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紅贗(上)

第五章 紅贗

(不知道大家對本書感受如何?是否能入法眼?寫這本書期間經歷了很多,當然並不是個人生活,而是從寫書這個角度來說,經歷了很多,希望大家留言,說說自己對本書的看法?意見?感謝!)

翌日起來,輕風薄雲,暖陽高照,竟是一個冬日裡難得的好天。顧乘風套了輛大車,帶着風夫人、李赤瞳和風無雙,四人一車緩緩向開封城行去。一路上,但見行人不絕,各色人等往來匆匆。眼看年關將近,大夥全在忙着置辦年貨,臉上或多或少露出一絲喜色,管他誰坐龍庭,誰又革命,誰又推翻了誰,只要能全家老少聚在一起,有口飯吃,過上個平平安安的新年,便是最好。

自從那晚事後,風無雙被禁足在家多日。這次出門,真好比一隻脫出牢籠的小雀鳥,一路上嘰嘰喳喳說個不停。風夫人輕拍她一下手心,說道:「小鬼頭,你就不能安安靜靜的坐上一會兒。讓你爹見到,又要罵你了。」風無雙撲入媽媽懷中,笑道:「媽,我爹他不是沒在這兒嘛!」李赤瞳在一旁瞧得直笑,忽然想起自己從未見過面的父母,不由神色一黯。突聽得風夫人問道:「赤瞳,聽你師傅說,你老家也在開封是不是?」李赤瞳點頭道:「是,好像叫甚麼觀音堂村,我也是聽我林大叔講的,卻從來沒回去過,而且聽說家裡好像也沒甚麼人了。」風夫人笑道:「原來是那裡,我也沒去過。以後咱們慢慢查訪,說不定你家裡還有些親戚住在那邊。等有空了一起回去看看。」風無雙叫道:「媽,我也要一起去。」顧乘風在車外接口道:「嘿嘿,甚麼事都少不了你這個小丫頭。」風無雙小嘴一撅,不服氣的道:「爹爹常說,天下人管天下事,這件事我不知道,也就罷了,現在我知道了,就一定不能少了我。」衆人聽得哈哈大笑。

說話之間,忽聽得一陣馬掛鸞鈴之聲,跟着聽到路上行人大聲呼喝:「幹甚麼,幹甚麼。」「怎麼這樣趕路!」風無雙奇道:「是甚麼東西?」忙將車簾掀起,向外瞧去。李赤瞳也搭眼一張。只見大道上疾馳來一輛大車。那車紅漆槓、寶藍緞的車頂,車兩旁支着左右一方方亮玻璃窗,窗框邊都鑲嵌着亮銀白銅邊。趕車的車伕將手中鞭子一揮,喝道:「閃開,閃開,踢着了,我可不賠。」話音未落,「啪」的又是一鞭,拉車的兩匹駿馬,八蹄翻飛,轉瞬去得遠了。道上的行人四下躲閃,咒罵連連。風無雙哼了一聲道:「這家人好橫,顧大伯咱們趕過去,和他們賽一賽。」顧乘風卻沒聽見她說話,他瞧出方纔的車伕臂膀不動分毫,手腕翻起,已將那馬鞭直揮出去,顯然功夫不低,心中一凜,暗道:「似他這般身手,卻去給人去拉車,車中坐的是甚麼人?」正自猜測,忽聽風無雙大叫道:「媽,咱們到了!」風夫人道:「知道了,知道了,快進來坐着,再這麼不老實,下回不帶你出來了。」風無雙對師兄做了鬼臉。李赤瞳也忙衝她擠了擠眼。歡笑聲中,幾人緩緩入城。

