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

在這個統計數據之中,北宋的財政收入,第一次超出了計劃,不但支撐了一箇中等烈度的戰爭,還有餘額,在完整的支出了整個北伐戰爭的各種獎勵之後,三司差不多有1200萬到1500萬的餘額。

這是第一次,或許之前,北宋也有,但是糊糊塗塗的,總之,感覺到各方面都缺錢,還缺的不少,可是缺到那個地方,那就不知道了。

在運用資金上面,往往是拆東牆補西牆,甚至某些時候,把一些必要的資金使用到了,也不知道。

過貫了這樣的窮日子,一下子增加了這麼多的收入,而且是一年到頭,所有的支出都給支出出去了之後,最後剩餘的這些。

對於1000多萬貫餘額,動心的人不少,而且想要拿到的也很多,不少人都在打這個的主意,可是葉清臣一直都把持着,不給輕易放出去。

目前,提的比較多的,首先就是人員的福利,在很多的官員看來,他們的日子過的相當的清苦,政府的財政結餘,本來應該就是他們的獎勵,提前發了也沒問題。

北宋官員的數量,可不是一般的少,這可是很多,只要這些人稍稍漲一點的工資,這些錢就用出去了,1000萬,看起來多,可是面對着北宋,超過數萬的官員,更大規模的小吏,只要放開口子,哪怕平均每個人十來貫,這筆錢也留不下來。

封建社會也是如此,只要是收入增加了,很容易就大賞,最終,漲上去容易,要想降低下來,就不容易了,這樣耗費就越來越多,最終拖垮了財政,除非是有些變法和改動,否則的話,政府的財政收入總是會越來越少,可是支出卻越來越多。

這一點,也是仁宗和葉清臣都知道的,他們肯定會選擇避免這些情況,本就有些繁重的官僚,不可能在這個上面在增加了。

可是這筆錢要是不花出去,就是放在賬目上的話,肯定也不可以,從上到下的官員,會提出無數的訴求,總不能都否決。

這筆錢要投到什麼地方呢?如果是原來的,有結餘的資金,就可以投入一些大的工程,最主要的,就是類似農田水利工程在內的一些項目,比如說,修繕黃河,還有北方的一些水利。

只不過這些,都被韓琦和葉清臣給幹完了,韓琦做了西北的水利,把黃河上游中游給修繕了一番,雖然,沒有的說達到風調雨順的結果,卻給西北增加了上億石的產量,這一點,對於整個西北來說,非常重要。

葉清臣開啓的黃河中下游的水利工程,中間遇到了一點波折,可是當從上到下的壓下去,人頭滾滾之後,實際上,耗費的資金沒有增加多少,還略有減少的,只是浪費了一點時間。

可是兩年的時間,也是初見成效,現在,整個北方的水利工程,只剩下了一些邊角的工作,這些需要的時間更長,不是錢能夠解決的。

至於南方,對於海塘的修繕,那是固定的撥款,其他的,興修水利沒有太大的作用,因爲就算是修繕了,最終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一旦大洪水一來,什麼樣的工程,都會被沖垮了。

水利沒有辦法,其他的興建城市,補充防禦,也沒有必要,棱堡投資更小,威力更強,已經在北方普及了一些,或許中原地區,需要的更多,卻不是最需要。

那麼,鐵路的重要性就出現了,葉清臣根據定海軍的統計方法,做出來的統計,不但包括了整個北宋,絕大部分的收入,也包括了一些的細微的地方。

這中間,改變是從定海軍的產品開始的,可是更大規模的改變,還是從鐵路貫通開始的。

汴梁到應天府的鐵路,更多的是一個補充,緩解汴河的交通壓力,這一點,並不算什麼,可是西北的鐵路,卻是真正的一條鐵路幹線。

後世的鐵路,爲什麼那麼的重要,客運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關鍵是貨運的,工業化的社會,需要的是什麼,是原材料,是各種的機械,這些可以把原來的資源,加工成產品,然後銷售到的各地。

在原來的北宋,雖然科技不低,手工業和製造業,也算髮達,可是能夠利用的原料很少,鐵礦石,煤炭,各種的木材,還有一些簡單的產品和糧食,這些東西,跟工業化的需求,完全不能相比。

埋藏在地下的各種的礦藏,這些幾十年,上千年,都無人重視的東西,在定海軍面前,卻擁有了價值,雖然說,定海軍需求最多的是鐵礦石和煤炭,可是其他的,如同石灰石,各種的鹼礦,還有一些基礎的礦藏,這些成爲了財政收入大規模增加的關鍵。

定海軍雖然給北宋,提供了不少的收入,可是這些收入,更多的是,在獲得高額的利潤的前提下,從中間擠出來的,在整個利潤之中,並不是佔據了絕對的上風,充其量,定海軍獲得1000萬的收益,給北宋50萬左右,比例不大,只不過總量大了,給北宋的也就多了。

可是這些基礎的礦藏,他們決定了定海軍未來的發展,雖然說,可以把價格壓低到一定的程度,可是一旦數量上來了,那麼總量也不會差。

這中間,不得不說西北,這些本來是一片荒漠和不毛之地的地方,拋開河套平原這個塞上江南,其他的地方,並不是人可以生存的地方。

可是在這些地方,卻擁有大量的礦產,西北荒漠地區的大規模的鹼礦,那些鹽湖,都是天然的化工原料,還有鐵礦石,煤炭,各種有色金屬和其他的礦藏,甚至在後世的信息指引下,趙信還給北宋指引了幾個金銀礦的位置。

這裡,本身就是金銀礦比較多的地方,只要一個,就可以大規模的補充北宋的收入,而北宋跟定海軍的交流,更像是兩個企業之間的交流,如果全部是入超,或者是出超,這個不穩定。

