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再一次的開啓了兩個大型工程,或許在現在的情況之下,這些工程,他們的體量和規模,無法跟超大型的運河工程相比,可是這也是大規模的工程,投資最少也是8000萬到1億的檔次,這在之前,那可是舉國之力,幾十年都未必能夠開啓的,現在卻作爲了匹配的工程,跟運河工程結合。
韓琦哪怕是早有準備,有諸多的助手,還有各種委員會配合,卻依然是忙的腳不沾地的。
對於北宋一切向好的憧憬,還有三大體系工程,如果完成了之後,對於整個北宋的加持作用,這些都是北宋強大的基礎,他這纔沒有意識到,北宋的根基,已經慢慢的被消融了。
這個根基不是別的,正是他之前絲毫都不重視的那些普通的平民,這些普通平民創造了整個中國,璀璨的文明,可惜在整個政策層面之中,是沒有太多的影響。
大量的運河的開鑿,還有一些鐵路和公路的修建,巨大的投入面前,整個政府的各方面的收入,開始增加,不停的增加,一些都似乎欣欣向榮,可是相應的,他們有些忽視了人口的流失。
北宋雖然整個政策體制,比起遼國,要好很多,不至於出現,元昊都已經攻入到了的腹地了,在腹地大殺四殺的時候,都沒有發現,一直到半年之後,損失慘重了,才被髮掘,可是對於人口,還是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的。
中國到底有多少人,這一直都是統治階級想要弄清楚,而底層,無論是地主貴族,還是普通的升斗小民,都必須要回避的問題,原因很簡單,這些民衆的數目,就代表着稅收。
人頭稅這一點,從封建王朝開始建立開始,就一直綿延下來,人就是一個交稅的個體,這一點都沒有錯,可是夾雜着大家族的勢力,普通的流民,這就變得非常複雜了。
大家族佔據社會資源,同時佔據了規模龐大的土地,這些土地,肯定不會是他們親自去耕種,在任何時候,就算是到了21世紀,耕種土地都是一個比較辛苦的工作,特別是在耕種還有收穫的季節,那幾乎要把人累死,就算是在21世紀,還有一個夏收的時候,回家收莊稼,在這個時間點上,很多勞動力都回鄉了。
大家族擁有很多的特權,財力,影響力,人脈關係,他們都是地頭蛇,哪怕不是太大的家族,可是在封建社會,政令不下鄉的前提下,宗族勢力有着巨大的影響力,隱匿人口就成爲了常態,越大的家族隱匿的人口就多。
同樣的,一些失去了土地,沒有了足夠的生存能力的人,不得不變成流民,他們雖然沒有主觀的隱藏,可是實際上,他們還是隱瞞了,這就讓王朝的登記的人口越來越少的。
後世,滿清,之所以人口爆炸,三大高產作物是一個方面,因爲只有足夠高產的作物,才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才能夠支撐龐大的人口,可是另外一方面,歷代封建朝堂,一直都想要做到的事情,士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這個政策,在雍正朝被實現了。
封建王朝諸多更迭,英才何止億萬,爲什麼沒有人能做成功,是因爲眼界不到麼,不,英才何其多啊,可惜偏偏沒人實行,原因就在於阻力太大了。
ωωω ☢ttκa n ☢¢○
封建的皇權和政權之間的爭鬥,皇帝和大臣之間的鬥法,那是層出不窮的,哪怕是強勢入唐宗宋祖,秦皇漢武,都未必能徹底的掌握朝堂,實行這個政策,那是跟天下的地主,權貴,都站在對立面上,這樣的難度何其大。
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皇帝是根基,可是士紳和大夫同樣也是根基,在少了這個根基之後,皇帝能不能還存在,那就不好說了。
在整個封建王朝之中,唯一把大臣當做奴才看的,也就是滿清,元朝或許也有,但是元朝有一定的根基,比如說漢臣還有一定的權利,而且元朝也沒有幾個有爲的皇帝。