此時的開封城雖然早已不復當年皇城富甲天下之景,卻仍是中原重鎮,一省都會。李赤瞳長於青龍小鎮,哪裡見過這般氣象?入得城來,只見三街六市,熱鬧喧譁。紅樓畫閣,繡戶朱門。高櫃巨鋪,盡陳南北奇貨,茶坊酒肆中,高朋滿座,喧聲震天。只把他這從未見過市面的少年看得眼花繚亂,所見之物,十件中倒有九件不知是甚麼東西。前次他和師傅入城時,也只去了三家熟肉鋪和一家酒館,第二日一早又出了城,於這城內熱鬧繁華之地,卻是一處沒去。今日纔算看了個夠本。又走一陣,街道漸漸擁塞,路人如織,大車越行越是吃力。當下風夫人帶着李赤瞳、風無雙下了車,向顧乘風說道:「顧大哥,麻煩你將車子趕到鋪子中,我領着他們在街上玩一會兒再去。」風無雙插口道:「媽,我要去相國寺看千手觀音。」風夫人拍拍她頭頂,說了兩聲好,又對顧乘風說道:「麻煩你再讓店裡的夥計收拾幾間房子,我和玄雨說過了,咱們今晚便住在城內,晚上帶着赤瞳去鼓樓夜市,嚐嚐開封有名的小吃。」顧乘風答應一聲,趕着車自去了。一旁的風無雙,高興得又叫又跳,大聲道:「媽,我晚上要吃蓮花酥、紅薯泥、老王家的兔肉、還有雙麻火燒……嗯,還有花生糕,還有……」她一口氣說出五六種小吃名字,仍自不滿,皺眉思索。風夫人將她抱起,在她鼻頭上輕扭一下,笑道:「小饞貓!」那些小吃李赤瞳一樣也沒吃過,雖不知道滋味如何,但想起曾吃過的桶子雞,豬頭肉,心中一陣神往,禁不住大吞口水。三人說說笑笑,隨着人流緩緩而行。

往北又行一陣,到了個路口,折而向東,沒走多遠,便見到一座坐北向南,建構宏偉的古剎,山門上懸掛一塊朱漆匾額,其上橫書「大相國寺」四個金色大字。

這大相國寺,乃是一處天下聞名的十方叢林,初名「建國寺」,始建於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後經兵火燒燬。唐初重建,唐睿宗李旦更其名爲「大相國寺」,北宋之時,寺中僧衆竟達千餘,轄六十四院,佔地五百餘畝,素有「天下第一名剎」、「皇家寺院」之稱,元代陳孚曾有詩云:「大相國寺天下雄,天梯縹緲凌虛空。三千歌吹燈火上,五百纓縵煙雲中」其後幾經滄桑,遭受兵、火、水患,眼下的寺院已是清代遺物,但千年以來,香火鼎盛,歷久不衰。

甫一進寺,但見山門高聳,鐘樓森立,經閣巍峨。木魚橫掛,雲板高懸。東西兩旁塑就「四大天王」,形勢猛惡,令人一見難忘。院內善男信女摩肩接踵,人頭攢動,香菸繚繞,直飄雲際。兩廊下,更聚滿了打把式、耍百戲的藝人,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風無雙拉着李赤瞳在人羣中鑽來鑽去,大叫道:「瞳子哥,咱們看琉璃殿的千手觀音去,你一定沒瞧過。」李赤瞳忙道:「慢點,慢點!」風夫人跟在二人身後,也急道:「無雙,你慢點,小心別摔着!」風無雙也不回頭,高聲答應一下,腳下卻不稍減,拉着李赤瞳轉過前院的大雄寶殿,徑向後院跑去。

那千手千眼佛供奉在寺後八角琉璃殿中心亭內,渾身金光閃閃,四面法相**,最奇的是佛像每面肋下生出無數小手,每隻小手中又有一隻小眼,共計一千零四十八隻法眼,乃觀音菩薩三十三變相之一。史載此佛是由一位民間無名工匠,耗費無數心血,雕鑿整棵銀杏大樹而成,但世人卻多疑爲鬼功。

一見之下,李赤瞳只覺自己被那千隻法眼睛瞧了個通透,心中頓生敬畏之意,忙隨在師孃身後,跪地磕了幾個頭,他雖沒見過神仙,但鬼卻碰過兩次,心知鬼神之事確是不能小覷。一旁的風無雙拜完菩薩,負着小手在殿外的遊廊中轉來轉去,忽然伸手一指,笑道:「瞳子哥,你看那羅漢和你長的多像,嘻嘻!」李赤瞳擡眼看去,只見殿旁一尊羅漢確與自己有幾分相像,不由啞然失笑。原來這八角琉璃殿內,不但供奉一尊千手千眼佛,殿外遊廊下更塑有五百羅漢,高低胖瘦,姿態各異。據佛經記載,這五百羅漢的面目蘊含衆生之像,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當下兩人順着遊廊一一看去,歡聲不斷。

