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

“這麼說,何進與宦官居然是被袁紹一箭雙鵰,暗算而死?”

聽完鮑出和潘隱二人作爲見面禮而獻上的這個機密消息,即使是身爲穿越衆的張狂,也不由他不露出一副目瞪口呆的樣子。

這個秘聞,徹底顛覆了張狂原來對漢末大事所擁有的歷史印象。

好一會兒,張狂才反應過來,對古人的謀略水平心驚肉跳了一番。他在來到漢末多年以後,再一次衷心的對這些古人的智力水平表示欽佩。

“那麼,袁隗之所以在後面任由董卓廢掉天子劉辯,鴆殺何太后,也是爲了給袁紹的行爲擦屁股了?”

聽到張狂突然間爆出一句“擦屁股”這樣的俗話,程昱不由得皺了皺眉頭。不過,這點兒小事也不值什麼。程昱接過張狂的話語,爲張狂分析道:

“在廢立天子這件大事上,太傅袁隗只怕纔是真正的主謀。至於太后之死,更應該是袁氏親自動的手。僕一直都對董卓進京以後所發生的事態,感到難以推導。但是若有了袁紹刺殺何進之事,一切就都可以融會貫通了!”

緊接着,程昱就將自己花了一夜時間所作出的推導,向張狂原原本本的解釋了一遍。這個推導,與洛陽所發生的事實基本一致。張狂這才頭一次發現,袁紹這廝,別看他在歷史記載上,完全是一副失敗者的衰樣,可他對於未來三國局面的形成,居然有着如此深遠的影響!

只是,就算張狂知道了袁紹乾的這件陰私勾當,卻也難以從中利用上。別的不說,一個沒有證據,就足以讓任何對袁紹的不利指控都煙消雲散。空口白話的。誰會相信呢?

更何況,如今掌握了士林話語權的人,正是袁氏一族。而在當今這個年代,誰掌握了士林的話語權,誰就掌握了整個大漢的最高話語權。擁有如此優勢地位,出身黃巾軍的張狂。所說的任何一句話,袁氏都可以不做理會,直接讓它變成一句廢話。

不過,張狂雖然吃驚於袁紹所表現出來的隱忍和謀劃,以及極爲驚人的實力,心裡卻並不將袁紹當做太重要的敵人。沒辦法,後世歷史記載給人留下的印記太深刻,讓張狂天然的對袁紹就有着幾分輕視。

根據歷史記載,或者更確切的說。是三國遊戲劇本記載,張狂記得,189年可是“諸侯討董”這件大事的發生年。如今,距離到年關已經沒有多久的時間了。這也就意味着,三國遊戲劇本中的“諸侯討董”,就將迫在眼前了!

——打吧!董卓和袁紹,你們兩使勁的打個你死我活吧!

——當你們打到兩敗俱傷的時候,就是我張狂坐收漁人之利的時候了!

這就是張狂此時的想法。

張狂的想法很快變成了現實。或者說。張狂這個半吊子歷史愛好者,託了歷代三國遊戲的福。沒有將這件事情的時間記錯。

但是,出乎張狂意料之外的是,首先對董卓起兵的,不是袁紹這個衆望所歸的黨人魁首,而是袁紹的小弟,在後世大名鼎鼎的曹操!

自從查閱過一些網絡資料以後。張狂對《三國演義》裡描寫的曹操第一個起兵反董,就表示不相信了。得到曹操率先起兵的消息,張狂心中詫異了好一陣,第一反應便是:

——這不科學!

根據張狂目前對大漢的認知程度,他完全無法理解。就憑區區一個曹操,又有什麼資格和實力,來挑戰佔據了朝廷大義與軍事優勢的董卓?

曹操這個“亂世之奸雄”,居然連“槍打出頭鳥”的道理都特麼的不懂麼?

張狂畢竟只是個旁觀者,對於遠在雒陽城內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只能用他那貧乏可憐、錯漏百出的後世歷史知識,進行腦補推導。而這種推導,自然是不可能將事情的發展真相弄清楚。

那麼,曹操爲什麼會在中平六年【189年】的年底,第一個舉起對抗董卓掌權的叛旗呢?