在血粼粼的屠刀之下,在無數文字獄還有滿清初期的諸多殺戮面前,一個雍正,加上幾個大膽的官員,真的把這個給實現了,這可以說是一個創舉。
從此之後,農稅就不跟人頭掛鉤,而是跟耕地面積掛鉤,同時,士紳一體納糧,代表着,以前的科舉之後的掛靠的農戶,再也沒有了,沒有必要隱藏,那麼人口的總量就變的真實了,這也許是滿清人口暴漲的根本原因。
不清楚的情況之下,包括中樞的諸位參知政事,都不知道,到底整個北宋有多少人,糊糊塗塗之下,流失的人口在一定程度之下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發現。
更別說,因爲定海軍大大方方的給出了管理費這個大殺器,一年好幾億貫的收入,也讓從上到下,整個北宋官場,都張羅着輸送人口,也就沒有意識到問題,就算是當地勞動力出現不足,他們也是認爲,這是人口輸送的後遺症,而不是有人在刻意的轉移人口。
錢不能解決一切的問題,卻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北宋的賦稅,是可以用錢來代替的,以前地方官員重視人口,那是因爲人口是代表着賦稅,代表着種田的數量,如果賦稅收不上來的話,要怎麼辦,這就影響到官員們的考評,官員們的考評不好的話,就無法升遷了。
現在只要有出外務工人員,這筆收入可是歸地方的,哪怕是官員們自己拿不出去,可以用種種手段花出去,當然了,買政績也是一點,哪怕是縣裡面的經濟差一點,收入差一點,只要把這個稍稍補貼一下,立刻就出色了。
爲此,從上到下的重視,再加上北宋確實需要這麼一筆錢,自然推行就相當的容易了,在慶曆9年,湊夠了300多萬的勞動力之後,在慶曆十年,又勉強的湊夠了120萬。
哪怕是北宋數以千萬,接近億的人口,也經不起這樣的抽調,要知道,定海軍在勞動力上面,要求的非常明確,只要壯年男性,哪怕是十二三歲的都可以,至於最大的歲數的,50多的也有送過來,可是真的不能走了,要怎麼送。
就算是男女比例一比一,這樣的人數,也最多佔據整個人口的4成,在第一年拼湊了300萬之後,第二年的120萬,就有些困難了。
除非是完全沒有底線的那種,甚至可以把全部的人口都給送出去,可是大部分,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不可能無休無止的送出。
按照4成的標準,以北宋目前,9000萬的人口來計算,壯年勞動力的數字,應該是在3600萬,連續兩年,流失了420萬的壯年勞力,這對於北宋來說,是巨大的,這是接近一成的損失。
當然了,在北宋有很多的隱戶,這些數量不可考,就算是定海軍也不知道,只能夠從每年的鹽的消費上面,大體的推算一下,應該有三四成的樣子,也就是說,現在北宋的人口應該是上億的,這樣的損失,也超過的7%。
這只是官方的數字,是北宋上下公認的一個數字,北宋並沒有意識到,在他們沒有看到的角落之中有多少。
一個春節,幾萬人回家探親,就帶走了幾十萬人,這幾乎是十倍,還有原來屬於定海軍的居民,他們宣傳之後的結果,在逐步的宣傳之下,單純一個春節北宋的損失就在數百萬以上。
當慶曆十年的冬天,當春節再一次來臨的時候,北宋沒有意識到,一場大規模的宣傳和人口爭奪,就此開始了。
當一條鐵路貫通於瀋陽和汴梁的前提下,任何人想要去定海軍,都只是一張車票的問題,對於這一條鐵路,北宋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大問題,他們考慮的,只是這個鐵路的收益,當然了,一條蒸汽鐵路,他的收益,是遠遠高於普通的鐵路的,一定程度之下,5倍是有。
本身,原來,原始狀態的鐵路,它的收益率就非常的高,這也是這些年來,北宋不停的修建,各種等級的鐵路的根本原因,收益纔是根本的,沒有比農田高的多的多的收益率,怎麼吸引這麼多的地主貴族投資,單純王朝本身的錢,也支撐不了這麼龐大的工程。
