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

詩曰:

畢竟人心何所從,喜新厭舊亂哄哄,

東天盡道西行好,及到西天又想東,

洪福享完思淨土,枯禪坐盡望豐隆;

誰知兩處俱無着,色色空空遞始終。

話說唐半偈師徒,虧觀世音菩薩遣紅孩兒領路,脫離鬼國,一時迷而得悟,依舊並膽同心,歡歡喜喜,往西前進,喜得一路平安,又行了二、三千里。忽到一個鄉村,唐長老對着小行者道:“徒弟呀!行了半日,腹中覺有些空虛。此處象是一個鄉村,你看有好善人家去化些齋來充飢,方可前行。”小行者道:“西方路上家家好善,要化齋不打緊。師父請在這村口樹下略坐一坐,等我去化。若遇着個大戶人家,只怕還要請了去吃哩!”豬一戒聽了道:

“哥呀!倘有好人家,連我也說在裡頭,等我也去吃些。”小行者道:“這不消說得,包管你一飽。”說罷,拿了鉢盂就要走。唐長老叫住道:“化齋乃是以他人之齋糧濟我之飢渴,這是道途不得已之求,原非應該之事。他須喜舍,我當善求,萬萬不可鹵莽,壞我清淨教門。”小行者領諾,竟走入村來。才走不多路,忽撞見一個人,正要問他一聲,那人將他看一眼,便吐一口唾沫,遠遠的走開了;又走不得幾步,又撞見一個人,又想要問他,那人又將他看一眼,吐一口唾沫,遠遠的走開了。心下疑惑道:“想是連日天氣熱,我走路辛苦,不曾洗浴,身上有些汗酸臭。”再走幾步,撞見的人人如此。心下又疑惑道:“這些人若是潔潔淨淨,便是嫌我穢污。你看他醃醃——,比我更加穢污,怎倒嫌我?”正思想不出,忽見路旁一個人家,心裡想道:“莫管他,且進去化齋,幹我的正經事。”遂走將進去,叫一聲:“有人麼?過路僧人化齋。”只見裡面走出一個後生來道:“什麼人叫喚?”忽看見小行者是個和尚,因笑一笑罵說道:“哪裡走來這個禿貨?倒要算一件罕物。”小行者聽見,笑答道:“沒頭髮的禿貨天下也不少,若要連——算還多哩!何罕之有?小哥想是整日躲在毛裡過日子,故見聞不廣。”那後生道:“別處或者還有,我們這地方卻未曾多見,請再去問問人,我不與你鬥口。”小行者道:“這都罷了,但我幾衆過路僧人,一時行路辛苦,腹中飢了,化你一頓飽齋,結個善緣。”那後生驚訝道:“這又是奇聞了。”小行者道:“化齋怎麼是奇聞?”那後生道:“化齋想是要飯吃了!飯乃糧米所爲,糧米乃耕種所出,耕種乃精力所成。一家老小費盡精力,賴此度日,怎麼無緣無故輕易齋人?豈不是奇聞!”小行者道:“我們從大唐國走到寶方,差不多有二萬里路。哪一處不化齋,哪一日不化齋?化的齋糧只愁肚中吃不下。若依你這等說,我師徒們餓死久矣!你小哥家不知世事,快進去叫一個大人出來說與他,他自然請我們飽餐了。”那後生道:“我家沒有大人,我小哥家果不知事,請去別家化化,自然明白。”說罷,竟走了進去,全然不睬。