說來,裡面的話就長了。

曹操雖然與袁紹關係密切,更是在外人的眼裡,被看做是袁紹的小弟之一,其實兩人的關係,卻更加類似於朋友,或者說是政治盟友的關係。

譙縣曹氏並非學術世家,曹操雖然喜歡讀書,可對於目前大漢的主流學術——儒家,他的鑽研不算多強。不過,對法家、兵家之類百家的奧義,曹操倒是極爲感興趣。在他的朋友們眼中,曹操是一個長於機變,但短於經義的跳脫傢伙。

以曹操的個人觀點看來,大漢之所以目前會出現如此多的問題,完全就是因爲各級官僚,特別是天子陛下,不肯嚴格的依據大漢法令來治國,纔會產生的。

假設天子陛下能夠精通法家的“法”、“術”、“勢”三道,並且選拔一批精通律令、嚴守法令的臣子,來輔助天子治理國家,必然就能夠將大漢治理的井井有條,不復當前的混亂局面。

對於原來在大漢朝廷中頗爲得勢的宦官,法家信徒曹操認爲,這是天子不遵守法令,擅自任用私人的表現。本該呆在宮掖中服侍天子的宦官,跑到朝廷裡去指手畫腳,完全是一種不合法度的行爲。

如此一來,天子就將打破大漢法制的框架,破壞律法的威嚴,讓整個朝堂都由此變得混亂而**起來。

也正是因爲這一點,曹操對自己發端的宦官勢力很沒有好感,一心想要擺脫自己腦門上那個“宦官子孫”的標籤。從宦官的角度來看,這小子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叛徒。

所以,在曹操初入仕途的時候,他這個“雒陽北部尉”纔會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做出“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的堪稱魯莽的舉動。

那時候,漢靈帝的第一任皇后宋皇后還在位,蹇碩是宋皇后手上的得用宦官。以蹇碩在宮廷中的權勢,朝野之中沒有幾個人願意隨便得罪他。

偏偏曹操當時血氣正剛,一心想要做出點像樣的成績出來。結果。他一遇到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居然就毫不留情的將蹇圖,用“五色棒”生生打死!

按說“違禁夜行”這樣的罪名,一般是罪不至死的。曹操這樣一來,算是給自己立下了一點兒威名,可也結下了蹇碩這樣一個仇家。好在曹操的祖父曹騰手段高明,爲曹操的老爸曹嵩留下一張極爲有利的人脈關係網。區區一個蹇碩,還奈何不得薄有根基的譙縣曹氏。

但是,這件事情過後。曹嵩也明確的將曹操責備了一番,並想辦法讓曹操遠離了皇親貴戚聚居的雒陽城北部,直接到較爲偏遠一些的頓丘去當縣令,算是變相發配,以給蹇碩一個交代。

碰了這樣一個軟釘子,愣頭青曹操算是明白了大漢官場上的一些規矩。在結束了頓丘令的短暫任期以後,曹操又回到雒陽當郎官。這一次,曹操明顯乖巧多了。沒有再給曹氏一族添麻煩。而曹操與袁紹之間的友誼,也從這時開始。

曹操與袁紹熟歸熟。但政治觀點並不完全一致。相較於袁紹希望出現一個有力的重臣,出手將目前昏暗的朝政整理一通的主張,曹操認爲,應當以大漢的律令爲準繩,來判斷一個臣子的忠奸與否。只要能夠讓大漢的律法得到足夠的尊嚴,大漢就可以再次中興。