三人遊玩一陣,風夫人見日頭漸起,已快至午時,便對兩個小的招招手,說道:「咱們要回去啦,別讓你顧大伯他們在家中着急。」二小答應一聲,笑嘻嘻的跑了回來。

忽聽得廊外一陣喧譁。三人循聲瞧去,只見廊外空地上站着一個灰衣老頭,正自揮動手中小棒,將一面小鑼敲得當當亂響。那老頭六十多歲年紀,長得小頭小腦,臉正中生了一個大大的酒糟鼻,身前地上鋪了塊黃布,旁邊放着一個大布口袋,看樣子顯是個跑江湖的買賣人,只不過來這後院的全是香客,走江湖的朋友多在前院撂攤兒賣藝,可他卻在這裡吆喝,當真奇怪。衆人心下好奇,不多時便圍了不少人。風無雙也樂呵呵的跑過去看熱鬧。風夫人和李赤瞳連忙跟了過去。

那老頭見衆人圍攏,不再敲鑼,先嘆了口氣,又衝着四周拱手做了個羅圈揖,這才說道:「老漢小姓章,賤名葫蘆,初來貴寶地幹這治病濟世的買賣,也是沒法子了。老漢我今年六十有二,家中只有一個兒子,只是那小子不爭氣,混欠了人家的賭帳,還不起跑了。可憐老漢我已是一隻腳踏進棺材的人,還要千里迢迢的四處去尋他。」說着擦了擦眼角,又道:「今日我來到貴地,不想盤纏卻花光了,店錢、飯錢還欠着人家,沒轍了,我纔來這裡撂地擺攤兒。不瞞衆位老少爺們、大姑小姐,老漢家中有一樣祖傳秘方,名叫老君丹,專治百病,不論是五癆七傷,還是婦人暗疾,又或小兒急慢驚風,只要您用我的藥,包管您藥到病除。有的朋友會說:我是趕廟會賣假藥的。這種事兒是有,可我這藥卻是真貨,俗話說的好,眼是觀寶珠,嘴是試金石,真金不怕燒,好藥不怕驗,您若不信,咱們可以當場來驗一驗。只不過……」說到這裡,臉上忽露難色,頓了一頓,續道:「只不過老漢出門時走得急,這藥卻沒帶在身上。」此話一出,圍觀衆人頓時譁然。有人大叫道:「嘿!你這老頭,說了這半天原來是逗我們玩,你沒帶藥,在這亂說甚麼?」其餘人衆也跟着吵嚷起來:「是啊,這老小子甚麼玩意兒。真沒意思,走了,走了。」、「我看這老頭多半是個失心瘋!」更有人道:「這傢伙騙人,揍他這老囊貨!」

章葫蘆見人羣鼓躁,忙又拱手作了個羅圈揖,大聲道:「諸位高朋,諸位高朋。請聽小老兒一言。」他嗓子本就嘶啞,這一扯起來大叫,更加好似公鴨一般。李赤瞳聽得好笑,心想:「這老頭真是有趣,還有他這樣賣藥的,嘿!」風夫人對這種人卻是十分不齒,她家四代皆是杏林名醫,深知假藥害人不淺,想要帶二小離開。但自己女兒看得興起,卻不肯走。正在這時,只聽那章葫蘆又道:「諸位聽話要聽全,那藥我雖沒帶在身上,但沒說不能取過來。不瞞諸位,老漢家中不但有祖傳秘藥,更傳有一門搬運奇術。今日到此十方聖地,便是想借觀音大士無上法力,助弟子取藥成功!」說着雙手合十,對着八角琉璃殿拜了幾拜。有人起鬨道:「哈,吹牛皮不上稅,你若真有那本事,還會來這裡擺攤兒賣藥麼?想來你家裡早就他孃的被你搬滿金山銀山啦!」衆人鬨笑。章葫蘆正色道:「這位朋友的話便有些不對了。想我祖上傳此法術之時,留有明訓,凡我子弟若是用此術作出傷天害禮,損人利己之事,必當死於非命!老漢我從家中運回幾枚藥丸賣於大家,那是公平交易,若想用它去別人家中搬運金銀,那可就大大不妙了。」說着取過身旁的布口袋,在裡面一陣翻揀,拿出一座觀音大士的瓷像,擺在身前的黃布上。只見那黑衣觀音合掌微笑,法相肅穆,同八角殿中供奉的那尊也沒甚麼兩樣,只不過少了千手千眼,身上的紗衣是黑色的罷了。等等!這老頭拿出的觀音竟然身穿黑色紗衣,這還是頭一次見到。衆人見那老頭越說越玄,此時更拿出一尊從未見過的觀音瓷像,頃刻間又都來了精神。