蒸汽鐵路,不但效率高,效益還好,5倍的收益,一下子成爲了明星,不少貴族都蠢蠢欲動,就算是不惜一切代價,都想要獲得一條蒸汽鐵路,甚至把北宋都給改造都在所不惜,這中間,最積極的,還是韓琦。
韓琦在工廠的收益暴漲的時候,在考慮使用什麼樣的工程來花掉這筆錢的時候,也曾經想過,把整個北宋曾經修建的鐵路的,給變成蒸汽鐵路。
這樣,不但能夠讓鐵路發揮出巨大的威力,也會讓北宋獲得巨大的收益。
當聽到了這個要求的時候,定海軍第一個選擇就是直接拒絕,開玩笑,蒸汽機的生產困難,到慶曆十年下半年,才逐步的摸索出來,有了一定的加速,可是到現在爲止,整個遼國的鐵路網,還有差不多一半是馬拉火車,而不是蒸汽火車。
原因非常的簡單,數量不足,連自己都不夠,怎麼可能支援給北宋,哪怕北宋掏高價,也不行。
同樣的,蒸汽火車,對於配合和控制的要求很高,在汴梁到瀋陽的這一條蒸汽火車的線路,只有一些簡單,或者是程序性的工作,交給北宋這邊的人員,其他的關鍵的,調度,指揮,進站,巡查之類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定海軍的人員完成,這樣的前提下,真的給北宋普及蒸汽火車,不用運行起來獲得鉅額的利益,單純混亂和車禍,就會讓一切損失殆盡。
破壞總比建設更加的容易,馬拉火車,雖然說,對於交通的提升也很高,也有一定的危險,可是對於經常駕駛馬車的人,總算是有一定基礎,就算是出事,也在可控的。
可是蒸汽機車,那可是一批怪獸,就目前定海軍的制式蒸汽機車,起步就250馬力,還是兩個,也就是說,一個蒸汽機車,最少是500匹馬拉動的力量,這樣的力量才造成了這樣的高速,可是一旦出現問題,這個力量也就是非常可怕的。
一個馬拉火車,3節車廂,最多就是容納300多人,而且速度不快,以北宋的管理水平,車禍出了不知道多少,可是沒有一次大型的事故,一年下來,也就是死掉幾百上千人而已。
如果把這個事故,換算到蒸汽機車上面,以一列火車,最多可以容納2000人到2500人之間,以北宋車禍的密度來計算的話,那麼出問題的機率,可就大的多的多了,一年下來,怕不是要死上幾萬,甚至是幾十萬。
這個數字,是絕對不能接受,同樣的,鐵路本身也承受不了,連馬拉火車,嚴重的碰撞,都會影響鐵路,更別說蒸汽火車了,這麼碰下去,北宋鐵路還要不要。
可是北宋一次次的請求,拿出的籌碼也可以,本身,定海軍的鐵路局的,並不準備搭理,可是當外交部的人湊上來之後,整個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外交部湊上來的目的非常的簡單,目的也是爲了後續的那個龐大的人口移民計劃的,一條從汴梁到瀋陽的交通大動脈,在春運期間,展現了實力,不但完成了幾百萬人的春運運輸,同時,也獲得了幾百萬的移民,這對於定海軍的計劃來說,等於是大大的向前邁進了一步。
可接下來呢,定海軍的計劃更加的龐大,所有的準備,都放在了慶曆十一年的春節和上半年,不可能所有的人員和移民,都集中到那一條鐵路線上,哪怕是有長江水運作爲分流,水運牽扯的太多了,北方要從那邊走也不容易,必須要爲北方開闢兩條新的通道。
有什麼新的通道,會比鐵路更加合適的,北宋不懂得管理,只要是拿錢就好了,剩下,隨便多送出幾節車廂,甚至是幾列列車,對於繁忙的鐵路來說,根本不起眼,只要在北宋的地方官府不被發現,沒有出現紕漏,這件事情就十拿九穩了。
就這樣在外交部的介入之下,兩條新的鐵路被確定了,分別是從涿郡拐彎,一路延伸到山東,安徽,最終越過了淮河一直到長江南岸的鐵路,另外一條,則是從內蒙古一直延伸向南,一路通到京兆的鐵路,這兩條鐵路都是新的鐵路,同時,也是穿行大量的人口稠密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