到常家、董家、玉珠夫妻全呆若木雞。寶珠和掌珠頓悟,看着小兒女們跳腳,笑意陣陣涌出。

元皓現在成個閒人,一邊兒看着。好孩子對着母親發脾氣:“爲什麼哄我,爲什麼我不知道!”

玉珠讓女兒尖叫打醒,沉下臉怒道:“放肆!當着人沒規矩!這是好親事,攪黃了你哪裡去尋!”

一個胖臉兒晃到面前,元皓衝上來:“可她事先不知道,”面對客廳上所有的大人包括舅母在內忿忿不平:“她定親,她居然不知道!”

掌珠忍無可忍笑了出來,小黑子見小爺出手,而且不是對着好姑娘,他也衝上來:“是啊,爲什麼我家小爺也不知道!”

這腔幫的,寶珠也大笑出聲。

董家一頭霧水看常家,常家一頭霧水不知該看誰。安老太太總算明白過來也沒了主意,這個時候,加壽到了。

……。

元皓傳信:“快到好孩子家,不得了出大事。”加壽不敢怠慢。在客廳下面還看不清人,就聽到好孩子憤怒聲:“我不知道,我卻不知道!”和元皓指責聲:“她居然不知道!”加壽真以爲出大事情,急步近似小跑到客廳。

氣喘吁吁滿頭汗水:“出了什麼事情?元皓你還好嗎?好孩子你還好嗎?”

“大表姐!”好孩子扎到她面前流下委屈的淚水,正要說第二句,元皓搶在她前面撲到加壽懷裡,放開一聲:“哇哇,她定親事她居然不知道!”

加壽也愣在原地,定親事?不是出事情?捧着表弟的臉兒拿帕子給他擦,卻看胖臉兒擠動不停,滿是怒氣卻沒有一點兒淚水,他在乾哭博同情。

越是哭不出來,越是哇哇的響亮:“哇哇,哄人哄人!”

好孩子反駁他:“我沒哄你!”

“哇哇,你讓家裡人哄了!”

好孩子調轉面龐又和母親去理論:“哄我爲什麼!”

寶珠和掌珠繼續大笑,越看越忍不下去。加壽對着母親和姨媽就想笑,對着表弟假哭而汗水不止的臉兒就心疼無比。費了點兒功夫哄得元皓坐下,自己也坐下,只有好孩子那隻小烏眼雞還在和母親瞪眼不肯挪步。

玉珠應該接着生氣女兒這副形容兒讓董家看了去,但耳邊姐妹笑聲不斷,她用帕子掩面,眼神艱難維持和女兒瞪神的格局,嘴角早勾起來。

加壽讓這裡取水,親手給元皓淨面,又讓配解暑的湯水給他喝,一句話把本來要說話的董家和常家衆人震得閉上嘴。

“太上皇知道會難過的,大熱的天,表弟你氣到自己可以用果子哄,把太上皇太后氣到可怎麼辦?”

董家本想詢問幾句,這下老實不問。常大人也想說上幾句安撫小王爺,再表白這親事早就商議中,也不必再說。

加壽打發人出去:“二丫,得你去見姑姑才說得明白,對她說表弟在這裡這樣呢,又不肯走,請姑姑拿主意。”

母親是心愛元皓的,甚至很多時候助長,胖元皓點動胖腦袋:“好呀好呀。請母親到這裡來說話。祖父心愛我,也請過來。”說完,不甘示弱地對常大人狠瞪一眼,大有心愛他的人要到了,大家看誰厲害的意思。

常大人哭笑不得,但希冀鎮南老王到了能說得通道理。因此請董家不要就走,大家一起和鎮南老王說話。

董家也是這樣想法,親事是父母之命,兩個小孩子喳喳就分開說不過去,他們也坐着。

訂親的董小爺成了最沒意思的人,不知道怎麼收場不時無奈。

……

大家各自打迭一肚子話,準備鎮南老王到了各據道理。但老王和長公主剛在院中露面,元皓一貓身子從加壽手底下衝出去,先行到臺階下面放聲大哭。

這一回他真的哭了,又有剛纔吃過解暑湯和瓜果力氣足,哭聲幾乎響徹雲空。

聽上去跟在這裡受足委屈,董家異常尷尬,常家魂飛魄散,寶珠和加壽只是笑。

哭來哭去就是那幾句:“哇哇,哄人!哇哇,她定親事她自己不知道!”好孩子異常嚴肅在旁邊陪着他:“我沒哄人!我讓哄了!就是,我自己居然不知道!”

長公主和鎮南老王把小王爺帶進去,玉珠扯一扯丈夫衣角落到最後,悄聲道:“怎麼辦?咱們敢要小王爺當女婿嗎?”看丈夫由開始的擔心女兒親事讓攪已變成自如,五公子道:“王府敢定,我就敢要這女婿。”

長公主和老王把原委問明,當公公的對兒媳看看,當兒媳的對公公看看。最後由老王對孫子道:“有你在這裡哭的,不如跟我去宮裡哭。”

元皓胖臉兒一擠,是個人也看出來他開始攢勁,這回輪到準岳父母玉珠夫妻差點兒沒笑出來。

小王爺扯動祖父衣角:“進宮去。”又去扯母親。長公主讓他不要急,對好孩子道:“去換件好看衣裳,重新洗乾淨臉,看看你也哭了不是?眼睛已經紅了。”

廳上的人都聽出來這是由太上皇太后定奪,心情各自起伏。董夫人不是一嚇就走的人,欠身陪笑還想力爭:“回殿下,這親事我們先定下的。”

老太太悄喚寶珠到身邊:“這話忒耳熟不是?”

