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

曹操原本是可以接受董卓“驍騎校尉”一職任命的。兵權這東西,誰不喜歡呢?

但是,董卓不應該在任命曹操爲驍騎校尉以前,先處理掉了兩位何進的心腹部曲將。

誅殺宦官的功臣之一,大將軍府司馬吳匡,因爲在袁術的挑動下,殺死了車騎將軍何苗,事後被董卓以此爲藉口下獄,揹着“擅殺大臣”的罪名,在審訊中拷掠而死。

另一位大將軍何進的部曲將張璋,則在董卓一上臺,就被明升暗降的發配到交州日南郡去當郡守。在那種蠻夷橫行,瘴氣叢生的地方,張璋這個太守的日子,未必有普通的雒陽百姓過得好。說不定沒有多久,就會傳來張璋感染瘴氣,不幸病故的消息。

董卓想要儘可能掌握何進殘餘部曲的心情,曹操完全能夠理解。只是,對這樣兩位有功無過的領兵將校如此嚴苛,卻讓曹操不由得生出“兔死狐悲”的心情。更何況,曹操與兩人都有數面之緣,算得上薄有交情。這兩人的遭遇,讓曹操更是警惕萬分。

如今,董卓爲了徹底把握西園軍的兵權,又要招曹操去當什麼不明所以的“驍騎校尉”。曹操心裡比照了一下吳匡、張璋二人的下場,覺得還是不參與的爲好。

而且,根據曹操的耳聞,大儒蔡邕的出仕過程中,董卓可是威脅他“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這話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說:你蔡邕要是敢拒絕徵辟,我董卓可是能滅你滿門的啊!

還有前任尚書令盧植,因爲在朝堂上反對董卓廢立天子,差點兒被董卓當場動手砍死。若非蔡邕及時勸解,只怕盧植不光是隻丟掉了官位。就連老命都保不住呢!

這樣一個不能容人、剛愎自用,卻又脾氣暴躁、迷信武力的當權者,絕不是好伺候的。曹操可沒有把握,自己不會無心之中,就觸怒了對方,從而惹來殺身之禍。

而且。董卓的執政經驗短缺,曹操並不看好他套用軍中的那一套方法,真的能夠將天下治理好。外加跑路到冀州去的袁紹,也不是一個甘居人下的傢伙。以他與董卓之間的競爭,雙方關係徹底決裂,那是遲早的事情。

兩者對比,相較於董卓,曹操當然願意選擇更加熟悉的袁紹來追隨。

正好此時,曹操的老爸曹嵩。派可靠家人給曹操帶來一封密信。別看曹嵩只是宦官的養子,出身不太光彩。他的政治嗅覺,可是被多少人暗地裡羨慕不已的。

在靈帝死後,曹嵩知道多事之秋來了,立即便辭官回鄉。他聽說了董卓入京後的種種情形,特地寫信給曹操,要曹操暫時蟄伏,以避風頭。

曹操見政治經驗豐富的老爸都如此認爲。自然就下定了決心。於是,他給董卓寫了一封辭職信。想要暫時避開朝廷裡的這攤渾水,回鄉觀望一二。

將辭職信送到相國府以後,曹操明白董卓這人有時候脾氣不好。如果董卓覺得曹操這樣做,是不給自己面子,說不定會派人將曹操直接抓回相國府。到時候曹操是反抗呢,還是不反抗呢?

爲了避免這種不妙的結果。也爲了避免與董卓直接撕破臉的行爲,曹操在深思熟慮以後,決定當信件一送出去,自己立刻輕車簡從,動身離開雒陽。返回老家譙縣。至於家眷等人,則讓他們慢慢在後面趕回來便是。

在曹操想來,自己既然人都離開雒陽了,身爲相國的董卓,應當不至於還要如何作爲吧?

