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

在不確定性之中,孫越只能夠繼續增加力量,比如說,收集食物,近處的獵物,都已經被獵殺了,成羣結隊的已經很少了,可是在大海之中,還有不少,每天捕魚,不需要太多人的,就在臺北灣內,也比較的安全,只不過收穫不多。

面對着戰爭的威脅,再怎麼多的準備也不爲過,接下來,土著或許不會出動,可是一旦出動,那麼強度一定是很高的。

2000人都輕而易舉的被擊敗,那麼2000人是肯定不行的,是4000,還是8000,就手不準了,只希望援軍能夠快點來。

在孫越的房間之中,日曆被一次次畫着圓圈,已經超過25天了,距離最快的30天,只剩下五天了,到底五天之後,能不能迎來援軍,還是同樣的運輸船,他說不準。

就本心而言,5天的可能性,是真的不大,定海軍距離琉球,太過遙遠了,軍艦跟運輸船也不太一樣,1個月肯定是最快的,稍稍有一點耽擱,都不是一個月。

孫越也不可能吧心思放在這個上面,最大的可能,就是一個多月,甚至是一個半月。

唯一慶幸的是,他已經擊敗了土著的進攻,最少說,在這些日子之中,又爭取到了一些時間,希望這個時間能夠平安的度過吧。

平靜,訓練,整合,儘可能的增加防守的實力,不單單是防禦,那些水手們,還有一些壯丁的訓練,也在進行。

定海軍的武器是非常的出色,可是不是說,一個成年男子,拿起這些武器,就可以發揮出作用的。

最簡單的,當然是穿着重甲,在高處防護,這樣的話,只要穿的起鎧甲的,就可以做到。

孫越要的不僅僅是這些,在這麼爭分奪秒的時間之中,他需要手下的人,能夠熟悉命令,按照命令來做。

緊張,壓抑,瘋狂的訓練,這樣一點點提升的實力,給了趙信孫越巨大的安慰,可惜這樣日子,註定不可能是長時間的。

偵查人員,在外圍報告的一個消息,讓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戰爭再一次的降臨了。

這不是定海軍在固定的地點監控的偵查人員,而是在外側,負責在外側深入的調查和流動的人員。

這些人,不確定的深入到密林深處,他們沒有固定的任務,只是需要把一些異動給傳遞回來,最遠可以深入到120裡以外,區域大幅度提升。

他們往往會在視野比較好的高山之上,或者是大樹上面,固定的建立一個觀察點,然後輪流的通過望遠鏡進行觀察,把所有觀察到的信息,通過固定的渠道,傳遞回來的。

這就是他們傳遞歸來的信息,在整個山區的,人員活動相當的頻繁。

定海軍雖然不知道,土著到底老巢在什麼具體的位置,可是通過一些調查,甚至是推測,他差不多就算出來,就在距離定居點,差不多120裡的地方,這個部落的人員,在1.5萬以上。

2000壯丁被擊潰的,剩下幾百人,最少說,短時間,這個部落,一定不可能恢復元氣的。

原來,更多的傾向這個方向,只是爲了以防萬一,在之前的一段時間,有一些人的動作,大量的人員,零散的在密林之中活動,當時人數太少,而且組也不多,就被忽略了。

可是幾天之後,大量的人員進駐到了這裡,整個數量超過3000,而且伴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數量越來越多,這就不得不重視了。

綜合之前的幾份報告,孫越初步的判定,之前零散人員,應該是類似信使一樣的,他們把情況告知了其他的部落,而之後抵達的,應該是援軍。

沒錯,就是援軍,一個不足3萬人的部落,一下子損失了1600多精壯,這對於一個高山族的部落來說,打擊巨大,不說他完全失去了力量,卻已經失去大半了,這種情況下,再動用3000人以上,那幾乎是不可能。

現在,多了3000人的精壯,而且還影影綽綽的拿着武器,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同樣是軍隊,這個軍隊不是那個部落和山寨的,而是援軍了。