小行者要行兇,又恐怕違了師父之言,只得忍着氣走了出來,又往前行。忽又見一個大戶人家門前立着一個老院公,忙上前叫一聲:“老官兒,過路僧人行路飢餓,要化一頓飽齋。”那老院公擡頭看見是個和尚,先吐了一口唾沫,道聲晦氣,方答道:“我這地方並不容留和尚,你們是哪裡來的?”小行者道:“我們是大唐國欽差,往西天雷音寺見如來佛拜求真解的。”那老院公道:“我就說你是遠方來的。你既敢遠來,必定也通些世務。古語說:入國問禁,入裡問俗。你問也不問一聲,爲何就大膽走到這裡來?”小行者道:“我們過路僧人不過化一頓齋,吃了走路,又不在這裡過世,問你民風土俗做什麼?”那老院公道:“問不問由你,只要你忍着飢走得過去,便是造化了!要吃齋是莫想。”小行者道:“一頓齋能值幾何?莫說我佛家弟子佔三教之尊,爲天下所重;就是一個求討乞兒,也有人矜憐齎助。怎麼說個莫想?”老院公笑道:“各鄉風俗不同,我故叫你問一聲。我這地方,轉是乞兒有人收養,收養乞兒叫做施仁;若是施捨了和尚一粒米,一寸布,便叫做幹名犯義,傷風敗俗,就爲鄉人鄙賤,不許入正人之列。故人驀地撞見和尚,就要算做遭瘟晦氣。我老人家今日活遭瘟,精晦氣,撞見你說了這半日活,明日人知道,還不知怎樣輕薄我哩!請你快去了罷,免得貽害地方。”小行者聽了驚訝道:“一個和尚又不犯法,怎麼佈施了就幹名犯義?怎麼撞見了就遭瘟晦氣?我不信有這等事,還是你老人家捨不得齋僧,故造此妄言騙我?我只是不信。”老院公道:“你不信我,再去問問人就知道了。”小行者暗想道:“方纔我入村來,撞見人皆吐殘唾走開,想就是這個緣故了。”又對着這老院公問道:“你這地方爲何這等惱和尚?必有緣故,可說個明白。”老院公道:“風俗如此,我們粗蠢之人,哪裡曉得是甚緣故?你要知明白,西去十里有一村,叫做絃歌村,村裡盡皆讀書君子,人人知禮,個個能文,你到那裡一問,便曉得是甚緣故了。”小行者道:“去問也不打緊,只是我師父肚飢了等齋吃,可有法兒多寡化些與我?”老院公搖着頭,連連說道:“這個沒法,這個沒法!”小行者道:“若是沒法,我師父不餓死了!”老院公道:“若要執迷往西,餓死是不必說了;倒不如依我說回過頭來,原到東土,那邊人貪癡心重,往往以實轉虛,以真易假,你們這教說些鬼話哄他哄,便有生機了。”小行者道:“我們是奉聖旨往西天見佛祖求真解的,怎好退回?”老院公道:“我說的倒是真解,你不退回,請直走到天盡頭,妙妙妙!說了這一會,連我老人家肚裡也飢了,不得奉陪。”舉舉手,撤回身往裡就走。小行者暗想道:“這些閒話且莫聽他,只是我在師父面前說得化齋容易,如今無齋回去,怎生見他?”又想道:“明化不如暗化。”遂弄個影身法兒,竟跟了老院公進去。

老院公走到廚下,此時午飯正煮熟在鍋裡,管廚人還在那裡整治下飯。老院公等不得,先揭開鍋蓋,自盛了一大碗拿到房裡去吃。因是寡飯,又撤身往廚下去尋小菜。小行者跟着看見,隨隱身進房,將他一大碗飯倒在鉢盂內,恰恰有一鉢盂。正待走路,只見老院公又拿了一碗醬瓜、醬茄小菜來,又一雙筷子,正打帳進房吃飯,看那碗中的飯已不見了,嚇呆了,半晌方嘆口氣道:“人說撞見和尚晦氣,我今日撞見這和尚,真也作怪,怎明明盛在碗裡的飯,轉轉身就不見了!莫非是哪個藏過耍我老人家?”走出房來東張西望。小行者得便,又將瓜、茄小菜倒在鉢盂飯上。老院公再進房來,連小菜都沒了,一發慌張道:“不好了,有鬼了!”廚下衆人聽見,俱跑來問他。小行者乘着亂,便託着鉢盂一徑走出村來。

