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

中平六年五月十九,在郭大賢死訊傳出之後的第六天,白波谷中堡門外,聚集起了上萬的人馬。這些人馬打着不同的旗號,明顯來自四個不同的勢力。不用多說,這支大軍,正是韓暹、楊奉、胡才、李樂四人的聯軍。

說起來,這四位的動作還真叫快。區區五天之內,就能夠將上萬兵馬組織起來,緊急出動。相形之下,幷州太平道一方,卻由於事發突然,兼且羣龍無首,一時間亂了方寸。

雖然太平道一方可動員的總人數,不在對方之下。但是,由於內部出現的紛爭,幷州太平道的力量被極大的分散,目前據守在中堡的丁壯,只有不足千人。

固然,藉助中堡的險要地形,敵人一時間是無可奈何。可面對上萬大軍,想要憑藉這麼多點兒人手,就守住中堡,還是極爲困難的。

好在負責中堡防衛的郭靖,雖然年紀輕輕,臉上卻絲毫不見憂鬱,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倒也鼓舞了堡中守衛們的信心。

中堡本就是依託地形構建,周長大約五百丈,四周皆爲流水沖蝕出來的溝谷。溝谷底部與壁壘牆體之間,是一面面高度在五、六十丈的懸崖。堡中人的出入,僅靠西部一座五丈餘寬的土橋。

如此構造的地形,即使外面有十萬大軍圍攻,也完全施展不開。想要硬攻,只能從出入口那座五丈寬的土橋發動。

幸好參與圍攻的四方勢力,對這樣的局面,早就有所預備。

由於可以進攻的攻擊面太窄,聯軍一方的第一輪攻擊,是對土橋兩側進行加寬,好增大發起進攻的接觸面。聯軍雖然只是一羣烏合之衆。畢竟人多勢衆。短短的幾個時辰裡,就改裝出幾輛轒讟車,用於攻城。

所謂的轒讟車,是一種有堅固防護的攻城作業車。說白了,其實就是在四**車上用木板搭建一個防箭的頂,以掩護車中人員的攻城作業。

像弩車、井欗之類的高級大件。聯軍一時半會製造不出來。但是雲梯、轒讟車之類技術要求低的攻城器械,楊奉等人還是可以趕製出幾架的。

另一方面,爲了給塢堡中的太平道守軍施加壓力,在指派民夫進行攻城作業——填溝之時,那些精銳戰士也沒有閒着。一些膀大腰圓的力士,被挑出來舉起沉重的櫓盾,以掩護那些手持弓弩的射手逼近塢堡,與塢堡的守軍對射。

這種攻城行爲,無疑是很沒有效率、效果很差的。但是。以聯軍的非專業攻城技術水平,也只能夠做到這一步了。

第一天攻城行動下來,堆土的民夫死傷一百四十餘人,弓弩手損失五十餘人,估計給塢堡守軍造成了三十到四十人的傷亡。如此拼下去,預計聯軍要耗時二十天以上,死傷兩、三千人,才能拼光塢堡中的守衛力量。

但是。這樣的時間消耗與人員傷亡,聯軍願意承受嗎?

或者說。聯軍承受得了嗎?

雖然聯軍有四方勢力,但呆在中堡城下的,卻只有韓暹和楊奉兩人。這也是根據戰前的密會,四方所達成的協議。

根據協議的分工,胡才與李樂各支持給聯軍一千丁壯,用於進攻最重要的“白波谷五堡”之中堡。但是。胡才與李樂二人,並不會出現在中堡下,而是兩人合兵,去進攻防禦空虛的北堡。

韓暹這次帶來的部下都是騎兵,不適合攻城戰鬥。故而得以免於參加攻城。但是,這樣做的代價是,韓暹只能從破城後的所獲裡,得到象徵性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這次進攻中堡的主力,其實就是楊奉一家。但是,胡才、李樂二人,害怕楊奉將自己派出去的兩千丁壯都當了炮灰,堅持讓韓暹當了名義上的領袖。這樣一來,楊奉要想將不屬於部下的友軍送上炮灰戰場,就變得有些困難了。