寶珠向她耳邊:“祖母,這話咱們家聽的最多。”老太太哦哦幾聲想了起來。沈家因加壽這樣說過,柳家因十年親事更鬧得滿京風雨。生執瑜執璞的時候,皇后娘娘滿心歡喜的時候,連家尚家和梁山王府一起跑來,梁山王府在沒看孩子是男是女以前,說的也是這句話。老太太心裡嘆氣,我這是造了孽吧。羞的不敢再看董家人。

好孩子重新打扮過來,長公主拔下自己紅寶石簪子給她親手戴好,又端詳一回,親手挽上她,對加壽含笑:“壽姐兒你也來,你是個見證。”又叫上寶珠。

胖孩子緊走幾步到母親另一邊,人人看得到他伸頭探腦對母親另一側的好孩子擠個笑容,再由加壽挽上手。

鎮南老王慢走一步,從容吩咐:“祖父母,父母,跟來。別的人不必了。”

“老王爺,我們也去。”董夫人陪笑。

老王詫異掃她一眼,分明帶着你大可不必,這親事已定的神情讓常大人夫妻震驚。

給常大人夫妻多些膽子,也不敢想孫女兒定小王爺。這就常夫人哆嗦起來,常大人袖子也抖動幾下才穩住。

董夫人不怕,笑道:“總由我們家而起,我們也去見見太后。”不管老王爺說什麼,回身扶起老太太,學着長公主的話:“您老人家也是見證,您也去。”

安老太太不敢直視她,也真的沒有精力,怕見太后多多解釋,推託道:“我暈到現在,我就不去了。”董夫人一定要她去,掌珠也扶她:“祖母,去看個全套熱鬧。”

老太太嘟囔:“你是想去看。”起了來。一行人往宮裡來。

……

常大人以爲王府的人到了能說個道理,卻沒有想到一句話也不讓說,就把他們弄到宮裡。

是福還是禍,他實在難定,到了太上皇和太后面前叩見過,老實站到一旁畏手畏腳。

長公主把話說了一遍:“請父皇母后定奪。”

太上皇太后對好孩子發上的紅寶石簪子看看,就知道女兒已是答應。這簪子是她心意的標記。而在常家她不明說,太上皇和太后也能理解。這是中間搶人親事,知道的人說小王爺和好孩子青梅竹馬難以割捨,不知道的人要說王府橫行。而元皓的親事說明以前,事先必須請太上皇和太后答應。

這是推到宮裡來,太上皇和太后欣然接下,但確實要定,還須斟酌。又問鎮南老王:“你是長輩,你先說。”

老王侃侃而談:“要說家世,再沒有比元皓更高的人。不管定誰家,都低於元皓。我沒看家世,我看的是元皓和她熟悉,脾性互知,知根知底。再來這孩子與別的孩子不同。”

太上皇道:“是啊,這孩子是出遊過的那個?”他眼神兒實在不濟,好孩子站得遠看不清楚。把好孩子叫到面前,仔細看了眉眼兒:“難怪叫個好孩子,生得是好。”

等他看完,老王接上他的話:“就是她,一起治過水災,賙濟人饅頭反倒災民打了,傷沒好,又去發饅頭。”

太后點一點頭。

“一起入藏,遇事兒不怕。”

出遊三年的經歷,是好孩子無人能敵的資本。太上皇太后齊聲道:“那就定下來吧。”對董夫人道:“你們家再定一個,定親的時候來請我,我到場。”

董夫人並不惱怒,上前跪下:“多謝太上皇太后恩典,斗膽,想再請一個恩典。”

太后對她頗有歉意,含笑道:“你說出來我聽聽。”

董夫人笑道:“特意請安老夫人也在,她可以作證常家我們是極滿意的,如今又不止一個姑娘。好孩子姑娘不給我們,請太后作主,把增喜姑娘給我們家吧。”

安老太太和掌珠一起明白,難怪一定攛掇着老太太來,原來人家見事不成,短短的鐘點兒裡已有後着。

安老太太覺得這樣就不傷親戚和氣,自己面子上也下得來,剛要進前說話,董夫人還不止說一個:“還有添喜姑娘,也請太后定給我們家吧。我們家有的是好孩子配。我選了來的保證不辱沒。”

這位帶着一網打盡,吃一個虧卻想拐兩個,老太太對她的羞愧就此沒有。她卻不樂意給兩個,顫顫巍巍上前去:“回太后,一個一個定吧。”

她是董夫人的長輩,董夫人對她笑不好再說。掌珠卻樂意,藉着太后說平身,上前扶祖母的時候悄聲問:“我願意,又是太后賜親,怎麼不定?”

“你傻嗎!得力的親戚我還有阮家,全給董家,阮家豈不怪我!”老太太回到原站位上低聲鄙夷。她還打算奇貨可居模樣。

掌珠先歡喜後垂下臉兒:“祖母忘記了,英明表弟是你不好孫婿的老師,定給阮家不小心就錯了輩分。”

老太太嗤之以鼻:“又不是啓蒙到如今的老師,中間拜的,怎麼能算!等回家去就讓這老師退了也罷,就只是個座師。小二當主考官的次數多着呢,在他手下的舉子們全論輩分不成!實在不行,把添喜給董家,把增喜給阮家。”

