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水火騰刀浪

孫堅吃驚的看着眼前這個,突然半路殺出的醜陋大漢,心中突地升起一陣危機感。雖然對方的“戰炁”是土屬性,恰好被自己的木屬性所剋制,然而孫堅依然隱隱感覺到,對方的實力,還在自己之上!

——此地的猛將,何其多哉!

“小子!這廝交給某家!你且去收拾那些漢軍!”

典韋的大嗓門響起,周倉的心情驟然一鬆。他對自己的實力,有着清晰的認識,從來不會去做那些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現在,有典韋接下這個難纏的對手,周倉也如釋重負,大吼一聲,向着“猛虎義從”的方向,殺了過去。

也許,這就是周倉,始終達不到第一流猛將水準的一個重要原因。若是心中無一點傲氣,怎麼能衝破武道的限制,晉入第一流?

然而即使是第二流的猛將,對正在被“猛虎義從”們壓迫着打的天平軍戰士來說,無疑也是極大的救星。

一名四十餘歲的“猛虎義從”,正一腳將一個受傷的天平軍士卒,踢下城頭,見到敵方的猛將踏步上前,不敢怠慢,提刀持盾,嚴陣以待。

周倉的大刀更長,在進入對手的攻擊範圍之內以前,周倉就一刀斬出。這一刀,沒有什麼名目,只是又快又準罷了。

然而,那個老成的“猛虎義從”,卻絲毫不敢大意。他的戰場經驗告訴他,這簡簡單單的一刀,其實是在上萬次反覆揮擊的練習之後,達到熟極而流的一刀。雖然看上去普普通通,卻以這一刀的速度和力量,斷絕了自己閃避的可能。

唯一有效的應對,便是硬接!

老成義從左手紅光一閃,已經發動了壓箱底的“戰炁”。盾牌雖然正對着大刀,卻故意斜着擺放。這樣的姿勢,可以讓刀鋒砍在盾牌上時,與盾面錯成一個銳角,從而不用硬扛敵人的力道。

“哐……”

老成的義從計算果然沒錯。這一刀斬在盾牌上,刀口一劃,就沿着盾牌的上部,斜着被架開。然而,老成義從此刻的心情,卻毫無喜悅之情!

即使卸開了六分力道,這個義從的手臂,依然一痛,感覺像是被一柄大鐵錘,重重的砸過似的。老成義從心中駭然:

此人的力量,居然強大到這樣的地步?

還沒等他再想下去,周倉忽的飛起一腳,重重的蹬在對手的盾牌上。這一腳出的隱蔽。那老成義從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身體就騰雲駕霧一般,飛在了半空中,“嘭”的一聲,和城垛來了一個親密接觸。

若不是單父縣令在修整城牆時,監督的嚴格,說不定那個義從,就會和這塊搖晃中的城垛,一起掉下城外。

踢飛了攔住視線的傢伙,周倉的眼前豁然開闊。周圍的戰局,一下子展現在他的眼前。

天平軍的形式不妙。“猛虎義從”的戰鬥力,是天平軍這些新兵們,所無法比擬的。就比如說周圍一段城頭,居然就有三、四名天平軍戰士,同時陷入了危局!

周倉只看了一眼,跨過幾步,來到一名性命危急的天平軍士卒身邊,手中長刀一掃,便解除了那名士卒的滅頂之災。

與那名士卒放對的,是一名十八、九歲的“猛虎義從”。他師從祖茂數年,已經學得祖茂刀法的六、七成,手中雙刀舞得是花團錦簇,煞是好看。不過數回合的交手,這名年輕的“猛虎義從”,已經在對方士卒的簡易麻布甲上,撕開了兩、三道傷口。

如今,雖然見到一個極其雄壯的敵將,向自己衝過來,這名義從也毫無懼色。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他手中雙刀,如彈奏琵琶般,密密斬出,只是一瞬間,就在周倉的大長刀上,斬落了四、五刀。

但是,周倉的大刀,絲毫不受敵人出招的影響,呼嘯而來,只一刀,已經削掉了這個年輕義從的一隻手臂!

——怎麼會……?

年輕義在心中狂喊。然後,師父曾經多次對他說過的一句話,突然從心底深處冒出來。那是對他迷戀刀技,而忽略了其他練習的鄭重告誡:

——一力降十會!

他突然心領神會,頓悟了武學當中的一個瓶頸。即使現在只剩下一隻手,他也有信心,能將武功練到比原來更加強大,甚至達到師父祖茂的地步。一個新的武學天地,正在向他招手……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他能夠在周倉的刀下,順利的活下來。

“住手!”

祖茂喊出這句話的時候,周倉已經手起一刀,將那名不知高低的年輕義從,從頭劈到了腳,分成兩片。眼見到心中最看重的徒弟,就這樣內臟流了一地的慘死眼前,祖茂狂怒了!

“納命來!”