由於聯軍堪稱是一羣真正的烏合之衆,按照被推舉爲臨時首領的韓暹估算,只要本方聯軍的傷亡達到了一成,也就是一千人,這種對堅城的進攻戰鬥,就很難再繼續下去了。就算首領們堅持發動進攻,士氣大跌的聯軍,戰鬥力只怕會下降一大半。

不過,對聯軍來說,幸運的是,塢堡中的守軍中,合格的弓弩手,只怕也沒有那麼多。而且,隨着攻城時間的延續,聯軍的那些攻城器械,將會逐步完善,對城牆的威脅,也會不斷增大。所以,對於強攻下這座塢堡,大家還是很有信心的。

聯軍首領們真正擔心的,反而不是中堡裡的守軍,而是北方的張狂。衆所周知,張狂與郭太都是太平道的餘孽,關係一向極爲密切。如果得知了郭太的死訊,剛剛纔離開白波谷不久的張狂,絕對會快速的再次南下。

白波谷的太平道勢力,若是有了張狂這個主心骨,戰鬥力至少要增加五成。更別說張狂麾下的太行軍,接連挫敗了攻殺過幷州刺史的南匈奴和北方霸主鮮卑人,在北地可謂威名赫赫。聯軍雖然人多,卻絲毫沒有能夠在正面作戰中,擊敗太行軍的信心。

所以,爲了儘快的攻破中堡,聯軍在幾天前,就已經提前在中堡內埋伏下內應。

考慮到聯軍與太平道原本的密切關係,還有已經因爲郭太之死而大爲動搖的軍心士氣,拉攏識相的中堡守衛,其實並非什麼太困難的事情。只要有適當的機會出現,內應就會想辦法打開城門,迎接聯軍入城。

而塢堡外的聯軍,爲了保證搶城的成功,也特地組織了一支五百人的精銳輕兵。當中堡裡的守衛內應一發動,這支裝備精良的輕裝步兵,就會立刻發起進攻。

哪怕內應開門的動作不成功,準備好輕便的高架樓梯和飛抓一類爬城器械的輕兵們,也應當能夠趁堡中混亂,防禦出現漏洞之機,突破高達六、七丈的城牆,直接發動強攻落城。

所以,聯軍的高層們,在前三天的攻擊行動裡,表現得不急不躁。普通民夫的死傷,並不能影響到他們的決策。直到第三天的進攻結束,乘着夜色,聯軍高層這纔再一次聚集在一起。

韓暹與楊奉坐在小山包上,相顧無言。

時間差不多到了三更天前後,如果混入中堡的內應行動順利的話,很快就會點燃起一堆有特殊含義的柴火。

“火!火起啦!”

約定的時間到了。兩人沒有久等,一堆熊熊大火,很快在城頭燃起。楊奉仔細分辨了火堆旁邊的旗號,發現與約定的一樣,正是一面紅旗,一面黃旗。他看了身邊的韓暹一眼,也不徵求對方的意見,下令道:

“舉旗!讓別動隊出擊!”

別動隊五百精兵,都是楊奉的手下。所以,楊奉也用不着管韓暹的反應,直接就下達了出擊的命令。

旗號一動,本來就埋伏在離中堡城頭不過百步之遙的別動隊,立刻按照事先的安排,開始了小步前進。由於每個士卒的口中都銜枚了,一時間,輕快的腳步聲,倒成爲了這支別動隊前進的伴奏聲。

今天是下弦月,在三更時分,只有半邊的月亮纔剛剛升起,給黑了半個晚上的夜色,抹上了一絲亮光。藉着城頭的火光和淡淡的月光,別動隊成功的逼近到塢堡城牆下。與此同時,中堡的堡門“吱吱丫丫”的洞開了,露出一條空無一人的城門通道。

“門開了!”