戰爭的陰影,再一次的降落了,孫越必須要知道,這個援軍到底有多少人,這個援軍到底分成了幾個部分,開始冒險的派遣了偵查人員。

對方山寨的位置,距離太遠,超過了120裡,就算是訓練有素的偵查人員,快要走的話,也需要一兩天,同樣的,哪裡是土著們熟悉的地方,深入到山林之中,貿然的派遣人員,必然會落入到對方熟悉的套路之中,這不是什麼好事情。

可是不調查清楚,怎麼可以,如果被對方出其不意的攻擊,那對於定居點來說,壓力巨大。

很快的,經過了一番偵查,最終得到了關鍵性的情報,在得到這個情報的過程,並不順利,損失了2個偵查人員。

這是定海軍抵達琉球之後,第一次出現傷亡,之所以這樣,那是因爲,這個小組,爲了調查清楚敵人的數量和構成方法,走的太近了,正好跟一個土著的的巡邏營碰上。

定海軍的士兵,素質非常高,可是也不是以一敵十,以一敵百的猛將,在5人小組,跟巡邏營140人碰在一起,費盡了渾身解數,也不過是讓3個人逃離,剩下的,永遠的躺在密林之中。

他們的偵查,並不是徒勞的,而是非常有效果的,藉助着望遠鏡的指引,又冒險湊到近處的調查,得到了比較精確的信息,那就是援軍的總數。

在目前的狀態之下,之前的那個山寨,似乎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串聯了7個大的部落,一共出兵1.4萬。

3000人,是先頭部隊,屬於一個最大的部落的,他一個部落就出兵了5000人,幾乎佔據了整個計劃兵力的三分之一以上。

7個大部落,這幾乎是目前琉球,北方土著之中的大部分的力量了,毫不客氣的說,整個琉球,才擁有多少人口,動用了1.4萬,也就意味着,土著的部落總數在15萬人以上。

15萬人,在目前的北宋放在任何地方,都不算少,北方比起南方,人口稠密不少,15萬人,已經是整個琉球的大部分土著了,南方還有其他零星的,差不多還有20多萬,總共的土著總數,不會多於40萬。

這纔是最大的考驗,之前的2000人,恐怕連塞牙都不夠,孫越嘆了一口氣,他唯一慶幸的是,這個力量,並不是在的之前就出現了,如果一個星期之前出現,或許無法攻破的整體的防禦,可是會製造巨大的麻煩。

時間,不但帶來了充沛的糧食,也帶來了足夠多的人手。

現在的臨時點,一共擁有500多人,其中戰士差不多450人,5個建築物,已經完全的建成了的,只不過,只能夠封閉原來的那個,也就是第一個定居點大樓。

沒辦法的,450人,或許能夠把中央的大樓,防禦的固若金湯的,可是如果分成5個部分,一個大樓留下來90個人,這不是機智的選擇,這是昏招,在被對方攻擊的前提下,前後忙亂的時候,反倒是會被對方抓住機會,

土著們似乎是被刺激了,他們在集中了足夠多的人數之後,動作非常的快,1.4萬人,迅速的整合成隊伍,向着定居點而去,看着全部的精壯,卻拿着簡陋武器土著,負責觀察哨,認真的記錄下來,並且把消息傳回去。

孫越看着土著的基本數據,跟之前不一樣,之前的山寨,是分成了不同的方向,現在,他們直接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力量,絲毫都不該各個擊破的機會。

120裡的距離,差不多走了4天,比起估計的,快要慢一點,時間也走過了29天,馬上就要一個月了,沒想到,援軍並沒有先土著到來,而是在之後。

人上1萬浩浩蕩蕩,當衆多的土著,漫山遍野而來的時候,還是很嚇人的,土著們似乎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沒有分兵去砍伐樹木,而是攜帶了一些樹木。