這裡不能長久私語,掌珠沒辦法解釋自己丈夫韓世拓如今成規矩上迂腐夫子,只怕他不會答應,再一想小二本是表弟,不是也成了老師。掌珠不再多說。

太后答應董夫人,爲常董兩家賜婚。常家和老太太都不再存着對不住董家,都對董夫人的機智感激不盡。元皓搶親成功,太后讓寶珠教導好孩子規矩,準備請皇帝賜婚。

進宮的人出得宮來,後背上全是溼的。大家一笑,皆大歡喜。董常約好下個沐休日再定親事,重新相看和增喜年紀相近的女婿。

……

寶珠是個忙人,顧不得天天去常家。在宮門上,老太太臨走的時候吩咐好孩子:“賜婚前的日子不多,這幾天你還是回來住吧,請教姨媽近不說,姐姐們也可以分擔些教她。”

老太太唏噓,深感自己福高運久,膝下這是第二個曾孫要當親王妃。她讓車去南安侯府,董家親事本有哥哥過目,如今有改動,這就去報喜信。

元皓和好孩子聽過很喜歡,元皓執意要和好孩子回常家多搬她幾件衣裳,他的祖父和長公主也答應。兩個人一個騎小馬,一個跟母親車進宮,依然這樣回去。

在車裡,玉珠看着女兒還有恍惚,到此時還不敢相信她能成權勢赫赫的長公主之媳。未來的公公鎮南王也不是窩囊王爺,手握京都附近的兵權。還有胖孩子……。因見過多回,知道他是個上進的孩子,七歲會念好些書,不用提出遊就是一等一的人。

下了車,玉珠深一腳淺一腳的回房,打發女兒離開後大徹大悟,回房對丈夫道:“天生的運道不能更改,我還以爲好孩子遲早要過家裡的日子,準備勸她收斂做人,節儉做人。卻沒有想到她該是什麼日子,還是什麼日子,人家追加福的福氣,要去王府過日子。”

常伏霖也是喜悅滿面,聞言樂不可支。但夫妻最後還是感謝四妹夫妻,好孩子要不是在姨媽家裡長大,怎麼能攀上小王爺這親事?小王爺也不會往家裡來鬧。

親事已定下,太后金口玉言不會有變。回想不久前小王爺衝到家裡來發脾氣,夫妻榮幸之至。

……

消息插上翅膀似的傳得飛快,安王聽到軟倒在椅子上。有一幅畫面閃動着對他飛來,在他眼前停留,上面的軌跡清晰如看一眼可刻到腦海中。

而事實上,安王能想到這個,也已深在他腦海中。

袁家長女是太子妃,將是皇后。袁家三女是梁山王妃,執掌兵權。袁家外甥女兒是齊王妃,皇長子妃。這又出來一個內親外甥女兒,將是鎮南王妃。袁家權勢本就仗太后而滔天,這以後更是固若金湯。

“還有人管沒有人管!”齊王憤怒的跳起。手臂高高舞動,本想大叫一聲給自己提醒:“御史!”但再一想這喜事的當事人之一常家,任職右都御史,是僅次左都御史的官職,專管御史。他沮喪的再提不起一絲力氣。

怎麼辦……拼命的問自己,袁家得勢就等於太子地位無憂……就沒有人管了嗎?真的可以這樣組成關係網…。還有沒有人管……

電光火石般,他想到一個人。

張大學士!

那曾爲太子府上納妾而慷慨主事的老夫子。

那隻能是不放心殿下才不顧一把白鬍子跟出京的張大學士!

找他去!

他難道坐視太子妃一族強大,而不聞不問嗎!

……

張大學士在家裡轉圈圈,一會兒揪鬍子,一會兒沉思。一會兒揚眉,一會兒笑的自嘲。

書房外的蔭涼中,張老夫人匆匆趕來,見到忍不住一笑:“我說老大人,這是別人家裡有喜事,您這又喜歡又皺眉的,是怎麼了?咱們家裡可平靜着呢。”

上前一步笑的舒暢:“讓我告訴你吧,你女兒這個月又平安無事,常鈺那個小門小戶的娘這個月依然不翻風浪。只聽聽,我就涼快。六月裡勝似過春秋。”

對於嫁到忠勇王府的小女兒家事,大學士胸有成竹,露出不屑一顧給的只能是親家忠勇王和常鈺母子:“他們已不在我眼裡掛有名號,對女兒說不要再擔心了,以後永遠風平浪靜。”

“哎喲,玟兒一天不得祖父歡心,咱們還是擔一天的心吧。這可恨的親家,這老大人你回來了,至今他還是個偏心。他的心思我猜的到,還在常鈺身上。常鈺,呸!他的爹常棋是罪臣,捧他皇上不會答應!你說他怎麼不看看梁山王府,人家對正牌孫子多好!”

張大學士微微一笑:“常鈺只不是長子的孫子,卻不能說不正牌。”

“那鎮南王府呢?”張老夫人自己提出來,自己又氣餒:“這個也不比吧,鎮南王府裡只有一個寶貝孫子。”眼睛裡閃動幾下,歡天喜地想起來:“那袁家呢?人家可是孫子,太后對瑜哥璞哥和六小爺有不同嗎?一樣的好。”

嘀咕着又罵親家忠勇王:“什麼東西!以爲仗着董家是個西席就能捧上去。”

見妻子氣憤難過,張大學士勸道:“咱們不是早備下那一手對付老董頭兒,他敢爲常鈺說話,就揭出來。”

“老董頭兒是誰?”張老夫人糊塗地問。

張大學士板起臉:“他們背後叫我老張頭兒,我也這樣稱呼他。南安侯府的老鐘頭兒,和靖遠侯府的小阮頭兒起的意。小阮頭兒雖少輩分,也是個頭兒。別想我輕放他。”

“原來是董大學士?”張老夫人失笑:“老董頭兒?這個名字不錯,以後在家裡我也這樣叫起來。”

張大學士還沒有思慮完,見夫人有長談的意思,提醒她道:“不去看着玟兒唸書嗎?只來和我說老董頭兒的事情?”