此時唐長老等得不耐煩,正在那裡要叫豬一戒來迎。豬一戒道:“西方路上好善齋僧的人家多,哪裡去迎他?況他猴頭猴腦,知道躲在哪家受用?他不吃得撐腸拄肚也不回來,卻把個師父餓在這裡。”唐長老似信不信,也不開口。豬一戒還打帳要說什麼,忽小行者走到面前道:“師父,齋在此,請將就用些,前途再化吧。”唐長老道:“你怎生去這半日?”小行者道:“不期此地人不好善,不肯施捨,故此耽擱工夫。”豬一戒道:“你方纔說,西方路上家家好善,化齋容易,還許連我也是一飽,爲何這會又轉嘴說難化了?想是你自家吃得快活,替他遮瞞了。”小行者道:“呆子休胡說,我老孫豈是貪嘴之人!”唐長老道:“此方人既不肯施捨,這鉢孟飯又是哪裡來的?”小行者道:“這村人家,若說他惡,又立心本善;若說他善,行事又近惡。故好好化他斷然不肯與;行兇化他,又怕違了師父之戒。萬不得已,只得隱身進去取了一鉢盂來,請師父權且充飢,到前途再作區處。”唐長老聽了搖頭道:“吾聞君子不飲盜泉之水,這齋隱身取來,又甚於盜泉矣!我佛家弟子犯了盜戒,怎敢去見如來?寧可餓死,不敢吃此盜食,你還該拿去還他。”小行者聽了,便不敢言語。豬一戒聽見師父說要還他,着了急說道:“師父,莫要固執。一碗飯,又不是金銀器物,在我口邊,便是我的食祿,有什麼盜不盜?若是這等推求起來,就是神仙餐霞吸露,也要算做盜竊了。我們一路來,口渴時,溪水澗水就不該吃了!”唐長老道:“你雖也說得是,但天地自然之生,與人力造作所成,微有分別。我只是不吃。”豬一戒道:“師父既不吃,等我來吃了,入肚無贓,好與師兄消。”一邊說一邊早拿起來,三扒兩咽都吃在肚裡。吃完收了鉢盂,挑起行李道:

“師父趁早上馬,趕到前村,等我化齋還你。”唐長老無法,只得叫小行者扶他上馬而行。一路觀看村中風景,因說道:“我看此地方風俗也還不惡,爲什就無一個善人?”小行者道:

“不是沒善人,是風俗怪和尚。”唐長老道:“怪和尚定有個緣故,你也該問個明白,好勸他回頭。”小行者道:“我也曾問過,這些村人都不知道。但指引我到前面絃歌村,那裡都是讀書人,去問方知詳細。”正說不了,忽到一村。只見:

桃紅帶露,沿路呈佳人之貌;柳綠含煙,滿街垂美女之腰。未睹其人,先見高峻門牆;

才履其地,早識坦平道路。東一條清風www.Qingfo.Cc拂拂,盡道是賢人裡;西一帶淑氣溫溫,皆言是君子村。小橋流水,掩映着賣酒人家;曲徑斜陽,回照着讀書門巷。歌韻悠揚,恍臨孔席;絃聲斷續,疑入杏壇。

唐長老走入村中,忽聞得四境都是讀書之聲,因喚小行者道:“徒弟,你看此地甚是文雅,所說的絃歌村想就是此處了。”小行者道:“不消說是了。”豬一戒道:“既是村落,師父請下馬來略坐坐,等我去化齋來還你。”唐長老阻擋道:“你去不得,現今傳說這地方惱和尚,你又粗雜惡貌,必定惹出禍來。”小行者道:“還是我去。”唐長老道:“你已去過一次,也有些不王道。莫若待我自去,看光景可化則化,不可化則已。”說罷,跳下馬來,抖抖衣裳,拿了鉢盂,竟往人家稠密處走來。到了一家,走將進去,只聽見書房中有人在內抱膝長吟。唐長老不敢唐突,立在窗前竊聽,聽得那人吟詠道:

“唐虞孝弟是真傳,周道之興在力田。

一自金人闌入夢,異端貽害已千年,

焉能掃盡諸天佛,安得焚完三藏篇;

幸喜文明逢聖主,重扶堯日到中天。”

唐長老在窗下聽得分明,知是要與和尚做對頭,不敢做一聲,因悄悄走了出來。只得遠行數步,又走進一家,只聽見那一家也有人在內吟詩見志道:

“不耕而食是,不織而衣是盜人,

眼前君父既不認,陌路相逢誰肯親?