用大量的基礎產品,糧食,資源來交換各種工業用品,這是明顯的傾銷,就算最初,北宋發現不了,未來也會發現,到時候,必然會產生問題,可是如果北宋可以生產各種的原料,並且擁有金銀的話,用來達到某一種平衡,就可以長時間的存在。

這就跟後世的超級大國那樣,除了一些必須要掌握在手中,也非常關鍵的戰略性的資源,其他的資源,完全可以放開,特別是一些開採有害的,可以交給這些中等國家,或者本國來進行,只要拿着錢買就可以了。

鐵路不但運輸了大量的資源,獲得了巨大的收入,還自身創造了龐大的價值,這一點,不但是三司知道,其他的人也同樣知道的。

早在汴梁到應天府鐵路的時候,就有一些權貴,或者是大家族,在問鐵路的修建狀況,只不過,太長的鐵路,投資巨大,而且效益還不確定的。

現在,三司在年度總結之中,把運營了一兩個月的鐵路拿出來,龐大的效益,讓每一個人都動容。

中國之前,能夠支撐起大規模的投資的項目,一個是城市的建設,某一個地方,建造一個戰略性的新城的,可以容納大筆的資金,或者就是農田水利建設。

這些項目不錯,前者是戰略性質的,不存在什麼盈利性,安全沒有保證,盈利再好也不行,後者,則是長期性質的,對於國家來說,或許有用,可是對於某些個人而言,用處就真的是不大了的。

鐵路,兼顧了大型的投資和商業性,本身就是爲了商業運轉而存在的,趙信的不少方略,也都集中在了鐵路的運營上面,這一點在東南鐵路已經表現出來了,在西北鐵路,表現的更加明顯。

因爲之前有趙信的提醒,三司把鐵路的權限,掌握了起來,雖然定海軍有一些的投資,這個投資並不具備管理權,只有分紅和獲利的權利。

雖然有些權貴的壓力,可是他還是頂住了壓力,繼續掌控着鐵路。

跟第二條鐵路修建時候的情況相比,現在,三司手中的資金大的多了,同樣引入了定海軍這個戰略伙伴,以1:3的投資比例,也就是說,如果三司能夠拿出1200萬貫的話,定海軍必須要配套3600萬貫,再加上從其他權貴哪裡引入的資金,繼續的放大的話,1200萬貫,最少可以牽動6000萬貫。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是西北鐵路的數倍,同樣,這些鐵路,也可以以的汴梁爲中心。

鐵路是一個新的事物,是之前從來都沒有接觸到的項目,這個項目,關係到了千萬級別的整體投資,不能夠出現任何的問題,再三考慮之後,葉清臣還是在設計之前,詢問了趙信。

趙信當時接到了來自三司的八百里加急,還是吃了一驚,看了項目之後,忍不住笑了,北宋的三司,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不但做了全國財政收入的細微統計,也同樣的做出了幾乎,投資一些大項目,本身就是國家的特點,特別是鐵路。

鐵路賺錢這一點,他從來都沒有懷疑,爲什麼,在工業社會開始的時候,在歐洲開啓工業革命的時候,鐵路是首先,而且是最爲熱門的項目,無外乎就是利益。

甚至在一些人口稠密的,沒有工業化的國家,鐵路也是最賺錢的項目之一,這一點,就是原材料,和各種的物資商品的運輸。

東西運輸的越快,效率越高,最終所產生的利益,也就會越大。

以往不那麼值錢的東西,或者說,販運起來,利潤並不怎麼高的項目,在總量龐大,同時需求旺盛的前提下,也可以獲得相當的收益。

在工業社會,可能的幾毛錢,甚至是幾分錢利潤的東西,都可以販運賣錢,有時候,利潤並不是最終的目的,銷售出去纔是。

趙信很快就回復了葉清臣,並且按照後世中國的鐵路運行圖,劃分了幾個區域的鐵路,這些一直都是他計劃,也正好趁着這個機會投入進來。

三縱三橫,在汴梁形成米字型交通的鐵路圖,比起葉清臣的計劃,最少提升了幾個檔次,而且總投資也非常驚人,沒有個2億,絕對下不來。

可是鐵路,並不是一次性投入的,西北鐵路建設的比較快,那是前面的準備的好,物資也多,資金也多,人員更是保質保量。

現在,全面鋪開,從汴梁的米字型結構開始,這個投入也就大了,人員也相對比較的鋪開,這種前提下,修建的速度必然會下降,而且會下降不少。

不過這個三縱三橫的米字型結構,首先貫通的,就是以汴梁爲中心的這些。

雖然說,在佔據了西北,收回了幽雲十六州的前提下,北宋的面積大規模的擴張,可是也不過是從原來300多萬平方公里,提升到了400多,增加的數量不少,卻跟後世的面積比起來,差了一些。

目前北宋最爲精華的,就是以四京爲中心的這一片,現在,可以把這個區域擴張到折津府,向南到江寧府,向西到京兆,面積雖然擴張,可是籠罩的範圍,人口還是差不多,只要把這些地方的鐵路都給貫通,把這裡的資源都給拿出來用的話,對於北宋的提升已經足夠大了。

足夠的資金,加上完善的佈置,讓這麼一個鐵路修築的計劃,順利的完成了,然後就是完善和統籌的關係,未來兩三年的時間之中,鐵路的修建,將會迎來熱潮。

這個熱潮是資金和興建上面的,同樣的,鐵路這個全新的投資項目,對於整個北宋的提升,也是顯而易見的,一個西北鐵路,開通了一條汴梁到西北的快速通道,如果說是其他地方呢,把整個北宋所有的主要城市,都結合成一個整體,那會是什麼效果。

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八百零八章 直達鐵路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
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八百零八章 直達鐵路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