張老夫人失笑加上好笑:“看我老糊塗,說不上幾句話,一肚皮對親家的氣,把要說的忘記。”露出詢問的神色:“老大人可聽說了,剛到的消息,右都御史的常家,袁家的親戚,那個跟你們出遊的小姑娘定親鎮南王世子。”

“幾個門生剛來說過,因還要打探定親內幕,就沒拜見你。我剛想的,就是這事情。”

張老夫人一拍手,歡歡喜喜道:“老大人您可太好了,我估摸着您一聽到,就會想到,老大人啊,再沒有比您更疼玟兒的人,玟兒的親祖父哪裡能比!”

張大學士錯愕:“這與玟兒有什麼關係?”隨後一拍額頭以爲想到:“夫人啊,那叫好孩子的小姑娘我也看着好,不是我不爲玟兒提,是我在路上打聽過。她初到的時候,父母還在身邊。一起走幾天,我想這得弄明白不是?說不好以後有用,又閒着沒事,問她定親沒有。常家老五原話,和她的表哥正經同養在曾祖母房中,說將來親事由曾祖母做主。你想這話誰聽着不是一娶一嫁,自家多便宜。卻沒想到定給鎮南王世子。就是我爲玟兒早打主意,也是個不成。”

張老夫人嘖舌:“這怪你沒有早定,你要是一回京就定下來……”

“夫人且等等再說,費大通他們幾個說這事蹊蹺的很,恍惚他聽到一句,常家這幾天和董家在論親,是哪個姑娘他沒聽清。他就此起疑心,認識常家老二的親戚,一會兒回我話。如果真的是常家和董家論好孩子親事,鎮南王府這親事就來得武斷。”

張老夫人不信:“這怎麼可能?常家我記得不止一個姑娘,論的就不能是別的孫女兒?”

大學士搖一搖頭:“我由着他打聽,是我也覺得有點兒什麼在內。說出來是讓你不要往玟兒上面想了,拌嘴三差人形影不離。不定自家表哥卻定小王爺,你我還不能知道鎮南王府在裡面摻和了什麼。”

張老夫人暫時不說,留在這裡等消息回來。不到一個時辰,兒子和門生一起回來,又有幾個聽到消息,認爲可以重新分析局勢的人也趕來。盡皆心腹坐滿一室。

張老夫人嘴上說着親家忠勇王偏心,自家心裡也不差。在說內幕消息以前,給兒子們一記敲打:“先論玟兒親事,再才論自家的孩子。”

兒子們嬉笑:“母親放心,自然先把小妹妹顧好,再論到自己。”

老夫人心滿意足,對丈夫的門生笑容滿面:“說吧,我也聽一聽。”

費大通冷笑:“老師、師母,這事情果然有內幕。常都御史倒仔細,讓家裡人不要說。可他進宮回來再交待,在此以前各媳婦的親戚已得到消息。親事呢,原本定給董家。今天下大定,鎮南王世子闖去攪和,又搬出袁家壽姑娘,最後鎮南老王和長公主去到。董家不弱,據說不肯退讓。小王爺哭哭啼啼一定要定,長公主和老王在常家大罵,一古腦兒全弄去宮裡,太上皇是最疼小王爺的人,強做主張,把這親事硬生生從董家手裡搶了出來。”

張老夫人倒吸一口涼氣:“長公主有這樣霸道?”

張大學士也不相信:“大罵不會吧?橫豎進到宮裡,小王爺強要,太上皇一定依他。換成我是長公主和老王爺,我不會大罵,任由太上皇太后拿主張,董家不敢說什麼。”

兒子們也醒過神,對費大通笑道:“你金殿上和文章侯爭出京不出京的事情沒佔便宜,前年的氣到今年也不消。這歪曲的話你居然信,還值得學回來聽。董家是袁家親戚,常家是袁家親戚,長公主是袁家親戚,不會有大罵的事情出來。”

“是啊,幾十年裡,我和鎮南老王不算熟悉,但三年出行,同吃同住,他的品格我盡知於心,老王不是強取豪奪的人。拌嘴三差人玩得好,小王爺聽到要散夥,大哭應該會有。”張大學士再次分析過,忍不住一笑:“這倒像小王爺的風格,三年裡我知道他是個敢想敢做也敢當的孩子。”

費大通還記恨着國子監出巡,他在金殿上沒壓住韓世拓,還想添油加醋:“老師,我是聽常家老二的親戚親口所說,”

另一個門生打斷他笑:“老費,那你尋的不是正經親戚。”費大通問他:“怎麼了?”