章葫蘆單膝跪地,將手在佛像前一擺,說道:「不知哪位朋友有興趣來求藥?」圍觀諸人多是來看熱鬧的,心知這姓章的老頭多半又是個騙子,這時見要求藥,便都住了口,只是各自低笑,看看誰是第一個上鉤的。

俗話說:林子大了,甚麼鳥都有。有賣藥,便有那買藥的。果然沒過多久,一陣咳嗽聲中,空地中擠進一個四十來歲的漢子。這人衝着賣藥老漢拱了拱手,還沒開口,又是一陣急咳。片晌才氣喘吁吁地道:「這位老先生請……請了,我想求一付藥。他奶……奶的,咳咳,我這哮喘咳嗽,本來每年到這冷天時候不該犯的,今年不知怎麼了,咳咳,真他媽的怪了,咳咳!」他一句話講得不多,倒咳了七八次。章葫蘆見來了生意,臉現喜色,又見那人身穿絲綢大襖,模樣透着富貴,眼睛更是眯成了一縫,笑道:「嘿嘿,老弟你來我這兒便是找對地方了。你這病照我看來是被庸醫耽誤了。其實人肺重三斤三兩,分六葉三耳,肺管有節,左通氣嗓,右通食喉,上有三八二十四個窟窿,對應二十四個節氣。聽老弟剛纔咳嗽的聲音,應是對着……」低頭掐指算了幾下,續道:「應是對着大雪節氣的那處肺竅受了損,肺葉子攏不住了,這才又咳又喘。」他這一通指手劃腳的大吹,不但將那求藥的唬住了,就連圍觀衆人也聽得一楞一楞的,均想:「或許這老傢伙真有些鬼門道也不一定。」

衆人正自猜測,只見那章葫蘆又從布袋內摸出幾支土香,挑了三支好點的,當胸一豎,說道:「好,現下我就來給老弟你燒柱高香,請神運藥。只不過這香它也不便宜,它……」求藥的漢子不等他再說,忙掏出一錢銀子遞了過去,道:「麻煩老哥給我請香。」章葫蘆笑嘻嘻的將銀子收入懷中。這纔將香點着,高舉過頂,正色道:「大士借我無邊力,運來靈藥渡蒼生,疾!」右手食中兩根手指夾着香尾,向下一擲,只聽「嗤」的一聲,那三支土香被直插入觀音像前的土中,細長香身晃了一晃,卻是沒斷。衆人雖不知這章葫蘆所賣之藥是否真靈,但見他露這麼一手絕活,都忍不住大聲喝起彩來。李赤瞳伸出兩根手指比了比,心知自己必定辦不到,不由搖了搖頭,暗道:「師傅常說,這江湖上多有奇人,看來不假。自己千萬不能有了一點本事,便尾巴翹上了天。」

那邊圈中的章葫蘆露齒一笑,拱手謝過衆人,跟着手掐法訣擺在眉間,雙目緊閉,口中唸唸有詞,只是他聲音太低旁人也聽不到。過了片刻,忽聽得有人奇道:「哎喲,你們快瞧!」說着伸手往地上一指,衆人各自低頭,李赤瞳也跟着看去。

