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

仁宗當天下午,哪裡也沒有去,就算是參知政事們遞牌子進來,也沒有在出宮去處理事務,而找不到仁宗,看到了仁宗簽收,韓琦起草的這份奏摺,在樞密院,東府都掀起了軒然大波,沒辦法不波動啊,一個跟北宋同樣檔次,擁有着強大的軍隊和幅員遼闊領土的一個大國,才20天的時間,就被消滅了,消滅的對象還是北宋的邊境軍州,這個似乎有些虛幻啊。

第一個看到這份奏摺的富弼,首先召集了東府在的首腦,簡單的商討了一個意見,由兩個資深的參知政事,遞牌子進宮,想要打探一下仁宗的想法。

韓琦的奏摺,這件事情的真實性就很高,遼國被定海軍幹掉,不但對於整個北宋的環境,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同時,趙信還是仁宗的孩子,這個在參知政事之中,都不是秘密,這個事情到底代表着什麼意義,這非常關鍵。

同樣,得到了消息的賈朝昌,更是如同當頭喝棒一樣,之前,因爲跟韓琦之間的爭奪,賈朝昌遷怒於定海軍,很是在後面做了相當的小動作,可是當時想着,定海軍不過是一個彈丸之地,趙信也只是一個定海侯的身份,奈何不了他,可是現在,身份不同,遭遇變局之下,他該如何選擇。

進宮遞牌子的,無功而返,東西府的參知政事都集中到了一起的時候,以富弼和賈朝昌爲首的東西府的首腦,共同開了一個會。

在西夏已經滅亡了,遼國已經背削弱的前提下,整個這邊的國家跟國家的關係,就剩下了北宋和遼國,現在遼國的滅亡,還是滅亡在丁海軍的手中,這種情況之下,對於中樞而言,很多的方面都需要做出準備。

這中間,一直都看定海軍不順眼的賈朝昌提出來,宣佈定海軍謀逆,派遣大軍,滅掉定海軍,順帶的,收繳整個北宋境內的定海軍店鋪和財產。

當賈朝昌提出了這個問題的時候,富弼首先就怪異的看着賈朝昌,仁宗在這件事情之中,雖然沒有直接的表態,可是放下政務,去了苗妃的宮殿,已經證明了一切了,你還要這麼弄,那不是跟仁宗的意見相悖麼,沒錯,從法理上面說,定海軍是違規了,說謀逆,也不爲過,可是你看對什麼人。

一些地方的小勢力,反掌就可以滅掉,可是遼國行麼,哪怕拿下了幽雲,面對着被不斷削弱的遼國,北宋都沒有輕易的動手,擔心的正是遼國的反撲。

現在,定海軍已經把遼國給滅了,無論是用了什麼的辦法,他的戰鬥力都不容小覷的,一旦遭遇了反彈,北宋該如何的自處。

感受到了富弼的目光,賈朝昌一陣不好意思,可是他還是板着臉,繼續的鼓吹這一點,這是道德的制高點,必須要堅持,同時,提出了查抄定海軍,這是可以看到的利益。

賈朝昌如何不知道,滅掉了遼國的定海軍,實力強大,可是他不得不站出來,他只能夠賭一賭,這一次定海軍在攻擊遼國的時候,準備不足,或者是有別的漏洞,讓他的計劃可以成功,否則的話,一旦讓定海軍翻過來,恢復了一定的實力之後,哪怕只有遼國曾經一半的實力,這也是一個真正的國家,他還有前途麼?

跟韓琦爭鬥之中,因爲忽略了定海軍的力量,讓賈朝昌慢了一步,甚至一些謀劃,成爲了韓琦起步的嫁衣,他跟定海軍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不趁着現在,還等到什麼時候。

跟富弼一樣,有眼光的人,畢竟是少數,賈朝昌這個提議,讓一些庸人很是動心,畢竟,定海軍已經不是幾年前,那個只是趙信脫身的地方,非常不起眼的一個海邊的小島,在整個北宋的版圖上面,根本就不是什麼重要的地方。

伴隨着趙信和定海軍的開發,不說別的,錢和資源很多了,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說,整個定海軍在北宋的一些倉庫,中轉站,店鋪,存放着數以億萬的財富。

雖然,趙信的信,也原封不動的給了這些人看了,那些數據,他們並不相信,誰不會吹牛啊,一個諾大的北宋,也就是這幾年逐步的變化,才獲得了龐大的收入,可是也不過是萬億而已,這是龐大的,數十個道的總數,一個小小的定海軍,可能麼?