“你的消息跟我的比,少一部分。”那門生笑道:“常家和董家依就是親戚。”

費大通張大眼睛:“這不可能吧?你的意思是換個小姑娘,可董家相中的是他家老親安老太太房中養的那位好孩子,怎麼肯換。”

門生對他更笑:“你忘記了,那位頗愛護曾孫的老太太膝下還有呢?只是時常住到宮裡,你就以爲歸他們自己父母了不成?要說他們的父母,哪有這樣的體面讓女兒養在宮裡。”

費大通恍然大悟:“你說叫增喜和……”想想韓世拓滿心還是不喜歡,也不喜歡提他的女兒添喜。

女眷對定親事的內幕最愛聽,張老夫人着急的問:“說明白些,你們別打啞謎。”

門生問道:“師母,董夫人心思轉的快,太上皇太后當場搶親事,太后抱有歉意,讓董夫人爲那孩子再擇親事,願意主持。董夫人抓住這個機會,把常家的增喜定到她們家。”

“不會吧,定親給好孩子的小子沒有十歲,也有八、九歲?增喜跟多郡主同年,只得三歲。這又和柳家一樣了?相差的太多。”張老夫人驚奇。

“我問的這小太監恰好當值,他說董家沒定下給哪個,說回去另選年紀相當的。反正他們家人不少,跟老師家裡一樣。”

張老夫人怔忡的精明瞭:“那添喜還沒有定?”得到門生的回答,對着丈夫喜不自勝,讚美之詞以滔滔不絕之勢出來:“老大人啊,你是最疼玟兒的,可憐他祖父眼裡沒有他,只有外祖父疼他,他還沒有定親事呢。”

老妻驟然瘋瘋癲癲,不由得大學士愕然。還沒有回答,家人回話:“親家王爺來拜。”

書房裡的人一起愕然。都知道大學士與忠勇王不和,大學士回京擺家宴,忠勇王推病都不來。今天上門爲着什麼?

張老夫人骨嘟起嘴執意要聽,大學士讓她屏風後面去,讓門生別的房中暫避,讓兒子們迎接。

……

“親家,你可聽說鎮南王世子和常家要定親事,如今只等皇上下聖旨賜婚。”忠勇王開門見山。

張大學士狐疑:“王爺的意思是?”

忠勇王把提的禮物往他面前推推,堆出滿面的笑:“你知道我就兩個嫡孫,人丁不興旺。”

大學士心裡緊繃,你二兒子常棋已死不能復生,二房不能再有孩子。難道你指我女兒生的少?沉下臉做好拍案痛罵的準備。

不能生也是讓你偏心氣的。

他準備好這一句,忠勇王說的卻不是能不能生的:“就兩個孫子,是我的心頭肉。”

屏風後面微動,不知是不是張老夫人氣的擼袖要衝出來。大學士咳上一聲以爲提醒,淡淡道:“哦?全是心頭肉?”

“呵呵,玟兒有你老大人足智多謀、身經百戰、聖眷榮耀……”

“王爺長話短說。”張大學士冷冷。

“老大人,玟兒有你,我不擔心。”

張老夫人在屏風後面氣的幾乎暈過去,這是親祖父該說的話嗎!

忠勇王下面道:“所以我多疼鈺哥,可憐他沒有父親……”

張大學士忍無可忍:“你到底要說什麼!”

忠勇王可憐巴巴:“請你出面,把文章侯府的添喜定給鈺哥吧,可憐他沒有父親…。”

“咚!”張老夫人一頭撞上屏風。

大學士氣惱沒有聽到,忠勇王掛念孫子也沒注意。張大學士花費好些力氣纔沒對這個偏心的人破口大罵,而是反問:“現有董大學士是鈺哥的師傅,你怎麼不找他?”

“我找了!董大學士說他家在太后面前增喜添喜一起定,太后沒答應,但他沒放棄,還要繼續用心思。我沒有辦法,又想到兩個姑娘一起給他家這不合適,就來尋你老大人幫忙……”

“我家不會自己定嗎!憑什麼讓給你!”門外閃出張家的公子們,對這個不疼愛妹妹的親家王爺怒容滿面。

忠勇王流下淚水:“你們家全是能幹的人,你幫他,他幫你。鈺哥不一樣,鈺哥沒有父親…。”

張大公子實在氣不過,怒道:“玟哥還沒有祖父呢!”

“啊?”忠勇王傻眼的看看自己:“我,我還在啊。”

張二公子怒道:“還知道你是玟哥祖父嗎!你還有另有一個孫子嗎!你這祖父的心讓叼到狼窩裡去了!”

“滾!”張老夫人清醒過來,從屏風後面出來大罵。

忠勇王來尋張大學士,已沒打算要臉面。他不肯走,只想給一旦他去世後就無依無靠的常鈺定個有倚仗的親事,苦苦還是來求:“大學士,老大人……”

張大學士止住夫人和兒子的摩拳擦掌,對聽到動靜出來幫忙的門生使個眼色讓他們不要亂開口。對忠勇王如實的道:“王爺,除去你以外,京裡別人家都可以和韓家定親事。”

“這是什麼意思!”忠勇王做小伏低不惱,聽到這句一蹦三尺。

張大學士對他很有耐心:“你自己想想,京中除去皇叔皇弟皇子以外,三大王府,鎮南、梁山和你家。如今只有你家不是袁家的親戚,你想雖好,攀袁家攀不上,攀袁家的親戚。但袁家不傻,纔不會和你做親戚!你不信,只管去試試!”

不過是想和袁家做親戚,攀上太后好給常鈺謀一條長久的道路。這就是忠勇王的心思,張大學士一眼看穿。

忠勇王讓激怒,咬牙切齒道:“我就不信了,我就不信太后的偏心不能分點兒…。”

張大學士冷笑連連,張老夫人和兒子門生聽到這真心話,都有魂不附體之感。

湊近張大學士最近的兒子低低道:“父親,萬一他出去胡說八道,說咱們家說的,袁家避嫌不跟他做親戚的話,把咱們也連累。”

大學士道:“聽我再震嚇他幾句。”把亂轉尋轍的忠勇王叫成臉對臉兒:“韓家的家世忘記了不成?”

忠勇王迷乎:“家世?”