但見地上的那尊觀音瓷像忽然無風自動,身上紗衣竟在簌簌飄揚,乍一見下,只覺她好似馭風而起,飄飄欲生,煞是好看。便在此時,空地中忽然飄過一股濃郁香氣,章葫蘆雙眼猛睜,大喝道:「來啦!」喝聲未落,只聽得「骨碌」一聲響,從那大士盤膝衣摺中驀地滾出一顆龍眼大小的黃色藥丸來。衆人齊聲驚呼:「乖乖,還真搬來了!」

驚呼聲中,李赤瞳鼻孔聳動,立即辨出這股香氣正是那晚在荒墳間曾聞到過的,只不過那夜的香氣夾雜在惡臭之中,幾不可聞,這回的卻是濃烈異常,味道很重,而且其中隱隱混着一種難以言宣的腥臭,一聞之下,忍不住便要嘔吐,忙伸袖掩住口鼻。可奇怪的是除他之外場中諸人對這股味道似乎全無所覺。正巧那章葫蘆轉頭過來,一瞥眼見到李赤瞳樣子,先是一怔,臉上隨即浮現出一抹詭異笑容,大有驚喜之意。

這時只聽得人叢中又是數聲驚呼,原來那觀音紗衣飄動不停,轉眼間已足足滾出一十六顆一模一樣的藥丸。要知那些藥丸每顆均有龍眼大小,而那瓷像腹內頂多能塞進二、三顆也就滿了,絕無同時塞下一十六顆的道理。當下衆人嘖嘖稱奇。李赤瞳卻在猛嗅那股忽然不見的味道,又想起殭屍身上的白點,心中拿定主意:「這兩件事絕不是自己的錯覺,回去後定要向師傅秉明。」

那求藥的漢子見到藥來,立時磕頭如搗蒜,口唸彌陀。章葫蘆喘了兩下粗氣,說了聲:「住!」。那瓷像便停了晃動,再沒藥丸滾出。他向場中衆人笑道:「小老兒法力低微,一次只能運來這麼幾顆,若是再來,那便要了我的老命啊!」捻起一粒藥丸,送到那漢子面前說道:「老弟,你來試試這藥是否有用。」那人想也不想,接過便吞,嚼了兩下,眼中驀地一亮,不住口的道:「好涼,好涼!」他吞藥時正自彎腰咳嗽,此刻卻直起身來,也不再咳了。章葫蘆笑眯眯的又遞給他兩顆丹藥,道:「這兩粒你帶回家去,明後兩日用蛋清送下,包管藥到病除。」那漢子衝他拜了一拜,收了藥,正要掏錢,人羣中忽然分左右洞開,場中直闖進七、八個歪戴皮帽,翻穿皮襖的少年。爲首一個長得獐頭鼠目,神情猥褻,邊走邊喝道:「幹甚麼全圍在這裡。不知道好狗不擋路麼?」

風夫人一見來人,眉頭微蹙,臉上盡是厭惡之色。其餘人衆見到這幾位,也登時走了泰半。原來這進來的幾個,乃是開封城中有名的地痞流氓,整日裡東市騙,西市偷,專靠詐取錢財、坑蒙欺拐過活。他們闖進圈子,自是因瞧見這裡聚滿了人,想來撈些油水。

風夫人心知他們來此,必無好事。當下抱起女兒,引着李赤瞳便向外走。風無雙兀自不肯離開,吵嚷着要看熱鬧。風夫人也不理她,只是快行。只聽得身後傳來一聲叫嚷:「嘿,老頭,來這兒做生意之前,你打聽過沒有,這裡是誰的地盤?」李赤瞳本想回頭瞧瞧那章葫蘆會說些甚麼,但見師孃走遠,也忙跟上。