這些人不會去發散的想問題,不是說他們不聰明,能夠做到目前北宋的參知政事的位置上,幾乎都是一時瑜亮,他們只不過更加看重眼前利益而已。

好在,支持賈朝昌的是少數,更多的人則是非常慶幸,特別是在東府的這些參知政事們,他們深深知道,當定海軍拿下遼國,已經成爲既成事實的前提下,不能夠輕舉妄動。

特別是富弼,如果說,整個北宋,對於定海軍最熟悉的是韓琦,第二熟悉的,就是富弼,他曾經深入的瞭解了定海軍的一切,當時的目的,只是爲了參考定海軍,改革北宋。

定海軍的高效,快週轉,是值得肯定的,同時不停勃發的力量,也讓定海軍的生產越來越高,龐大的生產量,帶來了更加低廉的價格,也創造了很多財富,錢不能夠解決所有問題,卻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北宋發展了,看似問題解決了,可是對於富弼和韓琦來說,問題只是淡化了,固有的矛盾還存在,必然會爆發出來,只不過應爲財政的收入上漲,被掩蓋了。

依靠北宋本身的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夠通過學習別人,特別是定海軍的經驗。

正因爲深入的瞭解,這才發現了定海軍龐大的生產力之下的力量,無論是鋼鐵,還是其他的生產,只要稍稍協調,就可以轉化到軍工上面,爆發出可怕的產量。

當時他還擔心,誰知道,這麼短的時間,在北宋的各方面,都沒有得到解決之前,定海軍首先發難了,幹掉了遼國,首先就佔據了不敗之地,跟定海軍翻臉,不亞於跟遼國翻臉。

賈朝昌,發現有人支持,繼續推行他的理念,準備胡攪蠻纏,卻被富弼當場的喝斷,富弼在職位上,是比賈朝昌低的,他是以東府副職的身份暫代,可是富弼是有理有據的。

國內的一些情況,趙信的一些身份,甚至是對定海軍的一些估值,這些都會有毛病,會得到賈朝昌的反駁,可是從實力上說,是最毋庸置疑的。

這個實力,不是從定海軍來說的,定海軍的實力沒有確切的情報,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要用估計的,這會有漏洞,然後被人胡攪蠻纏。

已經吵了這麼長的時間了,不能這麼無休無止的吵下去了,富弼巧妙的拿出了遼國的實力做了一下對比。

在西夏滅亡了之後,遼國就成爲了北宋唯一的對手,兩國之間的歷史淵源,讓北宋對遼國相當的清楚,派遣的大量的人員對遼國的調查。

遼國經過了元昊的攻擊,還有幽雲的丟失,已經相當的虛弱了,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遼國目前,最少還有40萬到50萬之間的精銳,這可是之前遼國的老底子剩下來。

正因爲這樣一股精銳,也是北宋一直都沒有對遼國動手的根本原因,因爲遼國殘餘的,太強大了一些,如果再等個三五年,當這一批人逐步的退化,加上遼國本身,無法供給龐大的軍隊,到削弱到了極點,纔是動手的時間。

定海軍可以在短時間之中,把遼國的四五十萬人都給幹掉,而且是在20天的時間之中,那麼戰鬥力上面,肯定不會比遼國的四五十萬低,甚至說不定是兩倍,甚至是三倍的樣子。

這麼龐大的軍力,彙總起來,就非常的不一般了,就算是北宋想要討伐,也需要考慮,對方的勢力問題,討伐一個實力上非常強大的勢力,就算是北宋也不能貿然的行使,不然的話,早在一兩年前,就已經攻打遼國了,而不會看着他穩定下來。