然而,曹操這一次,可是對董卓的操蛋性格估計不足。當然,也算是曹操運氣不好,正碰上董卓氣不順的時候。正在惱怒中的董卓,一見到曹操寫的辭職信,越發是怒火高熾,痛罵道:

“閹豎之後,也敢在吾面前拿大!敢跑?發文下到州郡,以曹操畏罪潛逃之故,全力緝拿曹操!”

那麼,是什麼事情,讓董卓居然如此惱火,以至於遷怒於毫不相干的曹操呢?

這件事情,卻與一個女人有關。

董卓自從自行任命爲相國之後,心氣自然隨之大爲高漲。他的結髮妻子多年前就去世了,到如今身邊雖然有幾名侍妾,正妻的位置卻一直空着。

如今他成了相國,家中如果沒有一位拿得出手的正室管理着,一來容易使得家裡出點小亂子,讓人心煩;二來也不符合堂堂大漢相國的身份,未免有讓人恥笑的可能。

但是,董卓想要找一位適合的正室,卻也不那麼容易。他的身份擺在那裡,地位低的人不敢上門,地位高的大臣和世家,又未必看得上董卓這個粗鄙武人。不過,大漢這麼多世家大臣,倒也不至於找不出一個合適的。

對董卓個人來說,他最中意的正妻人選,是出身於扶風馬氏的一位女子。

扶風馬氏是漢光武帝手下名將馬援的後裔,屬於大漢頂級的士族名門之一。數十年以前的大儒馬融,便是出自這一族中。馬融雖然在官場上混的不是特別得意,卻是儒家一代宗師,開門立派,門人常有千人之多,當世的大儒盧植、鄭玄等,都是其門徒。

董卓看中的馬氏女子,雖然只是扶風馬氏的旁支,可是容貌姣好,善寫文章,字跡工巧,堪稱才女。董卓如果能娶到此女,就能夠與扶風馬氏拉上姻親關係,從而大幅度的擡升自己的身份地位。

當然,號稱“清德奕世”的扶風馬氏,未必就看得上董卓的身份,哪怕他現在權傾朝野。可問題妙就妙在這裡,董卓想要迎娶此女,根本就不用與扶風馬氏商量。

因爲,此女其實是一個寡婦。

按照漢時的規矩,寡婦再嫁,主要取決於自身的意願,在禮法上並不用受孃家和夫家的影響。實際情形雖然不見得如此理想,可在董卓看來,有自己出面,只要馬氏女子自己首肯,她的孃家和夫家還敢有什麼動作不成?

這位馬氏女子的夫家,乃是關西世家裡,號稱“文武上才”的安定皇甫氏。她所嫁的人,就是大漢名將皇甫嵩的叔叔,當年赫赫有名的“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

皇甫規去世多年,其妻馬氏一直在爲之守寡,不曾再嫁。由於她嫁給皇甫規時年紀很小,到如今也才四十出頭,正好與五十多歲的董卓相配。

對於董卓來說,這位皇甫規的未亡人,無論是年紀,還是出身,抑或品行,都是上上之選。而董卓若是迎娶了此女,更是在無形中就壓過了皇甫嵩一頭,可以光明正大的噁心一下這個,名望一直在自己之上的大漢名將。

但是,無論董卓心裡的算盤打得有多好,他卻忘了一件事。如果皇甫規之妻不願再嫁,又當如何是好?

對於馬氏意料之外的強硬拒絕,董卓一時衝動之下,幹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對他詬病不已的壞事。他竟然讓手下,當着無數旁觀者的面,將此女用亂棍活活打死!

這件事情,充分的暴露了董卓在長期征戰沙場的過程中,染上的罔視人命、殘暴不仁的性情。在軍隊中,殺伐果斷算是個優點。可是若將這樣的性格帶到日常生活,甚至是朝堂政治當中去,可就是極爲不妙的壞事了。

更關鍵的是,馬融之女,乃是太傅袁隗之妻。作爲同族的姐妹,兩位夫人的關係向來不差。董卓悍然當衆棒殺馬氏女子,哪怕只是怒氣之舉,都相當於無視扶風馬氏的地位。在朝中大臣的眼中,董卓的行爲,無疑是狠狠的給了太傅袁隗一個耳光!