“他是福王一族,福王是太上皇一朝造反,在本朝問罪,算本朝的事情。韓家要沒有袁家,不僅是如履薄冰,而是早就拿下。太后已有年紀,袁家能顧得罪臣多少?”

不但忠勇王醒了,張老夫人也醒過來。

“如此多謝!”忠勇王捲起東西就走,張老夫人顧不上追後面罵他,對着丈夫檢討:“我也想錯了,不過十年,我就忘記了。韓家是福王一族,沒錯沒錯。韓添喜雖養在宮裡,卻沒有韓家的體面在內。這親事不定了不定了。”

張大學士笑笑:“我哄他呢,雖半真也半假,夫人你也信了。”

不但張老夫人語塞,就是兒子和門生也納悶。輕施一禮:“請老師明言。”

“坐下吧,咱們慢慢說這事,其實我正要找你們商議。不過想董家手快,先把常家的增喜定下來。”張大學士指指椅子,又讓小子送茶水,焚上一爐好香。請夫人留步:“你也聽聽,不然你不安心。而我回內宅再解釋一遍,我可不情願。”

……

香嫋嫋升起,大學士掃一眼衆人,緩緩開口:“全是自己人我不藏話。太子殿下對韓家的正經欣賞有加,如果這小子長大不歪,以年紀來看。是太子得用的人。”

兒子和門生思索一下:“文章侯府自和忠毅侯府結親,風氣大爲改觀,袁家的家學又嚴謹規範,只要沒有外因,文章世子不會長歪。”

“是啊,所以我看出太子的心意後,一直把他放在心上。你們沒來的時候,夫人問我親事的話,我對她說過,路上我曾問過好孩子和正經的親事,常家老五幾句話把我帶開,讓我以爲自家表兄妹成親事,又或者歸安家老太太管。現在看董家出來,親事原本是由安家老太太料理。但卻不是表兄妹成親。好孩子定親,正經的親事打算怎麼辦呢?”

兒子和門生聽了出來,所問非所答:“您這是要和袁家親近嗎?”他們都還記得大學士出京前,爲太子內宅對袁家大動肝火。

張大學士動動手臂動動腿,還是感受得到不同於出京前的輕盈。出遊的一幕幕在眼前晃動,大多是他的小心眼兒和忠毅侯的渾不在意。也有那一幕,水邊上忠毅侯道:“只有你擔心女兒嗎?我的女兒比你女兒更金貴。”

拋去隔閡像是更輕鬆,大學士想到這裡笑得先就輕鬆:“我做事情未必就對,你們都大了,該提醒的時候要多提醒我。”

有幾個門生不死心:“可是老師不擋住袁家,還有誰會出面?鎮南王和常家又結下親事。準太子妃的局面呼之欲出。”

“什麼呼之欲出不呼之欲出,她既是太子妃,以後是皇后,有局面不應該嗎?”張大學士的回答更準確表達他的含意:“太子妃不能有局面,難道別人有才是對的!”

門生語塞。

“咱們跑題了,說本是正經。正經是個不錯的,太子在路上對他關注頗多。但他還小,要說現在就看好他,過早。我對忠勇王說的本沒錯,他頭上有個福王一族的稱呼,至少還壓他這一輩子。他的親事定權貴,別人須要想想。但他如有過人的建樹,此時是個小小的人才苗子。”

兒子們這就提醒:“父親,咱們家不能定他。”

“哦,說說。”張大學士很高興能聽到建議的模樣。

“太子身邊必須有嚴防外戚的人,不僅是袁家,還有柳家。父親改變的態度,不能代表您自此一門心思向着準太子妃。咱們家定下韓正經,以咱們家的門風足以教的出人才,如父親所說,韓正經長大有建樹,福王一族的嫌疑不攻自破。但卻帶累咱們家受到嫌疑。父親下去,會有新的嚴防外戚的人崛起,得到一個正經,卻失了父親經營幾十年的聖眷,這不值得。”

張大學士連連點頭,他適才沉思就是想這些。和兒子門生尋主意:“我想這孩子實在難得,我親眼看他三年是個好根苗。原本親事上不能插話也就罷了,現在好孩子讓定走,帶的全京里人想到他,很快就要定給別人了。”

門生們沒有話回,有片刻的默然,一個門生纔開口:“老師您看好的不會有錯,不如,問問太子殿下?”

“問了誰定!”張大學士沒好氣。

幾個有女兒的門生互相看看:“如果殿下說可以,我們可以考慮。”張老夫人重打歡喜:“太子發話,添喜也可以定給玟兒吧。”

張大學士肅然:“你們知道文章侯爲什麼是網開一面的那個?袁家對他照顧的面面俱到。他在驛站上任職的時候立過不少功勞。平福王亂,他也參與。如果咱們要定正經,就得想法子保他一路功勞不斷。直到沒有人提起他是福王一族,或是提起來也沒有人要聽。”

扭臉兒望向夫人:“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定添喜,不過到那時候添喜早定下人。”

張老夫人只能接受:“好吧,另選良人,我另選。”她還要留在這裡,但丫頭來對她說玟哥兒找她,張老夫人回內宅。路上遇到安王來拜,張老夫人讓家人通報到書房。

張大學士散了人見安王,應付安王不在話下,安王沒討到便宜。

……

“哈哈哈哈……”安老太太房裡笑聲不斷。

好孩子、元皓等在這裡,還有陸續趕來的蕭戰等。蕭戰要求表弟再說一遍,再說一回:“你是怎麼出的大能耐?”

元皓神氣的就再來一遍:“哇哇,就是這樣,我一哭就成了。”

好孩子添補上:“還有你兇我呢。”

“誰叫你哄我的!”元皓堅決不認錯。

話又變成爭執:“我沒有哄你,”

“你哄了!”