富弼清楚的是定海軍的經濟實力,卻沒有想到,定海軍到底是如何擁有如此可怕的勢力,連遼國都給幹掉了,這到底是因爲什麼。

聽到了富弼的這個說辭,賈朝昌還想反駁,卻被富弼給檔了回去,兩敗俱傷怎麼可能,一個是根深蒂固的大國,一個是新晉的勢力,沒有一點歷史的底蘊,也沒有錯綜複雜的關係,用20天的時間,滅掉遼國,最少也是在一倍的實力,剩下的力量,也比原來的遼國高,否則的話,不可能20天解決戰鬥的。

軍事上面,一直都是韓琦和富弼的強項,同樣的,在場的,還有樞密院的一些副使,他們出身文官,卻未必如同賈朝昌這樣,幾乎沒有親自指揮戰爭,對於軍事上面不太懂得,當一個個的樞密副使都站出來,支持了富弼意見,賈朝昌終於不敢多說什麼了。

在沒有了賈朝昌搗亂之後,事情再一次的回到了原點,一個滅掉了遼國的勢力,並且有很大的可能,還殘留了巨大的軍力的前提下,該如何處理,這沒有先例啊,不弄清楚定海軍的情況,真的不好辦了。

好在,韓琦在下面,也有些說明,那就是10天之後,會參加一次定海軍的演習,很顯然,這一次的演習,應該是定海軍立威用的,不管如何,表演的成分有多少,最少說,可以看出來,定海軍的戰鬥力。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孫子兵法總綱,也是一切軍事行動的根基,最忌諱的就是在茫然不知道的前提下,貿然的動手,一旦不如預期所想,那麼對於他們,將會是一個災難。

哪怕是年輕一點的富弼,也不敢輕易的動手,在經過了衆多參知政事的商議之後,定下來了基本的策略,以謹慎爲主,等待韓琦的最終結果,同時,也不放過在國內的調查,如果有機會的話,強硬手段,也不是不可以的。

國內的調查,主要是集中在定海軍的接觸上面,摸摸定海軍在北宋的一些勢力,定海軍龐大的銷售團隊,幾乎遍佈在北宋各地,同樣的船隊,還有各種的倉庫銷售網絡,這些都是固定的地點,這些地方宗室跑不掉的。

把這些地方監控起來,有利於在最極端的前提下,獲得有效的補充,同樣的,富弼也知道,整個定海軍的人口,來源於北宋的各地,這些地方,還沒有清理掉這些人口的戶籍,在這樣的情況下,用恐嚇和其他的方法,動員一下北宋在定海軍的人員迴歸,這是應該做的。

當所有的參知政事,都已經統一了口徑,只有少數反對,卻不會對定海軍的一些舉措提出異議的前提下的,整個東西府的行動速度非常快。

樞密院,東府,還有各級的渠道,開始向下,內緊外鬆,開始針對定海軍進行了一些的安排,強大的北宋國家機器,在這一點顯示了成果,很快,就下放到了道一級。

同時,中央的一些政令修改,東府和樞密院,聯合跟三司下文,要求對定海軍的一部分產品,提升稅收,並且禁止一些原材料的進口

這些,本身是三司和北宋政府,從趙信的身上學到的東西,用於協調一些產業的平衡,卻被用到了趙信的身上,哪怕是趙信早有準備,也有些哭笑不得的。

這樣的舉措,動靜不小,一部分的舉措,還要經過仁宗的手,第二天一早,仁宗就通過內書房和摺子知道了,他呆了呆,卻還是按照參知政事們的意思批覆了。

這些不是激烈和極端的手段,哪怕仁宗感慨於趙信的成果,也知道,趙信的成果,讓他驕傲,可是國與國之間,必然有一些客觀規律的東西,爲北宋謀求,也不爲過,只不過他去掉了一些容易引發問題的極端的做法。

有了三大機關,並且有了仁宗的硃批,這些命令,就成爲了最正規的,也是最高級別的,一旦批覆下去,整個北宋的官場,立刻如同滾水一樣,開始沸騰了起來。

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
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