滿口前言都是假,一心貪妄卻爲真;

幸然痛掃妖魔盡,快睹山河大地新。”

唐長老聽了,又暗自嗟嘆道:“不對,不對!”沒奈何復走了出來。又轉過一條巷去,走到一家門首,只聽得裡面琴聲正美,不覺一步步走將進去。將走到客座前,裡面琴聲剛剛彈完。唐長老忍不住高叫一聲道:“過往僧人化齋!”原來此處乃是一個士學的學堂,內中一個老先生領着十餘個小學生在那裡教書。此時午後,正功課已完,先生無事,彈琴作樂,忽聽見有人聲喚,因叫一個學生去看。那個學生跑出來看見唐長老,吃了一驚,慌忙跑了進去。先生問道:“何人哉?”學生道:“非人也!”先生道:“既非人,無乃鬼乎?”學生道:“人則人,而有異乎人者,故不敢謂之人。”先生道:“何異乎?”學生道:“弟子奉先生之教,聞人頭之有發,猶山陵之有草木也!而此人,遠望之,口耳鼻舌,儼然丈夫,得不謂之人乎?乃迫視之而頭無寸毛,光光乎若日月照其頂,豈有人而若是者哉?衣冠之謂何?弟子少而未見未聞,是以駭然而返,請先生教之。”先生聽了沉吟道:“噫嘻,異哉!以子之見,證吾所聞,無乃和尚乎?”學生道:“和尚,人乎?鬼乎?”先生道:“人也有鬼道焉!”學生道:“何謂也?”先生道:“西方有教主,譽之者謂之佛,毀之者謂之夷鬼。和尚亦稟父精母血而受生,豈非人乎?乃舍其所以爲人,而髡首以奉佛。佛不可見而類乎鬼,豈非有鬼道乎?自我天王之開文教也,斥此輩爲異端,屏諸中國不與同西土久矣!今日胡爲而至此哉!予將親出視之。”因拂琴而起,走將出來。看見唐長老立在階下,因嘆息道:“禿哉、禿哉,果和尚也!何世道不幸也歟?”唐長老不知就裡,因上前打一個問訊道:“老居士,貧僧稽首了。”先生忙搖手道:“不消,不消!吾聞道不同不相爲謀,無論稽首,即叩頭流血,予亦不受。”唐長老道:

“人將禮樂爲先,貧僧稽首是致禮於老居士,何老居士一味拒絕如此?”先生笑道:“何子言之不自揣耶?夫禮尚往來者,言乎平施也。予文士也,於異端也,以進賢之冠而與不毛之頂同垂,不亦辱朝廷而羞士子哉!非予拒絕,禮當拒絕,尊天王之教也。”數語說得唐長老滿面通紅,立了半晌,因腹中飢餓,只得又說道:“佛法深微,衆生愚蠢,一時實難分辨。只是貧僧奉大唐天子之命,往西天雷音寺見我佛求真解,路過寶方,行路辛苦,一時腹餒,求老居士有便齋佈施一餐,足感仁慈之惠。”先生又笑道:“子雖異端亦有知者,豈不聞食以報功,雞司晨,犬司吠,驢馬司勞,故食之。子異域之人也,不耕不種,又遑遑求異域之空文,何功於予土?而予竭養親資生之稻糧,以飽子無厭之腹,予不若是之愚也!子慎毋妄言。”唐長老道:“西方久稱佛國,貧僧一路西來,皆仰仗佛力,衆姓慈悲。雖食之有愧,卻也倖免飢寒。不知老居士何故獨輕賤僧家如此?”先生道:“此有說焉,吾將語子。昔天王之未開此山也,萬姓盡貧嗔癡蠢,往往爲佛法所愚,妄以爲舍財佈施可獲來生之報,以致傷父母之遺體,破素守之產業,究竟廢滅人道,斬絕宗嗣,總歸烏有,豈不哀哉!幸天王之憐念此土,忽開文明之教,痛掃異端,大彰聖教,故至今絃歌滿邑而文物一新,無一人不欣欣向化,以樂其生。雖撻之佞佛而亦不願矣!子誠聞言悔過,逃釋歸儒,予之上賓也。若執迷不悟,莫若速速遁去之爲安。倘貪口腹而濡滯此土,予恐其不獲免耳。良言盡此,請熟思之。予不敢久立以自取污辱也。”說罷,竟踱了進去。唐長老見沒人瞅睬,只得走了出來,欲待再往一家,想來也不過如此,便不覺垂頭喪氣復走回來。