“停!”蕭戰把他們分開,堆着壞笑再請表弟:“當時什麼威風,再演一回,表哥要學學。”

香姐兒白眼他:“看看你臉上的笑,有哪一點是要學的意思?”

但是元皓太得意,真的再演起來。這一回表現的更兇狠,兩個胖拳頭攥住各一個果子,在胖腦袋上凌空舞動:“我說好孩子你哄我!擲一個果子過去!”

“啪!”果子飛到竹簾上,險些砸中進來的韓正經。

元皓樂了,進行他從到這房裡無數回的顯擺:“瘦孩子瘦孩子,我和好孩子定親了!”

蕭戰大笑:“你以爲是過家家吧?是真的,表弟!”

元皓百忙中回身白眼:“我知道,以後從早到晚有的人陪我拌嘴!”

“你們不要我了是不是!”韓正經給他大黑臉兒。

元皓和好孩子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沒有及時回答,韓正經信以爲真,怒道:“散夥!再不跟你們玩了!我只和小紅玩,”

元皓扮個鬼臉兒:“小紅有女婿。”

“只和大花玩!”

禇大花壓根不懂,樂顛顛兒:“好呀好呀。”

好孩子扮個鬼臉兒:“大花不跟你玩兒,不好的表哥,除非你和她定親事。”

安老太太瞅瞅禇大花,她的哥哥大路生得像母親秀麗,她生得像父親粗壯。又在草場上吹多了風曬多了日頭,黑的不如戰哥也足夠瞧的。

老太太不許好孩子多花錢,說她花過頭,有大花一份兒,在定親事上面,也有心把大花嬌養幾年細嫩再定。不是不疼她,而是和韓正經不般配。

對好孩子沉下臉兒:“胡說,玩你們的吧。”

韓正經跺腳往外面就走,元皓和好孩子着了急追出去。在外面攔住韓正經,元皓保證:“我們還是三差人,加上皮匠就是皮匠,不會變。”

“那以後你們倆個人好了,肯定把我撇下!”

好孩子開天闢地的忍氣吞聲一回:“不好的表哥,你說怎麼辦?”

“得給我好處,不然我不跟你們玩,見面也不理。”

元皓和好孩子開始想給他什麼好處,剛想一個出來,蕭戰沒笑夠不耐煩:“表弟!別理他。要走讓他走吧。又走不遠。不過鬧幾天彆扭。快來再說威風,你拿果子砸岳父沒有?誰動了你的親事,你應該砸他一臉果子露。”

香姐兒怒聲跟着出來:“你又亂教表弟了,虧你還給表弟設烽火臺,你自己也應該有十個八個。”

元皓又小大人了,撇嘴:“哼,又想教壞我!”忽然眼睛一亮,湊到韓正經耳朵上說了幾句,韓正經大喜:“好好,你肯這樣辦理,我信你們不撇下我。”

元皓又對好孩子說幾句,三個人大搖大擺進竹簾。

蕭戰壞笑:“這就好了?看我說話多管用。”

元皓手指外面:“就知道讓表弟說威風,賀禮呢?賀表弟定親的禮在哪裡!”

禇大路帶頭喝彩:“問得好,快回去拿!”

元皓跟上:“快回去拿!”

……

玉杯,蕭戰端詳過交給加福,加福放入匣子。又一串子珠子,蕭戰嘟囔:“福姐兒,這個表弟會喜歡吧?”

加福看珠子大而勻淨,接過軟帕拭乾淨,收到另一個匣子裡。

看看有半箱子,蕭戰讓人再取東西:“得給表弟一箱子,不然他不答應。”

“回小王爺,鎮南王世子打發人來說話。”

蕭戰咧開嘴兒:“表弟不信我,找個人來看住是怎麼着?”讓人進來。

見鎮南王府的家人進來行禮:“好孩子姑娘打發我來,說烽火臺有消息,說錯話兒了。這是頭一回。”

蕭戰震驚:“怎麼,現在就使喚上婆家人?”話音剛落,外面又進來一個表弟的家人:“烽火臺有消息,這是第二回。”

他出去,第三個進來,第三個出去,第四個進來……等到蕭戰反應過來,大叫:“停停,我去和表弟理論,”家人已回到第十六個。

蕭戰上馬,回話的人跟他後面跑,到第二十五個。蕭戰出府門,已攢到第三十七個。加福跟在後面,一路好笑看着戰哥回自己家,在家門口又遇上兩個。

蕭戰不肯承認:“不算不算!”衝到表弟面前時,耳邊最後一句話:“烽火臺消息,五十一個。”

韓正經雀躍歡呼:“好喲好喲,加上我原先存的,有一百個了。我可以有大人的盔甲了。”