特別是在最關鍵的對宦官態度上。曹操認爲,只要將宦官嚴格的控制在宮廷裡,不讓他們干涉朝廷事物,就足夠了。沒有必要爲此將他們斬盡殺絕。

由於這一點,袁紹在謀劃盡誅宦官的時候。是將曹操排除在外的。

所以,當袁紹盡起西園軍圍攻宮城的時候,曹操雖然參與了此役,表現卻相當的消極。與其說他是去進攻皇宮內的宦官的,倒不如說曹操是去打醬油的。

哦不,曹操也不是完全在一旁打醬油,其實他還是兼任了治安官和消防員的工作,將在戰鬥中燃起的大火一一撲滅,算是保護住這些宏偉壯觀的宮室。

接下來,曹操對於袁氏在董卓面前的退縮,完全無法理解。他既然沒有參與意在盡誅大將軍何進與宦官兩派的連環計,袁氏的一系列行爲到底是爲什麼,對曹操來說,也就只能是一頭霧水。只是,既然大勢如此,曹操也沒有傻到跳出來反對董卓。他只在一旁靜觀其變。

但是,曹操想要靜觀其變,董卓卻沒有那麼容易讓曹操在一旁悠閒。

在袁紹出奔冀州,淳于瓊跟隨而去,蹇碩、鮑鴻已死,助軍右校尉馮芳也被當做宦官一黨清算掉的情形下,典軍校尉曹操,居然一下子就成爲西園軍中的第一人。董卓想要收服西園軍,自然首先要拿曹操開刀。

當然,曹操雖然有宦官的背景,可這些年以來的表現,證明了他一直是站在士人這一方的。外加上前太尉曹嵩在朝廷裡的人脈,董卓對曹操並無壞心,本來想要大加拉攏。

所以,曹操是不能繼續呆在典軍校尉的位置上了。但董卓也特地爲曹操新設置了一個官位,叫做“驍騎校尉”。雖然這個官職的具體權力範圍還沒有確定,只要曹操表現出向董卓臣服的意思,必然能得到董卓的重用。

一些董卓身邊的親信,比如他的侄子董璜,暗地裡都對曹操的運氣嫉妒不已。那個“驍騎校尉”,縱然比不上“上軍校尉”的風光,至少也是在雒陽城裡獨統一軍,指揮數千精兵的實職重臣。這等權柄,就連董璜自己都沒有混到呢!

只是,被人品評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會甘心就這樣屈服在董卓部下嗎?(未完待續。。)

第69節 漢軍展奇襲!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29節 程普搶先攻第12節 北騎若入口(下)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62節 無忌思好逑(上)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第73節 呂布非叛將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54節 歸去復來兮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13節 浴血豪強間(中)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67節 太行根基盛(四)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2節 赫赫猛將威!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35節 李傕託士氣第6節 豪傑忿怒顧第2節 名族遭毒手第2節 黃巾據太行(中)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8節 河北鏖戰烈(四)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8節 華雄戰不休(下)第62節 無忌思好逑(上)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52節 自當順人意(六)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8節 戰炁耀三軍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90節 巷裡敵可踩(下)第28節 大軍急急退(下)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89節 巷裡敵可踩(上)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92節 細分狐與豺(下)第48節 漢宮現連環(六)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48節 陷地終有計(四)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47節 但埋頭種田(二)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30節 顏良意且猶(下)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95節 兩軍鬥智勇(上)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38節 天平實難敵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21節 復仇起草莽(三)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
第69節 漢軍展奇襲!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29節 程普搶先攻第12節 北騎若入口(下)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62節 無忌思好逑(上)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第73節 呂布非叛將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54節 歸去復來兮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13節 浴血豪強間(中)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67節 太行根基盛(四)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2節 赫赫猛將威!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35節 李傕託士氣第6節 豪傑忿怒顧第2節 名族遭毒手第2節 黃巾據太行(中)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8節 河北鏖戰烈(四)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8節 華雄戰不休(下)第62節 無忌思好逑(上)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52節 自當順人意(六)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8節 戰炁耀三軍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90節 巷裡敵可踩(下)第28節 大軍急急退(下)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89節 巷裡敵可踩(上)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92節 細分狐與豺(下)第48節 漢宮現連環(六)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48節 陷地終有計(四)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47節 但埋頭種田(二)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30節 顏良意且猶(下)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95節 兩軍鬥智勇(上)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38節 天平實難敵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21節 復仇起草莽(三)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