小行者與豬一戒迎着問道:“看師父這般光景,多分不曾化得齋到口?”唐長老道:“齋化不出,事情甚小,何足爲念;只可笑一個教書先生,高榜斯文,滿口咬文嚼字,一味毀僧謗佛,幾將佛門面皮都剝盡,卻是奈何?”小行者道:“要他迴心敬佛齋僧,甚不打緊。”唐長老搖頭道:“我看這班書呆沉迷入骨,要喚回甚不容易。徒弟呀,你怎說個不打緊?”小行者道:“實是不打緊,只怕做將來,師父又要怪我不王道。”唐長老道:“莫非你要動粗麼?”小行者道:“此輩不過是些迂儒蠢漢,又非妖精魔怪,何消動粗?不過仰仗佛威,使之起敬耳!”唐長老道:“既不動粗,又能覺悟其愚,使之起敬,正佛法之妙,又何樂而不爲?”豬一戒道:“師父莫聽師兄說謊!他起初說化齋容易,去了半日,也只偷得一鉢盂飯來。如今便怎能夠使他人人迴心?”小行者道:“呆兄弟,你不知道!起初,師父不曉得這般光景,定嫌我弄鬼弄怪。如今,這地方民風土俗師父都已深知,故不妨顯些手段大家看看。”一面說一面就走進村來。因在腿膀上拔下一把毫毛,放在口中嚼得粉碎,噴出來叫聲:“變!”遂變做百千萬億個韋馱尊者,頭戴金盔,身穿金甲,手執降魔寶杵,每家分散一個,立在堂中高聲大叫道:“活佛過,快備香花燈燭與素齋迎接,如若遲延,不誠心供奉,我將降魔杵一築,叫你全家都成齏粉。”嚇得衆百姓人家磕頭禮拜,滿口應承備齋。小行者卻自己也變了一尊韋馱菩薩,尋到學堂裡來,將先生一把捉住,提到當街心裡叫他跪下,又用降魔杵壓在他頭上,說道:“你幺麼小子,讀得幾句死書,不過坐井觀天,輒敢毀僧謗佛,當得何罪?且押到阿鼻地獄,先拔舌,後敲牙,叫你萬劫不得翻身。”先生忽然被捉,嚇得魂不附體,連連叩頭道:“天王欺予哉。非予之敢於毀謗也!乞尊神恕之,使吾舌倖存而牙獲免,則我佛之慈悲有靈,不嚇碎人心也哉!誓將移奉天王之誠以奉佛。不識尊神肯容改悔否?”小行者道:“既改悔,且饒你一次,可快去速備香花供養,迎接活佛。如不虔誠豐潔,二罪俱罰。”說罷,將寶杵提起。先生得了性命,爬起身來往館中飛跑。七、八個學生子見先生提去,嚇得魂膽俱無。及見放了回來,慌忙接住問道:“自先生之被捉,弟子以爲適足殺其軀而已矣!不意邀祖宗之靈,得保首領而歸,不知神聖寬恩釋放乎?抑先生有能得以自返乎?抑亦有別說乎?”先生道:“予不暇細談也,速速備齋以供養活佛,不然則韋馱之杵何可當也?”學生聽說,忙忙去備齋不題。