走在最前方的別動隊副將,欣喜的小聲說道。他是膽大之輩,見前方既然有了路,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帶着部下就向內快步衝過去。混在隊伍中間的隊率王毅,還沒來得急叫住他的副手,上百名別動隊士卒,已經衝進了城門洞裡。

——這個蠻子,難道就沒有發現不對勁嗎?

隊率王毅是個老卒,是曾經參加過遠征鮮卑的漢軍之一。多年的戰場經驗,讓他在第一眼看見空蕩蕩的城門洞時,就有一種中計的感覺。

——城門口一個人都沒有,接應的人,難道都死光了嗎?這麼明顯的破綻,居然看不出來!

王毅剛要開口阻止隊伍前進,卻聽得一聲鑼響,心裡頓時一沉。

衝在最前邊的副隊率,剛剛帶着人通過黑漆漆的城門洞,還沒來得及多看眼前一眼。但聽得一陣弓弦的抽動聲,迎接他的,卻是數十支相隔二十步距離射出來的強弓勁弩!

這個副隊率,是憑藉自己的戰功爬上來的。他的腦子雖然不太靈光,身體的自然反應卻極爲敏捷。

在發現不對勁的第一時間,副隊率的身體自動的蜷成一團,蹲在了手中提着的輕型盾牌後面。也正因爲如此,第一時間對準他射來的六支箭矢,有兩支被他避過,一支射偏,剩下三支卻被他手中的盾牌給擋住。

不過,二十步的距離上,由五石弩激射出的箭矢,威力是多麼強橫?副隊率手中的盾牌,擋得住兩支弓箭,卻沒能擋住這支弩箭。那弩箭刺穿了盾牌,餘威依然重重的紮在副隊率的胸口皮甲上,刺穿進去,入肉一寸半。

但是,負上輕傷的副隊率,已經是第一排別動隊裡最幸運的一個了。其餘六名衝在第一排的別動隊士卒,面對三十多支各色弓矢的洗禮,無一倖免於難!(未完待續。。)

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20節 運籌謀千里(四)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7節 馬骨空北羣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39節 白波起亂戰(三)敵訊水上敗一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85節 難解心內意(上)第67節 樂進布鐵騎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15節 文丑亦兇猛(上)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19節 美人猶奉侍(上)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45節 陷地終有計(一)第53節 流亡亦強力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42節 何得識天機(二)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18節 將主正入巷第15節 虎士癡未成(上)第44節 且冷眼旁觀(二)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74節 易斷勢與局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3節 需勝方由己(上)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63節 袁紹定決心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68節 公孫戰袁紹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58節 華雄謹而驕第43節 談判無二意第64節 無忌思好逑(下)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34節 院後火起中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23節 臧霸露破綻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9節 躊躇黃河岸(上)第52節 王劉遭暗劫(下)第35節 眭固獻大郡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51節 自當順人意(五)第20節 苦肉收軍心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52節 白波現故人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4節 天子坐明堂(上)
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20節 運籌謀千里(四)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7節 馬骨空北羣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39節 白波起亂戰(三)敵訊水上敗一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85節 難解心內意(上)第67節 樂進布鐵騎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15節 文丑亦兇猛(上)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19節 美人猶奉侍(上)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45節 陷地終有計(一)第53節 流亡亦強力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42節 何得識天機(二)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18節 將主正入巷第15節 虎士癡未成(上)第44節 且冷眼旁觀(二)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74節 易斷勢與局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3節 需勝方由己(上)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63節 袁紹定決心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68節 公孫戰袁紹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58節 華雄謹而驕第43節 談判無二意第64節 無忌思好逑(下)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34節 院後火起中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23節 臧霸露破綻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9節 躊躇黃河岸(上)第52節 王劉遭暗劫(下)第35節 眭固獻大郡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51節 自當順人意(五)第20節 苦肉收軍心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52節 白波現故人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4節 天子坐明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