第七章 萬仙(上)第二章 汴梁(中)第五章 治病第十三章 衝陽(中)第十三章 迴廊(下)第十三章 迴廊(下)第五章 紅贗(上)第七章 拜師第九章 猝死第四章 初逢(中)第二章 抓僵(中)第十四章 黃泉(中)第七章 萬仙(下)第二章 抓僵(上)第一章 舊事(中)第十一章 地陷(上)第二章 抓僵(上)第七章 萬仙(下)第十五章 上路第五章 紅贗(上)第五章 求醫(上)第十三章 迴廊(上)第二章 抓僵(下)第十章 中毒(下)第一章 舊事(上)第一章 舊事(上)第十三章 衝陽(上)第五章 治病第八章 結盟(下)第五章 求醫(上)第十一章 地陷(下)第十章 陽宅第十章 大成第十三章 衝陽(中)第七章 萬仙(下)第二章 抓僵(下)第十章 中毒(下)第七章 入地(下)第八章 元精(下)第十章 中毒(下)第九章 中途(下)第十三章 衝陽(下)第四章 緣由第九章 拔劍(下)第十一章 地陷(下)第四章 夜鬥(下)第九章 中途(上)第七章 入地(上)第十一章 地陷(上)第三章 驚聞(上)第十一章 聚陰第四章 夜鬥(上)第一章 脫困(下)第十章 大成第九章 拔劍(中)第十四章 黃泉(上)第二章 開棺第二章 汴梁(中)第一章 青龍鎮第五章 紅贗(上)第十章 大成第三章 五行(上)第九章 拔劍(下)第六章 芻靈(下)第一章 脫困(下)第五章 治病第六章 身世第七章 拜師第七章 入地(下)第二章 汴梁(下)第九章 猝死第三章 驚聞(上)第一章 舊事(中)第八章 元精(下)第七章 入地(上)第九章 中途(下)第八章 結盟(上)第十三章 迴廊(下)第九章 拔劍(下)第一章 舊事(下)2第十四章 黃泉(中)第一章 青龍鎮第一章 夜話第七章 入地(下)第四章 初逢(上)第五章 治病第九章 拔劍(上)第三章 入鎮第五章 紅贗(上)第二章 汴梁(上)第一章 青龍鎮第十五章 上路第七章 萬仙(下)第一章 脫困(下)第七章 萬仙(中)第七章 入地(上)第四章 夜鬥(上)第八章 元精(上)第五章 紅贗(上)
第七章 萬仙(上)第二章 汴梁(中)第五章 治病第十三章 衝陽(中)第十三章 迴廊(下)第十三章 迴廊(下)第五章 紅贗(上)第七章 拜師第九章 猝死第四章 初逢(中)第二章 抓僵(中)第十四章 黃泉(中)第七章 萬仙(下)第二章 抓僵(上)第一章 舊事(中)第十一章 地陷(上)第二章 抓僵(上)第七章 萬仙(下)第十五章 上路第五章 紅贗(上)第五章 求醫(上)第十三章 迴廊(上)第二章 抓僵(下)第十章 中毒(下)第一章 舊事(上)第一章 舊事(上)第十三章 衝陽(上)第五章 治病第八章 結盟(下)第五章 求醫(上)第十一章 地陷(下)第十章 陽宅第十章 大成第十三章 衝陽(中)第七章 萬仙(下)第二章 抓僵(下)第十章 中毒(下)第七章 入地(下)第八章 元精(下)第十章 中毒(下)第九章 中途(下)第十三章 衝陽(下)第四章 緣由第九章 拔劍(下)第十一章 地陷(下)第四章 夜鬥(下)第九章 中途(上)第七章 入地(上)第十一章 地陷(上)第三章 驚聞(上)第十一章 聚陰第四章 夜鬥(上)第一章 脫困(下)第十章 大成第九章 拔劍(中)第十四章 黃泉(上)第二章 開棺第二章 汴梁(中)第一章 青龍鎮第五章 紅贗(上)第十章 大成第三章 五行(上)第九章 拔劍(下)第六章 芻靈(下)第一章 脫困(下)第五章 治病第六章 身世第七章 拜師第七章 入地(下)第二章 汴梁(下)第九章 猝死第三章 驚聞(上)第一章 舊事(中)第八章 元精(下)第七章 入地(上)第九章 中途(下)第八章 結盟(上)第十三章 迴廊(下)第九章 拔劍(下)第一章 舊事(下)2第十四章 黃泉(中)第一章 青龍鎮第一章 夜話第七章 入地(下)第四章 初逢(上)第五章 治病第九章 拔劍(上)第三章 入鎮第五章 紅贗(上)第二章 汴梁(上)第一章 青龍鎮第十五章 上路第七章 萬仙(下)第一章 脫困(下)第七章 萬仙(中)第七章 入地(上)第四章 夜鬥(上)第八章 元精(上)第五章 紅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