且說小行者見事已做妥,忙回到村口,又拔四根毫毛變做四大金剛前面領路。又將數根變做許多童子,手執幢幡寶蓋,香花燈燭,鼓鈸音樂,兩邊分列引路。然後請師父上馬,自與豬一戒左右簇擁而行。一路上香菸繚繞,幡幢悠揚,鼓鈸喧闐,經聲聒耳。才行入村來,早有無數人民,老老小小,男男女女,皆手執香燈並各種齋供,拜倒路旁,求觀活佛。那先生也儒巾儒服,頭頂香爐,並一班學生捧着齋供,雜在衆人中獻將上來,口稱活佛,請禱不已。唐長老看見,甚不過意,連聲叫道:“不消如此。”衆百姓早你饅頭,我蒸餅,這個湯,那個飯,精潔素食如雨點一般,都擁至馬前,送到手裡,只求唐長老開口。唐長老吃一口,推辭一口,已不覺吃得飽不可言。無可奈何,只得叫豬一戒與沙彌替吃。豬一戒正中下懷,張開蓮蓬嘴,哪管酸甜苦辣,一概齊吞。爭奈來得多,連豬一戒也吃得撐腸拄肚吃不下了,只把頭搖。小行者看見他師徒們吃得儘夠了,再只管耽擱,恐生別事。因用手一指,將衆人禁住,方不能擠擁上來。然後請師父策馬加鞭向西而去。豬一戒吃得快活,挑着行李飛跑。師徒四人走出了村口,小行者將身一抖收了法相,衆百姓再欲趕時,已去得遠了。大家驚驚訝訝,或以爲佛法有靈,或以爲僧家幻術,議論紛紛不一。正是:

尊儒儒不尊,滅佛佛不滅,

到底佛與儒,妙義不可說。

未知以後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02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02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07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19回 唐長老坐困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第08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14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第10回 心明清淨法 棒喝野狐禪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03回 力降龍虎 道伏鬼神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25回 莽和尚受風流罪過 俏佳人弄花月機關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16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19回 唐長老坐困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17回 小行者力打截腰坑 老魔王密鋪情慾塹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27回 唐長老真屈真消 野狐精假遭假騙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27回 唐長老真屈真消 野狐精假遭假騙第10回 心明清淨法 棒喝野狐禪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03回 力降龍虎 道伏鬼神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06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33回 冷雪方能洗慾火 情絲系不住心猿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16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28回 鑿通二氣無寒暑 陷入陰陽有死生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06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19回 唐長老坐困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17回 小行者力打截腰坑 老魔王密鋪情慾塹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03回 力降龍虎 道伏鬼神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08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27回 唐長老真屈真消 野狐精假遭假騙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33回 冷雪方能洗慾火 情絲系不住心猿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
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02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02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07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19回 唐長老坐困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第08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14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第10回 心明清淨法 棒喝野狐禪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03回 力降龍虎 道伏鬼神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25回 莽和尚受風流罪過 俏佳人弄花月機關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16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19回 唐長老坐困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17回 小行者力打截腰坑 老魔王密鋪情慾塹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27回 唐長老真屈真消 野狐精假遭假騙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27回 唐長老真屈真消 野狐精假遭假騙第10回 心明清淨法 棒喝野狐禪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03回 力降龍虎 道伏鬼神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06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33回 冷雪方能洗慾火 情絲系不住心猿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16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28回 鑿通二氣無寒暑 陷入陰陽有死生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06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19回 唐長老坐困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17回 小行者力打截腰坑 老魔王密鋪情慾塹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03回 力降龍虎 道伏鬼神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08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27回 唐長老真屈真消 野狐精假遭假騙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33回 冷雪方能洗慾火 情絲系不住心猿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