在沒有合適的攻城武器的時候,他們能夠使用的是巨木。

之前的那一戰,土著的寨主,還有高層幾乎都死了,留下的老寨主,憑藉着個人身份,還有溫言聳聽,說動了其他寨主。

說實話,他的一些危言聳聽,還真的說對了,定海軍來到琉球,確實就是爲了佔據整個琉球來的,他們的好日子真的過到頭了。

土著,他們不是沒有等級和階級,相反,它有,在生產力並不發達的時代,只有這樣的嚴格的階級,把整個部落,或者是山寨的力量,都集中到一起,才能夠在對抗自然之中生存下來。

依靠這個生產力,弄什麼中產階級,弄什麼人人平等,不等你平等下來,自然界就會首先的淘汰你。

這種落後體系和階級,對於定海軍而言,不是什麼好事,就算定海軍想要把土著融入定海軍中,也要打破這個階級,使用定海軍的一系列的制度纔可以,這對於這些上層,寨主這麼一級的人來說,那就是滅頂之災。

1.4萬人迅速的跨越了120裡,來到了定海軍的定居點,1.4萬人,幾乎把定居點團團圍住的。

大樓之上,更高的視野,在望遠鏡的幫助下,孫越把對手的大部分都給審視了一遍。

不足2000米的距離,望遠鏡是最適合的,對方也沒有掩飾,首腦們集中到了一起。

跟之前的土著有些類似,在土著之中,沒有冶煉手段,沒有金屬的工具,他們能夠展現尊貴身份的方法,就只有羽毛了。

五彩斑斕的羽毛,代表着身份,越是尊貴的,羽毛就越多,當然了,還有一些裝飾品,還有臉上的一些紋彩,這些孫越都不知道,只能夠忽略,他在密密麻麻的敵軍之中,很快就找到了一羣聚在一起首領。

望遠鏡觀察這麼多的土著,他們不但是在最核心的區域,而且衣服和羽毛也非常的絢爛。

如果,這個時候,預先埋設了炸藥,或者冒險,把幾百人派出去,用火藥箭襲擊一下,說不定就又是斬首行動。

同樣的方法,不可能使用兩次,土著們顯然有所防備,他們不但把領導階級放的更遠,而且還有大量的兵力防備着。

孫越不知道,在他觀察土著的時候,土著們也在觀察他,就在哪個明顯是首領的地方,一個穿着華麗衣服,頭上有着衆多羽毛的老頭的,正仇恨的看着定居點。

老頭不是別人,正是之前那個山寨的老寨主。

土著們,因爲醫療,還有其他的條件都不太完善,他們的平均壽命並不高,能夠活到三世同堂的,已經算是不錯了,這個老頭差不多六十多歲,歲月在他身上刻畫下了很重的痕跡,只能夠依靠柺杖行動。

他也算是周圍的幾個山寨之中的最年長的人,最大的損失就是死在這裡的,兒子也是,如果不是死在這裡,說不定一兩年之後,他就會有重孫了。

所有人之中,他對於這個定居點是刻骨銘心的,2000多精壯,基本上都被幹掉,包括了所有的高層,3個兒子,12個孫子,全部死在了這一場戰爭之中,現在唯一剩下的,就只剩下三四個,還不足的7歲的孫子,這對他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他們山寨,已經沒有能力報復,他就用了他的老臉,一面懇求,一面恐嚇,最終組成了這麼一個史無前例的土著大軍,在他看來,如此龐大的軍隊,任何山寨都無法阻擋,更別說這麼一個外來者。

強龍不壓地頭蛇的,土著的詞彙之中,還沒有所謂強龍地頭蛇,可是外來者,總是不如本地,這種樸素的想法,還是有的。

可惜,他註定不知道,定海軍在之前表現的實力,只是冰山一角,正因爲他兒子分兵的關係,讓定海軍放棄了最大的仰仗,固定的防禦,選擇主動出擊,展現的實力,跟防守相差巨大。

2000人真的威脅不大,1.4萬人,看起來很多,可是真的要產生壓力,還要看戰鬥的過程,銅牆鐵壁的防禦,鐵絲網和其他裝備,長弓和重甲,這些土著們不瞭解的東西,註定會讓土著們明白,他們要對付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
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