一擊斬斷一名天平軍士卒的大腿,祖茂邁起大步,衝鋒而來。他手中的雙刀,飛出一片刀光,在半空中籠成一片烏雲。這團烏雲,突然間又化作一道駭浪,劈頭蓋臉的向着周倉捲過來,似乎要將周倉一口吞下!

——這是吳郡“富春祖氏”的絕技,從西域“拜火教”的“聖火舞”中,延伸出來的“巨浪吞”!

——源於火,卻發於水!

祖茂今年虛歲三十,與孫堅同年。他自十歲開始練習祖傳的雙刀術,苦練二十年,曾經修習過這一招八十七次,成功五十二次。但是,這一次,祖茂感覺到,出招時動作流暢無比,福臨心至之下,這一次的威力,已然超過了之前的任何一次練習!

——原來,這一招的要訣,就是將自己的怒氣,化作滔天巨浪!

在出招成功的那一刻,祖茂心中若有所悟。

那麼,周倉又如何應對呢?

周倉的應對很簡單。只是一刀。

一刀橫掃。

但是,在刀身上泛出的明亮綠光,卻說明了這一刀,並不是真正的簡單一刀。爲了對付敵人裹在刀光中的“戰炁”黑潮,周倉已經將全身還剩下的七成“戰炁”全力調動!

這一刀下去,勝負立分。

其他在旁邊廝殺的士卒,不分陣營,都驚訝的暫時停止了打鬥,眼睜睜的看着這一次刀鋒的碰撞。許多年以後,某些士卒依然對親眼看到的這一幕記憶猶新,在含飴弄孫的時候,繪聲繪色的吹噓着親眼見到的景象。

祖茂的刀鋒,是巨浪,是狂風。

周倉的刀鋒,是橫舟,是大樹。

巨浪捲起橫舟,上下翻滾,彷彿要將它整個擊沉。狂風颳起樹枝,搖曳如草,似乎要將它連根拔起。

但是,無論巨浪有多大,無論狂風有多強,橫舟始終不沉,大樹始終不倒!

祖茂發出的飛旋刀輪,在周倉的蠻力破解之下,居然無功而返。

不過,所謂的“絕技”,如果能夠被這樣簡單的破解,那就不配叫做“絕技”。

祖茂如同暴雨般,擊打在周倉刀鋒上的十數擊,竟然統統是惑人耳目的虛招!

刀鋒每一次被對方彈回,就等於在對方的兵器上借了一點力道。被祖茂借過來的力道,在空中轉了一個圈之後,又會再次擊中周倉的刀鋒。當祖茂感覺借來的力道已經無法控制的時候,他的身體猛然一個三百六十度大回旋,非常利落的發出了最後一擊!

這一擊,祖茂的雙手,只揮出了一柄刀。

但是,這一柄刀,卻是由兩片刀鋒合聚而成。

沒有人想得到,兩柄可以化作繞指柔的百鍊鋼軟刀,合在一起,竟然會變成一柄切金斷玉、削鐵如泥的寶刀!

第六 卷終一時多少豪傑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36節 郭汜當先騎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47節 但埋頭種田(二)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69節 漢軍展奇襲!第22節 運籌謀千里(六)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95節 兩軍鬥智勇(上)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11節 躊躇黃河岸(下)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39節 代漢當塗高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41節 攻城需汗血第六 卷終一時多少豪傑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64節 無忌思好逑(下)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62節 征程鞍未解(中)第57節 挑戰亦快意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第35節 李傕託士氣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59節 驕兵終有悔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15節 亂石穿空過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3節 需勝方由己(上)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32節 兩敗未俱傷!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61節 征程鞍未解(上)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90節 巷裡敵可踩(下)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8節 小人偏遇吉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24節 萬軍無主將敵訊水上敗一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8節 智士款款析(二)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39節 武夫做干城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9節 躊躇黃河岸(上)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49節 陷地終有計(五)第52節 王劉遭暗劫(下)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43節 虛實需暗探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4節 兗州名士劫(下)
第六 卷終一時多少豪傑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36節 郭汜當先騎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47節 但埋頭種田(二)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69節 漢軍展奇襲!第22節 運籌謀千里(六)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95節 兩軍鬥智勇(上)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11節 躊躇黃河岸(下)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39節 代漢當塗高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41節 攻城需汗血第六 卷終一時多少豪傑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64節 無忌思好逑(下)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62節 征程鞍未解(中)第57節 挑戰亦快意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第35節 李傕託士氣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59節 驕兵終有悔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15節 亂石穿空過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3節 需勝方由己(上)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32節 兩敗未俱傷!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61節 征程鞍未解(上)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90節 巷裡敵可踩(下)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8節 小人偏遇吉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24節 萬軍無主將敵訊水上敗一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8節 智士款款析(二)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39節 武夫做干城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9節 躊躇黃河岸(上)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49節 陷地終有計(五)第52節 王劉遭暗劫(下)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43節 虛實需暗探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4節 兗州名士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