從此開始,汝南袁氏與董卓的蜜月期正式結束。而大漢名將皇甫嵩,也由於嬸嬸被生生逼死之事,與董卓有了難以化解的矛盾!(未完待續。。)

ps:??ps:皇甫規之妻,參見《後漢書,列女傳》:

後董卓爲相國,承其名,娉以軿輜百乘,馬二十匹,奴婢錢帛充路。妻乃輕服詣卓門,跪自陳請,辭甚酸愴。卓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圍之,而謂曰:“孤之威教,欲令四海風靡,何有不行於一婦人乎!”

妻知不免,乃立罵卓曰:“君羌胡之種,毒害天下猶未足邪!妾之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爲漢忠臣。君親非其趣使走吏乎?敢欲行非禮於爾君夫人邪!”卓乃引車庭中,以其頭縣軶,鞭撲交下。妻謂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盡爲惠。”遂死車下。後人圖畫,號曰“禮宗”雲。

又ps:按照慣例,明天休整一下,後日開始新的一卷,名爲:窺關東,希望各位書友繼續支持,謝謝!

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62節 征程鞍未解(中)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17節 君臣青且嫩(上)第32節 兩敗未俱傷!第9節 智士款款析(三)第20節 美人猶奉侍(下)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60節 王庭選良馬第16節 文丑亦兇猛(下)第44節 何得識天機(四)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53節 科舉可立國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23節 回春有良方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44節 何得識天機(四)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28節 華雄戰不休(下)第34節 院後火起中第27節 華雄戰不休(上)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48節 自當順人意(二)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21節 二帥意自平(上)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64節 無忌思好逑(下)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66節 太行根基盛(三)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48節 漢宮現連環(六)第六 卷終一時多少豪傑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39節 代漢當塗高第51節 匈奴傷心身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11節 兩軍窺匈奴(五)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43節 歡宴隱殺機(下)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20節 運籌謀千里(四)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13節 浴血豪強間(中)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52節 自當順人意(六)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16節 文丑亦兇猛(下)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40節 幷州初落定(下)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21節 二帥意自平(上)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4節 兗州名士劫(下)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1節 黃巾據太行(上)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23節 臧霸露破綻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34節 院後火起中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3節 諸侯洶洶勢(一)第38節 列人內有亂(下)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89節 巷裡敵可踩(上)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18節 將主正入巷
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62節 征程鞍未解(中)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17節 君臣青且嫩(上)第32節 兩敗未俱傷!第9節 智士款款析(三)第20節 美人猶奉侍(下)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60節 王庭選良馬第16節 文丑亦兇猛(下)第44節 何得識天機(四)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53節 科舉可立國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23節 回春有良方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44節 何得識天機(四)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28節 華雄戰不休(下)第34節 院後火起中第27節 華雄戰不休(上)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48節 自當順人意(二)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21節 二帥意自平(上)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64節 無忌思好逑(下)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66節 太行根基盛(三)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48節 漢宮現連環(六)第六 卷終一時多少豪傑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39節 代漢當塗高第51節 匈奴傷心身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11節 兩軍窺匈奴(五)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43節 歡宴隱殺機(下)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20節 運籌謀千里(四)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13節 浴血豪強間(中)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52節 自當順人意(六)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16節 文丑亦兇猛(下)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40節 幷州初落定(下)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21節 二帥意自平(上)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4節 兗州名士劫(下)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1節 黃巾據太行(上)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23節 臧霸露破綻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34節 院後火起中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3節 諸侯洶洶勢(一)第38節 列人內有亂(下)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89節 巷裡敵可踩(上)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18節 將主正入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