在他的旁邊,新定小夫妻元皓和好孩子小臉兒燦爛。

------題外話------

本想把對正經親事在這裡再回下,但字數過多。今天儘量抽時間把評論回了。麼麼。

第74章 ,家世(一)第716章 ,方氏再一次誤會第195章 ,寶珠進城第192章 ,幫助舅父過難關第159章 ,今天是遇情敵的日子第818章 ,兒子們進板凳城第244章 ,說親事第63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325章 ,能見加壽小姑娘第198章 ,國公府舌戰表兄第489章 ,太子表白第371章 ,準岳母大人駕到第798章 ,加福練兵第305章 ,人緣兒第212章 ,郡王妃的認可第684章 ,元皓的新知己第424章 ,老國公很難爲情第73章 ,相看第682章 ,正宗袁二到揚州第152章 ,書呆子之家第719章 ,我出元皓第671章 ,加喜抓週第181章 ,表兇最周到第83章 ,應對第150章 ,自己掙下的錢第57章 ,懵懂不知感激第641章 ,人人有份兒第746章 ,小十送錢第250章 ,加壽討錢第440章 ,小十是大家的事情第782章 ,無中生有第108章 ,喝茶第789章 ,母女同喜第401章 ,大鬧留香院第574章 ,念姐兒金殿來幫忙第386章 ,別惹他們第584章 ,蕭氏兄弟哄公主第724章 ,未婚夫妻新滋味第214章 ,風波平息第763章 ,父子談心第696章 ,龍顯貴龍顯兆回家第163章 ,進宮第373章 ,新王朝第334章 ,石頭城一戰成名第800章 ,梁山王真情流露第170章 ,送親的難當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335章 ,我的地盤不許撒野第480章 ,許家詭計害自己第304章 ,不曾觀畫受欺負第372章 ,一視同仁第751章 ,給長女的後路第721章 ,縣主喜歡的,本王亦喜歡第16章 ,相比第152章 ,書呆子之家第759章 ,太子聲援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68章 ,辦完事兒理當開心第598章 ,皇帝回敬二近臣第332章 ,能人第379章 ,翁婿某一回合第806章 ,皇太孫第498章 ,兵部會議第445章 ,兄弟情第384章 ,懲治歐陽第428章 ,處罰皇后第376章 ,侯爺鬧脾氣第511章 ,歐陽容進冷宮第94章 ,神采第240章 ,有勞寶珠定場面第334章 ,石頭城一戰成名第240章 ,有勞寶珠定場面第329章 ,郡王對郡王第474章 ,當年的錯和錯第279章 ,壞壞的袁將軍第324章 ,裝成女人第410章 ,支招兒第161章 ,我不謝你奈我何?第449章 ,奔喪第108章 ,喝茶第613章 ,出來玩,不忘記家裡人第524章 ,風生水起第334章 ,捉拿袁二第527章 ,信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第253章 ,父女說話第429章 ,只因爲當爹的不放心第633章 ,不耽誤你們母女第196章 ,有心解嫌隙第763章 ,父子談心第552章 ,發動第728章 ,孩子們繼續長進第646章 ,大功課第628章 ,好孩子出京第730章 ,看望老兵第470章 ,自毀長城第710章 ,新出爐大笨和小笨第198章 ,國公府舌戰表兄第789章 ,母女同喜
第74章 ,家世(一)第716章 ,方氏再一次誤會第195章 ,寶珠進城第192章 ,幫助舅父過難關第159章 ,今天是遇情敵的日子第818章 ,兒子們進板凳城第244章 ,說親事第63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325章 ,能見加壽小姑娘第198章 ,國公府舌戰表兄第489章 ,太子表白第371章 ,準岳母大人駕到第798章 ,加福練兵第305章 ,人緣兒第212章 ,郡王妃的認可第684章 ,元皓的新知己第424章 ,老國公很難爲情第73章 ,相看第682章 ,正宗袁二到揚州第152章 ,書呆子之家第719章 ,我出元皓第671章 ,加喜抓週第181章 ,表兇最周到第83章 ,應對第150章 ,自己掙下的錢第57章 ,懵懂不知感激第641章 ,人人有份兒第746章 ,小十送錢第250章 ,加壽討錢第440章 ,小十是大家的事情第782章 ,無中生有第108章 ,喝茶第789章 ,母女同喜第401章 ,大鬧留香院第574章 ,念姐兒金殿來幫忙第386章 ,別惹他們第584章 ,蕭氏兄弟哄公主第724章 ,未婚夫妻新滋味第214章 ,風波平息第763章 ,父子談心第696章 ,龍顯貴龍顯兆回家第163章 ,進宮第373章 ,新王朝第334章 ,石頭城一戰成名第800章 ,梁山王真情流露第170章 ,送親的難當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335章 ,我的地盤不許撒野第480章 ,許家詭計害自己第304章 ,不曾觀畫受欺負第372章 ,一視同仁第751章 ,給長女的後路第721章 ,縣主喜歡的,本王亦喜歡第16章 ,相比第152章 ,書呆子之家第759章 ,太子聲援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68章 ,辦完事兒理當開心第598章 ,皇帝回敬二近臣第332章 ,能人第379章 ,翁婿某一回合第806章 ,皇太孫第498章 ,兵部會議第445章 ,兄弟情第384章 ,懲治歐陽第428章 ,處罰皇后第376章 ,侯爺鬧脾氣第511章 ,歐陽容進冷宮第94章 ,神采第240章 ,有勞寶珠定場面第334章 ,石頭城一戰成名第240章 ,有勞寶珠定場面第329章 ,郡王對郡王第474章 ,當年的錯和錯第279章 ,壞壞的袁將軍第324章 ,裝成女人第410章 ,支招兒第161章 ,我不謝你奈我何?第449章 ,奔喪第108章 ,喝茶第613章 ,出來玩,不忘記家裡人第524章 ,風生水起第334章 ,捉拿袁二第527章 ,信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第253章 ,父女說話第429章 ,只因爲當爹的不放心第633章 ,不耽誤你們母女第196章 ,有心解嫌隙第763章 ,父子談心第552章 ,發動第728章 ,孩子們繼續長進第646章 ,大功課第628章 ,好孩子出京第730章 ,看望老兵第470章 ,自毀長城第710章 ,新出爐大笨和小笨第198章 ,國公府舌戰表兄第789章 ,母女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